地球内部是什么?

地球内部是什么?

地球内部非常神秘,犹如炼狱一般,比想象中还可怕,但是没有了这样的环境,恐怕人类生命也到头了!

我们都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就是最里面的一层,也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还分为外核跟内核

地壳位于最外层,往里面一层是地幔,最中心就是地核,但是地壳的内部经常在变化,所以很容易发生地震,就是因为地壳产生了作用力

我们站在地球的表面,觉得非常的安稳、平静,但是地面以下最深处,却是非常的可怕,简直犹如地狱一般

还有人问地球内部有没有生命?或者说有没有人?那是肯定没有的,因为地球的核心充满了炙热的高温,任何生命体都会被融化

地球内部的温度甚至超越了太阳表面,根据估算,那里的温度达到了5600到6000℃左右,一些火山喷射出来的岩浆,也有700到1200度,不过,根据岩浆的不同构成成分,产生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玄武岩浆的温度能达到1025到1225度左右

关于地球内部

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温度也是最高的,温度大约在4000到6800℃,地核的半径约为3470公里,质量就占了地球总质量的31.5%,是一个高密度的地方,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不过,体积只占了地球总体积的16.2%

地核主要由镍元素和铁组成,以前我们只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但是地核还分为内核和外核,分界面大约在5155公里处

根据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越外核,所以估计外核由镍、铁、硅等物质组成,那里近似于液态,还会慢慢的的流动,但是推测内核是固态的,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外核的存在,才会形成磁场

外地核的深度大约为2900公里到5000公里,内地核深5100公里到6371公里,除此之外,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4980到5120公里之间的过渡层

地球能被打穿吗?

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根本不可能被打穿,探头到这里都会被融化,而且地核的密度也是很高的,即便是最坚硬的岩石,也会被压得非常松软

我们能够遨游太空,但是想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却十分的困难,早在1970年的时候,苏联就开启了钻孔科研项目,但是挖了20年,也只挖到了12263米(地壳厚度约为1.7万米),如今早就停止了这个项目

表面上看已经挖得很深了,但实际上,连地壳也没有挖穿,而且地壳还是地球三大组成部分中最薄的一层,下面还有非常厚的地幔和地核

人类想要挖穿地球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这样)苏联挖到了12263米,已经是目前的极限了,那这个深度还不到地球半径的0.2%

就算人类的探头足够长,但也耐不住地球内部的高温,高温会使探头不断地变软,也就无法继续下挖了

假如在未来,人类能够研究出一种耐得住地球内部高温的探头,也有能力挖穿地球了,也不能这样做,否则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首先,地球内部是封闭的,那里的环境非常可怕,有炙热滚烫的岩浆,而且体积是无比庞大的,压力特别强,一旦将地球挖穿的话,这些熔岩就会顺着管道喷射而出,比火山爆发还要可怕n倍,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想堵也堵不住,到时候很多灰尘就会遮住太阳,造成地球温度的不断下降,那么,生命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写在最后

地球已经诞生46亿年了,有人会问,为什么地球内部会一直保持高温呢?那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势能转换成了能量,还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也会产生能量

虽然地球内部是滚烫的岩浆无比的可怕,但却被认为是生命的保护神,要是有一天地球内部彻底冷却了,磁场可能就消失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大气层也会烟消云散,因为失去了磁场的保护,那么,地球就不会有生命了

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地核不会一时半会失去能量冷却的,足够保障我们繁衍生息

地球内部是什么?

简单来说,地球内部就是岩石,越往里越是高温高压,甚至是软流层或者液态。具体来说,地球内部分有很多层,这就是常说的圈层结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分别通过研究地震波发现了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此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最外层是地壳,薄薄的一层岩石,平均厚度是33公里。地幔是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其厚度约2850公里,是地球的主要部分。地幔之下就是地核,它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地核密度大,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又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科学家们认为,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的地球动力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地球动力学的电磁转矩导致内核相对于地幔和地壳旋转。2005年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宋晓东等人通过研究穿过地核的地震波,证实内核处于超速旋转状态,其旋转速度要比地球表面构造板块的运动速度快3万倍。

地球内部是什么?

地球的外形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赤道直径约为12756千米,极直径约为12712千米,类似一个扁状的球体。赤道周长大约为80152华里,所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之说』。

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就像一个鸡蛋一样,也有三个圈层,地壳是鸡蛋皮,地幔是鸡蛋清,地核是鸡蛋黄。但地球的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地壳是山川丘陵、江河湖泊、海洋盆地、天坑洞穴等依托之地,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之所。地壳的厚度极不均匀,大陆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地壳最厚的地方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约65千米;海洋的地壳厚度只有5~10千米,地壳最薄的地方是太平洋底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深度可达11034千米。

地壳富集着90多种元素,其含量丰度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它们的质量总和约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二分之一,硅占四分之一。硅酸盐类矿物,如长石、橄榄石、角闪石、云母等,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地壳上最古老的岩石有42.亿年,说明地壳的年龄最大可达42.8亿年。海洋形成于35亿年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蓝藻,由它形成的叠层石有35亿年的历史。

地幔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厚度约2865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衰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形成『岩浆』。所以说,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柔软的可以流动的岩层,地质学上叫『软流层』,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岩浆房,地球上的岩浆都来源于此。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位于地幔下面,它的平均厚度约3400千米。

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内地核二层,外地核厚度约2220千米,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内地核是一个直径为1250千米的球心,物质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超过132万个大气压,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地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约为6300℃,核心温度约为6600℃。

在地球自转作用下,呈液态的外地核相对于金属固态的内地核是流动的,这就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是一个球形罩,罩住地球,就像一个铁布衫,套在地球上,使地球上的万物免受太阳粒子,宇宙射线的伤害。没有了它,地球上就不会产生生命,更不会有生命的繁衍生息。

⁠ ⁡⁠ ⁡⁠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