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10多年前,张旭光曾有一个“激活唐楷”的提法,但随着他调离中国书协,此事便不了了之;此后,旭宇又抛出个“今楷”的概念,想见是直接针对“唐楷”而言的,不过我至今也没明白“今楷”是啥。

但关于“唐楷”,至少有以下几点是明确的。

一、“唐楷”已成为“没落贵族”,如今的书法展览中难觅其影踪。

张旭光之所以提出“激活唐楷”,也在于唐楷早已失宠于现代书法展览。

这不意外,时代在发展,单一地书写某种字体,只能说是一种集字,离创作还有一些距离。

近期某书法大奖中出现的变故就说明了这一点。原本排名金奖第一的王某被取消名次,主办方给出的说法是他前几年的一次疑似抄袭事件。而实际情况是,他参加评奖的3件作品,在评审后的复议中,有人提出那只是集字,并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可主办者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说自己评错了,于是寻了个其他理由了事。

所以,无论大赛小赛,现在的获奖作品中已难看到纯粹的欧体或颜体作品。

二、唐楷的顶峰确实已限制了楷书的进一步发展。

毫无疑问,唐代的书法家们既占据了时空上的优势,又聪明异常地发现了楷书的各条发展方向。所以,在楷书产生后的几百年间,唐代就将楷书发展到了顶峰。

这似乎是好事,但无疑又让后代书法家们无路可走,因为楷书的所有可能印发展道路,都被唐代书法家们做到了极致。

这也是为什么唐代之后,楷书再无大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三、唐楷与魏碑的“杂交”,已成为一种潮流。

近10多年来,书法展览的获奖作品中,放眼望去,一派魏碑气象,唐楷结合魏碑,已成为一种潮流。

魏碑,本是一种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不成熟书体,一千块魏碑就有一千种面貌和风格,写得好还是差,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换句话说,写魏碑好糊弄,不似唐楷那样,一笔不到位就被评委看出来了。

“杂交”,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唐楷与魏碑如何“杂交”,需要专家们给出意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答: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唐楷我是这样理解的。

唐楷,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状态。她的笔法相当完备,字的结构也非常严谨,甚至严谨到了相当刻板的地步。章法上也很难挑剔了。如此等等,所以后来的学习者,看见唐楷心里就发怵、害怕。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唐楷太难练习了,也相当难以入门(尤其是楷书“四大家”的作品)。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教你,全靠自己领悟自学。想要学好唐楷,确实是十分费力。比如,我就有这种体会。当时,我学书法时,入门的字体就是柳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领悟到了一点点。因为没有专业老师教我,所以直到现在我的楷书还没有真正入门。

不过,我以为,虽然唐楷很难学习。但并不表示不可以学习。再难的东西,只要方法得当,总能学好她。唐楷对于刚学书法起步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把唐楷学好了,等于打好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对于学习别的字体(特别是行草书),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唐楷书不能学的太久了。差不多到了一定的基础后(至少五、六年),便可以转而学习别的字体。否则,学唐楷太久了,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副牢笼,想要出来是很难的。也就是说,学别的字体,特别是行草书,会学的不伦不类,很别扭。

以上这些牢骚话,就是鄙人对唐楷的一些粗浅认识。欢迎大家来讨论!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唐楷是一种比较规正的楷书,比较适合初学书法者临写。但是对于唐楷要有正确的认识,怎样正确认识唐楷?

一、唐楷不是指所有唐代楷书,唐代楷书只是一种实用书写的平正字体,传世唐楷约有千万种,学习唐楷只是指的笔法精妙的适合学习书法的唐楷。

二、唐楷中的笔法精妙的唐楷,也不是唯一的学习书法的书体,学习书法也可以从隶书、篆书,甚至可以从行书学起。

三、唐楷中的笔法精妙的唐楷,更不是书法中最高最难的书体,只是一种平正的适合初学书法的打基础的字体。学会了唐楷,还要进一步学习行书、草书等其他书体,才能适应书法创作需求。古人早就说过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

四、会写了唐楷,不能把唐楷作为书法的标准来卖弄。从书法的艺术性来说,楷书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字形正,书写慢,所以初学书法者先学楷书。学会了楷书,在书法这所学堂里,只是学会了最低一级书体,即书写速度最慢的正体字:楷、隶、篆书,往上还有书写速度较快的中级的行书和书写速度更快的难度最高的草书。

在掌握了笔法以后,书法创作中书写速度越快难度越大。有些人以为行草书只要写快点就行了,不知在快速书写中要写出笔法、结体和章法是很难的,而且越快越难。所以认为楷书难、行草书容易写的都是不知笔法的外行人。

当然,不按笔法写是写什么都容易,越快越好写,胡画一气而已。所以,学书法只有在真正学懂笔法、学会楷书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各体书法的难易区别。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谁与争锋——打出这四个字,我是冲着这个“锋”字来的!我意在表达书法之“高峰”。但是“高峰”是“山”,不够厉害。所以我就相中了“金”字之“锋”。有了这个“锋”字,我要“发明”一词——“一剑双锋”!

发明“一剑双锋”这个词,我是要用来形容唐楷的。这里立马就引出来一句狠话——“千年磨一剑”!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唐楷的出现,是经历了千年“修炼”的。就是说,唐楷之前的一千多年,汉字书法走的是上坡路;而唐楷之后的一千多年,书法走的是下坡路。不言而喻——唐楷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这就等于是从时间跨度、历史脉络、发展过程上,确立了唐楷的无与争锋的最高地位。这也就是“一剑双锋”的一面之“锋”。另一面呢,就是从书法艺术的自身内涵来看,唐楷乃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准。这便是唐楷的另外一锋。

我就知道——有人会说,唐楷是高峰,“二王”搁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到一句古语——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尚韵”之“韵”,一看就“晕”,总之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事倒也好办——将“韵”字展开,就是“韵律”二字。譬如唐朝的诗词,要讲“押韵”,要合“格律”。音乐也要有“主旋律”。可见,“尚韵”就意味着要找出规律,进而遵循规律定立“法则”。譬如唱歌,想当初,人们只是随意哼哼。想必也觉得有韵律更好听,但是寻找韵律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寻找韵律的过程——就是“尚韵”。可见,“晋书尚韵”,只是处在寻找韵律的过程当中。一旦确立了韵律,就相当于古代的音乐工作者确立了“宫商角徵羽”等音乐元素。这些“元素”一旦确立,也就成了艺术“法度”。说到这里,就可以发现,“晋书尚韵”的时期,王羲之还没有确立“韵律”的“法度”——显然这种“法度”是在“唐书尚法”时才确立的!与其说王羲之的《兰亭序》表现为“变化莫测”,不如说其书法仍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

书法爱好者怎么理解和认识唐楷呢?

其实唐楷属于并非必须学习的碑体楷书类,唐楷的目的就是刻碑!有些人终生学习唐楷难道为了刻碑?所以你看古代唐以后的很多书法家并不学习唐碑,因为生活中用不到!……就像你日常书写能用到那么严禁的楷书吗?基本不会那样书写,日常中我们主要书写行书!而公文类楷书其实和唐碑关系都不大,说是馆阁体也可以,它的产生也是社会的需要!……对于如今的大多数人来说学会用行楷和行草写字最重要!……唐楷和纯草书太高冷,需谨慎!

A刘现强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