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家族群存在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一些有能力的人炫耀自己。

之前我的表哥建了一个家族群,那个群只说了三天的话,到现在都没有话了,在座群里面原本有45个人在说,现在只剩下可怜巴巴的20人。

如果你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你或许会感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老家的家族群究竟怎么样了,以及现阶段的家族群为什么变了味。

如果你对此也深有感触的话,强烈建议看完这一篇文章。

第1点,表哥的做法。

这得好几年了,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手机突然一直响个不停,当时我还在迷迷糊糊地睡大觉,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到第2天早上起床时脑子里面做梦都是梦到了手机的铃声,然后我在想这个手机是怎么了呀,是做梦了还是手机出什么重要信息了。

我抓紧时间拿开手机一看,好家伙,原来我的表哥建了一个家族群。

在那个家族群里面,我的七大姑八大姨二大舅几乎我认识的所有人都在群里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恰好又赶上快到过年了,所以这个群里面非常热闹。

为什么?因为快到过年了,一些亲戚们就不外出打工了,因为快到过年了,一些学生们也都放假了,大家相互之间聊天也显得其乐融融。

等到过年那一天那才叫热闹,各种各样的红包层出不穷,但是没有办法,像我的表舅,每次发红包都只发一块钱100个一分钱的红包。

按照我表舅的说法,这样发红包的话,大家咱们群里人没有这么多,所以抢了对应的红包之后还能够给表舅剩下一大部分红包。

当时我就纳闷了,一块钱的红包你有什么可犹豫的,一块钱你就是随便发也发不出多少钱去,也把自己发不穷啊。

但这些都是小矛盾,小摩擦紧随其后就出现问题了,我在群里面刚说了一句过年好。

周边的亲戚们就问我,你的成绩怎么样呀?在学校里面表现怎么样呀?听说你们学校的导员又找家长了,是不是学校犯什么错误了?

我的另一位表哥在群里发了一句,过年好,家族群里面的长辈就说了,小伙子怎么还没有谈恋爱啊,是不是怎么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啊?

听说你创业又失败了,我的表姐在家族群里面发一句过年好,一群长辈又开始指指点点说我表姐不务正业,不知道找个正常的工作去上班。

再后来我们就有意识地避开那些长辈在群里面聊一些我们年轻人想聊的话题,比如一块去吃个外卖,或者我知道一个地方特别好玩。

而这个时候家族群里的人就说了大晚上的去哪里玩,有危险怎么办,不要吃外卖,外卖容易有危险,各种外卖都不干净,那都是地沟油。

当然也不知道家族群里面的人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来的,可是他们就是这个样子,对于这些晚辈们指指点点,这些都还可以理解。

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在见到那些长辈之后,本身也说不出几句话来,都是人家教训我们的情况。

可是再后来出现意外了,因为我们家族群里面也有几个亲戚,相互之间有矛盾有摩擦,他们要么攀比。

比如你买了车,我买了房,要么相互之间瞧不起,比如你小的时候怎么怎么样,你的小时候也不干净。

再比如相互之间去互相揭老底,甚至还鼓动自己的子女,搞群内对抗折腾来折腾去,这个家族群慢慢地就变了味道了。

在群里面甚至还有一些人相互之间对骂起来那个状况可谓是波澜壮阔。

第2点,为什么家族群变了味?

紧随其后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家族群其实已经变了,为这个家族群已经不是我们之前熟悉的或者我们之前见到的那些家族群了,为什么呢?

其主要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家族内部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摩擦,在平日里大家不见面,充其量背地里说几句坏话。

好家伙,你现在搭建起一个家族群的大平台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过去,那矛盾很容易被旧事重提。

一旦旧事重提了,那就了不得非得对着一起骂两句,一来二去这个家族群也就烟火四起了。

其次家族群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分析或者利益比较,比如你家儿子今年混得不错,我家儿子混得非常好,他家儿子混得啥都不是。

那个儿子混得啥都不是,他的心里面会怎样想?相互之间肯定会不服气,不服气就容易影响范围扩大之后人家直接不在群里说话了。

你们聊你们的,我不说话,我就在一旁冷眼旁观,反正这个群早晚要量,那我也就没有必要在一旁说说这个点点那个了。

最后家族群无法逾越鸿沟,这里的鸿沟我们可以理解为代沟。

比如在我的奶奶和我的姥姥的思维认知当中,每天都要大量地喝白开水,那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吃饭只能吃窝窝头。

在我的父母的思维认知当中方便面这些东西都不健康,只有在家里自己做饭吃才健康。

哪怕一些烂苹果把烂的那一部分全部消掉,吃好的那也比吃方便面健康。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即使享乐,而且我们更认可方便面是非常健康的一种食物。

因为方便面在加工制作的过程当中,他所用的那些工艺比在家里面做饭要健康的多得多。

可是我们的思维理念和我们父母那一代,以及我们姥姥奶奶那一代人的思维理念,认知差距非常的大。

一来二去群里面就没有人说话了,因为整个群已经变了质,其实家族群如果是相亲相爱那还问题不大。怕就怕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主张,并且强迫另外一部分人认可自己的观点,那这个群才算是有问题。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这不是有些人发现而是一个事实的真相,几乎所有的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随着时间流逝,最后的走向都是一个死群。我所有的同学群,除个别拉赞票外几乎都是潜身高手。公司微信群只有在每年的元旦、除夕两天,公司一把出来丢个红包,在线的沸腾几下,余下的363天静悄悄的。公司女神群只有在每年的三.八节活跃几天,余下的360天静悄悄的。自从企业微信把打卡、学习、观看、培训、传达、通知、公告等做到一气呵成,现在连办公都可以放弃工作微信群。

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经被广告、代购、商业信息和各种公众号占领,而且官方投放的广告越来越密集。如果不是需要微信的支付、扫码,转账和红包,谁还会用微信?

大家各忙各业,各在各自的压力下生活。一群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利益也没有深层次的沟通更没有共同的语言的群体呆在一起,连句虚情假意的问候、客套话都显得多余。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如果彼此不能为对方提供有利益价值的东西,时间久了是很维持下去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际关系,本质都是利益关系,是价值的交换,是需求的满足。不管是同事、朋友、亲戚,认知不在一个层面,连最起码的同学情、同事情又或者是亲戚之间的感情都懒得去敷衍,最后都是陌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其实怎么说呢,之所以会变成死群,没人说话,大多是因为,大家不是一个圈层的,没有公共的利益关系,这话,说的有点直白、但是却是比较客观的,仔细想想、是不是?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以前有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呢?三个原因:

一,几年前,人们都没有那么丰富的生活内容(包括手机,电视,旅游——特别是自驾游,加班加点,做兼职,接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课,兴趣班等。)有空闲时间,能加入各种群体活动活动,也是一个寄托和一种快乐活动。

二,而发展到当下,连发起人自己也忙起来了(我们原来的同学聚汇——包括小学和初高中的;以及文艺宣传队聚汇),因没有人发动,那就更加没有人过问了。

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当下社会已明显地出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因各人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模式,消费状态等都不尽相同,而形成了另外的各种社交圈子了。

因此,原来的那些群体,自自然然就不断消失,而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什么什么圈了。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现在客观的事实存在,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人越来越少在群里发话,虽然没有变成死群,只不过保存着联系方式罢了。

追其原因,建群时的热情和新鲜感已经过去,群里的人亲疏渐渐地分得很清楚。因此,他们或许组成更好的联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隐私倾诉的地方不同了。在大群里总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都在小心翼翼的说话,真怕口无遮拦,祸起萧墙。

另一个原因,大部分的人都在忙于生计,担忧的时候比闲着的时候多了,群里的销售广告也多了,贵贱难分,真假难辨。要买东西吗?又怕上当。答白吗?又怕有账分。干脆别发言,什么也不知道。

在群里留下联系方式也不错啦,但凡有事,单独聊。

“有些人发现:同学群,同事群,亲戚群,很快变成了死群”怎么看?

前段时间,有个战友建了个战友群,好家伙,一下子拉进了二百多人,真有点奇怪呀,都什么年代了还建这么大的一个群。

当时我就想,用不了多久必成一个死群,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少了。

其实我们并不认识,只是一个团的,是其它战友把我拉进去的,在这样的群里,我能说什么呢。

刚有微信时,对新鲜事物大家都挺感兴趣,于是各种各样的群纷纷建了起来,其中最多的就是战友群和同学群,现在再看,经过这几年的变化,除了工作群还算活跃外,大部分群都是半死不活的。

挺可笑的一个群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建的,群的名字叫“*氏集团”,他把我们一大家子都拉了进来。我们这些亲戚都是平民百姓,叫这样高大尚的名是不是有些不知道扒几碗干饭的嫌疑,是不是进了这个群就摇身一变土鸡变凤凰,一个个都成了董事长、总经理了。

做梦去吧!

果然,活跃了没几天,老家的这帮“老总”们潜水的潜水,闭嘴的闭嘴,一直到现在也没人冒泡了。

这群、那群,很快变成了死群,道理也很简单,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在这样的群里聊私房话的。

私念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