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

展昭的消失,是在包拯死后,一夜之间消失的。

展昭号称“南侠”,武功高强,并且颇具头脑,跟随“包青天”包拯之后,多次拯救包拯于危难当中,曾经有次,甘愿替赴刑场的包拯受死,而包大人每次能够逢凶化吉,离不开展昭的功劳。

展昭,字熊飞,武艺高强,尤其以轻功最为擅长,并且剑法了得,不仅品行端正,并且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在武林中颇受人尊敬,是“三侠”中的“南侠”。

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赶考途中,先是在金龙寺恶僧手中救下包拯,后又在土龙岗击退劫匪,再次救了包拯一次,之后在太师府将暗杀包拯的刺客庞吉斩杀,几次救命之恩,让包拯和展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包拯考取功名后,对这位武艺高强、且义薄云天的“南侠”念念不忘,就像宋仁宗举荐展昭,经皇上恩准,展昭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侍卫,供职于开封府,封号“御猫”。

展昭初识包拯,便四次舍命相救,并不是攀附包拯而求得荣华富贵,而是他一贯的行侠仗义的精神使然,在包拯举荐他后,无意为官的展昭,为了不让包拯难做,才决定留在包拯身边,同时,更主要的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谊。

而在包拯和展昭一路扶持走过几十年后,包拯老迈,在临终前,向展昭这个一生的老友交代了一句话,展昭听后,就此消失,江湖上再也没有“南侠”的踪迹。

展昭消失后,江湖上有很多人寻找过他,但均没有结果,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御猫”究竟去了哪里?曾经有人推测,大概是展昭的武艺高强,并且忠心耿耿,可能是被皇上召进宫,当贴身护卫去了,但很快又被否定,因为宫内的护卫根本就没有展昭这个人。

那么,展护卫究竟去了哪里?包大人又在临终前对他说了什么呢?

“在我死后,我要你连夜离开,并且今生不要再在江湖上行走!”

这就是包大人临终前对展昭说的话,但为何包拯会如此安排展昭呢?其实,包大人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展昭的安全,包大人一生为官,看透了许多事情,也想到了很多,所以才安排展昭就此消失。

首先,展昭的年龄已经不能够让他安全的行走江湖。

包拯与展昭相遇时,展昭已经有“南侠”的称号,也就是说展昭已经在江湖上行走数年了,当时的包拯,根据《三侠五义》第三回中的介绍,年龄在十六岁左右,而展昭应该至少在二十岁之上。

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岁上下,气宇轩昂”。--《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拯是公元999年出生的人,在1062年病逝,享年63岁,按照这样推算,展昭在包拯去世时,年龄也应该在67岁以上。

一个67岁的老人,已是近古稀之年,即便是普通人,也是该颐养天年的时候,更何况展昭呢?

从意气风发的二十多岁开始,跟随包拯到古稀之年的垂暮老人,展昭的一生,和包拯与开封府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说最早四救包拯是出于义薄云天,那么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护卫包大人周全,则是展昭一生的使命。

在这几十年中,已经记不清遇到过多少凶险,也不记得迎战过多少强敌,常年的打斗,让展昭必定也是有不少暗伤,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就不复当年的英勇。

正因为如此,包大人才在临终前,让展昭消失,让这个忠心耿耿的护卫退休放假,能够在自己死后,轻松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其次,为了防止仇人报复和追杀。

众所周知,包拯一生嫉恶如仇,断了一辈子案,干的都是惩恶扬善的事情,为此,得罪了不少权贵,但由于包拯深得皇恩,再加上百姓们十分爱戴,即便是有人想对包拯图谋不轨,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展昭就不一样了,虽说是个四品带刀护卫,但对于那些权贵来说,根本不叫事,随便伸个手指头就能碾死他。

武功高又如何?找一帮亡命徒,趁着夜黑风高,轮番上阵,再加上展昭年龄也大了,双拳难敌四手,必定会让其丧命。

包拯在世时,那些有坏心思的人不敢怎样,但是包拯死了,也就没人能为展昭撑腰了,曾经对包拯仇恨的额人,肯定会将怒火发泄到展昭身上,到时候,展昭就会被暗算甚至截杀。

正是考虑到这个方面,为了展昭的安全,也为了展昭能够逃离这个官场的黑暗,所以包拯在临终前交代展昭一定要离开,并且是当夜就走,不得停留。

包大人心思缜密,就是怕按奈不住的敌人,很快就会动手,所以才着重交代展昭要连夜离开。

展昭也明白这一点,在包大人去世当晚,连夜就离开了开封府,就此消失于江湖,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不管怎么说,展昭确实是安全了。

最后就是,包大人还需要展昭。

展昭可以说将一生都贡献给包拯和开封府,在临终前交代展昭的包拯,其实还想让自己这位老朋友为自己继续效力。

怎么效力呢?就是在暗中保护包拯的后人。

包拯一生,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些权贵如果报复,就十分有可能对包拯的后人进行报复,这种手段,那些坏人做得出来。

而如何保证自己后人的安全,此事非展昭不可。

但保护不是明着保护,而是在暗中保护,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知道是谁在对包拯打击报复,又能在第一时间拯救包拯的后人。

前文说过,包拯考虑到展昭的年龄大和怕被人报复,所以才让展昭隐退消失的,隐退消失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我在暗,敌在明,这样无论什么情况都能化被动为主动,将包拯的后人护卫周全。

展昭的一生,与包拯紧紧相连,在展昭身上,不仅仅是文武双全、品行端正,更重要的是义薄云天、信守承诺的可贵品质,展昭的形象,基本上是武侠世界中近乎于完美的江湖人形象,道德品质或者操守,均让人为之折服,无论是在“三侠”中,还是“五义”,能够比得上展昭的,几乎没有,而包拯在临终前让展昭隐退,则是出于对已近暮年的展昭一种保护,希望展昭能够在自己死后,安文迪渡过剩下的岁月。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

素有包青天美誉的包拯,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包拯因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自然免不了得罪权贵和绿林贼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险,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昭的功劳。

展昭自幼习武,武功高强,为人沉稳、谦和、大气,一身的忠肝义胆,颇为受人敬重。因此,江湖人称其为“南侠”。

在开封府六大幕僚中,包拯与展昭结识最早。包拯进京赶考,途中曾遭遇凶僧、劫匪和刺客,幸得展昭相助,才化险为夷。二人也从此成为了莫逆之交。

包拯考中功名,入仕为官,特别将展昭推荐给了皇上。由此,展昭被封为了御前带刀护卫,并特赐“御猫”称号,留开封府供职。

原本,展昭对做官并无多大兴趣。他完全是因为感动于包拯的正直无私,以及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在包拯请求下,留了下来。展昭是因为他帮包拯,就是在行侠仗义,造福百姓,因此才坚定了追随包拯的信念。也正因此,当包拯不在时,展昭辞官而去,也是必然的选择。

况且,离开了包拯,仅凭展昭、公孙策等人,根本无法在朝廷立足,甚至自保都不可能。毕竟,包拯在世时,有时候都自身难保,更不要说展昭等人了。

在有关包青天的传说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仁宗赵祯出生时,被当时的刘德妃,后来的刘皇后、刘太后(历史上有名的真宗皇后刘峨,其实她并不坏,而且才能不输于武则天),以狸猫掉包。仁宗生母李宸妃因生下妖胎被废,在刘德妃的不断陷害下,又被真宗赐死,幸得人搭救,才逃出了宫。而刚出生的仁宗赵祯,被刘德妃交给宫女寇珠勒死。寇珠不忍,交给了太监陈琳偷送出宫,并交给了八贤王抚养。赵祯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并在八王府长大。

真宗因为无子,就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为嗣子。八贤王趁机将真宗的亲生儿子赵祯还给了真宗。真宗去世后,仁宗继位。包拯在陈州放粮,偶遇流落民间的李宸妃,得知了真相。

包拯明镜高悬,设下计策,最终查明了真相。刘太后自尽,而李宸妃和仁宗母子相认,八贤王也成了护主有功的大功臣。看似圆满的结局,却给整个开封府带来了一场滔天大祸,包拯、展昭、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都差点因此被处死。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八贤王除了收养了仁宗赵祯之外,自己还有一个亲生儿子,名曰赵祥。在包拯查明了狸猫换太子案后,赵祥颇为怨恨八贤王当年没有用自己替换赵祯。他眼看着同自己一同长大的赵祯,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上,而自己却备受亲生父亲压制,大志难展,就想挑起朝廷争端,趁机渔利,甚至是夺取皇位。其实,八贤王是想保护自己的儿子,避开朝廷的险恶之争,只是父子之间没有好好沟通呀。

仁宗自幼在八贤王府,由王妃抚育长大,非常喜爱喝王妃亲手酿制的米酒。于是,赵祥就设下圈套,将掺有昏睡药的米酒送入宫中。仁宗饮后,连续昏睡了四天未醒。当时,正好有契丹等国使者来朝,国事紧急。赵祥就暗中运作,鼓动公孙策、展昭找来了跟仁宗长相相似的黑妖狐智化,并让智化假扮宋仁宗接待各国使臣。包拯知道后,怒逐公孙策,并疏远了展昭。

赵祥乘机利用自己兵部侍郎的身份,诬陷已经被包拯驱逐失踪的公孙策,说公孙策盗取了兵部名录,偷偷献于契丹。包拯为了救公孙策,也被诬陷为通敌叛国,并被判处斩立决。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知道包大人是被冤枉的,他们一起替包拯鸣冤,结果也统统被抓入了大牢。

而此时的公孙策,被赵祥施计,毫不知情的隐居于一山庄中。而展昭因为寻找公孙策,暂时未被牵连。但包青天要被斩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最终还是被展昭和公孙策得知。两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刑场之上……

刑场之上,包拯被押上了断头台,而展昭奋不顾身,挡在包拯之前,甘愿与包拯共死。展昭对包拯说:“黄泉路上,阴曹地府,展昭替你开路!”这才是忠义感乾坤,气节耀日月,开封府上下同心,为了正义公理,不惜全部血染刑场。这里只能给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了!

幸亏,八贤王大义灭亲,揭穿了儿子赵祥的阴谋。仁宗一道圣旨,赦免了开封府上下所有人的罪责。

正是因为遭遇过差点全体覆没的大劫,包拯才在临终之前,特别交代展昭等人,在他死后,一定要辞官归隐,远离纷扰;只有展昭等人平安,他才能安心的长眠于九泉之下。

展昭本无意于为官,自然听从了包拯的遗言,从此浪迹天涯,退隐江湖。而三侠五义的故事也就此再无续篇,只有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流传不息的感人故事。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

包拯去世后,护卫展昭就神秘消失了,留给世人一个谜团,据说是因为包拯临死前和展昭说了句话,那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我死之后,你们定要隐姓埋名,不要任何人知道你们的去向。”这是包公对展昭等说的话,那包公为何要展昭隐退呢?

一、包公去世时,武功盖世的展昭也已年老垂暮,年老归隐、功成身退,这应是亘古有之的规律和现象。

包拯,北宋名臣,被誉包青天。999年出生,1062年病逝,享年63岁。展昭与包拯原本年龄就相差无几,包拯都已去世了,展昭还可能没到垂暮之年吗?

据说,展昭比包拯约小8岁,这么算下来,包拯去逝时展昭至少55岁了吧,都说“五十知天命”,此时展昭也是知天命的垂暮之年,已不再适合打打杀杀。

还有种说法是,展照年龄比包拯还要大,为何如此说呢?

《三侠五义》第三回“金龙寺英雄初救难,隐逸村狐狸三报恩”中提到包公赶考年龄”于是又过了几年,包公已长成十六岁了“。而在路上巧遇展昭“包公见此人年纪约有二十岁上下,气宇轩昂,令人可爱”。

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途中,展昭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了包拯,而后又多次成为包拯的“保护神”,两人由此成为莫逆之交,关系逐渐深厚。

因此,展昭至少比包拯大4岁,即包拯去世时展昭至少67岁了,古人平均寿命本就不高。史泠歌博士在《帝王政治与健康-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就得出过结论:宋代统治阶级上层男性平均寿命64.55岁。

所以,在包公去世时展昭已是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了,从20岁就跟在包拯身边,几十年来保护包拯、除暴安良、功绩累累。

包公去世后,展昭可谓功成身退,该隐退以安度晚年了。再有,展昭常年与人厮杀,身上暗伤病必定很多,包拯劝其隐退是对他的保护和爱护。

二、包公一生断案无数,得罪不少权贵与绿林,他让展昭归隐,实则让其免受邪恶势力的报复。

包拯,素有包青天之美誉,一生断案无数,匡扶正义、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深得百姓的爱戴,也深受皇帝的信任,当然,同时也得罪得不少大势力权贵与江湖绿林。

由于包拯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在查案过程中遭遇刺客,那是常有的事。而每每生死攸关、遇险遇难时,包拯都能逢凶化吉,不得不说这少不了展昭的功劳。

但是包拯在世时,包拯旗下人员尚能受到保护,包拯死后,皇帝也无法逐一照顾到开封府人员,展昭等人明显就失去包拯这样的靠山,很容易就受到邪恶势力的报复。

在开封府六大幕僚中,包拯与展昭结识最早,上面提过在包拯16岁进京赶考时途中遭遇凶僧、劫匪和刺客等,幸得展昭相救,才化险为夷,从那时起两人便成为莫逆之交。

从此,包拯与展昭一相处就是几十年,感情深厚,互为知己,两人不是亲人却甚似亲人,展昭已年老垂暮,如果再受人报复、身首异处,包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心安的。

再有,多年来展昭保护包拯,除暴安良,常与高手厮杀,老年则年事已高、精力不济,虽有南侠威名和江湖朋友相助以退敌,但在包拯去世后,还是难保能全身而退。

所以,包公一生断案无数,得罪不少权贵与绿林,他让展昭归隐,实则让其免受邪恶势力报复,是出于对知己、朋友和家人的关爱。

展昭,是包拯去世后也都想要保护的老友,足见两人情谊有多深厚。

三、展昭一生本意就无心为官,如果隐退的话,还可以暗中保护包公子女,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展昭,气宇轩昂,武功高强,面带侠气,充满英雄气概,被人们誉为”南侠“。他惩奸除恶、沉稳大气、忠肝义胆,是一个在江湖和官场上口碑极好、受人尊敬的赞颂的人物。

展昭和包拯在在金龙寺初遇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包拯考中功名后,向皇上推荐了展昭,展昭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留开封府供职

但其实,古代杀富济贫、行侠仗义的大侠,对做官大多都是不感兴趣的,展昭也是如此。但他完全被包拯的正直无私和知遇之恩所感动,因此在包拯的请求下才留下来的

因为帮助包拯,就是在行侠仗义、惩奸除恶,为老百姓谋福利、造福百姓,这与他除暴安良的初衷是一致的,因而才了追随包拯的信念,而且一追随就是几十年,让人泪目。

包拯去世,展昭追随的信念已不在,他功成身退的归隐也是必然的选择。再有,少了包拯的庇佑,展昭等人难以立足朝廷,在包拯在时都难保自身,何况包拯已不在了。

再有,展昭隐退后可身在暗处,做为一名大侠,还可以起到暗中保护包公子女的作用,可算两全其美。所以,那时代江湖和官场都很险恶,想要立足有多困难,退隐是最好的办法。

总结

有这种说法,包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真实存在过,而展昭是《三侠五义》、《包公出巡》《包青天》等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形象,但究竟有没有这个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不管怎样,直到今天,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拯,武功盖世、气宇轩昂的展昭,仍然是一代人满满的回忆。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都需要有这样的正能量,向包青天致敬,向一代大侠致敬。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

ystttt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