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刘邦要除掉樊哙,主要是樊哙有个令他忌惮的身份。

公元前195年,卧病在床的汉高祖刘邦,秘密召见了谋士陈平,两人商议一番后,刘邦下达了一道诏令,命周勃接管樊哙兵权,同时安排陈平前去军中将樊哙斩首。

这道诏令,意味着刘邦要与自己昔日的救命恩人、好兄弟兼功臣的樊哙兵戎相见,不仅如此,还要将其置于死地。

那么,究竟樊哙做了什么,才让刘邦不顾割舍旧日情分,也要对其下手呢?

实际上,樊哙还真没做什么,只不过,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让他在刘邦的眼里充满了危险和隐患,因此,刘邦才会要对其痛下杀手。

樊哙有很多身份,譬如曾经是个“以屠狗为事”的乡野村夫。

在早年间,也就是刘邦还未起事的时候,当时的樊哙,只不过是一个靠着卖狗肉为生的人,而他与刘邦结缘,也是因为这狗肉。

刘邦喜欢吃狗肉,但经常吃完不给钱,这就让摊主樊哙十分苦恼,为了躲避刘邦,不得不把摊位从河西搬到了河东。

但刘邦是个固执的人,听说樊哙搬走了,哪怕是蹚水渡河,也要找到樊哙,继续吃那可以赊账的狗肉。

一来二去,两人这算是打上了交道,也因此逐渐地熟识起来。

到了刘邦起事之后,樊哙选择了跟随刘邦,成为刘邦跟前的一员大将,仗着有膀子力气,再加上作战勇猛,樊哙很快立下了不少战功,而他的地位也日渐增高,成为了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

尤其是在刘邦起事之初,樊哙帮助刘邦打下了沛县这个地方,这才使刘邦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也因此能够立足于此并图发展。

在此之后,樊哙在鸿门宴上,不畏项羽咄咄逼人的气势,毫无惧色的喝酒吃生肉,其勇猛之态,令项羽都赞叹其为“壮士”。

也正是因为此举,樊哙救了刘邦,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

除此之外,樊哙更是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比如战章邯、攻城阳、破河间等,每一战下来,樊哙均立下不少战功。

“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史记》中所记载的樊哙战功

可以说,刘邦的事业能够成功,与樊哙的舍命相随与鼎力相助分不开。

除了战功显赫之外,樊哙和刘邦之间的感情,也有别于其他人。

首先,他是最早一批跟随刘邦的人,其次鞍前马后的效忠刘邦,从无二心,还有,性子直爽,有啥说啥,这一点最得刘邦喜欢。

不仅如此,在很多事情上,樊哙还能给刘邦正确的规劝。

比如当年在刚打进咸阳时,刘邦被咸阳宫内的无数财宝以及宫娥美女迷住了眼,说什么都不走,但樊哙却在这个时候劝说刘邦,问他是要天下还是要眼前的暂时,最终这句话点醒了刘邦,才使得刘邦能继续征战天下,而不至于沉醉于温柔乡之中。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刘邦对于樊哙更加信任,因为他知道,樊哙对自己,不仅是老友,更是兄弟,他所说的话,都是为了自己好。

鉴于此,刘邦才会在开国之初,晋封樊哙为“舞阳侯”,让其成了大汉开国的元勋之一。

老友加兄弟,同时还贵为开国功勋,又深得刘邦信任,这样的樊哙,未来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但他却在刘邦临终前,差一点被杀掉。

公元前195年,病重期间的刘邦召见了谋士陈平,命其前往樊哙的军营之中,将樊哙斩首,并由周勃接管樊哙的兵权。

“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史记》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起因是因为有人对刘邦说,樊哙会杀了刘邦最爱的妃子戚夫人以及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是刘邦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本身就是老来得子,再加上对戚夫人的宠爱,让刘邦对刘如意也十分喜爱。

当然,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喜爱倒也没什么,关键是刘邦爱着爱着,就有了将刘如意立为太子的想法。

而当时的太子,是刘邦和正妻吕后所生的刘盈,如果把刘如意推上去,那就意味着刘盈要被废掉太子名位。

对于刘邦的这个想法,第一个表示不满的,就是吕后。

毕竟吕后当年是跟着老刘吃尽了苦头才熬到今天的地步,期间还差一点被项羽砍了,好不容易等到刘邦功成身就,吕后也算是熬出了头,可以享享福了。

因此,对于刘邦越来越冷落自己,吕后并不生气,只要太子是儿子刘盈,其他无所谓。

而如今,戚夫人的一顿枕边风,就让刘邦有了换太子的想法,这让吕后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戚夫人得逞。

那么,这件事与樊哙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因为樊哙的另一个身份,是吕后的妹夫。

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吕媭,也就是说,刘邦和樊哙之间,还是“连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刘邦的儿子刘盈,是樊哙的亲外甥。

如果进言的人说是旁人想杀戚夫人母子,刘邦可能会有所怀疑,但若是樊哙,刘邦就不得不信了。

在刘邦看来,樊哙是必然会站在吕后一方的,毕竟刘盈可是樊哙的亲外甥,他是太子,对樊哙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刘邦才会在听到有人进言樊哙“欲诛戚氏”时,勃然大怒,当场找来陈平,下令要杀了樊哙。

按照刘邦的意思,是让周勃接管樊哙的兵权,同时让陈平到军中杀了樊哙,这样一来,就能在军队不乱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杀了樊哙。

不过,刘邦的决策,却让执行者陈平犯了难。

之所以犯难,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陈平考虑到樊哙是刘邦的生死兄弟,虽说如今刘邦执意要杀他,但若是将来后悔,那倒霉的就是自己。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眼下刘邦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而吕后却并非如此,如果自己贸然将她的妹夫樊哙杀了,那么将来刘邦死后,得了势的吕后必定会找自己算账。

出于这种考虑,陈平想了一个计策,也正是这个计策,救了陈平一命。

他在来到军中后,并没有马杀掉樊哙,而是将其押上囚车,并一路精心护送下,慢悠悠的赶往京城。

陈平的意思,是把最终的决定权,交到刘邦手中,究竟是杀还是不杀,让刘邦动手,只有这样,才显得与陈平无关。

只不过,还没等陈平走到京城,就传来了刘邦病逝的消息,如此一来,樊哙也就不用杀了,而陈平也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且不说陈平在回到京城后,是如何应付吕后的,单说刘邦在临终前,下达的那个杀樊哙的命令。

前文讲过,刘邦要杀樊哙,起因是因为有人告发樊哙想诛杀戚夫人母子,但实际上,这仅仅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樊哙几个特殊的身份,让刘邦十分忌惮。

众所周知,西汉建立初期的朝堂势力格局,是呈现一个三角状态,这三角分别是诸侯王、功臣集团以及外戚。

其中的诸侯王,是指刘邦的儿子们,功臣集团则是指跟随刘邦起事,并有开国之功的大臣,而外戚,是指吕后家族。

能形成这种状态,是刘邦刻意为之,他的意思是三方人马可以相互制衡,这样才能避免一方势力过大,从而影响到江山稳固。

那么,樊哙属于这三股势力中的哪一个呢?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樊哙的身份很复杂,他不仅属于功臣集团一方,并且,还属于外戚的成员之一。

首先,樊哙最早就开始跟随刘邦,并且期间功勋卓著,还救过刘邦的命,因此,将他归纳与功臣集团毫不为过。

但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因此,他就与外戚扯上了关系。

如果樊哙仅仅是一个没有掌握实权的功臣,那倒也是没什么,关键是在刘邦临终前,樊哙手握数十万大军,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这样的人,假如全面倒向吕后一方,那么外戚的势力就会得到大大增强,而到了刘邦死后,也就没有人能制衡住了。

况且,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也是吕家的女婿,天然就具有帮助吕家的先决条件,这让刘邦如何放心的得下?

所以,为了朝堂上的势力均衡,必须杀了樊哙。

而这仅仅是原因之一,樊哙还有一个身份,让刘邦也极为忌惮。

在刘邦临死之前,樊哙不仅是大军的最高统帅,并且,还兼任相国,更重要的,他是“丰沛乡党”的核心人物。

所谓“丰沛乡党”,是指从最早跟随刘邦起事的人,说白了就是刘邦的那些老乡,这其中,包括萧何、卢绾、张良等人,当然,也包括樊哙。

而丰沛乡党的首脑,自然是刘邦,剩余的人分为文吏和武将两派,文吏派以萧何为主,而武将派则是以樊哙为主。

但萧何在不久前,刚刚被刘邦下狱,直到刘邦快死的时候,才被放了出来,因此,在当时,樊哙是丰沛乡党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刘邦。

可别小看这个身份,要知道樊哙当时可是身兼相国以及统帅之职,这两个职务加起来,再加上丰沛集团的二号人物,那么在刘邦死后,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樊哙。

毕竟以樊哙这种集文武最高长官于一身的权臣,新皇帝是很难撼动他的。

再往深处想,如果地位如此特殊的樊哙,再和吕后等人联合起来,那么刘邦一手打下来的江山还姓不姓刘,真的很难说。

因此,刘邦无论如何都要杀了樊哙,“欲诛戚氏”只是杀他的一个由头,真正的原因,是樊哙背后的身份,才是让刘邦最忌惮的,也只有杀了樊哙,才会让刘家的江山少一点威胁。

为什么刘邦临死之前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

 这是一个好问题,值得深思。

樊哙(前242--前189年),沛人,出身微寒,早年以屠狗为业。是吕后的妹夫,深得刘邦、吕后的信任,是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的军事将领。

樊哙作为刘邦的连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刘邦忠心不二的功臣。

那为何刘邦在临死之前,还要杀了樊哙呢?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樊哙与吕后走的太近,关系太过密切,已经影响到刘氏江山的稳固。刘邦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必须要铲除吕后的羽翼,樊哙在劫难逃。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对抗项羽,不得已分封了许多异姓诸侯王,这对刘邦取得天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在汉朝建立以后,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刘氏政权的稳固。樊哙在追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的过程中,东征西讨,居功至伟。

但在异姓诸侯王清除的差不多的时候,刘邦又开始清理那些威胁刘氏政权的功臣啦。

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箭伤发作病倒了。此时,刘邦又听说燕王卢绾叛变,就派遣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征讨。

樊哙带兵出征之后,就有人对汉高祖刘邦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等到皇帝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防范。” 

刘邦对于吕后干预朝政,早就不满,感觉这个事情比较严重。于是,刘邦决定临阵换将,采纳陈平的计谋,用周勃换掉樊哙,而且让陈平、周勃杀掉他,要求陈平尽快把樊哙的脑袋给取回来。

但陈平对周勃说:“樊哙是皇上的重臣,劳苦功高,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万一皇上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皇上病重,吕后姐妹必然会在皇帝身边搬弄是非,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我们。”

 周勃一听,也没了主意,便问:“难道要把樊哙放了不成?”

陈平说:“放了肯定不行,咱们不如把樊哙绑上囚车,送回长安,让皇上自己处理。”

但他们还没有回来,刘邦就驾崩了,樊哙逃过这一劫。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陈平惧怕吕后怪罪,就立马赶回长安,跪在刘邦灵前,大哭道:“您让我们就地处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他押解回来,想让您自己处理,可您却走了,这究竟咋办呢?”

吕后姐妹一听,樊哙还活着,都松了一口气。随后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其实,这事很简单,不管你功劳多大,不管你关系多么密切,只要你威胁到了帝王政权的稳固,就格杀勿论。不管是真还是假,哪怕是空穴来风,防患于无,一律不可避免。

伴君如伴虎,无人例外。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有例外。手再大也遮不住天,即便是帝王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樊哙是幸运的,但刘邦最终也落在了陈平等人的股掌之中。

这不能仅仅归于天意,许多事还是在于人谋。

面麻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