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高一,现在实行新高考3+1+2模式,该如何选科?

女儿今年高一,现在实行新高考3+1+2模式,该如何选科?

新高考来袭,各位家长和学生,仍是充满疑问还是已经了然于胸?

我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不清楚的家长和学生,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防止踩坑;而对于那些已经了解过的家长和同学,可以当做一次探讨,纠正各自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或误区。

其实早在14年,教育改革先锋浙江和上海就已经开启首轮新高考“3+3”模式的革新。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也开启“3+3”高考改革,并在2020年迎来了第一波新高考考生。

最近,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也陆续颁发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将在2021年开始实施,也就是所谓的“3+1+2”模式。

作为一名浙江的老炮,下面我将跟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3+1+2”新高考,全文主要分为如下6节。

  1. 什么是“3+1+2”
  2. 什么是“等级赋分”
  3. 如何选课
  4. 如何填报志愿
  5. 什么是“走班制”
  6. 高考不是全部——“强基计划”

什么是“3+1+2”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新高考有别于以往高考文理科固定科目的分班,而是给了更多地选择和组合方式。

  • “3”:为语、数、外三门课程,这三门为高考必选科目
  • “1”:为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中二选一
  • “2”:为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四选二

这也就让传统的文理科两种科目选择,变成了如下12种科目组合方式供选择。

什么是“等级赋分”

新高考政策中,还出现了一个我们非常陌生的词汇——等级赋分

什么是等级赋分,他和原来的高考分数有什么区别?

这一次八省市的“3+1+2”等级赋分和前两批改革试点“3+3”模式下的等级赋分,在范围以及计算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首先的科目范围,本次“3+1+2”中,只对再选科目“2”的部分采用等级赋分,也就是说语数外和首选科目物理/历史,都是按照实际考出来的卷面分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以江苏省为例来详细讲解一下等级赋分的换算方法,按惯例先上图。

如图,首先对于江苏考生来说,会根据你们再选科目高考的卷面成绩,按照排名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赋分范围。

举例:你生物高考在全省排名前15%,那你最后的等级赋分就会在100~86这个区间范围内;如果成绩在全省排名的50~85%,那你最终的等级赋分就会在70~56分之间。

细心点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等级赋分最低也有30分,是不是意味着最差也能有30分呢?没错,就算你高考生物交白卷,排名全省倒数第一,但是最后生物的赋分也会有30分。

上面讲清楚了等级赋分的区间等级,那有同学可能会问,我生物实际考了95,排名全省5%左右,那我的赋分到底是多少呢?总不能是一个范围吧?

没错,最终赋分当然不可能是一个范围,这也是和浙江原来这些“3+3”模式的另一个区别。原来浙江是将ABCDE五个等级进一步细分,然后不同阶段给一个固定分支,而江苏则是采用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复杂的公式,见下图。

其中:

  1. Y代表实际考取卷面分
  2. T代表最后应得的赋分
  3. Y1、Y2分别代表等级区间内实际卷面分的下限和上限
  4. T1、T2分别代表等级区间内等级赋分的下限和上限

直接看公式不好理解,我们还是结合上面生物考了95的学霸的问题,来具体计算一下。

  1. 首先生物考了95,即Y=95;
  2. 排名全省5%,也就是在A等级,所以T1=86,T2=100;
  3. Y1、Y2就要根据各科实际情况最后来统计得出了,这里我们假设江苏省生物最高卷面成绩考了100,第15%名次的卷面成绩为89,也就是Y1=89,Y2=100

最后代入公式计算如下:

也就是这名考生最后的等级赋分得分大概为94分。

有的家长也许觉得这个公式计算比较麻烦,不容易懂,也没有关系,因为本来就是最后欧电脑自己会算的,不需要我们来操心。

我们要知道等级赋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一个:再选科目分数将会按照各省考生该科目的排名而得出,未来我们要看重的不光光是考生这门科实际能考多少分,还要关注他考的分数能在全省排名多少名,这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选课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前面两节解释概念也是为了选课做铺垫。

关于选课,我们主要遵循4个原则(注意,以下原则排名分先后

  1. 专业限制优先考虑原则
  2. 扬长避短原则
  3. 最优师资原则
  4. 避免激烈竞争原则

专业限制优先考虑原则

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本次八省市推出的“3+1+2”模式本身,就体现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部分学生和家长,避免踩到因为挑全冷门科目而导致大学专业选择范围小的巨坑,一定概念上也是对于前期“3+3”模式的去激进化修正。

虽然取消了文理科,但是首选科目的设置,还是一定程度的体现了文理科的分类思想。

尤其是物理,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会有物理要求,换句话讲也及时选择了物理,就可以报告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而选择历史,就可以报考绝大部分文科专业。

事实上上过大学的也很明白,所有理工科大学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支撑。

所以,在于选首选科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日后报考的专业方向。如果你对未来专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那就要仔细看看各大院校公布的专业选课要求,例如你大学想要上应用化学,那很有可能你不仅要选物理,还需要选化学(如下图)。

扬长避短原则

当你确认好专业限制以后,在剩下的科目里面,就要遵循扬长避短原则。

这一点很好理解,上节我们总结过,等级赋分最后是依靠名次来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选择自己名次能够靠前的科目,最直接的当然是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最后才能取得更好的名字,获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最优师资原则

不同的中学,其实也是存在资源不均衡的现象的。在传统文理科分班下,有些学校理科一直很强,而有的学校文科又占优。

当具体到科目的时候,会进一步放大这些不均衡的现象,这时候如果你的学校政治课老师或者化学课老师教学水平特别高,而你本身成绩也不错,就可以有意识的选择这些科目,毕竟你的竞争对手不是本校学生,而是全省的学生。

避免激烈竞争原则

这一点解释起来很容易,但是可操作性还待推敲,建议大家谨慎采纳。

举个例子,假如你各科成绩比较平均,但是许多比你优秀的同学都去选择化学了,而选择地理的优秀同学则比较少。这个时候,就算你的化学比你的地理成绩还稍微好一点点,你也应该果断选择地理,因为很有可能你地理在高考中的名次会比你选化学高一个档次,高考总分自然也就更高了。

但之所以说可操作性还待推敲,是因为这个听起来很完美,但实际在选课你没法完全掌握全省同学选课的情况,甚至还有很多同学想法跟你一样,反而导致冷门的课程变成了热门,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看待。

如何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也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区别之一,很多人乍一听,怎么一下子多出来几十个平行志愿?该怎么填报?先看图。

改革前填报志愿都是以院校为主,一个院校为一个志愿,每个院校下面可以选择多个专业,并且可以接受是否调剂。

而改革后,以河北、辽宁和重庆为主,则是改成了专业志愿,就是以专业为主,一个专业加上一个院校为一个志愿,考生最多可以填报96/112个平行志愿,这种模式与浙江非常相似。

而剩下五个省份则是采用了相对比较折中的院校专业组为主的志愿填报方式,一个院校专业组+专业为一个志愿,相当于讲一所院校按照专业组进行拆分,可以多次填报,同时专业组内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调剂。

当然除了志愿填报方式,各省对于志愿填报批次也进行了大量合并,主要趋势都是将原来本科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进行分段合,在不远的将来,三本这个词将会听到的越来越少。

不过毕竟首批高考也要等到三年半以后,关于志愿填报目前可以只做简单了解,但是到了填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当年浙江高考第一年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滑档现象,甚至还有高分被专科院校录取的情况,很多同学因为志愿填报问题最后不得不选择复读,所以一定要谨慎小心。

什么是“走班制”

这一节我们简单介绍。

其实走班制很正常,大家科目组合增多,必定出现有些科目组合选择的人多,有些科目组合选择的人少的情况,现有资源很难满足完全按选课组合分班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来说。

这时候自然就得出现“走班制”,在同一个班级内,有可能出现选课不一样的同学,于是上具体科目的时候就需要分别去到相应教室去学习,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于提前感受力大学的上课模式。

高考不是全部——“强基计划”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而其中关于招生办法部分内容的规定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随后,清华、北大、南开、天大等高校陆续公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作为新招生方案替代自主招生。

与传统自主招生与高考并行甚至优先于高考不同,强基计划取消简单的降分录取,采取综合考评机制,是新高考改革的组成部分。

新的强基计划选拔过程全程放在高考结束分数公布后,完全作为高考录取的一部分。根据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高考成绩将占85%,高校其他的笔试面试等只占15%,最后都折算成分数排队录取。

至于其中的破格录取,主要还是指数、理、化、生、信五大竞赛上取得对应成绩,当然各高校招生简章要求有所不同。

结语

新高考的基本原则就是希望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选拔水平、确保公平公正,不得不说国家是一直在往这条路上探索和努力。

当然任何政策都可能带来收益,也会带来风险。

作为家长和学生,无论你是如何看待高考改革,它都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一定要正视它,了解它,适应它。尽量避免由于非学习能力的因素,造成遗憾。

最后,祝所有同学,都能拥有自己想要的前程。

本文全部手码,依靠个人理解。难免存在文本以及观点上的瑕疵,欢迎各位评论区指正,我将持续优化,以免对他人造成误导或困惑。谢谢!

女儿今年高一,现在实行新高考3+1+2模式,该如何选科?

从2021年开始,以下8个省市高考以3+1+2的模式进行,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如何选科,让很多高一的同学和家长很纠结。

一. 3+1+2的构成结构

3: 为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各科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 为从物理和历史两科中选一科,各科满分100分,也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2: 为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选两科,各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分。

共有如下12种不同选择。

二. 专业组合

组合1. 物化生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很强。

是传统的纯理科组合。这里是最强大脑的集合地,可以说是强手如云,很多想冲刺985、211大学的同学都有意这个组合。

这个组合中最难的是物理,逻辑性强,抽象不易理解,计算量大。化学的难度低于物理,高于生物。

组合2. 物化地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较强。

被人称为理科中的理科。难度大,优生多,竞争强,很多高手也是冲着上名校而选的。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地理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组合3. 物化政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不是很强。

加入政治,将来有利于考研和考公务员。另外将来有意报考军事院校、警校和公安院校的也宜选此组合。

组合4. 物生政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不强。

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类的考生。选了物理,很多名校的很多理科专业可报;又选了政治,文科很多专业也可报。所以将来大学选专业可理可文。生物不太难,竞争不会很激烈。中等成绩者可关注。

组合5. 物生地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较强。

生物地理比较中性,既需要文科生的记忆,又需要理科生的理解。深度和难度也都不是很大,考生相对比较易得分,中等生较喜欢。

组合6. 物地政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不强。

思维在文理科之间不断切换跳动。估计是物理好,又不喜欢化生的考生的无奈之选;或者是宜学文科,又为好报考大学专业,不得不加选物理。

从以实施新高考的省份来看,选报这个专业的人数不多,具有挑战性。

组合7. 史化政

可选专业65%左右,相关性较强。

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的同学有优势。不喜欢地理的文科生的选择,加了理科化学,专业可拓广。

组合8. 史化地

可选专业65%左右,关联性不太强。

擅长记忆,文字表达好;学科跨度小,思维跨度大。

组合9. 史生政

可选专业58%左右。

有文科偏好,不喜地理的同学。适合记忆力好,文字表达能力好,文科有优势的同学。

组合10. 史生化

可选专业65%,关联性一般。

适合物理不好,化学生物有优势的同学。适合学科有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

组合11. 史生地

可选专业58%,关联性不太强。

学科跨度小,思维跨度大。为物理不好,又不喜欢政治的同学所选。竞争大是因为选生、地的有高手。

组合12. 史地政

可选专业58%,学科关联性强。

这个是传统文科,学习难度低,选科人数多,竞争激烈。

从已经试点改革的省份看,选这个组合的人数最多,竞争很激烈。

个人建议:1. 学理不是最强选手,物理+1门文科;2. 学文为好选专业,历史+1门理科。3. 总体理科各层次的学校多,专业选择范围广,如果能克服困难尽量偏理。以避免以前出现的文科生扎堆的问题:很多省文、理科考生接近1:1,但是招生比例约为1:4,导致很多省的文科线都很高。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另选了湖南省考试院发布的信息,以及来自网络专业选科信息,如侵权必删。

𝓶𝓲𝓵范特西🌫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