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儿平庸一点好,你认同吗?

有人说,女儿平庸一点好,你认同吗?

我女儿今年大三,也许是学校氛围所致,特别想出国读研,而且学校也物色好了,一年费用四十万左右,包括不包括吃住我心里真没底。

要说供得起吗?我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月工资五六千,供不起,好在老房子拆迁,给了三套房,四十多万现金,拿钥匙,装修花了不少,也没剩下几个钱,要供女儿出国读研,我觉得最起码也得卖一套房吧!从这方面来说,又供得起。

我总觉得,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宁可让她平庸一点,也不愿意让她走出去。

首先,孩子一个人出国,凡事靠自己,很苦的,内心实在舍不得。

其次,孩子出去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开阔眼界也不是坏事,学业有成的时候,假如不愿意回来了怎么办?

再次,孩子出国读研费用怎么着也得上百万,回来了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一个月挣个四五千,什么时候才能把卖掉的房子买回来?

我希望孩子能在国内拼一把,考研,我也知道在国内考研(以后缩招的可能性很大)要比申请国外读研难得多,几次考不上估计也就与研究生学历无缘了。

我只是个普通工人,没有太高的思想觉悟,我真的接受女儿平庸,也认为那样挺好,但是感觉得到,女儿不甘平庸,我到底是卖房供她好呢?还是不卖房,就不让她出去好呢?

有人说,女儿平庸一点好,你认同吗?

楼上的刘太太,女儿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学霸,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去哈佛深造,之后留在国外发展了,开始老太太引以为豪,但后来却 不这么想了,

因为一年到头见不上面,通过越洋电话联系哪能比得上面对面呀,女儿在国外忙得好几年都没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刘太太望穿秋水,就是不见真人。视频聊天哪能替代呢?所以她见人就说,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当时平庸一点,成绩不要这么好,考个一般的大学,留在国内哪个城市工作,最好离家不远,逢年过节还能看到见面聊聊,这女儿现在在美国,见不着面,受了欺负,老两口也帮不上忙呀

当年因为小学不好好学习,还着急上火,想各种办法,上辅导班,陪着一块学习,表扬批评,甚至体罚一样都没少。终于把女儿打醒了,她成才了,现在等于给外国人培养人才了,哎,想想自己当初真的是挺可笑的。回不了国,回不了家,一个女孩子,真的是孤苦伶仃,我们两口子也是孤苦伶仃,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当年不管她学习,不用批评发火,顺其自然成为一个平常老百姓,那比现在还好些。

不会吧

写在最后凡事都有好有坏,太优秀有太优秀的烦恼,平庸的老百姓也有烦恼,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呀?!

关键是什么最适合自己,如果一心要出人头地,那就要能忍受孤独的滋味。

如果只想成为普通人,家人经常能团聚,有说有笑过平凡的一生,那就要为柴米油盐发愁,为孩子学习工作等发愁。

其实不管女儿平庸还是优秀,不管遭遇什么,多看好的一面,都会有一个好心情,心情好身体好,这就足够了。刘太太是否明白😊师友们是否认同?欢迎留言哈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片,谢谢😊

有人说,女儿平庸一点好,你认同吗?

你是说“女儿平庸一点好”吗?不是儿女吗?

那就说说女儿吧。我和我二叔家的堂妹,都是家里的“女儿”,比起堂妹来,我就是平庸的啦。

我二叔家里有一女一儿,他们一直是我叔我婶的骄傲。女儿是老大,是一个500强企业的高管,专司一个区域的人力资源,工作状态基本是空中飞人;叔叔的儿子定居在法国的巴黎,有工作,有三个年幼的孩子。

在物质条件上,我叔我婶在亲戚里面绝对的“木秀于林”:在儿女的“高收入”条件的孝敬下,吃穿用度都是令人羡慕的:儿女出资,给二老买的花园洋房,吃有“定型包装”(女儿的全年供应),穿是貂皮(冬季)、洋装(儿子从国外给买的),前几年身体还好,到处旅游观光,国内走遍海南到西藏,国外自然是法国及欧洲邻邦……没有疫情爆发时,堂弟也曾携妻带子地回来过一两次,更是令他的老爸老妈无限风光……

时光流逝,岁月渐老,我叔我婶一直是潇洒逍遥,连“含饴弄孙”的操劳都没有:我的堂妹,他们的女儿,是新潮的丁克家庭;堂弟,一家远在国外他乡。

岁月也不是一直“静好”。某天,我婶婶夜半发病,救护车拉走的。糖尿病引发的综合征兼尿路感染。堂妹在外地出差,一时不能抽身回来(这是她一贯的工作状态);婶婶有点糊涂了,就是雇护工,也不能离开家人啊,叔叔岁数大了,一直在医院陪护,身体也吃不消了;妹夫既有工作在身,伺候丈母娘也确实有不便之处。于是妹夫给我打来电话:姐,实在是没有人了,你能来帮帮我们吗?

必须能啊。我赶到医院一看,快中午了,婶婶的早饭还没吃呢,摆在旁边的早已冷掉的早饭,是肯德基的早餐套餐,妹妹公司的前台小孩,每天早上例行过来一次,给买的早餐。心意和钱都到位了,但是婶婶1是吃不惯,2是糖尿病有忌口,不能吃。

我连忙联系医院的送餐服务。我喂婶婶先喝点水吧。一看婶婶的水杯,绝对高档价值不菲,可是这杯口……老眼昏花的老两口,平时看不清上面的污渍吧,工作繁忙的妹妹,粗心的妹夫平时没有留意这个细节吧,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弟弟,纵然每天视屏,也发现不了这种小事吧……啥也别说了,先洗刷杯子去吧。

一直陪护了婶婶三、四天,他们的女儿,我的堂妹才从外地赶回来。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我自己--我的老爸老妈的平庸的女儿。我和爸妈住在同一个小区。爸妈一年四季的水果,基本就是我承包了。每到周末包饺子,送过去。平时做点海鲜排骨牛肉肘子,送过去。人老了,不但不爱做,也不馋,还都想不起来吃了,不吃哪行,营养必须得跟上,我就买呗做呗!

一做都不止双份,我的,我老爸老妈的,还有公公婆婆的呢,也得给送过去。然后那些新奇的水果,释迦啦,芭乐啦,牛油果啦,榴莲啦,偶尔也给双方老人买点,他们爱不爱吃是一回事,必须让他们尝到又是一回事。

爸爸的手机摆弄不明白了,电视调不明白了,妈妈手扎刺了,眼睛眯了,一个电话,我这个女儿就到位啦;老人的一点银行储蓄,经常来回“倒腾”,现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操作,没有我这个女儿陪着去办理,他们可真是“蒙圈”啊!更不用说偶尔去医院了,从挂号到检查到取检查结果,我都“蒙圈”,何况眼花耳聋,腿脚不便的老爸老妈,没有儿女陪同,根本玩不转啊!

还有平时,得帮他们在网上缴煤气水电费啊,省的他们东跑西颠的。老人可真奇怪啊,一次预缴费个几百元不好吗?不行,必须按缴费通知,一月一缴纳。好好好,顺着你们。

夏天得提醒在小区里打牌的老妈,“你得喝水,你带水没?”老妈回答“不渴,没带。”你可拉倒吧。我火速下楼送水,老妈接过去,一口气喝了半瓶子;冬天下雪后,千叮咛万嘱咐双方老人:“路滑,千万别出门,我给你们买菜送过去!”婆婆闲不住啊,出门溜达,手腕子真就摔骨折了,我的“活儿”就来了,好在还有“大姑姐”--婆婆的女儿,也是平庸之辈,甚至也没有远嫁,也在同城,我们还能互相分担点。活儿不累,就是得耐心细致。婆婆爱出汗又爱干净,手腕打着石膏吊着,也得天天换内衣擦洗身体,我给她买了特大号的内衣,从一侧剪开,订上扣子,穿脱的问题就解决了。

还有,就是都形成规矩了,每个周末,基本还得回婆婆家一次,没啥事,用孩他爹的话说,就是“陪老人吃个饭。”……

疫情期间,就更不用说了。全体居家隔离时,我们给老人买米买菜买日用品,送上门去;数次全员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时,那隆冬季节,那人山人海的,大家还有印象吧。也是我这个女儿先去替老爸老妈排着队,和前后的人打好招呼,这是替老妈老爸排队的,掐着点,差不多了,再让他们下楼过来。

大家都是老邻居了,老爸老妈也是园区的“元老”了(八十多岁了),大家都很通融。

话说当天,完成核酸检测以后,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不停地劝说:完成检测的居民,请立即回家。

老爸问旁边的一个邻居:“我听说,有个超市的后窗户,开在这个小区里啊!在哪?”邻居遥遥一指:那个。

我和老妈一起问老爸:你要买啥啊?

老爸说:我买牙膏。

老妈说:橱柜里还有牙膏啊!你没看见吗?

老爸说:你们先回吧,我去看看。

我这个女儿就得跟着老爸去呗。那个后窗户挺高的,老爸还不会微信支付。老爸一直往回“轰”我:不用你跟着,我兜里有钱,我自己能买。

那我也得跟着,不放心。到那里后,老爸捡起一根小木棍,敲打着后窗,后窗拉开一条小缝,老爸像接头一样,说出暗号:给我拿两包XX烟。

嗐!原来如此!

说到了烟,我老公终于戒烟了,真是挺有毅力啊!吸了二三十年了,说戒就戒。

老妈听说后,用我的老公她的女婿为例,教育老爸。老爸被教育后,特意来到我家,慰问他的女婿:“我听说你戒烟了。不用戒烟,吸烟挺好,烟里有什么什么胺,对人挺好。”

我老公,本着理科生的严谨和认真,告诉他的老岳父:是多巴胺。香烟不可以产生多巴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会减少帕金森症状……

拉倒吧!别唠了,唠的一点也不在套路上。你这是教老丈人怎么对抗老丈母娘吗?要公报私仇吗……

说来说去的,我肯定不是一个让老爸老妈面子上有光的女儿,我就是老爸老妈身边的一个平庸的女儿;说来说去的,无非就是守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普通生活的闲言碎语。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对老爸老妈关照的细心和耐心,怎么像我当初对我的儿子?

说到我的儿子,虽然是男孩,我也认为,他平庸一点最好。这一生,不需要太拼,也不要太累,不求大富大贵,不要节外生枝,在我的身边,平平安安,我陪他长大,他陪我变老。

我努力保持健康,我也要一直陪着他,直到他变老。就像现在,我的老爸老妈健健康康地陪着我,我们一点点变老。真好!

有人说,女儿平庸一点好,你认同吗?

我不认同,有一个优秀的女儿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早日成凤,青出于蓝胜于蓝。平庸的女儿也许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照顾父母,但不代表所有的女儿都有这份精力,不平庸的女儿相对于社会和她个人来说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像女航天员、女科学家,女运动员等,她们的自身价值更偏向于社会这个大家庭,说大点就是她们的工作和付出能促进人类更大的发展。

以前听妈妈讲外婆的故事,外婆读了几年私塾她的母亲不让她读书,老师来家里找,她的母亲把外婆藏起来不让见老师,留着外婆在家做家务。外婆性格比较好强,16岁就入了党,结婚后就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由于工作能力强,几年后被评选为副县长的候选人,由于没读多大的书外婆没信心放弃了竞选,在农村呆了一辈子。假如当初外婆的母亲没有阻止外婆读书,外婆后面的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她的孩子们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接着后辈们也会有更好的基础。就像华坪女中张桂梅老师所说,女孩子接受教育有好的人生直接影响三代人的命运,所以女孩还是不平庸好。

张养花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