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有些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这其实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人,科长认为,之所以是今天这样的境地,和以下原因有关。

一是思想。都说沿海江浙一带经济发展好机会多,那与历史上经商的环境有关,思想都能相对开放。东北呢作为新中国之初重要的重工业之地,很多都是国企央企,一部分人就会认为只要我不犯错误,这个工作干到退休正常拿退休金就好。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那一定落后。都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要落到实处,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是观念。发展旅游和其他行业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旅游的话全国各地都有,有的地方一个小事就能让一个小景区称为网红景区,人气爆满,黑龙江很多都是天然的优势景区,各方面都有特色,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不懂的宣传和营销,不懂得利用现在的新技术新应用,智能时代了,什么ar、vr都可以应用到宣传上啊,不要再停留在发发新闻稿,找公司拍个贼啦美的宣传片,钱没少花,可是没有内涵没有故事。现在不缺景区,缺的是故事。所以转变观念,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和景区,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交通。地方大有好处,不过也带来了距离上的劣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通过什么交通方式如何快捷便利,现在还没真正实现四通八达。不过好在现在也加大力度了,你看伊春到铁力要修快速铁路,今年也要建几十个机场,这还是很好的。

四是服务意识,说白了还是思想。如果指着关门打狗来了可劲宰怎么可能长远发展,想要长远发展所有配套的设施交通和服务都要跟得上。

这就是科长看到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给个关注吧~

有些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我共去过黑龙江三次,一次是去开会,两次是自费去旅游。到过黑龙江的哈尔滨、亚布力、雪乡、五大连池、伊春、黑河,并从黑河过境到俄罗斯边境城市一日游。

哈尔滨

也到过东北长春、吉林、大连,这几个城市从旅游资源来讲比哈尔滨还差点。

感觉与题主说的一样,东北旅游资源很丰富,特别是黑龙江有江有湖有山有森林,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境,但是东北旅游发展并不太好。

雪乡

全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还有嫩江、牡丹江、呼兰河、蚂蚁河、海浪河、呼玛河、额木尔河、讷谟尔河、汤旺河、拉林河等众多河流,大型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达里加湖、向阳湖、扎龙湖等,中小型湖泊数量比千湖之省湖北还多,据说黑龙江“水泡子”有6000多个。

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天然森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完达山,这些森林夏季绿色覆盖,冬天被大雪覆盖,冰天雪地,林海雪原。大雪好还是不好?对于交通来说,下大雪通行困难,对于旅游来说,那就是雪乡啊。

黑龙江老爷岭等地是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湖是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也是欧亚大陆桥,“夜幕下的哈尔滨”对很多人有诱惑力,走在中央大街能感受俄罗斯风情,那里有斯大林大街、索菲亚大教堂、百年老饭店马迭尔酒店,哈尔滨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小兴安岭

从发展眼光来看,东北旅游有长足的发展,开展了很多特色旅游,特别是冰雪旅游独树一帜,但相比全国其他省份,东北旅游业发展太慢了,跟长三角“江浙沪”不能比,跟西部省份也不能比。原因在哪里呢?

一、与东北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人口外流有关

东北没有一线城市,也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东北三省在2019年经济总量GDP增长全部为负数,黑龙江下滑最严重。2020年上半年,黑龙江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

人口基数是经济活力和发展的保证,东三省人口外流首先是人才外流,其次是年轻劳动力外流。过去的“猫冬”模式,现在变成了迁徏,海南省被戏称“东北第四省”,东北人去别的省份作贡献去了,挣钱去了,但他们的户口还在东北,分摊了原籍地的人均GDP。

整体经济活力下降,旅游业肯定受影响。

伊春林场

二、思维、管理等有待创新,没跟上时代节奏

在东北旅游过程中,很多游客对一些出名景点观感和旅游体验并不好,主要原因是景点开发项目陈旧,比如哈尔滨的太阳岛一直是收费景点,2019年8月1日起太阳岛及岛外湿地免费开放,只有冰雪项目另收费,但存在必须乘摆度车才让到湿地和公厕也收费的情况。太阳岛面积大,却没有很好地规划利用,几十年一陈不变,没有新的项目和游乐设施,基础设施太差,给人的感觉像一个荒岛,只有几个特别简单的儿童游艺设施以及鹿园等,很多游客都觉得是挺没意思的一个点。我游玩后,感觉很多深圳免费公园景观都比它美,比它好玩。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是在黑龙江雪乡(雪乡国家森林公园) 拍的, 地处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也就是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交汇的地方,那里也是“威虎山”所在地。我去过“威虎山”景区(3A景区),自然风风景确实独特,虎威山是林海雪原,我一直认为应以奇或险取胜,但那里人工修了一个“长城”,总觉得很别扭,不知道是差了什么东西,还是多了点什么东西。

威虎山

答题时,我突然想到了《沙家滨》,苏州常熟那个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说实在的,常熟那个芦苇荡风景太一般了,但江苏人在那里搞一个雕塑,搭一个茅棚子做“春来茶馆”,硬是把它建设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这就是思维的差别。

三、服务意识不强,缺乏顾客(旅客)是上帝的意识

我到过东北好几次,旅游了一些景点,总体感觉,东北在服务业方面质量差一点,可能与东北人性格特点有关,东北人给人感觉就是很“爷们”,硬、刚一些,从事服务性工作,也有“爷们”一面,这让南方来的游客很不适应,比如南方游客就餐前要开水“烫碗”“洗筷子”“要餐巾纸”等,叫来叫去,东北服务员认为“事多”“浪费”,爱理不理的,甚至吵起来。

我到伊春小兴安岭旅游时,林区内遇到有人“打松果”,一个松塔打下来卖10元,赢利还是很大的,但打松果的人是原来林场的工人,现在可能是林场承包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服务意识。一些女游客喜欢挑挑拣拣,“打松果”的人就不耐烦了,甚至吼叫起来,结果大家都不买了。如果“打松果”的人有点服务意识,你指哪我打哪,又有什么关系呢?但他就差点服务意识。

雾淞

雪乡是黑龙江近几年比较火的景点,雪乡景点一拥而上,在张广才岭一带出现很多家“雪乡”山寨,前几年出现宰客现象,一间房哄抬到了1000元多,甚至2000元,冰天雪地的,游客不住也不行,曝光后,对雪乡旅游造成很大打击。经过整顿,雪乡消费明码标价,规范很多。但雪乡明码标价消费仍明显偏高,一间标准房为880元,林业局回应,880元已降低很多了。

我到雪乡去旅游过,我知道880元是星级酒店的价格。当地村民旅馆价格并不高,当地人生活非常不易,很多物质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雪乡物价高确实很正常。

但问题是回应不能简单粗暴了,有的业主(也有可能是有人冒充业主)在网上说:“我雪乡就应该这么贵,你没钱,游不起,就不要来了。”

雪乡消费问题在于太不透明了。即使现在在网上到处查不到雪乡旅游的价格,要么高的吓人,要么低的让人不敢相信。

“黑”雪乡的各种言论至今充斥在网上,有的仍然是炒作2018年以前的旧闻,可是没有官方或行业协会的回应,也没有官方新近的报道。

新闻的缺失,也是服务不到位的表现。旅游不是刚需,不是非来不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游客不敢贸然前行。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非常希望东北振兴从旅游开始。

有些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几年前,我去哈尔滨,在地下通道问路,那个大娘好热情,不过她不知道路,一个很冷峻的帅小伙(哈尔滨人会打扮)在旁边插话,给你指路,怎么走怎么走,全没有网络小视频上那种走偏的口音和做作的歪眉斜眼。

我在黑龙江去过哈尔滨,双鸭山,鹤岗,齐齐哈尔,牡丹江,人们说话都挺幽默的,没有遇到一个网络小视频上的人物。黑龙江冬天有雪封大地的白山黑山,自有其一派的冷峻风华,那是一种大自然最严肃的一面,秋天有流水深缓,在树间与松果掉落时的声音的混杂,春天有冰之将释时的春意盎然,万物跳跃的声音。

我曾经在往七台河的一个公交车上也想过这个问题,那车颠得我要紧紧握着前面的靠背,我觉得所有的问题归结于人,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山高水远的问题。

黑龙江东北虎园

黑龙江是我们在小视频上看到的黑龙江吗?

不是,那只是村里混子,城市二流子,插科打诨的痞子被人来放大了,丑化了。哪个地方没有二流子,但那仅仅是一小撮,但是放任这种形式的传播与放大,而且从不纠正,让黑龙江或东三省以外的人,认为黑龙江就这个样子,使得有心的游客心里多了一层负担,不敢来。我在黑龙江走,看到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他们比外省人幽默,自来熟,能喝酒,好唠嗑,女人们比较开朗,饭菜便宜,从不欺生。

黑龙江人

一句,你瞅啥,让黑龙江背了多少年的包袱?

黑龙江人能干仗,这是天生的吗?也许有一点,天气寒冷的地方都冲动,但这种印象的根源在哪里?不是发生在现在的黑龙江,黑龙江现在治安很好,而是发生在冲出去那几百万人的东北人身上,那时东北人出来没什么可干的,本土的风气又是从学校开始,愿意结拜,兄弟,没事斗个狠,所以出来的,很难去谋得一份比较好的职业,而且黑龙江人和福建人一样,不愿意打工,于是,就干老三样,开饭店,夜场和那个啥,而这几样东西,在一个陌生地方,肯定要比较社会才能晃得开,东北人又愿意扎堆,本身走路爱摇,光头金链子,说话声音大,罩着一身匪气的光环,所以,许多游客有往黑龙江去的念想,也就打消了,我曾经听过一个父亲要带一家去黑龙江玩,母亲死活不干,硬是要往浙江跑。从来没听说过浙江人匪气重吧?

齐齐哈尔

黑龙江对自身的宣传输出不够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放任着网上那些人抹黑黑龙江,丑化黑龙江,煮熟的饺子往桌子上一倒,吃饭象饿狼,一个打架的视频能在网上流传好久,结果让外省人对黑龙江的印象反复加深印记。可是奇怪的是,黑龙江似乎对这种现象不怎么管,烧烤,喊麦,小视频,直播,输出的都是黑龙江人最负能量的一面,从而在这种印象上再加上一道砝码。

如果网上出现负面消息,比如宰客,黑龙江也是回应不果断,不积极,就说雪乡吧,本来挺好的一个地方,而且黑龙江不止一个雪乡,结果在处理的过程中,给大家的印象是,那里就不行,宰客不要去,根本就没有扭转。

黑龙江双峰林场,沙红果

黑龙江的旅游景点可比海南多得太多了,而且层次感丰富,秋有秋,春有春,冬有冬,夏有夏果,可其它想旅游的人知道黑龙江的啥?亚布力?漠河?雪乡,哈尔滨?其它的呢?外地人只能从漂移出来东北人开的饭店上知道,鸡西大冷面,齐齐哈尔地锅鸡,佳木斯小哥。

漠河

黑龙江从西北到东南近1900公里,就说最北端的漠河穿过大兴安岭到嫩江(这里有嫩江源)的穿越线路,黑龙江第一弯;鸡西兴凯湖,虎林;齐齐哈尔丹顶鹤,牡丹江镜泊湖,牡丹峰等等等,这里水是四季不同颜色,白桦,红叶,黑木,苍雪,在这里才能感觉到大自然分为四季的长歌,有寂寥,苍凉,坚硬,有草木之折,有春风之化,每一季节都那么让人赞叹不已。

黑龙江宣传不够,而且不能持久,即没有让外省人知道黑龙江的好,也没有让黑龙江人知道黑龙江的好,所以,黑龙江的人不停地往外跑。

冬季兴凯湖的日出

中俄边镜黑河的雾淞

留不住人的黑龙江,败给了趋众心理

最早来海南的就是哈尔滨人,后来带动着整个东北都往海南跑,跑得有点止不住了。并不是有钱人才来,没钱的也来,那天听一对摆摊卖菜的讲,自己1800,老伴2200,来海南养老,摆摊贩菜来挣点钱。这样生活在老家不好吗?最起码不用拿房租。人们都往外跑,止不住,互相打听,好像不出去就没出息一样,都往外跑。

嫩江滑冰的姑娘

黑龙江的旅游大有发展,只要把用在网络小视频,直播的那些流量多用来宣传家乡,政府善加引导,规范旅游市场,大搞旅游推介,树立黑龙江的正面形象,纠正你瞅啥的印象,让人们愿意来,敢来。纠正一口吃个胖子的短期思维,控制门票,景区餐饮的价格(黑龙江消费多便宜啊,吃的量大,好吃又有营养),要有长久的规划思路,慢慢地留住本乡本土的人,大搞农家乐和旅游,偌大个黑龙江的旅游怎么会不好呢?

毁我塑我 原创

有些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你言之差矣。黑龙江地大物博,风景纯自然,无污染,天然。人口不多,很舒服的一个省份。

很多地方,一些远点的地方,景点非常优美。但是,为了青山绿水,还是不要破坏性发展,为了一点点利益,引入的是污染,破坏,得不偿失。

从长远来看,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必要,不遗余力搞开发。还是保持自然好。黑龙江的铁路及其发达,深入每个乡镇,如果想看,你自然可以探访,但是,开发,就免了吧,不要学习中原杀鸡取卵,也不要学习南方,一点点利益,断子绝孙式开发,修生养息,保住绿树青山。

7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