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是蚊子,它以每年杀死725000人的数据高居“世界危害最大动物排名”的榜首,但是蚊子是无毒的,它只是会传播细菌和病毒而已。

来源:2014年Gates Notes

那么,在自然界中,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呢?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单单从毒性一方面考虑,因为有毒动物的毒性固然重要,但是排毒量以及伤人多寡都是“最致命”的影响因素。从上面杀人数量最多的动物排行中,我们能看到“毒物”中毒蛇是最靠前的,仅次于蚊子和人类。

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从毒蛇中找到毒性又强,杀人数量最多、排毒量最大的蛇,符合这些条件的蛇无疑就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有毒动物了。(下图为传统的“五毒”)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美国《世界野生生物》在征求了世界各地顶级的生物学家的意见后,整理出了“世界十大毒王”,在这“十大毒王”中在澳大利亚分布的就有7个,其中就包含了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毒的蛇-内陆太攀蛇以及最毒的动物澳洲箱水母。

说到毒性,相信经常看猎奇君蛇类科普文的小伙伴都已经很熟悉,在这里我还是简单地说一下,让不太了解的小伙伴做一下简单的了解。毒性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它是经过科学家们将某种毒物的毒液注入到一批小白鼠的体内,然后观察和计算出杀死一半以上的小白鼠所需要的最小的毒液剂量,单位为mg/kg,英文缩写LD50,数值越接近零,毒性越强。

其中内陆太攀蛇的LD50为0.025mg/kg,澳洲箱水母的LD50为0.011mg/kg,所以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澳洲箱水母,最毒的毒蛇是内陆太攀蛇。(大家如果搜索一下“世界十大毒王”会看到第二名是艾基特林海蛇,但其实它就是青环海蛇,LD50为0.17,连银环蛇的毒性都不如,所以人家才加一句“排名仅供参考”;下图中是小白鼠毒性测试常用的方法:皮下注射)

最毒不等于杀人最多

在上面两种最毒的动物中,澳洲箱水母一次的毒素足以杀死60位成年人,但是澳洲箱水母与人的互动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都是被局部刺伤的,死亡的案例比较的少。

至于内陆太攀蛇,它的毒性仅次于澳洲箱水母,而且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按理说更容易接触到人,但是它们在澳洲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沙漠地区,这里人迹罕至,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内陆太攀蛇杀人的案例发生。

由此可见,毒性最强的动物不一定是最致命的,因为还要考虑伤人的数量才行。

真正的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在2014年Gates Notes给出的数据看,毒蛇每年杀死约5万人,这五万人其实是五大洲所有毒蛇杀人的数量总和,由于不同的蛇栖息地迥异,所以每一个大洲其实都有“杀人王”存在,由于北美以及欧洲的毒蛇相对较少,南美的毒蛇又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中,所以,我们只看一下毒蛇分布较为密集且种类较多的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下图为眼镜蛇科蛇类的世界分布图)

首先是大洋洲。大洋洲虽然是五大洲中最小的洲,但是上面的毒蛇可不少,而且世界上最毒的五种蛇均分布在大洋洲,确切地说是澳大利亚。在如此多的剧毒蛇类中,伤人数量最多的就是毒性排名第二的东部拟眼镜蛇。

虽然关于东部拟眼镜蛇伤人数据没有官方的具体统计,但是根据国外网站统计了80名医生的接诊数据看,每年被东部拟眼镜蛇咬伤的人数在100人以上,其中致死率在31-40%之间。因此,东部拟眼镜蛇虽然毒性比内陆太攀蛇差,但是它的致命性更强。(生活在森林、林地、稀树大草原及干燥的灌丛林中的东部拟眼镜蛇与人相遇的机会更多,而且本身东部拟眼镜蛇的攻击性就很强)

其次是非洲。非洲也是毒蛇云集的地方,这一点从上面眼镜蛇科蛇类的分布图就可以看出来了,非但如此,非洲的蝰蛇种类和数量也不在少数。在非洲,最毒的毒蛇是有着“死神”之称的黑曼巴蛇,它的LD50为032mg/kg。

但是,黑曼巴蛇却不是杀人最多的蛇,在非洲杀人最多的蛇是鼓腹咝蝰,这是一种几乎全非洲都有分布的蝰蛇(除了沙漠和热带雨林),虽然它的LD50只有4-7mg/kg。但是它有着平均250毫克、最大700毫克的单次排毒量,属于排毒量前五的毒蛇。

鼓腹咝蝰完美地诠释了“毒性不够,毒量来凑”,凭借着巨大的排毒量和广泛的分布,鼓腹咝蝰成功的超越了众多毒蛇中伤人数最多的毒蛇。在非洲有约90%的毒蛇咬伤是鼓腹咝蝰干的。

从这个角度看,鼓腹咝蝰的毒性虽然不及东部拟眼镜蛇,但是它要比后者更致命。

最后是亚洲。亚洲是五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同样也是毒蛇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不过,由于蛇是变温动物,所以它们的分布会随着温度带的变化而变化,从整体上看,东南亚和印度地区是毒蛇密度最大的区域,尤其是印度,这里不但蛇多,玩蛇的人也多,所以才有了世界毒蛇看亚洲,亚洲毒蛇看印度的说法。

当然,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毒蛇伤人,在亚洲,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超过十万,其中有超过一半集中在印度,而且在这些伤人的毒蛇中,最常见的就是锯鳞蝰蛇。(下图为蝰蛇的世界分布图)

锯鳞蝰蛇是蝰科锯鳞蝰属下的毒蛇,它的毒性到现在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值,这并不是因为科学家们没有测试过,恰恰相反的是因为测试的太多,所以数据波动太大,从0.44-24.1mg/kg,都是科学家们通过小白鼠的注射实验得出的。

不过,从最强的毒性来看,它已经是蝰蛇中毒性比较强的存在了。虽然锯鳞蝰蛇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但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次大陆(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及巴基斯坦),而它咬人最多的区域集中在印度。

据统计,锯鳞蝰蛇每年咬死约20000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印度。

总结一下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澳洲箱水母,但是箱水母伤人较多,致死得较少,所以不能算是最致命的“毒物”。从已知的数据看,毒蛇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但是在如此多的毒蛇中,并不是毒性越强越致命,而且那些分布又广、毒性可能不强,但排毒量巨大的毒蛇才是最致命的毒物,也就是毒王,符合这一条件的就是锯鳞蝰蛇无疑了(世界范围内伤人最多、杀人最多)。

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听说过化骨蛇吗?这是一种剧毒蛇。据说,它的毒性很大,一旦被它咬了,鲜有活命的。

听朋友讲,过去他在商洛某知青点插队时,听到过一个故事,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一天晚上,知青们围在火炕上喝酒,村委会赵主任给他们讲了个故事:

1972年夏天,陕南有个村子里来了十几名知青,住在松木搭成的知青点扳房里。一天,几名男知青抓了一条蛇,让做饭的女知青盘在大铁锅的白米饭上。收工回来,他们将女知青骗出伙房,几个人插上门,大口吃起了蛇肉。女知青肚子饿了,敲了几次门,却没有动静。她慌了,连忙跑到村上找老支书。老支书听完汇报,跟女知青来到知青点,喊了半天,没人答理。老支书急了,一脚踢开门,冲了进去,不承想,伙房里没有一个人,地上只剩下一滩黑血和几根黑色人骨。

事情很快惊动县知青办,县知青办从省上请来医学专家,经过现场化验,专家断定:这是一种剧毒蛇,名叫化骨蛇,人吃了就会化成血水。这几名男知青正是吃了这种剧毒蛇。

最后,赵主任说:所以说,山林里的东西不能乱吃。他像一位长辈,教育我们这些后生。

朋友说讲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化骨蛇是否存在。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有关资料,朋友说的化骨蛇其实是中国唯一的蚓螈种类——版纳鱼螈,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并可能分布于老挝、缅甸和越南。这种鱼螈体蠕虫状,缺四肢,背腹略扁平,环褶鳞存在。鱼螈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知,且传说它味道鲜美,吃起来很可口,但毒性很大,人被它咬伤后无药可治;如果误食吃了它连骨头都会被化掉,所以版纳鱼螈被当地百姓称为“化骨蛇”。

看来,朋友讲的化骨蛇还真有其事。

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你说这个毒,我说那个毒,到底谁最毒?

在这里,咱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LD50,简称半数致死量,是描述有毒物质的常用指标,在这里,简单理解为能够杀死一半实验总体(动物)的有害物质的剂量。

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按照LD50值计算杀死一个7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所用的剂量:

NO.1第一名

肉毒杆菌毒素H型Botulinum toxin Type H,致死量为0.002微克。肉毒杆菌的类型有很多,H型是最毒的,当然了,其他的毒性也不是咱们能碰的。第一名的奖励,特配图一张!

NO.2第二名

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是破伤风杆菌产生,致死量0.3微克。所以咱们日常生活中被铁锈钉之类的锐物所伤,且伤口较深(深伤口能为破伤风杆菌提供厌氧环境),不要大意,及时就医。

NO.3第三名

钋-210(Polonium-210),最毒的无机物,没有之一!致死量1微克。

至于一般的蛇毒或者海葵毒素,致死量是相对更高的。当然了,剂量单位都是以微克计算,咬你一口何止几微克呢。

最后,码字不易,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什么是最致命的有毒动物?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克里丝蒂·威尔科克斯是美国科普作家,博士毕业于夏威夷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有毒动物和海洋生物。她是一名专业科普作家,为《科学美国人》、《国家地理》等媒体撰写文章。为了研究有毒动物,她不仅利用专业知识,还走访了研究机构,采访了众多专家。

关于本书

《有毒》是一本专门讲解有毒动物的书,书中分析了有毒动物的分布和习性,讲解了毒素起作用的机制,还思考了有毒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书中不仅讲解了蛇、蜘蛛这些耳熟能详的有毒动物,还带读者了解鸭嘴兽、蓝环章鱼、方水母等动物。还带读者了解了毒理实验室、生产抗毒血清的制药公司、饲养毒蛇的异宠爱好者等,展现了和有毒动物有关的奇异世界。

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来看看有毒动物都是谁。你会惊讶地发现,毒蛇在有毒动物里,算不上第一大家族。第二部分,有毒动物怎么使用它们的毒素,知道这些,能帮你减少一点对它们的恐惧。最后一部分,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防毒,大自然和人类都创造了对付毒素的办法,这一部分甚至比用毒本身还有意思。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一本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有毒》,这本书专门讲解有毒动物,分析它们的特点,还有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是一本趣味十足的科普书。

提起有毒动物,人们第一个反应是恐惧,第二个反应是好奇。许多人不用看到真的有毒的动物,只要看看图片,听听名字都会紧张。同时,人们对有毒动物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有人饲养有毒的宠物,有人研究毒蛇、毒虫,人们甚至崇拜有毒动物,古埃及艺术中,到处都能看到眼镜蛇的形象。今天的人们也喜欢用蛇、蜘蛛、蝎子当作标志。人类和有毒动物有不解之缘,但是大部分人却很少有机会从科学角度了解它们。《有毒》这本书,就能带领咱们深入到有毒动物的世界,本书不仅展现了不同动物的分布,还讲解了它们毒性的特点,还有关于有毒动物的种种趣事。可以说,阅读这本书就是参加一次最安全的有毒动物科考之旅。

本书的作者克里丝蒂·威尔科克斯是一位专业科学作家,她学习的是严肃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取得了这个领域的博士学位,可她最感兴趣的却是有毒生物。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研究了动物毒素的分子机制,还研究了这些毒素是怎么产生毒性的。在追踪有毒动物时,她接触到了和毒有关的方方面面,既有珍稀的有毒动物,也有制造抗毒血清的制药公司。由她带领我们走进有毒动物的世界,是再合适不过了。

要参加这场书本里的科考之旅,我也把书分成三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咱们聊聊有毒动物都是谁。你会惊讶地发现,毒蛇在有毒动物里,算不上第一大家族。第二部分,咱们来看看有毒动物怎么使用它们的毒素,知道这些,能帮你减少一点对它们的恐惧。最后一部分,咱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防毒,大自然和人类都创造了对付毒素的办法,这一部分甚至比用毒本身还有意思。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咱们先来看看,有毒的动物都是谁?它们是哪个动物家族的成员?提起有毒动物,你会想到什么?我猜,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动物都是蛇。有毒的动物种类很多,可毒蛇是最让人们恐惧的。

毒蛇确实吓人,不过,在本书作者看来,毒蛇只是有毒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单纯比较数量,可能还排不上号。咱们先来一场有毒动物大检查,看看它们都生活在哪里。

要想寻找有毒动物,我建议先从大海里开始。动物界有一个大家族,各个都是用毒的高手。这个家族就是刺胞动物门,你可能对这个名词有点陌生,但是对它的成员一定很熟悉,水母就是刺胞动物门的一员。这个家族的成员还有海葵、珊瑚等,全部算在一起,大约有一万多种成员,其中超过九千种都是有毒的。刺胞动物这个名字不是白叫的,它们的身体上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长在身体表面,里面有一根小小的毒针。其他生物只要接触它们,就会被毒针刺伤。你可能要问了,美丽的珊瑚也有毒吗?没错,一些珊瑚虫身上也有这样的毒针,不过,人们平时接触的主要是珊瑚死亡后留下的“骨架”,自然不用担心中毒。

刺胞动物虽然大多有毒,但是也大多难得一见。有人说,有一种方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但其实很少有人被它蜇过。大部分刺胞动物生活在深海里,想看一眼都不容易。

和刺胞动物相比,另一类动物不光数量多,和人类接触也更频繁,这就是节肢动物。有名的有毒动物有蜘蛛和蝎子,还有一些蜈蚣。注意,这几种动物虽然也有许多一节一节的腿,但是它们都不是昆虫。昆虫里有毒的也不少,许多蜂类都有毒,还有一些有毒的毛毛虫。这些动物不光种类多,而且就生活在人类身边。许多人都有被虫子蛰到的经历,好多人提起大虫子,也是寒毛直竖。还好,许多节肢动物虽然有毒,能造成红肿、剧痛,但是不致命。人们甚至主动要求和一种毒虫生活在一起,那就是蜜蜂。蜜蜂蜇人需要毒素,但是它们只在自卫的时候才会用上这招。只要穿上一副护具,养蜂人就敢和蜜蜂亲密接触。

不过,有一种有毒昆虫,却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它就是蚊子。你可能很吃惊,蚊子也能毒死人吗?当然不会,它的毒素主要用在吸血时麻痹动物,防止血液凝结。光看毒性大小,蚊子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它吸血时传播的疾病却害死了很多人。

刺胞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有毒动物最多的两大家族,再往后排,咱们就可以聊聊蛇类了。许多人都很害怕蛇,有人甚至达到了恐蛇的地步,看一眼蛇的照片也感觉头皮发麻。人们怕蛇怕得有理,人类和许多种毒蛇生活的区域重叠。刚才讲到的有毒动物有的数量数量稀少,有的很难见到,但是在很多地方,每年都有人被毒蛇咬伤。咱们的祖先早就把对蛇的恐惧变成了一种本能,只要看到长得像蛇的东西就会很警觉。

蛇看起来可怕,但毒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全世界大约有三千五百种蛇,其中有毒的大约有六百多种。有人统计过,美国每年有大约八千人被毒蛇咬伤,这个数字不小吧?但因为救治及时,每年死亡的人数都是个位数。正是因为怕毒蛇,人们一直在研究毒蛇,还开发了许多种解毒的血清。相比其他动物,人们对毒蛇的了解是最全面的。

除去上面说的三大类动物,还有不少有毒动物,比如毒蛙、毒鱼,还有有毒的章鱼、乌贼等,人们还发现了剧毒的蜗牛。普通人要想看看它们的样子,恐怕要去翻一翻珍奇动物图册了。哺乳动物中,也有少数有毒的,比如一些鼹鼠、蝙蝠,还有神奇的鸭嘴兽。这些动物有的毒性还真不小,只不过你不用担心被它们伤害。相反,人们还得帮助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

咱们一起找了一圈有毒动物,你大概知道了有毒动物是谁。它们很多生活在大海中,不少是昆虫、蜘蛛、蝎子,最吓人的毒蛇其实只有六百多种。其他有毒动物不管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比不上这几个大家族。

第一部分咱们就聊到这里,知道了有毒生物都有谁,咱们下面聊聊,它们的毒素有什么用。

第二部分

说了一大堆的毒虫、毒蛇,下面我们讲讲动物毒素的作用。听到这里,害怕的朋友要说了,有毒还能有什么用?害人呗!先别着急,刚才咱们聊到,很多有毒的动物一辈子都碰不见人,它们有毒,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动物产生毒素的第一个作用是自保。很多动物虽然有毒,但是并不会用毒主动攻击。比如,一些有毒的毛毛虫就会长出非常醒目的颜色,还竖起夸张的毒针。这些标准都是为了警告捕食者,别吃我,有毒!一些色彩斑澜的毒蛙也是相通的策略,有经验的动物绝不会捕食它们。河豚有毒,但是你不吃它就永远不会中毒。这些带毒的生物把自己包裹在一定的毒素里,就好比一种特殊的保护壳。

有的动物有毒,还长出了释放毒液的武器,但是这些武器也只用于自卫。你熟悉的蜜蜂就是这样的动物,它们蜇人时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有在巢穴受到威胁的时候,蜜蜂才会用毒针攻击捕食者。鸭嘴兽的脚上有一根小小的毒针,受到威胁的时候,它会用脚使劲攻击敌人,把毒液注射到敌人身体里。可是在平时,鸭嘴兽只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可爱动物,喜欢吃小鱼小虾,捕食的时候,靠的是游泳技巧和那张著名的大嘴巴,根本用不着毒针帮忙。

就连一些毒蛇也用毒来吓退敌人,著名的射毒眼镜蛇受到惊吓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上半身立起来,张开自己脖子上那个著名的“眼镜”,发出怪声。如果敌人还敢接近它,它就会瞄准敌人的眼睛,从嘴里喷射出一股毒液。这个场面足以把怕蛇的人吓瘫在地了。可是,它这样做是为了自保,如果捕猎的时候也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猎物早就一溜烟儿逃跑了。

另一些动物用毒,就是为了攻击。比如,水母怎么看都是一些和平主义者吧?其实它们个个都吃肉。一些水母漂浮在大海上,等待倒霉的小鱼游过它的触手。小鱼被蜇了以后,全身麻痹,就成了水母的食物。

蜘蛛也是这样的用毒高手,它们的嘴巴太小,许多昆虫都太大,它们吃不下。于是,它们会用毒牙麻痹昆虫,用蛛丝捆起来,慢慢吃掉昆虫体内的汁液,最后扔掉虫子的壳。

毒蛇更是用毒捕猎的高手,不同种类的蛇毒性不同,有的能让猎物血流不止,有的可以麻痹猎物,让它四肢僵硬,无法呼吸。一些蛇敢于攻击体型较大的动物,靠的就是强大的毒液。

最后,还有一些昆虫用毒,不光能给自己打猎,还为下一代着想。有一些寄生蜂,会利用毒素,蜇晕其他昆虫。它并不直接吃猎物,而是把卵产在猎物身上。卵孵化以后,寄生蜂的幼虫就以猎物为食。这个时候,猎物还是活着的,一直要等到寄生蜂的幼虫长大,才把猎物消耗致死。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毛骨悚然。“毒”这个字除了生物学的意思,还经常表示狠毒、毒辣。刚才说的这些动物的大招,算得上是狠毒了吧?我想提醒你,咱们还真不能把动物拟人化。有毒的动物只是利用毒这种武器自保或者捕猎,它们有毒,但是一点也不狠毒。

本书作者指出,毒液非常昂贵,这可不是说一些毒液在药品黑市上价格高,而是说动物要想制造毒液,要消耗很多能量。科学家发现,很多蛇类的祖先有毒,但是自己却是无毒蛇。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不需要经常用毒,不再生产毒液,反而能节省能量,对生存更有利。

还有不少在用毒领域搭便车的动物,它们演化出了接近有毒动物的外形。比如有些无毒蛇偏偏长出毒蛇的花纹,无毒昆虫长出和有毒昆虫近似的翅膀。它们自己不费心生产毒液,而是用外观吓唬捕食者,我也有毒,离我远点。

总之,有毒动物虽然很多,但是不少是为了自保,还有一些是为了捕猎。当然,还有一些有毒动物也会利用毒素,攻守兼备,既可以打猎,也可以打退自己的天敌。不论如何,动物演化出毒性,都不是针对人类。许多有毒动物生活区域本来和人类并不重叠。人们害怕有毒的动物,也需要防备其中一些动物,但是有毒动物并不是人类的敌人,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持距离,而不是刻意伤害。

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动物产生毒素,有的是为了自保,有的是为了捕猎。不管哪一种,都是动物生存的武器,这种武器并不是针对人类的。第三部分,咱们来讲讲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动物怎么防毒。

第三部分

之前两个部分,咱们讲了有毒动物都有谁,以及它们是怎么用毒的,看起来,自然界有毒的动物真不少,用起毒来也真是够猛。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毒呢?我想告诉你,一定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这样的办法。我能这么自信,是因为生物演化的道理如此。有的生物演化出了进攻的武器,就一定有生物演化出了防御的武器。

对付有毒动物,第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许多有毒动物自己就会警告捕食者,这个时候,只要能准确识别出这种信号,不要接近,就可以避免伤害。还有一些有毒动物是捕食者,比如很多毒蛇,有保护色,在捕猎的时候会尽可能隐藏身型,能发现它们,就可以避免危险。

咱们人类就有识别蛇的本能,容易发现蛇的伪装,而且对蛇的形状非常敏感。中国有个成语叫杯弓蛇影,还有句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都是人们会对蛇型物体产生恐惧感。其实,咱们不用嘲笑这些人胆小,怕蛇是祖先留给咱们的本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给人们看蛇的图片,只需要在人眼前一晃,甚至没有看清,就可以记录到这个人紧张的反应。正是这种本能,帮助人类避免了许多毒蛇的伤害。动物也一样,能识别有毒动物的危险,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除了发现,一些动物还有第二道防线,那就是盔甲。许多有毒动物要想攻击,离不开毒刺、毒牙把毒液释放出去。要想对付它们,只要有一身盔甲就行了。有一些动物长出的是坚硬的盔甲。比如,红海龟敢吃有毒的僧帽水母,而且水母的毒刺遇到海龟坚硬的外壳,只能是自认倒霉。

还有一些动物有软盔甲。有一些獴敢于捕食毒蛇,它们的皮毛可以挡住一部分咬伤。还有一些猛禽会捕食毒蛇,它们在捕蛇的时候很谨慎,尽可能防止毒蛇啃咬,它们的羽毛相当于一种软盔甲,可以防备毒牙。

不过,盔甲说到底是一种物理防护,不算最好的保险。真正能防住毒素伤害的,还有化学防护。科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平时吃有毒动物,已经有了很强的抗毒能力。有一种吃蛇的负鼠,它们抗蛇毒的能力,是人类的四十到八十倍。吃树皮蝎的沙居食蝗鼠不怕蝎子毒,吃蛇的短趾雕血清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可以中和蛇毒。这些动物都是吃有毒动物的高手,已经具备了对付毒素的化学武器。

科学家还发现,有一些被捕食的动物都有了一定的抗毒能力。曾经有一些科学家为了研究响尾蛇的毒性,饲养了一些蛇,他们找来林鼠给响尾蛇当食物。结果,这些林鼠在蛇的笼子里活得好好的,有的时候还敢抓进犯的毒蛇。这真是一个天赐良机,他们立刻研究这种林鼠,从它们的血液里发现了抗毒的成分。

以上这些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抗毒方法,人类虽然没有盔甲,血液里也不能天然抗毒,好在还能识别出危险,主动避免。当然,人类不会止步在这里,有人沿着这自然界的道路走得更远,研究出了其他抗毒手段。

这第一个手段就是抗毒血清。你可能看过这样的新闻,为了挽救被蛇咬了的人,人们加紧运送抗毒血清。抗毒血清就是一种人工生产的防毒药物,它利用的是动物的免疫能力。

你可能知道,咱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一发现这些入侵者,就会调动细胞,群起而攻之。其实,免疫系统也能对抗毒素,只不过,面对陌生的毒素,免疫系统不像对付病菌一样得心应手。怎么办呢?一些制药厂会生产特殊的血清。他们会饲养常见的毒蛇,提取它们的毒液,然后,给马之类的动物注射一点毒液。

之所以选择马,是因为它体型够大,不容易中毒,性情温顺,能够配合人类。给马毒液的剂量很小,不会伤害到它们。一段时间以后,它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具备了抵抗毒素的能力,人类会给它们抽血,提取出血清冷冻保存起来。作者说,怎么注射毒液,注射多少,都是制药厂的秘密,外人无法得知。

有了抗毒血清,只要及时注射,可以挽救被剧毒毒蛇咬伤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发达国家很少有人被蛇咬死。不过,看了这个制造过程,你也能猜出个大概,这种方法缺点也不少。首先是制造起来需要别的动物参加,非常昂贵不说,也很不人道。至少目前,我们没办法避免这一点。第二,血清生产的量有限,也不容易保存。因此,才出现了千里送血清救人的故事。世界上很多毒蛇多的国家也是贫穷国家,目前被蛇咬致死的事故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国家。

除了血清,人类还有最后一个抗毒的卫士,这个卫士现在的作用还有限,但是大家认为,它也许能解决中毒问题,那就是研究有毒物质的科学。今天,人们已经分析了许多种蛇毒的化学成分,人们发现,一种蛇的毒液里经常有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有毒成分,它们互相配合,才形成了强力的蛇毒。人们已经摸清了其中一些是怎么作用于人体的。在未来,人们可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抗毒药品。

第三部分,咱们讲了自然界和人类的抗毒办法,识别有毒动物和挡住毒刺毒牙,是常见的办法,血液中具备抗毒的成分是一些动物演化中获得的绝招。至于咱们人类,生产了抗毒血清救命,还在尝试研发新的抗毒药品。

总结

好,本书的内容我就解读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有毒》这本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第一,动物产生毒素,是自然赋予的武器,为的是自己的生存。我们以后再想到有毒动物的时候,或许就没必要把它们拟人化,更没必要把狠毒之类的负面形象加到它们身上。为了生存下去,动物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毒素,也产生了不同的用毒方法,是长在皮肤上,存在毒牙里,还是放在毒刺中,不同的用毒方式,其实就是不同的生存方式,体现的是自然演化的力量。

第二,有毒动物塑造了其他动物抗毒的能力。最神奇的就是一些动物身体里自带中和毒素的物质。演化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让有毒动物的天敌和猎物一起发生变化,用最精妙的方式抵抗毒素。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还是少数,更多的动物具备了识别有毒动物的能力。咱们不要嘲笑有人怕蛇、怕虫子,正是这种怕,让咱们的祖先避开了许多危险。

第三,咱们刚才看到了,有毒生物的威胁不在它的毒有多厉害,也不在它们的数量多不多。很多有毒动物,人一辈子也碰不见。相反,人类还威胁了不少有毒动物的生存。今天,人们更应该做的是保护这些珍稀动物,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不随便饲养,不贩卖它们。这样既是保护它们,也保护了咱们自己。

撰稿:陈朝

转述:徐昆鹏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山河晴朗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