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同样是被游牧民族入侵而灭亡,西晋亡国甚至比北宋亡国更惨,末代晋愍帝司马邺成为了异族随意侮辱的奴隶,继而被毒杀,晋怀帝的皇后羊献容被当做礼物送往敌营,虽说“惨烈”,但西晋属于典型的自作作受。

公元265年,经过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共同“努力”,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国号为“晋”的朝代,史称西晋,这个窃取政权、得位不正的王朝,开始了它“昙花一现”的时代。

司马炎登基称帝后,将都城定在洛阳,又在公元280年,将江东孙吴政权的残余势力消灭干净,至此,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的局面,进入大一统时代,但谁也没料到,这个大一统,是如此的短暂,仅仅数十年,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了黑暗。

在短暂的“太康盛世”后不久,整个西晋王朝就呈现出“举国上下尽奢靡”的不正之风,从皇帝到大臣,尽皆如此,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只贪图如何享受,著名的“石崇斗富”就发生在这个时代,同时分封制导致的诸王权重,最终为争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

同时,自东汉末年就形成的异族不断内迁,成为了西晋的一个巨大的隐患,“八王之乱”后,这些被西晋权贵不断压迫的异族,趁势作乱,在加上司马家族诸王的争权夺利,终于招致“五胡乱华”的悲惨结局,也直接导致西晋王朝的灭亡。

作为历史上一个能够大一统的朝代,西晋却在盛世之象初显后,就迅速走向灭亡,八王之乱的“自废武功”,导致了五胡乱华的生灵涂炭,西晋王朝仅历经四朝,便走向灭亡,除了晋武帝司马炎寿终正寝以外,其余三个皇帝均死于非命,末代晋愍帝司马邺,不仅成为异族的奴隶,受尽侮辱,还在最终被下毒而死,而晋怀帝的羊皇后,也被作为礼物送给异族,结局不可谓不悲惨。

西晋王朝的短命以及快速的灭亡,背后原因纷杂,包括分封导致的尾大不掉、异族的而不断内迁以及士族的争权夺利和皇室的无能等,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西晋政权,从根子上就是一个脆弱的政权,没有社会共识,得位的不正,以至于司马氏为巩固权力,组建了一个复杂的权力集团,最终这个权利集团在不断的政治冲突中,使西晋最终走向灭亡,实乃作茧自缚。

晋武帝司马炎,可以说是沾了其爷爷司马懿以及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的光,在这父子三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将曹魏势力剪除的一干二净,同时又灭掉蜀汉,这就给司马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才能够在公元265年,逼迫曹奂禅位,自己得以上位。

晋武帝司马炎在继位之初,尚且有一定的明君之象,军事上,任用大将羊祜,采用正确的战略,摧枯拉朽的将东吴灭掉,统一全国,并以洛阳为中心,面向全国推行了一系列策略,逐步的使百姓摆脱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之苦,使整个西晋,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太康之治,自此开始,泰始2年(公元267年),司马炎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同时又在泰康元年颁布和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繁荣一时。

“是时,天下无事,税赋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

当时的西晋,有“天下无穷人”之说,足以证明在开国之初,司马炎的举措,是一派明君之象。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人口也逐渐增长,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太康元年时,全国登记在册的人口户数为245万余户,仅仅三年后,也就是太康三年,就增加至377万余户,西晋俨然是盛世将临的状态。

但这种盛世,却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一样继续下去,而是在刚出现时就已经结束,仅仅在三十七年后,西晋便走向灭亡,“昙花一现”的盛世,也随着西晋的灭亡而消散。

在取得一部分成绩后,晋武帝司马炎没有继续励图精治,反而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心,从一个有谋略、有方针的开国皇帝,最终堕落为一个只知享乐、毫无斗志的帝王,他的堕落,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和隐患。

泰康元年某日,太医院的医官程据,献给司马炎一件皮裘,这件皮裘色彩斑斓,是用了上百只的野雉才做了出来,没想到司马炎将这个皮裘带到了朝堂上,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将其亲手烧掉,在他看来,这种奇装异服,违反了他不追浪费的规定,并因此下诏,谁在违反,重罪罚之。

就是这样一个极力反对奢侈、厉行节俭的司马炎,却在后期成为了最大的奢侈之人。不仅骄奢淫逸,并且极度贪图女色,单单他的后宫,各类妃子,达到了五千多人。

即便这样,他仍不满足,为了充实后宫,司马炎曾下过一个荒唐的决定,要求公卿以下的人家,必须选家中女子送到宫内,隐匿不报的,按照大不敬论处。

更为荒唐的是,在他挑选妃子时,还要求在挑选没有结束前,禁止天下适龄男女嫁娶。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腐化的帝王带头,那下面的大臣也是见风使舵,很快,原本节俭为荣的西晋,变得以奢靡为尚,攀比成风。

这其中,尤以士族世家的权贵最为突出,由于司马炎的部分方针,使这些士族世家的权力越发之大,随着权利的增长,腐化也就在所难免。

太康元年,司马炎颁布了一道诏令,主要内容是对官员占田进行具体要求,在这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从一品到九品的官员,可占土地的数目,如一品大员,可占田五十顷等。

不仅如此,官员的亲属、子孙均可以依仗这个官员来占相应数量的田地,并且这种制度,还带世袭特性,最低三世,最高九族,均可以享受该政策。

与此同时,除了朝廷官员外,类似于先贤的后人,以及士人等人群,也有相应的占田政策,说的简单点,就是国家对这些人,按身份来分配土地,以保障这些人的生存。

司马炎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为司马氏本身就出身与士族之中,因此,在政策上,也就倾斜于保护士族,以巩固司马氏的统治。

但这样一来,世家士族在享受特权的同时,生活也逐渐的腐化,极度的奢靡,晋武帝时期有个宰相名叫何曾,奢靡到什么地步呢?据史料记载,他每日仅仅是用来吃饭的费用,就达万钱,即便如此,还经常哀叹饭菜让他连下筷子的动力都没有。

“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著名的炫富、斗富事件就发生在西晋时期,大臣石崇和外戚王恺两人相互攀比斗富,史料上的只言片语,就足以让我们惊讶万分。

尤其这个石崇,不仅十分奢靡,并且残暴成性,每次请别人吃饭,都要家中的美人来作陪客人,并向客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石崇就会将美人杀掉,真可谓是暴虐之至。

类似于石崇这样的人,在西晋时期数不胜数,从司马炎腐化开始,整个西晋就陷入了奢靡之风,各种糜烂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试想,这样的王朝,如何能不覆灭?

如果说奢靡腐化,只是西晋王朝覆灭的导火索,那么分封制下的诸王权力过大,就是最终断送西晋的毒药,正是由于诸王权重,尾大不掉,才最终形成了“八王之乱”这样的结局。

分封制,在我国的封建朝代中,不算新鲜,但分封制的弊端,也在周朝之后就已经显现,包括西汉时期,就曾发生过“七国之乱”的事件,按常理来讲,后世理应规避这个问题。

但司马炎并没有,反而在立国之初大封宗室,因此,又形成了众多诸侯王存在的局面。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位的皇帝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这个司马衷,有个外号叫做“痴呆皇帝”,从外号中我们就知道,这位,怕是智商有点问题。

事实上,司马衷确实不堪大任,继位不久,权力就被其岳父杨骏和皇后贾南风掌控,一个是来自外戚势力的辅臣,一个是来自后宫的枕边人,双方为了控制司马衷,争斗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司马家族的宗室,也就是诸王,看着司马衷这个“白痴”被外人摆弄,自然是极为不满,他们司马家的天下,怎容外人染指?因此,来自宗室的这一股势力,也参与到权力的争夺战中。

外戚、后宫、宗室,这三股势力,相互交织,又相互利用,作为后宫势力的代表,贾南风皇后能够从身体上控制司马衷,但因为没有实权,对一直发号施令的外戚势力,就无可奈何。

本着为了除掉杨骏这个原则,贾南风兵行险着,联合了司马宗室,但贾南风可能没想到,这一联合,等同于引狼入室,其后果也是毁灭性的。

西晋的藩王,要兵有兵,要权有权,简直就是土皇帝一个,他们看着司马衷的“白痴”样,自然就心思活泛起来,奈何没有借口,暂且不敢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贾南风递过来的手,就如同困乏时的一个枕头,诸王那还不上赶着去?

最开始,贾南风确实是借助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伟的势力,将杨骏除掉,但在事成之后,却发现,自己赶走了一头老虎,却引来了更为贪婪凶狠的饿狼。

已经来到洛阳的汝南王和楚王,没有回去的意思,反而为了争夺控制权,大打出手,由此,宗室的力量,已经不是贾南风所能控制住的了,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随着争夺战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宗室参与进来,一轮又一轮的厮杀,在洛阳上演,从开始的两个宗室,到最终参与进来的达到八位藩王,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让西晋的政权体系完全崩坏,参战的诸王也大多失败身亡,无论是普通将士还是民间百姓,死伤不计其数,社会经济以及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晋初期所建立的盛世基础,也就此消散,但这仅仅是悲惨的开始,因战乱导致五胡乱华,才是悲惨的结局。

灭掉西晋的,是匈奴人刘渊父子,李渊原本是成都王司马颖的一个属下,但趁着八王之乱这个特殊时机,跑回匈奴,招兵买马,自立为王。

比较有意思的是,刘渊尊刘备的儿子刘禅为先祖,自己则称汉王,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一个匈奴人,却替汉朝报了被司马家灭国的仇,不得不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刘渊死后,儿子刘聪继位,此时西晋的皇帝已经是晋怀帝司马炽,洛阳的实际掌控者,则是东海王司马越。

在刘聪兵临洛阳城下时,司马越却带着四万士兵逃出洛阳城,把晋怀帝直接丢下,与此同时,洛阳城在没有被外敌攻破前,就内乱起来。

留下守城的士兵,眼见无法取胜,就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不仅如此,公然组织攻进皇宫,劫掠国库,并将宫中如公主、嫔妃等掳走蹂躏,最后还是刘聪打进城后,阻止了这些散兵游勇的暴行。

随着洛阳的失守,晋怀帝司马炽也落到了刘聪手中,但刘聪没跟司马炽客气,直接一杯毒酒,就送司马炽上了路。

在司马炽死后不久,其侄子司马邺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继位之初,摩拳擦掌,发誓要为司马家族报仇。

但很快,现实就对其狠狠打脸,在其号召士族们共同对抗刘聪时,应者却寥寥,最终在公元316年,司马邺被迫投降刘聪,西晋亡国。

投降后的司马邺,受尽了刘聪的屈辱,刘聪为侮辱他,封他为怀平侯,但却又让他在宴会上给他倒酒,以及夜里倒夜壶,整个就是一个奴隶。

虽然受尽侮辱,但司马邺也坚持活了下来,不过很不幸的是,刘聪在觉得侮辱司马邺没意思时,顺手就将其毒死了。

司马邺死时,年仅十八岁,没有留下子嗣,西晋彻底灭亡

与此同时,中原大地上开始了长达一百余年的黑暗时期,在这期间,人命如草芥,杀戮和流血,每一天都在上演,这一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晋愍帝司马邺的被毒杀,让人不胜唏嘘,西晋的灭亡,也同样如此,得位不正就注定了政权的脆弱,同时后期几任皇帝的不断作死,让初显盛世的西晋,最终走向灭亡,这一切都可以说是自找的。

小结: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其结局均十分悲惨,可以说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其王室的悲惨倒在其次,最重要是,因为西晋皇室的不作为和无能,导致了后世长达百余年的混乱时代,以至于底层人民陷入了被屠杀、被奴役的悲惨境地,这一切都是西晋政权造成的结果,因此,得位不正的西晋,灭亡也是咎由自取。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应该说,历代王朝亡国都是悲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但对比而言最惨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和西晋亡国之恨。但北宋亡国,史家与后世都是遗憾,惋惜,同情。但对西晋亡国却是认为是咎由自取。是司马氏得国不正造成的。是活该倒霉。

灭西晋的是匈奴后裔刘渊父子。刘渊。字元海,正宗匈奴冒顿单于直系后裔。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刘渊在大傻皇帝司马衷当皇帝时候官居为宁朔将军。驻军邺城、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皇帝犹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趁八王之乱无人顾及时机,刘渊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

刘渊公然称王,裂土封疆,西晋朝廷再无能也能得派兵征剿,司马腾派聂玄征伐刘渊,匈奴大军能征善战,一举击败聂玄,司马腾大惊,惊惧之下,不是领兵做战,而是带领两万多人出逃并州,刘渊派大将刘耀领兵占领太原,以及周围州郡。并州刺史大英雄刘琨带兵击溃刘渊的前将军刘景。占据晋阳。但宗室司马瑜败于刘渊,可见司马家已是饭桶成堆了。做战之时,刘耀把数万汉族平民斩杀,屠城灭县不绝。汉与匈奴的仇恨已经是无法调和了。308年,刘渊不再称汉王,称皇帝,国号永凤。其中一路大军已经战领河东,这时候八王之乱已经死了七个了,西晋也快折腾完了,大傻皇帝一死,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刘渊大军连战连捷,兵围洛阳。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在位6年。经过一番运作,刘渊第四个儿子刘聪称帝。

刘聪大将石勒围攻西晋京师洛阳,此时的洛阳已是岌岌可危了,司马越号召各地勤王,应者了了,司马越知道洛阳难保,称要与围困洛阳的大将石勒决战,领军出城。晋怀帝痛哭流涕,大呼,此时出兵,就是送死。司马越不听,只顾逃命,带领4万大军出逃洛阳。司马越出逃,洛阳守军顿时失控,不仅不维护治安,而且劫掠国库,甚至攻击皇宫,强奸公主,此时的晋怀帝恨偷透了司马越,传秘诏诛杀司马越,刘聪大将石勒得知以后,分兵两路,一路攻洛阳,一路追杀司马越,石勒在半路劫杀司马越大军成功,司马越惊惧而死。4万大军以及部分朝臣以及司马家48位宗室全部被屠杀。

另一路大军攻克西晋都城洛阳,刘聪率大军以及文武大臣进入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结果可想而知,哀嚎之声夜夜不绝。刘聪野蛮成性,把洛阳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晋怀帝,皇后,传国玉玺具备刘聪所得,只有琅琊王司马睿和部分宗室逃到江东,总算为西晋宗室留下一丝血脉。刘聪把传国玉玺送回自己的都成平阳。大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皇后送给功臣当礼物。刘聪短短一年就灭了西晋。刘聪个人性格已经完全失控,内心深处的匈奴本性完全爆发出来,匈奴的残暴,无耻。西晋宗室遭受的耻辱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西晋亡国,首先是司马炎设立太子不当,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底下,根本无法理政,宗室分封过滥,大傻皇帝好比三岁小孩手拿万金走于街市,难免没有野心家觊觎。最关键的是,司马炎民族政策过于宽松。又加上宗室暴乱,结果可想而知。

擒拿西晋皇帝司马炽以后,刘聪意得志满,傲气冲天。一日,单独宴请晋怀帝司马炽,看着当年高高在上的大晋天子,想当年,自己和当人质的父亲,是如何匍匐在这些司马家的脚下,在这些天潢贵胄的眼里,自己是夷蛮戎狄,在司马皇家的眼里,自己已经卑微到看不到的程度,而如今,自己是大汉天子,而昔日的大晋天子却是阶下囚,祈求自己的宽恕和饶命。心中大概别有一番滋味吧。而司马炽里又何尝不是惊涛拍岸,恨惧交加,当年在他眼里一个奴隶一样的人,匍匐在脚下的匈奴仔,现在却贵为天子,百官朝拜,而自己却为阶下囚徒,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此时此地,此时此景,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双方的心态,双方这种奇异的转换也然历史变得更加诡异。刘聪对司马炽不错,封其为公爵。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气度。

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拥有匈奴血液的刘聪已经彻底将他的本性显现出来,劫掠汉族女子平阳与匈奴士兵婚配。西晋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抵抗刘聪的汉军。由于西晋地方官员反击强度很大,汉军数次败北,刘聪恼怒异常,在皇宫设宴款待文武的时候,刘聪居然让晋怀帝司马炽穿服务人员的衣服给大家倒酒。一代天子落如此,让人不省唏嘘。晋朝不少投降的大臣暗中流涕,刘聪大怒,立即将流涕的晋朝大臣立即拖出殿外,活活打死。当晚更是一杯毒酒毒死司马炽,以泄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司马炎嫡系一脉就此绝脉。西晋彻底亡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西晋王朝灭亡时,可谓是“要多惨就有多惨”。西晋的两位末代皇帝晋怀帝、晋愍帝均被匈奴人杀害,而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则被匈奴人刘曜霸占,不过这也是司马家族内斗所得来的的报应。

公元310年,匈奴人刘聪派部下的中山王刘曜、将领王弥等人率领军队围攻洛阳城,杀害西晋官员、百姓三万多人,司马懿的后代几乎被诛杀殆尽,只有南方的司马睿等人幸免于难。洛阳是西晋王朝的首都,从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开始就定都于此。

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史称晋武帝。西晋一度结束三国分裂局面,成为继秦朝、两汉以后第四个统一中国的王朝,

不过,西晋王朝只传了三代、四位皇帝,就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中灭亡了。晋武帝死后,西晋王朝还没来得及收拾汉末、三国所留下的烂摊子,内部就爆发了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昏庸的晋惠帝司马衷被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挟持,而司马家族的诸侯王们则相互攻杀,混乱持续了10多年之久。

(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

由于西晋王朝统治腐败、内斗频繁,所以很快就衰落下去。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离石起兵反晋,掀起各民族反晋的浪潮。

随后,西南的氐族、河北的羯族、关中的羌族、漠北的鲜卑族各部纷纷起来作乱,变成了众多割据力量,此时距离西晋统一三国才仅仅过去了24年,史称“永嘉之乱”或者“五胡入侵”。

此后的380多年时间里,中原和南方一直处于大分裂、大战乱的局面,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王朝,给社会生产和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西晋衰落后,匈奴人刘渊、刘聪,羯族人石勒,氐族人李雄等势力先后在河北、河南、关中、巴蜀歼灭晋军数十万,而西晋王朝完全丧失了对全国的控制。

经历过八王之乱的洗礼,虚弱的晋朝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对抗五胡入侵,只能静静地走向灭亡。

匈奴人刘聪在位时,先后攻下西晋王朝的洛阳、长安。公元310年,匈奴军队开进洛阳,纵兵抢掠,焚毁晋朝的皇宫。匈奴的中山王刘曜派兵屠杀晋朝官员和宗室、百姓一共三万余人,将洛阳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晋惠帝的羊献容皇后被迫嫁给匈奴人刘曜,而晋怀帝则被刘聪下令杀害。

316年,匈奴军队攻陷北地郡,然后进至长安的郊外。长安城内已断粮绝食,米价涨到了五两黄金一斗,即便这样还是耗尽了所有粮食。

堂堂的汉族天子、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居然反绑双手、抬着棺材,跪着向匈奴人投降。可是,匈奴人刘聪并没有放过晋愍帝,不久后依然处死了他,还将长安城的宫人全部据为己有。至此,西晋王朝完全灭亡,而中国北方则进入了混乱的十六国时代。

西晋王朝一共只传了4位皇帝,分别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他们全部是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后代。

西晋灭亡,中原沦陷。一些士族子弟和北方兵马跟随琅琊王司马睿逃到长江以南,在建康(南京)一带建立了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史称“永嘉南渡”,而中原地区则完全沦为游牧民族攻杀的战场,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公元304年,八王之乱进入最后决赛阶段。

八个王,死了五个。仅存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三人还在厮杀。

当时,司马颖势力最强,遥控朝廷。这引来了司马越的不服。于是司马越便调集大军去打司马颖。

两军一交手,司马越惨败。

随后,司马越逃亡。他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联合安北将军王浚,引鲜卑骑兵入关,为兄长报仇。

听说此事后,司马颖的麾下,一个叫刘渊的匈奴贵族建议,自己回匈奴老家搬救兵,司马颍守城不出。待敌军于城下粮草吃尽,士气衰减后,来个南北夹击,一举击溃之。

司马颖觉得有理,便放走了刘渊。

但刘渊走后,司马颍没有听其建议,守城不出,而是举大军主动出击。结果,被鲜卑人打了个惨败,弃城逃亡,一蹶不振。

刘渊回到匈奴部落,先找到当时匈奴族辈分最高的左贤王召集众人,说明来意。

然而匈奴一众贵族早有想法,无意南下掺和八王之乱。他们还反劝刘渊,说中原皇帝对匈奴人一向不信任,帮了他们,事后晋朝也不会给匈奴人什么回报。

况且现如今,晋朝内乱,骨肉相残,这正是上天给匈奴一个恢复祖业的好时候。我们应该趁机起兵才对。

刘渊觉得众人言之有理。最后,他没有劝服旁人,反倒被旁人劝服,做了匈奴五部的新任大单于,宣布与晋朝决裂。

不久后,刘渊力排众议。他以匈奴祖先与汉朝约为兄弟,匈奴人也算半个汉人为由,建立了一个以“汉”为国号,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先帝的政权。

这便是历史上的“匈奴汉国”。

值得一提的是,匈奴人建立政权之前,四川的氐人就已经造反成功了,也建立了政权。

这个政权,早期的国号叫“成”,后来也改为了“汉”。(从这就可以看出,汉朝这个金字招牌在当时仍然具有相当影响力)

公元306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先后被杀。

他们的死,宣告了八王之乱的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然而,司马越虽然是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但他却并不是时代的胜利者。

因为正当他与同族至亲把中原打成稀巴烂的时候时。匈奴已经完成了南侵准备工作,蠢蠢欲动,随时都可以出兵侵犯晋都洛阳。

其实,匈奴人的动向,晋朝并非不知情。

早先刘渊称汉王时,司马越就派弟弟司马腾出兵五万,意图将其消灭。但司马腾的步兵根本就打不过刘渊的匈奴骑兵。

后来司马腾卷土重来,又以七万人征讨,结果四战四败,还是打不过。

司马越见实在打不过,再加上他与司马颍和司马颙的战争进入胶着阶段。所以,他后来干脆就是一副鸵鸟心态——只要不去想,消灭匈奴这件棘手的事件就可以当它不存在。

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

该来的祸,总归是要来的。

公元307年初,晋惠帝暴毙。司马越随即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惠帝之死,不知道凶手是谁。但司马越的嫌疑最大,大家普遍怀疑是他干的。于是,在朝内瞬间就爆发了一场倒司马越的运动。

司马越见自己不得人心,便大封心腹,企图依靠自己遍布在朝内外的自己人,压制对自己不满的朝臣。

然而,他的心腹实在都太废柴了。比如前面多次提到的司马腾,官居车骑将军,镇守邺城,麾下精兵好几万,是西晋在河北的最高军政长官。

结果,区区一千多造反的羯族人,楞是把他干掉了,攻破了固若金汤的邺城。

羯人进入邺城后,烧杀劫掠,一把火烧掉了西晋皇帝的行宫和曹操建的铜雀台。

这把大火后来四处蔓延,连烧十几天,将整个邺城,烧成一片废墟。导致近万名老百姓被活活烧死。

司马越听说弟弟被杀了,邺城被烧了,非常生气,便派兵追杀羯人。

这股羯人无处可去,只好在一个叫石勒(著名的奴隶皇帝)的带领下,投奔了刘渊。

石勒投奔刘渊后,英雄相惜,刘渊当即封他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封王了)。不给他添一兵一卒,让他自己凭本事招兵买马。

后来,石勒单人单骑,征服了一支两千人的乌桓部落。堪称神人。

又后来,石勒队伍的规模越滚越大,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几万人。

前面说了。一个匈奴人就让司马越头疼。

现在羯族人也造反了,又冒出了个石勒。

司马越那种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人,他哪里能应付的了?

所以从公元309年开始。西晋在北方的形势便开始急转直下。

刘渊见形势大好,干脆称了皇帝,宣布与晋怀帝平起平坐。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刘渊居然称帝,这还得了。于是,群臣纷纷骂司马越无能。

而司马越不敢征讨刘渊,只得在朝内大肆捕杀不服自己的人,以此巩固权力。

刘渊见此情此景,脑中突然冒出了大胆的一个念头——司马越是不是虚张声势?其实晋朝已经只是空壳了?

想到便落实。不久后,刘渊派从西晋叛变过去的一个将领为先锋,对晋都洛阳做试探性的进攻。结果,不出刘渊意外,西晋果然只是个空壳子。

匈奴兵在黄河北岸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几个月。晋军却完全不见踪影,仿佛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似的。

最后匈奴兵在黄河沿岸捉了三万百姓。在把这三万百姓全部残忍的赶入黄河淹死后,趾高气扬的回到了大本营。

欺人太甚!这一次,洛阳朝内的大臣是真的坐不住了,决定联手搞掉司马越。

司马越知道,自己再也压不住盖子了。便只好派两万人出征,与匈奴军接触。

结果,两万人出征,死了一万九。匈奴兵直接反杀到洛阳城下。把洛阳城团团包围了。

幸亏,当时洛阳城内有一千多凉州兵(护送官员到京城)。这些凉州兵,异常彪悍,趁夜偷袭匈奴军大营,砍死了匈奴军的前军主将,打乱了匈奴军的攻城计划。才保住了洛阳城。

如若不然,洛阳城的失陷,可能比历史上的时间还要早上好几年。

刘渊听说围攻洛阳不顺,便急忙命令其它将领退兵。但他的儿子刘聪不退兵,指挥手下又围攻了洛阳好长一段时间。但无果,最后是损兵折将而去。

事后,刘渊听到消息,心中忧虑,不久就生了重病,死了。

死之前,他让太子刘和即位。但前面提到的刘聪不服。他在刘渊死后,发兵篡位,杀了大哥刘和。自己做了皇帝。

继位后,刘聪调集四万人,并命令石勒出两万人助战,再攻洛阳。

司马越听说后,吓得不敢出城。

匈奴人和羯人见晋军不出战,索性就纵兵抢劫,在晋朝腹地进行大胆穿插分割。先越过洛阳,直捣荆州的襄阳,一路烧杀。然后再顺汉江往东,又杀回南阳。之后,再从南阳又一口气,杀到许昌,围追堵截所有通往洛阳的援军一级军需物资。

最终,洛阳周围十室九空。洛阳城成了西晋在北方的一座孤岛。

听说匈奴兵在洛阳周边运动,司马越起先没在意。等到司马越发现刘聪的意图时,为时已晚了。

他为了解除危局,派出多路信使向四周州郡发求救信,希望各地的军队过来帮忙,但这些信使,全部都被匈奴的巡逻队逮了起来。

此时的洛阳城,仍然没有被直接包围。

但只不过,洛阳附近几百里,都被匈奴人变成了“真空状态”。

司马越左等右等,怎么都等不来援军。眼瞅着城中就要断粮。没办法,他只好以出城与匈奴人决战为由,亲率十万军队跑路。

按照他的计划,自己最终落脚江南。自己手上有十万大军,还怕镇不住江南士族?

然而,司马越也是天生的灾星。他带队走到一半,居然病死了。

十万晋军没了主心骨,瞬间原地爆炸。

石勒见机,指挥两万骑兵立即冲杀上去,把这十多万晋军团团包围。

晋军先是被一阵乱箭狂射,接着又被羯人骑兵纵马反复冲杀。

最后,十万人,无一漏网,全军覆没。

那些司马越任命的高官被俘虏后,全部被石勒下令砸死。

惨败的消息传回洛阳后,城内的两万多晋军也是原地爆炸,纷纷逃亡。

城内的皇族、大士族听说军队跑了,也纷纷收拾金银财宝,随军逃亡。

出城后,这十几万人(也包括百姓)因为目标太大,立即被匈奴人发现。

匈奴骑兵围上去,复制了石勒军团灭司马越大军的战术。先围困,再用寒光闪闪的大刀砍向了这支由王公贵族组成的运输队。

最终,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被匈奴人团灭。只有极少数人跑得快,辗转逃到了江南。

先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现在又有十几万人被团灭。此时的洛阳城,已经没几个人了。

刘聪见机,便指挥匈奴军三路合围,轻松的将洛阳攻破。

匈奴兵进城前,晋怀帝原本想逃亡。但他身边没有卫兵,出宫后,遇到一伙饥民。他吓的半死,只好又逃回皇宫,紧闭大门,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不久后,匈奴兵入城。晋怀帝不出意外的做了俘虏。他本人,连带着皇宫内的金银财宝和宫女,以及晋惠帝的皇后羊氏,一并被打包送到了刘聪的面前。

至于城内的老百姓和少部分晋朝贵族,匈奴人一把大火,全部都被烧死了。

可怜几朝古都洛阳,就这么烧成了废墟。

晋怀帝见到刘聪后,又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被刘聪赐毒酒一杯,毒死了。

晋惠帝的皇后羊氏因为被刘聪麾下大将刘曜看中,纳为夫人。躲过了一劫。后来刘曜建国称帝,羊皇后再次被立为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羊皇后被俘虏前,为晋惠帝生过一个女儿。封号是清河公主。洛阳城被匈奴军攻陷后,她被人劫持,转卖给吴兴县的钱温作奴婢,受尽虐待。所幸,后来被人解救,与晋元帝相认,恢复公主身份。才落了个善终。

再说回晋朝这边。

洛阳失陷后,晋朝的势力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在长安称帝的正统皇帝司马邺,后人称之为晋愍帝。另一派是早早就逃到江南,由南渡士族和江南本土士族共同拥戴的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

当时,晋愍帝虽然是正统,但他所在的关中平原残破,发展空间狭小。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长安城早先就被鲜卑人攻破过一次,十室九空,一片狼藉)

刘聪鉴于现状,便自率主力攻打关中。委任石勒在东线打击司马睿。

石勒出兵攻打淮南,几次都被打退。他见战况毫无进展,索性就不打了,撤军河北,抢地盘去了。司马睿见石勒走了,也不追,就窝在江南坐视刘聪与晋愍帝的战争。

可是,晋愍帝那边孤立无援,哪打得过刘聪的虎狼之师。

经过两年拉锯战后,愍帝被刘聪打成了光杆司令。他之所以还活着,全靠凉州刺史张轨的输血。(据说张轨是张仪的后裔)

但后来张轨病死了。他的儿子张寔发现愍帝朝的大臣,都到这份上居然还在内斗(先是拥护愍帝的大臣杀了梁州刺史,之后梁州刺史的儿子又杀了一众大臣,两边打得一地鸡毛)。他感叹实在扶不起,干脆就不管了。

凉州方面不管了后,关中直接陷落。

晋愍帝无力再抵抗,只好大哭一场,把自己捆起来,坐着羊车投降。带队的匈奴军主将刘曜把一帮祸国殃民的西晋大臣全部杀死。

至此,西晋正式灭亡,历时五十二年。

晋愍帝被带到刘聪面前后,先是被刘聪封为车骑将军。但这只是个虚衔,愍帝的真正工作是在刘聪“方便”的时候,在一旁拿着扇子为刘聪扇臭气。

后来某一天,刘聪见留着愍帝是个祸害,便将愍帝处死了。愍帝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晋愍帝死后,窝在南方的司马睿高兴地跳了起来,连忙换上丧服,传令四方,扬言要北伐中原。可其实,他的目的是登基。

他的部将心知肚明,纷纷上书,恳请司马睿登基。司马睿装模作样,再三谦让,最后接受了部将的要求,先即晋王位,后称帝。东晋王朝由此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匈奴军攻破关中时,北方仍然还有两股拥护西晋的势力。

一是西晋幽州大都督王浚,二是西晋并州刺史刘琨。这两个人,与刘聪、刘曜、石勒在北方打了好几年。

尤其是刘琨,很了不起(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他小时候的时候就与和同班同学祖逖立下了报效国家志向,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起床练武学习。(成语闻鸡起舞的由来)

刘渊起兵时,他毛遂自荐,只带五百人就深入到匈奴人的腹地,打出一片地盘。并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与匈奴人、羯人、鲜卑人纠缠了十几年。后又多次砸锅卖铁,尽己之能力,救援洛阳和长安。(他的同学祖逖当时也在南方组织民军北伐,一时之间,南北呼应)

如果不是王浚这厮无能,对管辖区内的老百姓加倍征收苛捐杂税,搞得民不聊生,最终被石勒趁虚而入干掉。石勒又以幽州为根据地,配合刘聪将刘琨三面合围。刘琨必然不会战败。

公元317年,刘琨无法再坚持,只好率领残兵败将投奔幽州的段匹磾。(鲜卑段氏部落的大酋长)

在幽州期间,刘琨仍然力图收复晋土。但他的志向引起了段匹磾部下的不满。他们认为刘琨威望过高,不杀他,难免某一天会夺了段匹磾的位置。于是,他们就勾结石勒,把刘琨囚禁了起来。

刘琨被捕后,满腔悲愤,写下一首《寄赠别驾卢谌》。

这首五言古诗的最后两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其实就是当时所有北方中原人的缩影。

我堂堂天朝上国,竟会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不甘心,不甘心啊!

公元318年,刘琨被处死。

他死后,由晋朝控制的北方反抗势力,至此全部被荡平。

其实,西晋灭亡的原因并不是什么“胡骑纠合四散,来去无踪,举州郡而不能御也”。

而是整个晋朝统治者,为了一小撮利益,自相残杀,自毁前程,给人胡骑机会。

西晋这个王朝,生于不义,死的活该。彻头彻尾,无可就药。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首先是司马皇室,晋武帝司马炎一脉,基本就彻底绝嗣了;其次是士族,没跑掉的多成了胡人刀下鬼;再三是百姓,胡汉之间死命相杀。

但,这事也不能全怨在胡人身上,因为司马家自己杀自己,也不比胡人仁慈。所以,西晋灭亡的场景,得从八王之乱的死命相杀讲起。

01.司马皇室自相杀

司马炎众建司马王的主要目的,就是压制士族。这伙人的实力太强。自己活着都镇不住,就别说自己死掉以后了。所以,西晋是马下取天下,却必须马上治天下。

但是,司马家的子嗣不仅不能拱卫皇室,而且从权力游戏一直干到战争搏杀。

先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戚势力,司马炎的皇后杨芷、司马炎的岳父宰相杨骏一系。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在公元291年发动宫廷政变,把杨氏三族屠戮殆尽。宰相杨骏、其弟尚书令杨珧、其弟太子太傅杨济一起都被族诛了。皇后杨芷被押到金墉城冻饿而死。

8年后,也就是公元299年就是持续了7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时候死的人就主要是司马家的王爷们。

丑皇后在干掉太后杨氏一党后,再又出手,一气送走了两个司马王,分别是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其中还有一个遭殃的大臣尚书令卫瓘。其中楚王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子,而汝南王司马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子。

宫廷政变随即演变为更大的流血屠杀。这一次的导火索是贾南风杀掉太子司马遹,也就是傻皇帝司马衷的长子。司马炎当初立司马衷为继承人,也是看上了第三代司马遹足够聪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炎的这个好孙子直接被贾南风干掉了。然后,司马懿第九子赵王司马伦、司马炎的侄子齐王司马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直接干死了人丑心黑的贾南风,同时把皇后一党杀了个干干净净。

权力游戏终于演变为举国战争,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河间王司马颙、司马炎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与齐王司马冏,组成了三王联盟,进攻主政洛阳的司马伦。三王起兵打了两个多月,死了十几万人。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权归三王。

但是,三王也不消停,因为大家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当老大。于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炎的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乂,也搅和了进来。于是,五王混战,正式开杀。同时,朝中和地方的士族们也纷纷站队,西晋爆发了举国大战争。杀到最后,乱世八王只剩下了一个东海王司马越,而晋惠帝也在乱战后一命呜呼。

02.五胡乱华杀遍一切

刘渊山西起兵,挑起了大汉的旗帜。但四子刘聪继位后便改汉为赵,登基为帝。刘聪向洛阳进攻,而主政的司马越直接带着主力部队逃跑了。于是,还没等匈奴人怎么样,洛阳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甚至攻击皇宫、淫虐宗室。但是,洛阳内乱没持续多久,刘聪的匈奴战士就杀入洛阳,匈奴兵大肆屠戮官员、抢掠百姓,光司马宗室就抓了3万多人,晋怀帝和羊皇后也一起做了俘虏。刘聪俘虏晋怀帝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司马邺在长安为帝。但没过几年,匈奴兵又杀到了长安,晋愍帝司马邺也被杀掉。

而出逃的司马越也没什么好结果,晋怀帝司马炽下令西晋诸侯讨伐司马越,同时胡人石勒也带着兵向他杀了过来。这种架势直接把司马越给吓死了。而司马越的十万大军遭遇石勒铁骑的反复践踏和弓箭射杀,几乎全被屠戮殆尽。

至于西晋的那些士大夫们呢?领兵征战但打不过,于是被杀掉一波;守在洛阳、长安但城破之后,于是又被杀掉一波;跟谁东海王司马越而兵败的,于是再被杀掉一波;跟着晋怀帝和晋愍帝一切投降的,又被当成前朝余虐再被杀掉一波。但士族是杀不尽的,因为这伙人的力量足够强。即便胡人当政,也得仰仗士族统治地方。但能够左右西晋朝堂的那些豪族大臣们,肯定都没啥好结果。

虽然是司马王搞乱了西晋天下,但这些豪门士大夫们就没有一点儿责任吗?

司徒王衍被石勒所俘,不仅不能为国尽忠,反而劝说石勒称帝,一点士大夫的气节都没有。甚至连胡人石勒都看不下去了。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我石勒虽为胡人,却从未见过如此无耻之人,于是半夜下令推倒墙壁把王衍压死。临死之际,王衍倒还说出一番实话: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所以,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乱世操刀的是贾南风与司马皇室,但豪族士大夫们也没起一点儿好作用。这伙人被杀也没什么可惜,胡人对他们不会心慈手软,被杀被赶也算罪有应得。

03.西晋是不是罪有应得

至于西晋灭亡中百姓被杀,那就数不胜数了。

公元300年前后,西晋北方人口大约在2450万人。待到前秦灭燕统一北方的时候,北方人口大约在1300万人。而这期间的人口损失肯定很大。但先后六次南迁高潮,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因为西晋和东晋的政权力量很弱,所以人口损失没法给一个确切数字。

但是,基本能够确定的是:始作俑者晋武帝司马炎一脉基本被干掉了。司马师与两个妻子没有剩下儿子,所以司马师一脉早就没了。而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母弟司马干,其子嗣在刘聪灭晋的过程中被屠戮殆尽。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一脉,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炎第二十三子之子晋愍帝司马邺,先后都被前赵皇帝刘聪杀掉。而东晋称帝的司马睿,是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一脉,在南方勉强支持。至于司马炎的其他子嗣,要么在八王之乱中被自己人杀掉,要么在五胡乱华中被胡人杀掉,几乎找不到剩下的子嗣。

北方的士族们,大多流落到了南方,而且多是举家迁移。留在北方的一些士族,成了胡人政权的重要依靠。后期的南北竞争,表面上看是胡汉之争,但也是南北两大士族集团的竞争。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央帝国的底层社会形态就是豪族与部曲的模式。胡人死命的暴力输出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心态。

那么,西晋是不是罪有应得呢?

司马炎愚蠢,但笨人也不见的就一定要死。关键是自东汉以来的两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一个是内部的士族问题,已经改变了社会形态,王朝政权根本就凝聚不了力量;另一个是外部的胡人问题,胡人已经进来了,但怎么解决这伙人,也就是实现胡汉融合的问题,始终没有方案。所以,内外两个问题的交相叠加、事势激荡,是西晋惨烈灭亡的主要原因。

风陈泽军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