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死,在于其不断的挑战底线,更在于李隆基的忍无可忍。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通过“禅让”的方式,将皇位传给儿子三郎李隆基,即唐玄宗,而在李隆基登基不久,便在“先天政变”中,赐死了亲姑姑太平公主。

有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李隆基在初登基不久便对亲姑姑下手,并不是他不念旧情,实际上是,但凡太平公主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底线,李隆基也会留其一条生路。

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从曾经的队友到如今的不死不休,还要打李旦重新登上皇位的时候说起。

唐隆政变后,李旦这个曾经被生生从皇位上撸下来的倒霉蛋,在妹妹太平公主以及儿子李隆基的帮助下,重新登上了皇位,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则成了这场政变后,势力最大的人。

但当上皇帝之后的李旦,在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也有一些烦恼,这个烦恼来自如何平衡妹妹和儿子的势力。

作为唐隆政变的最大功臣,在父亲李旦登基后,李隆基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玄武门的左右卫骑归自己统领,并且左右羽林军大将军一职,李隆基也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李隆范和李隆业。

甚至门下省和中书省,还有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和崔日用控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还赢得了大部分文臣武将的拥护。

为此,李旦的嫡长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十分的知趣,在李旦表示要立他为太子之时,一边哭一边坚定地拒绝。

“时平则先嫡长子,国难则归有功”---李成器

在百官争先恐后地拥戴下,最终李旦“顺从了民意”,将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隆基一方是高兴了,大权在握,又是帝国的继承人,即便是现在当皇帝,也没什么问题,但他高兴,自然就有人不高兴,比如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亲闺女,自小就很聪慧,一直以自己母亲为榜样,在唐龙政变中,也正是她的大力支持,最终将韦皇后一伙一网打尽,让自己哥哥当了皇帝。

但她和她的母亲一样,是一个权力欲望极为强烈的人,并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奢侈浮夸,即便是在唐隆政变后,由于李旦的恩宠,太平公主在吃穿用度上,处处以宫廷为标准,但她仍不满足。

有道是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其实对于女人也一样,尤其是对于如太平公主这样充满智慧且富有野心的女人,再加上哥哥李旦对她的扶持,更让她起了不一样的心思。

李旦登基后,为了对妹妹以示恩宠,但凡宰相们向他汇报军机大事,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和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如果没有,李旦就会把太平公主叫到宫里,商量后再执行,如果太平公主有事去不了,那李旦就会让宰相前去其家中征求意见。

还有就是,李旦将宰相以下的官员考核、升迁等事宜,交给太平公主随意处置,有道是吃人的嘴软,生死命脉掌握在人家手里,自然这些官员就逐渐的投靠在太平公主的门下。

长此以往,超过一半的文武百官都成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就连她不能任免的宰相,通过她的软磨硬泡,七个宰相有五个都成了太平公主的人。

这样的人,这样的地位,以及掌握这样的权力,你说,她会想干嘛?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边是富有野心,且拥有如此大权力的太平公主,另一边则是年富力强,正儿八经的帝国未来的接班人李隆基,正如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两人之间,必须是势如水火,终归会决一死战。

而有意思的是,这种局面,其实和唐睿宗李旦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一手造成了姑侄两人的矛盾重重。

前文讲到,李旦登基后的烦恼,正是需要平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势力,因为他知道,如果一方势力过大,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这种事情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李旦不想被迫当太上皇,更不想让自己老妈武则天和嫂子韦皇后的教训重演,因此,打压强者,扶持弱者,就成了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在扶持谁这个问题上,李旦最终选择了妹妹太平公主,不是他有私心,而是当时的李隆基已经是太子,在李旦看来,适当的打压是很正常的,反正这天下早晚是他的,所以,自己扶持亲妹妹也就没什么错。

于是,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扶持,在不断的加码之下,太平公主的地位和权利越来越大,也逐渐拥有了和李隆基抗衡的实力。

李旦如此扶持太平公主,从原则上来讲没什么错,但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人心。

“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新唐书》中评价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从唐隆政变中的初现端倪,到李旦登基后,她广罗党羽,拉拢宰相,甚至不惜放下身子,去结交禁军,就知道她想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富贵日子。

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她心中最深处的那个愿望,就是重走当年母亲走过路。

与此同时,李旦对于李隆基的不断打压,以及李隆基的忍辱负重,也让太平公主产生了一种错觉,她以为,只要她再加把火,就能把侄子彻底干掉,届时,一切将如她所愿。

于是,在公元710年9月,也就是李旦登基三个月后,太平公主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

太平公主使出的第一招,是对李隆基非嫡长子不应被立为太子这一点开始,这个招数,不可谓不阴毒,因为按照谁受益,谁就嫌疑最大的原则,说这种话的,理应是李旦的长子李成器。

前文讲过,李成器本可以成为太子,但他却将这个位置让给了李隆基,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成器是真心的,但在太平公主看来,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可做。

尤其是此时的李成器,统领南衙禁军,负责宫禁宿卫,熟悉唐史的都知道,这个南衙禁军,在历次的政变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包括当年的李旦,就是在神龙政变时,带着南衙禁军逮捕了张易之的同党。

因此,按照太平公主的计划,就是用挑拨离间之计,把李成器的权利欲望烧起来,然后让他和李隆基二虎相争,这样自己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是没能争斗,通过此手段,将李成器拉到自己这一方也不错。

太平公主计划得十分完美,但结果却失败至极,原因是李旦虽说心软,但并不糊涂。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妹妹想干什么,也知道她最终想要什么。

在他看来,妹妹可以用来制衡儿子,但决不能取代儿子,曾经亲眼看到母亲在位时无数人头落地的李旦,是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因此,一纸诏书就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阴谋,李旦明确在诏书中表示,李隆基是最好的太子,没有之一,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换太子。

哥哥李旦的回应,让太平公主十分尴尬,本身是阴谋,结果变成了人皆尽知,但这并没有打消她的积极性,俗话说屡败屡战,很快,她的第二招就亮了出来。

她开始大肆收买官员,并指使这些人不断的向李旦告李隆基的黑状,同时,还锲而不舍的挑拨李成器以及唐高宗的孙子李守礼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

有道是三人成虎,说一句说两句,李旦并不信,但天天有人说儿子想推翻自己,要知道李旦又不是圣人,时间长了,心里还真有点不得劲。

但很快,在宰相韦安石的提醒下,李旦明白这一切还是自己那个不安分的妹妹搞得鬼,因此,在口头警告她后,太平公主的第二个计策再次流产。

接连两次的失败,让太平公主不由得恼羞成怒,自己所用的招数,在之前都是屡试不爽,为何到了现在,却不灵了呢?

实际上,太平公主一直没明白一点,就是李旦的心思,李旦要的,是自己活着的时候,儿子不威胁自己,而不是自己死后,不传位给儿子,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神龙、唐隆政变的李旦,从内心深处,是不会愿意再次发生这种权利争夺的惨剧的。

所以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争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只不过她一直看不清这一点。

此时的她,可谓是越战越勇,即使失败两次,也没能打消她的念头,反而亲自下场,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耻笑的事情。

某次朝会结束后,太平公主拦住了所有宰相,直接暗示宰相们,应该一起去劝说李旦改立太子。

在场的宰相均被太平公主的操作震惊到了,要知道,如此亲自下场,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在整李隆基,已经是连遮羞布都不要了,这种政治水平,闻所未闻。

当然,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政治手段,自然是必须失败,宰相宋璟义正言辞的当场怼了太平公主,同时,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朝中越来越多的大臣知道,太平公主真的是蠢,因此,也就逐渐加速围拢到了李隆基身边。

与此同时,李隆基对于太平公主的不断挑衅,却表示的十分低调,不仅没有睚眦必报,还为被李旦安置到东都洛阳的太平公主求情,请求李旦将姑姑召回京城,以享家人团圆之乐。

这种“重情重义、懂得分寸”的儿子,让李旦大为感动,相比于一直无事生非的妹妹,还是儿子厚道,因此,感动之余,再加上大臣们的怂恿,李旦终于在先天元年,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这个结果显然不是太平公主想要的,气急败坏的她知道,和侄子李隆基已经到了最后的对决时刻,而李隆基也明白,他和姑姑之间的矛盾,也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这个问题不解决,他的皇位,就坐不稳。

大战一触即发。

一番筹划之后,太平公主共定下两套方案,其一,是在李隆基每天吃的药里下毒;其二,如果下毒不成功,就由她亲自指挥,直接发动政变,攻打太极宫,武力夺权。

但就在太平公主等人信心满满,等待决定日子到来的时候,其造反的消息泄露,被宰相魏知古得知并向李隆基告密后,李隆基当即决定,提前下手,发动“先天政变”。

公元713年7月3日上午,一场权力争夺战,在长安城内展开。

李隆基先是安排心腹毛文仲带着三百士兵,埋伏在虔化门外,以备不时之需,紧接着,按照往日正常程序,上朝议政,并下诏让太平公主的党羽,左羽林军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军将军李慈来武德殿。

这二人在接到诏令后,不疑有他,在走到虔化门时,就被一拥而上的毛文仲等人砍翻在地。

太平公主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就这样被搞定,紧接着毛文仲带着三百多个杀气腾腾的士兵,直奔武德殿,此时,正在上朝的文武百官被吓坏了,没等李隆基说话,就开始撒开腿跑路,混乱中,效忠于太平公主的宰相岑羲、窦怀贞被当场砍杀。

此时的太上皇李旦,正在宫中散步,远远就看到一群惊慌失措的官员大叫“快跑”,不由自主的就跟着跑起来,一直跑到承天门时,气喘吁吁的李旦才想起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宰相郭元振上前一步,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

“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郭元振

是不是感觉这句话很熟悉?没错,在当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时,对武则天的回答如出一辙。

而最终,李旦眼见事已至此,也只能像武则天一样,将大权交给了李隆基,并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随后,移居百福殿,直至去世。

而罪魁祸首太平公主,此刻并不在宫中,因此,在她听说她的同党已经被一网打尽的时候,马上逃之夭夭,躲到了深山里避风头,不过,由于弹尽粮绝,三天后不得不自己出来自首了。

事后,李旦本想让李隆基饶太平公主一死,但李隆基深知这个女人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断然拒绝了父亲的请求,并下诏将太平公主赐死在家中,其子以及党羽一共数十人皆被斩首。

7月6日,李隆基在承天门上宣布大赦天下,至此,先天政变以李隆基完胜、太平公主身死结束。

小结:

作为曾经一同发动唐隆政变的队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却在最后变成了仇人,之所以让李隆基登基后就要赐死太平公主,主要是因为她的不断挑战底线,不仅挑拨李成器和李隆基的关系,企图借此将李隆基拉下台,并且还大肆污蔑李隆基有反意,还有就是哪怕李隆基登基称帝,她依旧不死心,妄图发动政变来改朝换代,这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件都是想要置李隆基于死地,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李隆基不将她赐死,那么有可能在某一天,死的就是他自己。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登基杀了太平公主,这是唐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也是封建社会朝廷皇室内斗的一个富有深意的案例,很值得仔细分析探讨。

大唐王朝自从“玄武门之变”后,皇宫内就经常出现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李唐皇室不少成员就像是喝了鸡血一般,遇到权力争夺就十分亢奋,不仅男人们嗜权如命、残忍无情,而且,女人们也权力欲极强,喜欢耍政治手腕。从武则天到韦皇后再到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她们没有一个愿意放下权力,都是咄咄逼人,欲置政治对手于死地而后快。

太平公主自幼生长在政治角逐十分激烈的宫廷环境中,而且她是权力高手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这样的女人遇到政治权力,是不会满足于平静生活的,她渴望执掌权力,并很有政治智慧和果断毒辣的手段。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亲妹妹,有武则天的宠爱,有李治的关心,有李显、李旦护着,太平公主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特殊的优越性,太平公主任性、聪明,有耳闻目染的政治经验。

太平公主(剧照)

武则天是很有政治天赋和政治手腕的,在李治当政时,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武则天手里,权力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或许是担心她的儿子们会抢去她的权力,所以,她对于她的儿子们屡屡进行打压,即便是她和李治亲生的儿子们,也是极力压制的,该杀则杀,该贬则贬,她的儿子们活得非常压抑,总是提心吊胆,担心武则天会对他们下手。

可是,武则天对太平公主却极为宠爱,让太平公主耍性子,让她有特殊的待遇,并尽力满足她的各种要求。

若是冒犯了太平公主,下场一定是很惨的。比如,太平公主幼年时曾受到她表哥贺兰敏之的侮辱,武则天知道这一件事之后,便为太平公主出气,下令将贺兰敏之流放,不久又将他处死。贺兰敏之为侮辱太平公主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荣华富贵,而且还丢了性命。

不过,太平公主并非一直是胡作非为的。比如,在她的第一段婚姻期间,她是很能守规矩的,她没有不轨的行为,她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生下了二子二女,生活过得很幸福。可是,宫廷里的争斗打乱了太平公主的幸福生活,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唐宗室内部成员的谋反,薛绍受到了牵连,被捕后饿死在狱中。

当然,太平公主若是想要的,她是一定要得到的。在薛绍去世两年后,太平公主喜欢上了武则天的堂侄武修暨,可是,武修暨已经结婚,有了妻子。武则天见太平公主执意要嫁武修暨,便派人传令将武修暨的妻子处死,让太平公主能顺利嫁给武修暨。也许,武则天也有自己的考虑,她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她的堂侄,这避免了外人来染指朝中权力。

可是,武修暨是个比较软弱的人,而且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杀了他的发妻一直耿耿于怀,由此使他对太平公主难有真爱。所以,在太平公主嫁给武修暨后,她的这第二段婚姻并不快乐,因为她在与武修暨的夫妻生活中没有真爱,加上之前薛绍受牵连而死给她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太平公主的心思变了,开始放荡,她学着她母亲武则天,也大肆包养男宠,据传还与她看中的朝臣通奸。李唐王朝是从边陲打进来的,思想比较开放,在朝中有特权且受武后宠爱的太平公主,把养男宠视为是很正常的事。

这一时期,太平公主虽然放荡不拘,情感生活很乱,但是,在关键的事情上她还是头脑很清楚的。她很懂得讨她的母亲喜欢:一是她从来不向武则天要朝中的权力,她知道这是她母亲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插手的事;二是她极力讨好她母亲,很舍得付出一切来让她母亲高兴。而且,她的“舍得”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她竟能将她自己所喜欢的男宠张昌宗进献给了武则天,因为她知道武则天特别喜欢张昌宗。

也正因为太平公主受宠而又善于讨好,并表出不争权力的态度,所以,武则天对待太平公主与对待她的儿子们完全不一样。对于这位爱女,武则天经常与其商议政事。而太平公主对朝中政事的态度表现得很低调,她从不在公众场合干政议政。当然,武则天的潜在影响,使太平公主在内心里对于权力还是很重视的,同时,太平公主也学到了不少的政治经验。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宠爱和重视,让朝中大臣都有些畏惧太平公主,这使太平公主有了不小的“特权”。

武则天和李治(剧照)

武周末年,武则天老了,朝中对于储位的争夺开始激烈起来,而在各派力量的角逐中,武氏和李氏的矛盾斗争是最尖锐的。此时,太平公主的地位很尴尬,她既是武家的儿媳妇,又是李家的女儿,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李氏一边。此前,太平公主昔日的情人、现在是武后的男宠的张昌宗曾害死了太平公主另一个情人高戬,这使得太平公主对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怀恨在心。

公元705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柬之等大臣拥护李显,在宫廷中发动政变,诛杀了男宠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太平公主也参与了政变,参与除掉“二张”。李显和张柬之政变成功之后,太平公主也属有功之人,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此时,太平公主摆脱了武则天的制约,从后宫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间。

宫中的经历和对于政治斗争的耳闻目染,加上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培养和指点,使得太平公主有相当的政治经验,而且,她本来对于权力就很有嗜好,也很有政治智慧,当她走到政坛前台之后,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坛女强人。

李显虽登上了皇位,但是,他生性懦弱、处事谨慎,在武则天的长期压抑下,他显得软弱无能,这样的皇帝自然是无法有效地掌控权力的。此时,李显身边的两个最亲密的女人开始跃跃欲试,想走到政坛的前台。一个是他曾经同甘共苦的妻子韦皇后,另一个是他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

韦皇后(剧照)

说来也怪,在李世民之后至李隆基之前,或许是武则天太强势了,在李氏嫡系皇子中,强势的男人很少,而皇族中强势的女人倒是不少。韦后想效仿武则天,而安乐公主也支持她母亲临朝,因为她想跟着她母亲上位,当个“皇太女”,以后才能有机会继位。只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大的阻力。

唐中宗李显曾立李重俊为太子,而李重俊非韦氏所生,所以他常遭到韦后的排挤。安乐公主将李重俊视为对手,因为若是李重俊继位了,她这位“皇太女”就没戏了。所以,安乐公主经常与她的丈夫、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欺负和侮辱李重俊。李重俊看似老实,但却是有骨气的,他岂能受安乐公主和武崇训如此侮辱,毕竟他是太子,是唐中宗的合法继承人。于是,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利用其太子身份,发动部分羽林军采取行动,想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将韦后和安乐公主也一并除掉。可是,羽林军可能认为李重俊势单力薄(他没有联合太平公主,这多半是因为太平公主的丈夫是武家的人),所以,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倒戈了,李重俊不但政变失败了,而且还丢了性命。

李重俊的造反,使韦后有了机会与武氏集团联起手来,此时,韦后的权力更大了,她利用武三思、武崇训(她的女婿)的力量打击异己,擅权揽政,时刻防备李家抢去她的权力。景龙四年(710年),韦氏和安乐公主这两个权力欲膨胀的女人,决定对李氏家族下狠手,而首当其冲的是韦氏的丈夫、中宗李显。据说,韦后与安乐公主联手,合谋毒死了唐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皇帝,是为唐少帝。韦后大肆重用韦氏子弟,使其统领南北衙军队,而此时,韦后知道,她要效仿武则天称帝,其最大的阻力和对手就是太平公主。

可是,太平公主也不是好对付的,凭她的政治经验、治政手腕,以及在朝中的影响力,韦后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太子李重俊被杀害后,太平公主就已经敏锐地感觉到,韦后开始联手武氏集团,对付李氏家族了。而她的哥哥、中宗李显被害死之后,太平公主知道她自己已经成了韦后的主要敌人。

李隆基与杨贵妃(剧照)

景云元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合作,联合李氏宗亲,指挥禁军攻入宫城,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将辅政的上官婉儿及朝中韦氏诸子弟也一并清除。同时,他们还逼迫韦后拥立的少帝李重茂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为帝,这就是“唐隆政变”。至此,唐睿宗李旦成了皇帝,而韦后专权乱政的时代宣告结束。

“唐隆政变”表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不仅是李氏家族的亲姑侄,而且也是关系很密切的政治盟友,是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清除韦后势力的生死政治伙伴。可是,当朝中没有了强有力的政治对手,这姑、侄两人因权力之争而成了对手。可见,权力之下,皇室宗亲没有亲情,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敌对关系是非常典型的。

“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登基,而立下最大功的两个人都得到了封赏,太平公主晋封万户,在新朝中的政治地位十分显赫;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成了唐睿宗的继承人。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非常倚重。每逢大事要议决,李隆基便会问宰相:“此事与太平商议过了吗?”“此与三郎商量议过了吗?”

李旦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同时倚重,无意中使这两人的矛盾加剧了。一边是皇帝的亲妹妹,经常以皇帝的代言人自居而发号施令,擅权迹象明显;另一边是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李隆基不能容许太平公主处处横插一杠。因而,当姑姑的认为她的侄子是她专权的障碍;而当侄子的认为他的姑姑太强势太专权,这让他很没有太子的面子。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对权力的争夺已无法调和,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太平公主率先出手,她联合亲信朝臣散布舆论,说李隆基继位乃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因为李隆基是李旦庶出的第三子,在他之前,有嫡出的哥哥李成器,在他下面,还有高宗皇帝的嫡系长孙、李贤的儿子李守礼,依旧制,立嫡不立庶,轮不上李隆基当太子。朝臣有人提出改立皇太子,但遭到宰相宋璟等大臣的坚决反对。

宋璟担心太平公主会继续出招改立太子,于是,他与姚崇一道向李旦告状,称太平公主筹谋另立太子,指责太平公主挑拨李成器、李守礼与太子间的关系。宋璟奏请将李成器、李守礼外放当刺史,以保证太子地位的稳固;并要求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大将军的职务。此外,宋璟还提出了一项非常尖锐的建议,主张把太平公主派至东都洛阳。

面对着强势的宰相宋璟的建议,李旦采取了折中的方式处理,他只让诸王或外放当刺史,或免去御林军将军职务,但对太平公主却没有让她去洛阳。

宋璟此举不但激化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而且,还让太平公主有了责备李隆基的根据。李隆基不想与太平公主撕破脸,他将责任推给宋璟和姚崇。太平公主乘机将此事闹到皇帝那里去,李旦只好拿宋璟和姚崇来处置,将宋璟贬为申州刺史,让姚崇去楚州任职,想以此来调和太子与太平之间的矛盾关系。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继续挑战李隆基,当时出现了彗星,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太平公主借机提醒李旦:彗星的出现暗示着皇帝将被太子所取代,请皇上小心为好!

其实,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以彗星的出现为借口,挑拨李旦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在太平公主看来,皇位受到挑战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或许经她一说,李旦便会考虑换太子。可是,李旦是一个曾经让过三次皇位的人,他的想法与太平公主恰恰相反。在李旦看来,既然老天爷提示太子要得到皇位,他索性应天顺势,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他想以此来平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

李旦让出皇位此举完全出乎太平公主的意料,原本她是想让李旦换掉太子,而李旦却把皇位让给了太子,对此,太平公完全无法接受,但李隆基已经当了皇帝,李旦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只能暂时忍耐。

不过,太上皇李旦担心李隆基刚刚登基,朝局不稳,于是,他留住了部分权力,比如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偏心,所以常在他面前表示委屈,而李旦为了安慰她,常让她去传太上皇的旨意,太平公主很善于利用这一代传懿旨的权力,她以太上皇的传话人身份自居,并借用太上皇的人事权拉拢朝臣,当时,在七个宰相级的高官中,就有五人与她建立联盟。而有了朝中权臣的支持,太平公主便开始出手了,她筹划着以监国长公主的身份废黜李隆基,另选皇子当皇帝,甚至还有传言,说太平公主收买宫女,想毒死李隆基。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感觉到太平公主已经疯狂到了挑战他的皇位和威胁到他的性命的地步,李隆基没有退路,只有放手一搏。此时,他又得到了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的密报,密报说太平公主计划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并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被逼立即采取行动。

于是,李隆基决定先对太平公主朝中的党羽下手,他让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协助,令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实施诛除太平公主党羽的计划。

甲子日(初三),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将他们斩首;接着,在内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并将这四人斩首。太平公主的党羽之一的窦怀贞自缢而死,被下令戮尸。

兵部尚书郭元振将事变轻描淡地报告给李旦,只称奉太上皇诰命杀了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无其它大事。李旦等待李隆基来后,令其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

太平公主在事变发生后,逃入山中寺庙躲藏,三天之后,她以为平静了,便回到家中,李隆基下令逮捕了她,下诏赐死她。太平公主在家中自缢身亡,她的儿子们也被处死。李隆基抄没了太平公主的巨额财产,并把她的所有亲信党羽数十人尽皆斩杀。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李隆基之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便杀了太平公主,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是在皇宫中长大的,她常伴武后左右,很有政治见识、政治经验和政治手腕,而且她是李旦宠着护着的亲妹妹,是李隆基登基之后唐皇室中最有资格和能力挑战皇位的不一般女人。她的存在,使李隆基永远放不下心来。

第二,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通过与太平公主的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而从中他深深地了解了太平公主的厉害之处。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权力欲极强、处事果断、手段狠辣,并很有政治智慧,是不会甘愿永远居于他之下的,太平公主一日在朝,他的皇位就会受到威胁,他非除掉她是不可。

第三,太平公主身份特殊,李旦登基时功劳巨大,她利用太上皇的权力拉拢大臣,而且在朝中经营多年,有一大帮死心拥戴她的党羽,势力不弱,若是不除掉太平公主,李隆基的皇位很难坐稳。

第四,太平公主曾屡屡挑战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后来又设谋设计要除掉他,如此肆意妄为,不可一世,是李隆基所不能容忍的,太平公主已经成为他势不两立的敌人,若不杀她,李隆基感到总有一天会被太平公主所杀。

可见,太平公主具备了很全面的挑战李隆基皇位的条件:一是有政治经验,有政治手腕;二是有资格有资历,有靠山有背景;三是有党羽有势力,有一大帮支持者;四是有野心有目标有计谋,而且永不放弃。太平公主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李隆基不杀她便会寝食难安,会一直担忧太平公主抢夺皇位。

也许,若是这些因素缺了一两个,李隆基还有可能念及姑侄亲情,念及之前他们曾经冒着极大的危险一起对付过韦后,放太平公主一马。可是,太平公主所具备的政治条件和素质太全面了,李隆基不得不杀了她。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在后武则天时代,大唐权柄第一的女子,就是太平公主。但生于皇宫,长于富贵,天生就自带属性的太平公主,最终却也是因为权势过大,而被侄子李隆基赐死。

李治和武则天一共生了六个孩子,除了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之外,还有两个女儿安定思公主和太平公主。因为安乐死公主早死,所以太平公主实际上是李治和武则天唯一的嫡公主。

对于这个唯一的也是最小的嫡公主,李治和武则天给予了太平公主最大的宠爱。再加上四个哥哥的宠溺和袒护,太平公主从小就有极大的优越感,也使她产生了任性妄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

当然了,太平公主还是个聪明绝顶之人,而且因为她一直生活在宫廷之中,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所以她对政治的敏感度很强,从小就对权势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些她都完美继承了武则天。

根据推测,太平公主大约出生于665年,也就是武则天四十一岁的时候。中年得女,李治和武则天都十分开心,于是给予了太平公主很多超出常规的照顾。

李治和武则天十分袒护太平公主,在太平公主六岁的时候,她去外祖母荣国夫人家里做客,她的一个侍女被表哥贺兰敏之给玷污了,武则天因此大怒,将贺兰敏之流放,后来还派人将其杀死。

要知道,贺兰敏之可是武则天妹妹韩国夫人的亲儿子,而且还过继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为孙,是武氏家族的继承人。但因为贺兰敏之奸污了太平公主的侍女,武则天就剥夺了他的荣华富贵,还将其杀死,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也体现出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极力保护。

679年,吐蕃向唐朝求婚,李治原本想把十四岁的太平公主嫁过去,但武则天不愿意女儿离自己太远,竟然将太平公主送到道观里假出家,以此来拒绝和亲。那时候吐蕃是非常强大的,武则天不惜得罪吐蕃也要保护太平公主,足见她对太平公主的喜爱。

不过,太平公主虽然没有嫁到吐蕃去,但是她却早已经开始思春。大约在太平公主十五六岁的时候,她对自己的婚事十分着急,便找到李治和武则天,要他们给自己选一个驸马。

武则天也知道留不住女儿,便四处帮她物色,最后看中了李治的亲外甥薛绍。不过武则天嫌弃薛绍哥哥薛顗的老婆成氏出身太低,不配给太平公主做嫂嫂,所以她便先逼迫薛顗休了成氏,然后才给薛绍和太平公主举办了空前盛大的婚礼。

据说,薛绍和太平公主的婚礼在是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举办的,为了让宽大的马车顺利通过接到,武则天不惜让人将万年县县衙的围墙拆除。

在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里,她还是比较安分老实的,并没有越轨之举,她还前后生下了二子二女。

但是在688年的时候,薛绍的哥哥薛顗因为参与唐宗室李冲谋反,薛绍受到牵连,最后被饿死在狱中。太平公主因此成为寡妇,那一年她才33岁,她的小儿子薛崇简还尚在襁褓之中。

为了安慰太平公主,武则天打破唐朝宗室惯例,将太平公主的食邑由原来的350户增加到1200户,而且还打算再给她找一个老公。

武则天原本看中了侄子武承嗣,但太平公主没看上他,只能作罢;武则天又看中了比太平公主大二岁的堂侄武攸暨,太平公主也觉得可以,但问题是武攸暨那时候已经有老婆了。

武则天对太平公主说,这个事情好办。不久之后,武则天就下诏赐死武攸暨的老婆,然后在690年将太平公主给嫁给了武攸暨。

武攸暨是个悲情角色,太平公主之所以选择他,仅仅是看中他武氏后人的身份,因为那时候武则天就快要登基称帝了,太平公主只是想通过成为武家儿媳来稳固地位,找一个抓取权柄的阶梯。

武攸暨性格谦逊寡言,知进退,不敢招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不喜欢武攸暨,所以她开始大肆豢养男宠,甚至还跟朝廷大臣私下往来,干一些苟且之事,这一点跟武则天也是如出一辙。对此,武攸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太平公主开心就好。

为了取悦武则天,太平公主竟然将自己的一个男宠张昌宗送给武则天。武则天那时候已经逐渐厌倦薛怀义,太平公主及时察觉了这一点,所以将张昌宗奉上。

因为这件事,武则天对太平公主十分满意。又因为太平公主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跟武则天十分相似,所以武则天就开始刻意培养太平公主的政治能力。

比如说,武则天经常找太平公主商量国家大事,而太平公主见识超凡,每次都让武则天得到了满意结果。在铲除薛怀义和来俊臣这两件事上,太平公主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武则天解决了很大的烦恼。

不过,那时候武则天并没有让太平公主走上台前,因为武则天自己就是女人夺权的典型代表,所以她不希望女儿也跟自己一样,成为下一个武则天。而太平公主也知道武则天的心思,所以她就一直作为武则天的影子存在,做事也比较收敛。

即便如此,对于太平公主的私生活,武则天还是十分纵容的。就比如说,太平公主大肆修建豪华宅邸,广泛购置田产,在民间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但武则天却对此不闻不问,任凭太平公主胡来。

而太平公主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通过自污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从而让武则天对自己放心。那么,太平公主有什么政治野心呢?

事实上,别看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和武家儿媳,但她一直都是李氏家族的坚定支持者。在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未来继承皇位的是李家子孙,所以他跟自己的几个哥哥走得十分近亲,而且暗中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武则天晚年,因为武氏后人和李氏后人为了继承人问题争斗不休,武则天最终在狄仁杰等人的建议下,选择将李显确立为继承人,并通过武家和李家的一系列联姻来消除斗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则天还放权给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让她们协助自己处理朝政。

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平公主逐渐从幕后开始走上前台,开始在政治上发挥影响力。

神龙政变发生之后,李显被拥立为帝,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皇帝。太平公主因为参与了诛杀张宗昌和张易之的行动,又是李显的坚定支持者,因此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她也因此完全走向台前,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据记载,在李显执政时期,因为太平公主很有政治头脑和手腕,所以李显对太平公主极为尊重和依靠,李显不但免除她对太子李重俊行礼,而且许多大事都要询问于她。那时候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有异心,但因为畏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所以一直不敢轻易动手。

707年,因为安乐公主不断要求李显封她为皇太女,以效仿武则天故事,太子李重俊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发动叛乱,但很快就被平复。安乐公主借机将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牵连进去,但因为太平公主的心腹御史中丞萧至忠在李显面前力保她跟李旦,所以安乐公主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她也因此跟太平公主彻底决裂。

710年,安乐公主伙同韦皇后毒杀了唐中宗李显,并拥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少帝。李重茂那时候只有十五岁,他很显然只是个过渡品,因为安乐公主最终必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毒杀李显这件事,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被欲望冲晕头脑之后做出的愚蠢决定,也是一个自作孽不可活的决定。

李显死后,太平公主曾派人找韦皇后谈判,试图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并不妥协,太平公主便决定跟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发动政变,铲除韦氏一党。

李隆基那时候二十五岁,作为临淄王,他原本应该待在封地的。但李隆基曾亲眼目睹神龙政变给皇室带去的灾难,所以他决心凭一己之力结束大唐王朝长达数十年的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

710年年初,李隆基偷偷从封地跑回长安,他暗中结识豪杰和有才干之人,并且还将皇帝亲卫万骑争取到自己的阵营。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显的时候,李隆基手上已经有数千人了。

早在李隆基来到长安的时候,他就联络了姑姑太平公主,两人因此达成联盟。李显被毒死之后,太平公主派遣自己的儿子薛崇简率领家丁配合李隆基攻入皇宫,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然后拥立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

因为拥立之功,李隆基被李旦封为太子,而太平公主的食邑则被提升到万户,并且可以参与朝政,她的权势也因此达到唐朝公主中的顶峰。

都说李显柔弱,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昧妥协,最终得了一个被毒杀的结果。但李旦是一个比李显更柔弱的人,他好歹经历过大风大浪,但做起事来却毫无章法,甚至连立场也十分不坚定。

李旦登基之后,对太平公主格外倚重,原因有二:

首先,李旦没有政治才能,所以他十分依仗太平公主,事事都要与其商议,甚至很多事在决策之后,还好派宰相去太平公主府中向其汇报,并询问她的意见。有时候宰相在向李旦上奏的时候,他都要问一句,跟太平公主商量过了吗?接下来又问,跟三郎(李隆基)商量过了吗?

其次,李旦不信任李外人,太平公主姓李,更是他的亲妹妹,所以李旦对太平公主十分信任,他从未怀疑太平公主对自己有任何异心。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公主想要做什么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比如说官员升迁,甚至是宰相的任命和罢免,只是太平公主一句话而已。而且寻找太平公主求晋升的人多得数不胜数,她也借此机会大肆培植自己的力量,朝廷逐渐被太平公主所掌控,连皇帝李旦的权势都无法与之相比。

太平公主权势熏天,她的儿子们自然也是鸡犬升天,他与薛绍生的儿子薛崇简,以及与武攸暨生的儿子武崇行和武崇敏都被封为异姓王。太平公主虽然不住在皇宫,但她的宅邸之大,不亚于皇宫,她家的田产和园林,更是遍及长安郊外。

据说,太平公主喜欢收藏,她便派人到全国各地收买奇珍异宝,每天运货到她家的车队络绎不绝,成为当时长安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太平公主之权势富贵,在但是整个大唐帝国是无人能比的。

正所谓此消彼长,李旦登基之后,原本应该是太子李隆基辅助他的,但他却被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死死踩在脚下,进入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太平公主确实对李隆基又戒心,因为她觉得李隆基年纪太大,能力太强,未来登上皇位的话,不是很好控制。为此,太平公主派人四处散播留言,说李隆基不是皇帝的嫡长子,他成为太子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合适的。

太平公主的最终目的是,迫使李旦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为太子,这样未来就比较好控制了,从而使自己长期保持权利和地位。

事实上,李旦登基的时候,被立为太子的原本应该是李旦的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但李成器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李隆基有拥立之功,而且势力比自己大,所以他便主动提出让李隆基当太子。

李隆基在听到留流言之后,开始有畏惧心理。但太平公主的招数还不止于此,她还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耳目。李隆基发觉之后,经常半夜都睡不着觉,生怕自己被太平公主的耳目残害。

711年,太平公主继续对李隆基发起挑战。太平公主找到宰相韦安石数位大臣,要求他们支持自己改立太子,但遭到了拒绝。不久之后, 太平公主又对李旦说,现在朝廷大臣都支持李隆基,你应该多加留意。

李旦于是十分忌惮李隆基,但韦安石却找到李旦,说这是太平公主的阴谋,李隆基仁爱孝顺,又有大功劳,怎么可能大逆不道呢?李旦又听信了韦安石之话,于是开始刻意平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但收效甚微。

712年,太平公主再次使用手段,他让一个懂得天文历法的人去对李旦说,不久前彗星出现,预示着朝代更替,太子将即位。这句话不可谓不狠毒,因为李旦还没死呢,太子就要即位了,言外之意就是说李隆基将谋反。

不过,那时候李旦已经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斗争搞得身心俱疲,所以他做出了当皇帝以来最坚决的一个决定,那就是禅位给李隆基。太平公主得知自己弄巧成拙,于是极力劝阻李旦,但李旦坚决禅位。

712年8月,李旦禅位于李隆基,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不再过问朝政。

李隆基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太平公主却掌管着朝堂,七位宰相有四位是她的心腹,文臣武将之中,超过一半的人都依附于她,所以她才是实际上的皇帝。但太平公主对李隆基并不放心,她还是决定铲除李隆基。

为此,太平公主采取了两个方案,一方面她积极联络京城内外的文臣武将,暗中策划政变事宜;另一方面,太平公主又收买宫女了元氏,让她伺机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

太平公主的计划原本很周全,但是她树敌也很多,一些军中将领得知了她的计划,将事情报告给李隆基。李隆基感觉到事态十分严重了,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不过李隆基面对这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手中兵不多,而且皇宫城门守卫都是太平公主的人。

怎么办呢?李隆基想起了一个叫做王毛仲的人,这个人是他当临淄王时的亲信,当时负责管理宫中的马匹。李隆基决定就利用手中的三百多人,然后再通过王毛仲调来闲散的马匹,利用骑兵的速度对羽林军发起突然袭击。

最后效果很好,李隆基斩杀了羽林军头领,将羽林军牢牢控制在手上,然后再利用羽林军斩杀了太平公主的心腹宰相萧至忠、岑羲和窦怀贞等人,从而剪除了太平公主的左右羽翼。

紧接着,李隆基派人对外发布太平公主的罪状,从而达到让他的党羽倒戈和争取民意的目的;然后,李隆基又亲率士卒包围了太平公主府,太平公主趁乱逃入山中,三天后被找到,李隆基将其赐死。除了曾劝谏太平公主不要造反的薛崇简之后,她的几个儿子和家人都被连坐致死。

唐玄宗还下令查抄了太平公主的家产,结果发现她家钱财堆积如山,田产和房产遍及整个长安,要收的租子几年都收不完;她家府库里的宝物比皇宫还要多,马厩中的马和圈养的牛羊,数量也十分巨大;甚至连太平公主的男宠胡僧慧范家的财产,也足以让其成为长安的富人。

太平公主死时大约只有四十八岁,她死之后,唐朝女性当权的历史得以结束。而李隆基之所以杀她,总结起来,无非就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权势太大,对李隆基是个巨大的威胁,及时太平公主不发动政变,李隆基也一定会除掉她的;

第二,太平公主的存在对唐朝政局是一种撕裂,因为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处在内部斗争之中,是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的;

第三,太平公主包藏祸心,因为一己私心,竟不顾国家利益,扰乱朝政,无视皇权,甚至是阴谋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的统治;

第四,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多,他们只听太平公主的话,对李旦和李隆基不忠心,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李隆基如果不将太平公主连根拔起,恐怕皇位坐得不安心。

所以说,不是李隆基不念及姑侄情谊,而是太平公主被权势冲昏了头脑,最后威胁到了皇权,甚至是李隆基的生命安全,所以最后才被李隆基赐死。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在古代历史上的权势争斗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这对姑侄的斗法就是鲜活的例子。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携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太平公主亲手将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将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但在睿宗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为帝的次年,太平公主就被侄子李隆基赐死家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对曾经并肩战斗的紧密盟友最终公开决裂,到了置彼此于死地的地步?答案就是他们彼此都触动了对方的“奶酪”——权力。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最小的女儿,深受帝后的宠爱。当时吐蕃人请求与唐王朝和亲,但李治与武则天舍不得唯一的女儿远嫁,为推脱和亲,就为太平公主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当道士去了。当然,这只是掩人耳目的权宜之计。

太平公主共有两段婚姻。她真正地参与朝政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后。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是她的表兄薛绍。薛绍出身高贵,母亲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城阳公主。婚后的太平公主生儿育女,生活平静幸福。

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对李唐宗室大肆打压,加紧了称帝的步伐,激起李唐皇族的反抗。在镇压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时,驸马薛绍和哥哥薛顗牵连其中。

对于薛绍是否真正参与谋反,有关史料的说法一。最后武则天不管女婿是否冤屈,不顾太平公主的苦苦哀求,还是把薛绍活活饿死在狱中。

薛绍死后,武则天为女儿太平公主挑选的夫婿是娘家武家的侄子。先是挑了武则天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太平公主没看上眼。后来太平公主就挑中了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为婿。

第二次婚姻之后的太平公主开始参与朝政,展现出遗传自母亲武则天的果敢决断、足智多谋的政治才干。 在铲除薛怀义、来俊臣的行动中,太平公主一手操刀,动作干净利落。她还投母亲所好,将自己包养男宠与母亲分享,张昌宗就是她推荐给武则天的。武则天对这个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女儿喜欢得可是不得了。

太平公主虽是武家的儿媳,却心属李家阵营。在武则天晚年重病之时,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联合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逼迫武则天退位。

神龙政变的第四天,太子李显再次登上皇位,江山终回李氏皇族。在政变中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与哥哥相王李旦被中宗李显大加封赏。太平公主被册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还被恩准开府设官。要知道,在唐朝只有亲王才有这种待遇的。可见太平公主在当时圣眷是多么盛隆。

李显对相王李旦也不薄,加封其为“安国相王”。后来李显又要册立李旦为皇太弟,被李旦婉拒。

在李显主政期间,皇后韦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奢侈无度,干预朝政。安乐公主开府设官,权势煊赫。她还曾要求父亲李显立她为皇太女。

朝廷在这母女的乱政下,功臣遭到清洗,太子李重俊惴惴不安起兵政变,一派乱象。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中宗李显被韦后投毒暴毙。在韦后的操作下,年仅16岁的中宗第四子李重茂被立为帝,韦后临朝称制,这一切似乎都在复制武则天当年夺权的故事。

为制衡韦后夺权,太平公主也是费尽心思。她曾设想让相王李旦参知政事,以分散韦后的权力。但这个设想由于韦后一党的阻挠而落空。

于是,太平公主联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铲除了韦后一党。韦后亲立的傀儡少帝李重茂也被太平公主赶下皇位,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被拥立为帝。在政变中立下大功的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由于共同的利益,唐隆政变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对姑侄暂时走到一起。政变后,李隆基的政治声望日渐高涨,对太平公主的权势造成威胁。这姑侄俩开始互视对方为最大对手,展开数度交锋。

太平公主首先出招。由于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他前边还有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而李隆基被立为太子,这在立嫡立长的古代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平公主抓住这点在朝廷中大造舆论,以图改立太子。太平公主曾亲自召集会议,大唐的宰相们悉数与会。在会议上,太平公主首先提出要更换太子,但遭到吏部尚书宋璟的强烈反对。

会后,宋璟又联合兵部尚书姚崇到皇帝李旦面前告了太平公主一状,并建议将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及高宗李治的长孙李守礼(此人也有做太子的资格)外放到地方为官;把歧王和薛王的左右羽林军改编为太子侍卫军,加强李隆基的军事力量;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妇赶到东都洛阳,以免在长安再生事端。在中书侍郎张说的劝说下,李旦依照宋璟的建议而行。

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可是唐隆政变的首功之臣。她发动朝中力量,对李旦和李隆基父子进行反击。最终李隆基服软,立刻将自己与此事撇清,称对宋璟的建议,他事先毫不知情。宋璟和姚崇成为背锅侠,这老哥俩被逐出京城,下放到了地方。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再次较量。这年七月,天空出现彗星。在迷信的古代,一般都视彗星的出现为不吉之兆。太平公主遂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命法师提醒李旦这是太子要上位的征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此激怒李旦,从而废黜太子李隆基。哪知李旦顺水推舟,当即表示同意退位,支持太子李隆基继位。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偷鸡成反蚀一把米。

在太平公主的建议下,李旦虽然退位,但还掌握着部分国家大权,并没有全退。太平公主利用太上皇李旦的权力,在朝廷中大肆安插亲信。在朝堂的七位宰相之中,其中就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太平公主曾与窦怀贞等人阴谋废掉玄宗李隆基,并且与宫女元氏合谋,意图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毒死李隆基。太平公主与玄宗李隆基的矛盾不断激化,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中书侍郎王琚等人的大力鼓动下,玄宗李隆基决定对太平公主动手了。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太平公主在此时也决定发动政变,兵分两路,一路擒拿李隆基,一路占领朝廷官衙。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带兵进入虔化门,召见太平公主的党羽并将他们杀戮。而太平公主则逃亡到一处寺庙之中,三天后被玄宗李隆基赐死家中。

《资治通鉴》中记载,太平公主阴谋毒死玄宗李隆基,后又在先天二年阴谋发动夺权政变。但也有的史学家推测,这两点有可能是玄宗李隆基故意抹黑太平公主,以增加他诛杀太平公主的正当性。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和母亲武则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则天想做天下之主,并最终实现,而太平公主却只想权倾朝野,当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则天一大截。在他两个软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时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门。当遇到强势的侄子李隆基的时候,两人就势同水火了。

她想废掉李隆基,另立听话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尽得皇权。而在不久前,两人还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韦后集团。一致对外之后就是你死我活。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武则天摄政后,虽极力打压儿子们,却很宠爱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说明的是,武则天虽然自己当了皇帝,但她并没有想过把帝位传给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说到底武则天只能是个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则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后,武则天并不希望太平公主干政,她可以找女儿商量、询问政事或者交代女儿一些政务,却不允许太平公主公开议政。

但武周政权后期,太平公主还是有了不少权力,705年,武则天病重,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孙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张柬之等逼武则天退位,李显继位,太平公主做为李显的亲妹妹,又一心维护李唐宗室,得到了李显的尊重,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同样干政的还有韦后和安乐公主,这对母女完全是“才华撑不起梦想”的一类人,政治能力一般,却想着效仿武则天称帝,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政出私门,这一时期,安乐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经成为政敌,表面上看来,安乐公主的权势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显去世后,形势发生改变,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谋发动政变,之后太平公主让次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行动,发动唐隆政变,但此次政变虽然除掉了韦后集团,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李隆基执意将其杀死。之后李旦继位,李隆基功勋卓著成为太子。

从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开始了权力的争夺。李旦和哥哥李显一样软弱,任凭太平公主干政,太平公主的权势在唐睿宗时期达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议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讨论,有时候宰相奏事的时候,李旦都要问是否奏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并没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然而李隆基自从成为太子后,势力越来越大,逼着太平公主警觉起来,她动了废太子的心思。李隆基做为李旦的第三子,还是庶出,本来不该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功劳最大,又李旦嫡长子的推让,李隆基最终成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这一点,散布谣言说李隆基并非嫡长子不该成为太子,她甚至动员当时的宰相们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为此向李旦提议将太平公主迁往洛阳,但李旦拒绝了,之后李隆基为平息事端建议将宋璟和姚元之贬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个是李旦的亲妹妹,一个是李旦的儿子,他谁都不想辜负,总试图在两人之间找一个平衡,但两个人都是强势之人,谁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现,此为大事,该除旧布新,太平公主寄希望于李旦废太子,李旦被逼无奈选择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继位。但李隆基并未完全亲政,李旦仍然握着大部分权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护伞。李旦希望这样能缓和两人的矛盾,却不想两人因此更加势同水火,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当时的朝廷中,文臣武将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门下,这让李隆基很恼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强干让太平公主很忌讳,不过与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虽然年轻却沉稳得很,谋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数次谋划废掉李隆基却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决定对太平公主动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军,避开太上皇帝李旦以谋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极其党羽窦怀贞等人,李旦知道的时候,众人已经被诛杀,他只得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认了太平公主的谋反,之后宣布还政于李隆基,不再过问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变发生时逃了出去,躲进了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被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集团被李隆基干掉,正式亲政。

洛子没有草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