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谢谢邀请。

很多农村老人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我觉得题主这里的“孝衣”应该是指农村人说的寿衣吧?(我在这里就按照寿衣理解来回答行吗?)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寿衣;应该是这些老人怕自己去世后,麻烦儿女给自己穿寿衣服,(现在的人害怕摸死人的还是比较多),所以老人在感觉到自己快去世时,就自己穿上寿衣,等待死亡。

但像我老家邻居李大爷,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寿衣,就纯粹是为了寻乐和搞笑。

李大爷是我老家的邻居,很喜欢跟人开玩笑,平时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几年前他患上了肺癌,到了晚期,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知道了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家人也早就给他准备好了寿衣。

李大爷也是一个开明的人,在快去世的前几天,他把自己的寿衣穿在身上,要家人扶着从上街到下街转了一圈,搞得大家又稀奇又害怕。

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来都没有人穿着寿衣在大街上行走过,今天他来让大家见识一下穿着寿衣的大活人。

像李大爷这样,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寿衣,我想他的心里应该是很里悲凉的;这里面既有他对生命快走到尽头时的无可无奈何,也有人在临近死亡时,对人世的留恋心情吧。

我是喜欢唱歌的大姐姐;欢迎朋友们阅评+关注,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这个没有什么说法,但是,这里面有农村的一种丧葬习俗。

老人去世,需要换寿衣,那么,谁来换?

这个各地习惯应该不一样,黑嫂在这里只说我们这边的。

在我们这边,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换衣服,而是通知本家本户的人,大家都来后,给老人押第一道纸,也叫“押魂”。

每个村里都有这样一个庙,有人去世,家里后辈就哭着到这个庙前烧一道纸,等于是把去世老人的魂押在了庙里,或者说存放在了庙里。

压完第一道纸后,村里人也都知道谁家老人去世了,一些中年妇女就来了,她们经常干这个,都是差不多五十多的妇女。

这里就出现题主的问题了:换寿衣。

有这些老人,一辈子倔强,自尊心也强,他们不想在去世后让人看见自己的身体,于是就会自己还没咽气前,或者自己换上,或者让子女帮忙换上。

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别人看到了。

当然了,大多数自己是换不了的,老人去世前大多糊涂或者恐惧,他们没能力也没那个心情去换衣服,多由这些妇女来完成。

其实,人死如灯灭,为老人换寿衣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没有人笑话,更没有人说胡话。

最后,等到停灵结束,到了要出殡发丧那一天,临出殡前,还得去庙里,这叫“起魂”,意思是把押在庙里的老人魂再请回来,随着老人尸体一起入土为安。

殡葬风俗非常严肃和繁复,而且不容出差错,都是有经验的人来操持这种事。

一代人老了后,年轻一代还得出现这样的操持人,送走一代,再来一代。如此循环,生生不息,村庄由此延续,村民由此传承。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这种风俗,现在已经很少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人老了都要提前做好棺材,准备好寿衣。有些老人在快去世的时候还要自己穿上寿衣。

提前做好棺材,人过六十,儿女们一般都好提前为老人做好棺材。俗话说”六十望棺”,本意是当时人的寿命比较短,人到六十,离死就不远了。而在农村的风俗中,也有为儿女后代”望官””望财”的含义。为什么要提前做好呢?这是三个原因,一是农村人朴实节儉,认为只有自己做的既结实,花钱又少。二是精工细做,当时都是手工操作,做一个棺材需要好几天时间。临时做怕来不及。三是,做好以后老人亲自看到,心里感到满意踏实,反而能多活些时间。当时农村好的棺材,多数由柏木制做。板材厚度3寸以上,做好以后只上底漆,待使用时再刷红漆。

提前做好寿衣,人过七十就要提前做好寿衣。一般都是里里外外一茬新,从内衣,上衣,裤子,鞋袜,帽子,袍子,那时侯外衣一般都用绸缎,缎子上衣,湖绸袍子。寿衣农村也是自己做,很少去寿衣店买,家里的妇女们好几个人也要做好几天。提前做好寿衣,也是为了老人高兴踏实,多活几年。当然也怕来不及。

王老汉60岁儿子们就准备了上好的柏木棺材。老汉心里很满意,放在自家的南屋里,每年夏天老汉都要在棺材顶上睡几天。过了七十,儿女们又为老汉准备好了寿衣,比当新郎时穿得还好。老汉把寿衣包好放在衣柜的最上层,每年都要检查好次,又怕受潮又怕鼠咬。王老汉过完84岁生日,觉得身体大不如前。这天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跟他们说,我这些天老是梦见死去的亲人,还有梦中你妈妈也常来叫我,恐怕活不了几天了。果然,苐三天晚上,王老汉穿好寿衣,安安静静地死去了。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问: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老人快去世时自己穿寿衣的很少见,但也有。大多是老人快故去时儿子和儿媳给穿上的。

农村人的习俗是,如果是寿终正寝的老人,决不能让他背着炕走,一定要尽量让他死在床板上,死在床板上才是真正的修来的好。

那就是在老人快咽气前,堂屋里就有人给搭好床板,里房的炕上儿子和儿媳给老把寿衣穿上,然后把老人抬到床板上安顿稳当,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就是寿终正寝。

老人沒断气前身体是软的,穿衣服好穿,也好抬,老人故去后身体逐渐僵硬,再穿寿衣就不好穿了。

给老人搭的床板有的是两扇门板,沒有门板的也可以捆七个秫秸把,两条板凳一搭,头南脚北蹬后房檐,盖上蒙帘被,脸用黄纸盖上,就可以放声嚎哭了。

说老人自己穿上寿衣,那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七八十岁的老人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就把提前做好的寿衣穿在身上,坐在房山炕尾的烟囱根处,等着新旧年交替,老人们认为,只有三十晚上穿上寿衣坐在烟囱根处,才能通达望乡台,这身寿衣才属于自己,否则到了阴间阎王见到的还是平常的装束,寿衣根本没带过去。

一路向北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