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这叫焦虑转移,有的父母特别能操心,也很强势,喜欢让孩子在自己划定的圈子做事,稍微有一点逾越的行径,就反复斥责,甚至打骂。这些父母通过转移焦虑的方式,把自己在意的一个事情,或者是某一个节点,反复对着孩子强调,希望结果让自己称心如意。

结果让家长们失望了,过度提醒孩子的后果,就是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旦遇到家长提到的问题,就会本能地做出反应,反应的结果就是跟父母反复强调要绕开的那一个结果完全一致。

因为我母亲就是一个焦虑型的人格,习惯大包大揽,我自己就因为母亲的过度提醒,反复地跌进了这个坑里。当时我自己的第一反应,认为是自己不长脑子,为什么大人反复提醒的东西,自己明明记住了,想让家长高兴,却做出了相反的反应?回到家里自己还不敢说,以为是自己的办事能力不行,情绪超级低落。

后来看到一个心理学家的文章,才知道这叫焦虑转移,如果你交代别人一件事情,越是你自己看中的结果,交代清楚点名重要性就行,绝对不要反复提醒。否则的话,父母真的会带偏孩子。

其实我认为,一个人想得到真正的成长,就要自己去学习,去琢磨,去实践,哪怕受到很多挫折,在前进的路上跌了无数的坑,可他也长了教训,下次会成功的绕过这些坑。如果父母一直不撒手,一直在后面指点,孩子就会懦弱又依赖,成为父母的影子,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更谈不上有什么成就。感谢支持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同事家里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孩子从小就乖巧可爱聪明伶俐,3岁会背唐诗,4岁会弹钢琴,5岁就会加减乘除。

一直以来,朋友夫妻俩发在朋友圈的、炫耀孩子种种优异表现的内容,整下来都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个人专辑。

可是从今年刚开始,同事就整天唉声叹气,朋友圈晒娃记也断更了。一问之下,原来是因为孩子的原因。

不知为何,同事家孩子最近这一年非常的叛逆,吃饭不好好吃,学习时总三心二意,让他睡觉他非要看电视...

还时不时的就会对着大人大声吼叫,甚至有几次还拿着衣架打他奶奶。完全不符以前乖巧懂事的男神形象。

同事想尽各种办法都不能凑效,每天都焦头烂额,甚至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被别人灵魂穿越了。o(╥﹏╥)o

后面我给同事介绍了一位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同事飞了几个小时专程过去取经。

同事终于明白原来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因为同事夫妻俩工作都比较特殊,再加上孩子奶奶也是个急性子,于是在同事家里长期都充满着紧张的氛围;

他们家3个大人都一刻见不惯别人拖拉、磨蹭的样子,所以孩子从小都是在不断的催促和提醒中长大,每天早上孩子出门上学前,家里尽是“快点快点,快点来穿衣服”、“快点快点,快刷牙,要迟到了”、“快点吃饭,别磨蹭”、“快点吃、快把牛奶喝了”...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总是持续一早上。

除此之外,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面临不断的催促和提醒,催促提醒他该睡觉了、催促提醒他该吃饭了、催促提醒他该些作业了,甚至连上厕所也要提醒孩子“宝贝儿你要上厕所吗?”。

同事一家满以为采取这样的方式便能够时时鞭策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拖拉懒散的坏毛病。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完全是百害而无一利!

长期提醒或催促,易对孩子形成以下不利影响

1、不善于思考

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从平时的一些小事中就可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果孩子经常被催促和提醒该干什么事情,习惯了家长的提醒和催促,总是等着别人的催促提醒才去做事情,就渐渐没有了思考的习惯,长大后也不善于思考,脑子只会越来越不灵活。

2、没有耐心

孩子做事情的节奏肯定和成人不同,他们有自己规律和逻辑,如果家长在孩子做事情时总是喜欢提醒和催促,只会促使打乱孩子做事的节奏,使他们失去认真做事情的耐心。

3、叛逆、对抗父母

无论要孩子做什么事情,如果父母都喜欢用烦躁的语气一遍遍提醒和催促他们,他们的内心是排斥和拒绝的。

这样的相处状态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生活的一切都要被父母干涉,他们内心感到惶恐的同时,更会对父母有抵触心理。

于是就会形成叛逆的性格,一切和父母对着干,想摆脱父母的束缚,获得自由和舒适。

4、脾气变得暴躁

家长在一遍遍提醒或催促孩子时,一般都会带有急躁情绪,而孩子受到这种情绪影响,心绪就会更加急躁,久而久之便会养成遇事急躁的性格,易使孩子在长大后脾气变得暴躁。

儿童教育中,父母必须知道的一个心理学名词——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天去听一场募捐演讲,一开始他觉得别人讲得很好,决定捐一大笔钱;

10分钟后,演讲人还在重复差不多的内容,马克·吐温感到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演讲人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相同的话,于是马克·吐温感到非常不耐,决定1分钱不捐,恼怒的起身离去。

这种因过多的、重复的、长时间的刺激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就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比如,孩子要做一件事情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很多次的重复催促和提醒。

使孩子从一开始的好好配合,到感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不”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所以,大人们不能强求孩子在做事情时和自己同频,孩子有孩子的节奏,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请家长们停止你们喋喋不休的提醒和催促,珍惜和尊重他们的节奏,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去施展自己,你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家长不要过度提醒孩子,这种说法是对的,特别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如果你正在过度提醒孩子,那你可能会面临2种困境。

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种树郭橐驼传》,这是柳宗元的大作。

郭橐驼这个人长的很丑,但是他种的树很好,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他种的树不管怎么移都能活。

有人问他秘诀是什么?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不能让树木活的长久长的快,但是我能做的就是顺着树的天性,让其找到自己的习性罢了。这句话放置四海皆有用,管理,为人处事,种植等等皆有用。

树木能活多久,长多快这是由树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每一棵树都有生长的特点。这一点种树的人能不能干预呢?

自然不可能了。

同样道理,孩子的成长我们能不能干预和改变呢?这个也是徒劳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温室中有很多花草,在我们的干预之下,长的很艳,长的很壮,长的也很快。如果失去大棚的保护,你觉得这些花能成活吗?

自然很难,因为这些花草不具备抗风霜的能力。

那我们能做什么?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顺着孩子的天性,然后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特性,这样他们就能够成长了。

我们的核心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最后他们可以独立成长。

如果家长过度频繁提醒孩子,这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吗?

当然不是,这是发泄自己的焦虑,同时也在推卸自己对孩子不了解的责任。

家长在频繁提醒孩子如同拔苗助长一般,家长越努力,效果越差,孩子越不听,我相信很多已经有过度提醒体验的家长有这样的体验了。

因为你的过度提醒如同每天不断给植物浇水。植物需要水是没有错,孩子需要提醒也没有错。你天天浇上大量的水,那不是将植物给涝死吗?同样你天天过度提醒那不是增加孩子的逆反和反感吗?

如果孩子不逆反或反感,就会出现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过度依赖你的提醒,失去了自觉性和自控力。

如同你给孩子搭了一个温室。他的自控力因为在你的提醒下等不到锻炼,如果哪一天你忘记提醒,他就会忘记这个。

这一部分家长的感觉就是我的孩子怎么老是长不大。

家长怎么才能克制不要过度提醒自己的孩子呢?

知常容提供2条最核心的要素:

1、不能有过高的期望。

如果你是上面这张图的心态,那你肯定做不到不过度提醒。我们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的孩子大概率是普通人,这是一个现实。当我们将孩子定位为普通人的时候,当他有超越普通人的成绩,我们会欣喜,如果就表现如同普通人,那我们的心态也不会起伏很大。

如果你将孩子定位为清北预备生,那你的心态会处在过度焦虑之中,哪怕孩子特别优秀你都会觉得不够。

当你觉得不够时,你自然就会过度提醒,让他做的更好。

2、学点儿童心理学

郭橐驼种树为什么种的这么好,因为他了解树木的生成特性。你现在不种树,你在培养孩子,那你了解孩子的生长特性吗?估计很多家长都是新手上路,不懂为主。

那就要学。向谁学?

这里知常容建议应该中西结合。

家长可以看一看《儿童心理学》,同时应该读二本书,一本是《礼记》,一本是《颜氏家训》。《心理学》的确是西方的强项,这一点我们要向他们学。行为习惯方面还是应该看古典文献,因为中国人总结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中国人。

这些建议适合传统家庭的家长,一些完全接受西方观念,按西方育儿的自然不在其列。

最后提醒一句:教无定法,不要让孩子跟着书的标准走,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去选择用什么方式教育。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的,没有经验是可以完全照搬的。

很久没有回答类似问题了,教育是一件长期,细微,耐心之事,需要家长不着痕地引导,这其实就是道。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根据个人经验,过度的提醒孩子会带来如下弊端:

1. 助长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家长提醒孩子,孩子就去做;家长不提醒孩子,孩子就不去做。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主性就会渐渐丧失,变成了只知道一味依赖和服从的孩子。

2. 妨碍孩子智力的发展。

孩子一旦因家长的过度提醒产生依赖性,遇到问题时就会倾向于逃避,表面上看似忘记了,需要家长的提醒才知道去做,实际上是自己不肯动脑筋思考了。长此以往,是不是就妨碍孩子智力的发展了?

3. 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情绪。

孩子越长大,对自主或自由的渴望就会越强烈,如果父母总是提醒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主,久而久之,就会对家长产生逆反情绪,一旦产生这样情绪,提醒就不会起太大作用了。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1. 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给孩子从小就树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意识。书包,应该自己背;作业,应该自己想着及时完成等等。

2. 培养孩子做事认真严谨高效的好习惯。

应该告诉孩子做事时不可丢三拉四、三心二意的道理,跟孩子一起制定时间管理表、学习计划等,培养孩子专时专用,做事时认真严谨高效的好习惯。

3. 让孩子适当承担因自己疏漏导致的后果。

孩子因不听提醒而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应让孩子承担,这样孩子才可吸取教训、增强责任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总之,当孩子还小的时候,适当的提醒是需要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学会渐渐放手,减少提醒,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懂得他自己的人生应由他自己来负责。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欢迎交流。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您好,我是丁丁

这个问题我也犯过。在他平时自己做某件事时,有时我会不停的提醒他,该做这个,该做那个,他总是一会儿就被我打断,后来感觉他的注意力并不是那么集中,估计注意力被我破坏了,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刻意控制住了自己,这是他小时候。

他一点点的长大后开始进入学习时期,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会时不时去提醒,过多的提醒他要做这个该做那个,写作业的过程中,忍不住插嘴提醒,那么这样的后果是,他对我依赖性很强,任何事情需要我的提醒,没有自主性,他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起床,会让我提醒:到什么时间写作业,让我提醒:带什么东西。当我忘记提醒了时,他就开始埋怨我没有提醒他,同时我也会埋怨他,为什么总是让我提醒,他自己不主动?却没有反省到是自己一开始就提醒他多了自己造成的错。在写作业方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做一题或者做完一件事,他会等待,等待你发出口令:可以了,他才开始做下一件或者下一题。

后来再长大一点,当我跟他说某件事时,他会马上回答:好好好,表面我以为他很听话,听我的话了,可是当有一天我和他聊天时,说到这个问题,他说马上说好好好,是因为不想让我唠叨,很烦。原来他是在敷衍我,看吧,过度提醒并没有任何好处,你说的口干舌燥,他听得心烦意乱。从此以后我不再刻意提醒,一般我只说一遍,有时候我会问他这一天如何安排,说来我听一听,然后他就自己安排起来,我有时候会发现他安排的不妥,但也没有刻意的去提醒他,他的不妥,会因此给他带来他不愿意看到的后果,这时候我会安慰一下他,然后建议一下他下次如何进行调整,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每个孩子从内心都希望他自己表现的很好,做的很好,哪怕是特别调皮的孩子。

葉先生🍂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