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公子纠登上齐国君位,管仲能举荐鲍叔牙吗?齐国能否称霸?

假如公子纠登上齐国君位,管仲能举荐鲍叔牙吗?齐国能否称霸?

管鲍二人玩的是风投,分散风险,两方面押宝。要是公子纠成功,鲍叔牙肯定推荐铁杆管仲给纠,以管仲的头脑和超强的执行力,照样把齐国搞成春秋第一大国。称霸什么的毛毛雨了。

因为齐国的农业,渔业,盐业,蚕丝纺织,铜铁冶炼,各方面都很牛逼的,而且周围没有蛮族威胁,没有大国环伺,有个靠谱管理者,改变一下旧制度,分分钟崛起。

假如公子纠登上齐国君位,管仲能举荐鲍叔牙吗?齐国能否称霸?

齐国的称霸之路就是管仲跟鲍叔牙布的局。我前些前出过一本书,叫《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里面就有介绍这一段。

经历数次失业后,管仲终于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他被齐国国君齐僖公请去当家教,负责培养齐国的公子纠。

公子纠是齐僖公与鲁国公主生的一个儿子。公子纠不是嫡长子,嫡长子是后来继承君位的公子诸儿,也就是后来一直占据春秋八卦杂志头条的齐襄公。

齐僖公请管仲这样落败的贵族子弟当老师,自然不是重点培养公子纠的意思,也就是请个老师教教字,尽尽父亲的责任。

虽然如此,但管仲还是愉快地上任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契机。长子诸儿虽然年纪最长,不出意外将来必定是国君的接班人。如果能当诸儿的老师,就进入了齐国最有希望的团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太子党,成为这个团队的成员等于进入了升迁快速道。但成为太子党员也并不意识着就坐上升职器,进了保险箱,因为太子党好不好,主要还要看领头人,就是太子本人怎么样,在中国的历史上,成为太子党鸡犬升天的很多,但跟着倒霉的也不少,比如碰上秦太子扶苏,隋太子杨勇,唐太子李建成,清太子允礽这些不争气的主,那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齐国的这位太子爷就不太靠谱。

管仲判断诸儿这个人肯定会出意外,其原因鲁国人不知道,齐国人还是清楚的,这位诸儿跟妹妹有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加之脾气不好,就算接了班,也干不长久。

只要诸儿下来了,自然就轮到了公子纠。

公子诸儿是齐国政坛的一匹白马,白马虽好,却容易失足。而公子纠则是一匹黑马,没多少人关注,等于潜力股。这时追随公子纠,可以起到烧冷灶的作用。日后要是黑马杀将出来,自然不会忘记管仲的扶助。

在给公子纠当老师期间,管仲时不时暗示一下公子纠,要他时刻准备着,做好齐国领导的预备队员。而在这位教师的岗位上,管仲认识了另一个朋友。这个人也是公子纠的老师,叫召(shào)忽。

召忽是齐国贵族之后,博学多才,而且性格率真,管仲很快与他成为了朋友,并将他介绍给自己的死党鲍叔牙。这个小团伙就从二人转发展成为了三人行。

自从同管仲一起退伍后,鲍叔牙似乎沾上了管仲的霉气,生意荒废了,至于战功,跟管仲一起上阵,能活着回来已经算奇迹。公务员也混得毫不起色。正当鲍叔牙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工作的机会还是来了。

齐僖公请鲍叔牙担任自己第三个儿子公子小白的师傅。

刚听说齐僖公要请他时,鲍叔牙兴奋了一下,但听到公子小白的名字,他的热情马上熄灭了。

公子小白是齐僖公跟卫国庶女生的儿子。 在齐僖公三个儿子中,公子小白的地位最差,诸儿是长子,公子纠有鲁国舅舅撑腰,总算有些底气,而小白的舅舅卫宣公自己的腰就不太好,哪里能为小白撑腰?

怎么看,辅助小白都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工作。

于是,鲍叔牙决定谢绝这个聘请。宁愿在家里闲着,也不去给小白当老师。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先把管仲跟召忽请来商量一下。

“你为什么不肯当公子小白的师傅呢?”见面后,召忽奇怪地问道。

“唉……”鲍叔牙叹了一口气,“老一辈人说,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国君明知道我现在混得这么差,还让我当公子小白的师傅,这明显是放弃小白了,我何必再去凑这样的人数。”

召忽点了点头,同意鲍叔牙的看法,还给鲍叔牙出了一个翘班的好主意:“那您打死也不要答应国君,最近也别出门了,就在家里窝着,我在外面放出消息,说您马上就要病死了,国君听说后一定免掉你。”

这种主意也出得出来?真是良师益友啊!

鲍叔牙苦笑了一下:“你要这么说,我那有不被免掉的道理呢?”

管仲一直没有说话,事实上,在听到齐僖公要聘请鲍叔牙当公子小白的老师时,他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他早就在策划一个深远而宏大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有要付之实施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与不确定性,现在,鲍叔牙能够出任公子小白的师傅,正好补上了这个漏洞,给这个计划大大增加了可行性。于是,他在旁边插了一句。

“这样不太好吧,事关齐国社稷宗庙,不应该推辞,也不应该贪图空闲,况且将来谁继承国君之位,还说不定呢,你还是出山吧。”

召忽摇摇头,在他看来,鲍叔牙的这份工作不但没前途,而且还很危险:“不行,不行,我看小白这个人将来不要说当国君,只怕还要绝后,叔牙给他当师傅,一定会受牵连。叔牙出事了怎么办?我们三个人于齐国,就像鼎的三足,去掉其中一个,齐国就无法立足。我看不如让鲍叔牙也到公子纠的府上来,我们三人一起辅助公子纠。”

这三位,两位是家庭教师,一位是待岗人员,他们就已经视自己为齐国的支柱,这种自信实在让人仰叹。

管仲本来是想劝鲍叔牙出山的,可没想到召忽站到了鲍叔牙的一边。据我本人分析,召忽一个劲地阻止鲍叔牙出山,也是有私心的,他本人是公子纠的师傅,小白是公子纠的潜在竞争者,而鲍叔牙这个人足智多谋,人品又好,他来辅佐公子小白,无疑会对公子纠构成威胁。于是,他干脆直接翘起了公子小白的墙角。

可在管仲看来,召忽的这个建议等同于把三个鸡蛋放到了公子纠一个篮子里。说到这份上,管仲也不想隐瞒了,他全盘托出自己的计划。

“我看未必,齐国人都憎恶公子纠的母亲,这种厌恶还转移到了公子纠的身上,而齐国人都怜惜公子小白从小没了母亲,而正宗的长子诸儿这个人贱的很(长而贱)。将来的事情还未可知呢。我看将来能够安定齐国的,非公子纠与小白不可,而且我看小白这个人,不耍小聪明,且有远虑。不是我管夷吾,没有人了解小白。将来要真的天降祸害给齐国,公子纠就算当了国君,也搞不惦。将来,不是叔牙你辅佐小白来安定社稷,还会是谁?”

本来没有前途的职业,被管仲这么一说,竟然成了决定齐国社稷安危的大事,鲍叔牙的热情被点燃了,但同时,召忽老师发火了。

据史书推断,召忽是公子纠的责任老师,相当于班主任,管仲只是任课老师。现在管仲竟然说公子纠将来成不了大事,这实在让召主任难以接受。他马上进行了反驳:

“百年之后,国君去世,要是有人违犯君令,废弃我所立的公子纠,就是得到了天下,我也不愿意活着。兄长与我都是为齐国谋政,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废,这是我们的道义!”

言下之意,你管仲也是公子纠的师傅,不替公子纠着想,还打别的主意,搞什么名堂? 显然,在对义这个字的理解上,管仲与召忽是不同的。

管仲正色告诉两位朋友:“夷吾为臣之道,是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怎么会为一个纠去死。如果要我夷吾去死,除非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不到这三种地步,我夷吾一定活着!因为我活着,就是对齐有利!”

管仲同学的思想比较超前,他认为臣是国之臣,而非国君之臣,爱国不用爱国君,这超出了召忽的理解范围,召老师急红了脸,要跟管仲继续辩论下去,鲍叔牙连忙站了出来。

两位本来是为鲍叔牙出谋划策的,结果在人家家里吵了起来,而且吵的内容还这么吓人,齐僖公活着好好的天天跟姬寤生喝酒,公子诸儿正摩拳擦掌准备接班,你们在这里一句国君百年之后,一句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的,要是传出去,少不得请五匹马出来分分尸。

鲍叔牙感觉必须说话了,再不说话,就要被这二位朋友当成了充气的。

“你们别争了,还是帮我参谋一下,我到底怎么办!”

“你只管奉命去干!”管仲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鲍叔牙点头,下定决心出任公子小白的师傅。这也意味着三个好友就此分成两大阵营,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可能要站在对立面。

在分手之前,他们互相约定,尽心尽力辅助自己的对象,那怕以后我们要相互为敌。

他们严格遵守了这个约定。

但在我看来,他们三人中的另两人可能还达成了另一个约定。

这一场决定齐国未来、决定中原以后半个世纪局势、决定整个春秋大势的三人会议结束了。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管仲先生力主鲍叔牙出山,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认为小白就一定会成大器,他只是奉行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大家分散投资,两个人当国君的几率总比一个人大吧。

假如公子纠登上齐国君位,管仲能举荐鲍叔牙吗?齐国能否称霸?

仕大夫阶层是依赖并为贵族阶层服务,至于君主是谁并不首要。

古时提倡从一,往往少识者能做到,越有文化越做不到,因为文化超越了个人。

所以无论公子纠或小白谁即位,都不会影响管子的选择和发挥。

大进程是大势推进的,特定个人不会是专门而生、举世而独立。

小小的我0906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