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红楼梦里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探春远嫁是红楼梦中惊鸿一瞥。她不是自主选择夫婿,而是封建婚嫁风俗下的牺牲品,也耗费了探春一生的幸福。好在结局相对美满。

探春是贾政与奴婢赵姨娘庶出,是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修养和教育水平不次于姐姐元春。同时探春精明泼辣,有管理能力,甚至王熙凤对她都有些忌惮和欣赏。对比大字不识的王熙凤,明显更有教养。

而且,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4位,上列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这三人相貌身份地位权势,其实都是探春无法比拟的。但探春依然用她独立有担当识大局,手段强势弥补了庶出劣势,争得一席。

探春不同于上述三人,她是庶出的。庶出与嫡出的出身命运,在封建时代差别巨大。嫡出是正室所生。而庶出则一出生便要受尽白眼,遭到不公平的对待。月例钱,丫鬟小厮眼中地位,长辈眼中的分量等都差不少,这么看,探春命运其实是坎坷不平的。但探春依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证明了庶出同样优秀。

在红楼梦中,探春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场有:成立诗社,探春理家,掌扇王善保家的女佣,以及远嫁海疆。(高鹗版后四十回),探春每次出场都令人耳目一新,明显区别于一众女子的妩媚,更显英气。

如此不输于男子气概的英气,颇有女中豪杰巾帼风范的探春,着实令不少读者喜爱,那探春为何要远嫁海外呢?她的远嫁背后又有哪些内幕呢?咱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在此之前,先了解下探春远嫁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探春远嫁不是突兀的,之前有许多暗示的伏笔以及判词,可供猜测到探春远嫁的事实。比如:《红楼梦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判词有啥猫腻呢?

明看判词好像写风雨路上三千里,其实暗着是探春与骨肉家人离别,甚至诀别永不再相见的含义。探春本该大好的婚事,怎么会成为诀别呢?嫁个人不等于生离死别吧?

根据癸酉本文中,探春在贾母和王夫人离世后,与一众女子被贾府操办起了婚事,先是戚家公子戚建辉求亲相中了探春,但被赵姨娘搅合婚事。戚建辉又自觉探春庶出,不门当户对,随之放弃了对探春的求亲联姻。

之后,朝廷与蛮夷岛国战争兵败,要议和走汉朝和亲联姻的外交政治路线。朝廷也如王昭君一般,要到亲王或大臣家族里面,挑选相貌品性气质上等的女孩和亲嫁入番邦。南安太妃随后光临贾府进行选人事宜。

毕竟不是自己女儿不用担心受苦受累和委屈,南安太妃一眼相中并选择了探春。随后朝廷下旨,按照旨意探春要远嫁去和亲联姻。有意思的是,送亲的日子择定在清明节这天。

要知道送亲嫁人生子,是中国人的喜事,应该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才对。但探春的喜事,却是 择定在清明节这天,真是无奈且悲凉,让人浮想联翩。看来远嫁的探春此去必定风波云涌,路途难畅。

之后,探春拜祭宗祠中贾府王夫人和贾母的牌位后,双方垂泪而别。这不是对探春的封赏,更像是探春被利用之后,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成为了整个朝廷以及贾府家族命运的寄托,只是枚棋子而已。

那探春远嫁的背后有什么内幕呢?

首先,探春嫁入蛮夷外国后,是什么地位和身份呢?我觉得七十回探春放风筝,很好地预示了探春的地位是王妃,探春所放飞的风筝名字叫软翅膀大凤凰,在古代凤凰可不是随便乱用的。之后这个凤凰风筝被缠住,天空中一个大喜字幅带着鞭炮而来,其他三支风筝离开大凤凰远去。这暗示着探春远嫁后身份为王妃。

佐证也有: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更是露骨地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齐说:我们家已有王妃,难不成你也是王妃?按照曹雪芹草灰射线的写法,这都预示着探春的身份地位,是明摆着的。

其次,即使探春远嫁身份为王妃,是探春理想的婚姻吗?这肯定不是的,但探春能自我把控命运吗?自己寻找到理想的夫婿,相夫教子恩爱一生?这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肯定是探春达不成的婚姻梦想。

探春也不过是枚棋子罢了,随波逐流(贾府,朝廷)身不由己而已。

对贾府来说,探春是讨好朝廷,巩固贾府本已残破不堪,山雨欲来的落魄结局之牺牲品。对于南安王妃,是替代自己女儿和亲,不用遭罪受苦背井离乡的替代品。

但没一个人关心,考虑过探春远嫁后所要面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只是探春的宿命而已。

探春即使聪明智慧,干练有能力,依然摆脱不了封建时代女子的宿命。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还有背负罪名需要洗清的贾府,更有战败割款赔地的朝政压力。探春的政治,经济,人身等价值被压榨了干净

再者,探春远嫁离家时,明面风光富贵,衣物,嫁妆,船只,金银珠宝应有尽有,极尽赏赐之能。但我认为实际上判词暗示,这些嫁妆象征着陪葬品。不然为何选择清明节成行?清明节与陪葬品何其巧合。

这背后不只是悲凉,更寓意之后探春结局要魂归他处,不可能再归中原故里了。贾府内的人物事,与探春从此再无瓜葛。探春只能孤身一人远去海外,想回趟娘家以当时的交通,地理环境,风俗文化,都堪称西天取经。不次于唐僧九九八十一难。

甚至可以推测,探春到了蛮夷之国外,粗鲁豪放之地,有谁能体恤怜悯领悟,探春的女儿之意呢?原本贾府内莺歌燕舞,大小辈分的天伦之乐,与林黛玉薛宝钗等的闺蜜之乐,也都没了影子。

总的来说:探春的远嫁,明面上看做王妃,地位崇高,是件利国利家的大事。但由探春远嫁离开时,选择的清明节,又哭泣了贾府和王夫人的牌位来看,金银财宝身份地位等,不过都是探春远嫁的陪葬品。

其实是封建制度下,女子无法掌控婚姻和人生命运的缩影。如此优秀美貌,能力出众的探春也不能免俗,成为不折不扣的棋子。探春也是无奈的吧。好在对比王熙凤等一众人,结局算是相对幸福美满的。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探讨。(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里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探春远嫁,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在探春的判词与画图中早有蛛迹可循,但她为何远嫁,文中却模糊的很,读者们也只能靠猜测来窥探一二。

首先,远嫁的为什么是探春而不是迎春,惜春?因为在北静王妃与安南太妃去向贾母拜寿时,贾母把宝钗,宝琴,湘云,黛玉引见给她,探春做陪,安南太妃一见探春,便生欢喜,拉着她打量了一番,认了干女儿,事后我们不知是不是请了郡主,县主之类的称号,但我们却知道她算是半个皇家人了,皇家女儿的作用是什么?史上早有定论:和亲,拉笼外邦。过去,这样的事皇家是没少做过的。探春自从便走向了远嫁的不归路。为什么迎春与惜春没有出现?想是迎春怯懦,惜春幼弱。后来迎春早嫁,惜春是嫡女,不大舍得,因为国内联姻很讲究出身高低。探春是庶女,出身低微。同样情况,探春的利用价值要低惜春不少呢。

谁是迫使探春远嫁的幕后推手?有人说是贾母,是她把探春推向安南太妃面前的。仔细想想,却又有疑问,如果贾政不同意,王夫人不同意,贾母可能做得了主?想一想迎春的婚事,贾母可是不曾插手的,倒是贾政,还劝了贾赦两回。可见,探春远嫁,真正的幕后推手是贾政和王夫人。

贾政为什么会舍得让贾探春远嫁?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的女儿大多是为了政治或经济利益而做联姻工具的。和亲远嫁,则是骨肉分割,亲情抛舍的。看探春判词可猜得几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生于末世运偏消”一句说明贾探春生活于贾府的衰败之际,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终将大厦将倾。运气已是由盛转衰了。估计此时,贾元春已死,贾家获罪于朝延,贾政为了扭转家族命运,又适逢安南郡王战死兵败,朝庭又有了欲借女人而求得和平的想法,他正投其所好,把精明志高的探春推上了和亲的路程。

可惜,探春远嫁并不能阻止贾家衰败的步伐,终是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红楼梦里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红楼梦》里的贾探春,出生在荣国府这个豪门公府。

探春出生的时候,荣国府早已经没有了勃勃的生机,变成了一个腐朽的大家族。

这个大家族衰败是迟早的事情,一切外因都只是催化剂。

荣国府表面上诗礼传家,可这个优良传统其实并没有继承下去。

以贾赦为代表的荣国府男人,是纨绔子弟;

以邢夫人、王夫人为代表的荣国府女人,是自私冷酷、争权夺利的典型。

这些人甚至没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自己尚不能修身,自然也无法做到培养下一代,形成良好的家风。

探春,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她的婚姻大事,主要由贾政、王夫人做主。

王夫人是一个冷酷,且愚蠢、自私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她甚至可以将亲生女儿送进宫;

从她的女儿入宫起,到封贵妃之前,十几年的时间里,王夫人居然可以做到同女儿没有任何联系。

王夫人这个人的冷酷,可想而知。

王夫人为了权利,可以做到丝毫不在乎亲生女儿的幸福。那么探春这个庶女的幸福,对于王夫人来说,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一.和亲郡主

探春是贾府三春中,最优秀的那朵玫瑰花。

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判断: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探春说王夫人对她好,那都是场面话。探春非常明白,在荣国府,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地关心她。

她只能拼命在各个方面武装自己,把自己培养得出类拔萃。

只有这样,才能让贾母看中她;

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好的前程,而女子的前程,在古代就是婚姻。

探春的努力,其实很有效果。

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是到访荣国府的贵妇中,地位最高的二人。

贾探春有机会拜见这二位王妃,这是荣国府姑娘中的唯一。

那时的探春,已经成功地在真正的贵妇面前,展示了她的风采。

如果荣国府不出意外,探春将有机会,留在真正的贵族圈中。

可作者对《红楼梦》的设定是,荣国府会衰败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那一天。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荣国府所有人,会用尽方法去避免。

秦可卿激流勇退的高见,绝不会为贾府这些被声色所迷之人接受。

贾元春被封妃,已经让荣国府,重新回到了烈火烹油时光。

暂缓了贾府的衰败。

有了这个先例,探春的婚事,必然也会被荣国府之人利用至极。

《红楼梦》的对话中往往一语成谶,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李纨有过这样的话语:

我们家已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王妃与王妃也不一样,探春属于藩属国的王妃。

探春,是如何成为藩属国王妃的呢?

二.藩属国王妃

公主琵琶幽怨多,任何一个女子,都不愿意走上和亲的道路。

在我国的历史上,和亲公主大多数是宗氏女,有的朝代则直接就是宫女。

比如,大名鼎鼎的王昭君。

皇帝一般,不会用真正的公主去和亲的。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给过探春一个经典的结局。

南安郡王战败,议和,探春以南安太妃干女儿的名义,作为和亲郡主去和亲。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剪辑的问题,导致这个故事有瑕疵。

和亲是国事,这样的大事无法绕开一个人,那就是皇帝。

小说《红楼梦》中对所有宫闱之事的描写,用的全是暗笔。

虽然读者可以从文字中读出宫廷的暗涌,但表面上,作者对皇帝全是歌功颂德。

作者直接描写战败、和亲,这种可能性极低。

作者会为皇帝歌功颂德,说皇帝要怀柔天下,安抚四方,所以才会派出一个和亲郡主。

一帆风雨路三千

成为和亲郡主绝不是什么美差,自然会令世家大族,唯恐避之不及。

当时的荣国府是什么状态?

贾府之人,早就被卷入了皇权的斗争中,不能自拔。

不想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贾府之人,就必须为皇帝立功劳。

当时荣国府的男人要么是纨绔;要么就是贾宝玉之流的风花雪月之辈,早就丧失了祖辈驰骋沙场的骁勇。

荣国府的男人,已经没有本事在前朝罩住自己的家族。

他们只能,把眼光放的后宫。

贾元春这个可怜的姑娘,表面上是高贵的贵妃娘娘。

可实际上呢?

她不过就是被皇帝利用的傀儡、棋子,是个可怜虫。

在皇帝面前根本不得宠,也说不上话。

她同样需要立一个功绩,让自己在后宫中显得不那么落魄。

于是无论是荣国府的众人,还是后宫的娘娘贾元春,都会看法一致地,让这个和亲女子出自荣国府。

昭君出塞千古留名,这真是一件大功劳!

这种功劳,不会让荣国府的男人丧失任何的权与利。

如果用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可以换来荣国府男人的光彩与荣耀。

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吝惜这个女子。

荣国府住着好几位姑娘,那么被选去和亲的会是谁?

当时荣国府中未嫁的姑娘,有四位:

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巧姐。

当时的巧姐,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首先被排除;

林黛玉姓林,不能代表荣国府,其次被排除。

荣国府选定和亲的候选人,会是贾探春和贾惜春。

贾珍和尤氏不会真心疼爱惜春这个妹妹,但相比之下,惜春的利用价值,要比探春大很多。

惜春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哥哥是三等将军,她本人是嫡岀。

对于贾府来说,惜春的身上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可以去高攀真正的权贵。

真正的权贵,无论如何看不上探春。

探春把自己充实得再能干,再有才华也毫无用处。

仅凭庶出这一点,权贵就不会选择与探春结为婚姻。

那么和亲就不一样了,本来就不是什么美差,有家族自愿派女儿前往,连皇帝都不会去挑三拣四。

皇帝会赋予贾探春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郡主。

这样的身份会给王夫人带来荣光,所以这个女人,一定会极力促成此事。

然后呢?

探春的画卷是这样的:

有一艘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掩面涕泣

这象征着,她会嫁到南方的一个藩属国。如果是嫁到北方,会出现昭君出塞,围着大斗篷的典型画卷。

探春没有选择退缩,她用一个女子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族的责任。

探春的担当,属于于国有功。

等到贾府被抄家后,皇帝对贾政这一房,明显处罚更轻,直到最后赦免了贾政这一房。

同时,作者也给了这个玫瑰花一般的女子,开放性的结局。

探春远嫁,自然为贾府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探春远嫁,也许会凭着他一流的才貌,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

红楼梦里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五十五回,王夫人往锦乡侯府赴席,不在家。王熙凤病,探春主家,宝钗李纨二人协理主家研究措施勤俭治园方案。五十六回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家昨日进京,今日进宫朝贺。并送上上礼单,李纨打发上以相等级上等封赏。又进来四个女人与贾母对话,贾母说多早晚进的京,回昨日进的京。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贾母说多年也不进京,未想今年来进京。回说,今年奉旨进的京。又问家眷都带来了,回话老太太和哥儿及两位小姐未来。只带三姑娘来。问三姑娘有人家了,回说没有。贾母又说与他家大女儿二女儿家关系好,尤其二女儿更好不自尊自大我们走的亲密。

从这段文字看甄家多年未进京,今年太太奉旨进京,并且带了没有人家的三姑娘,家还在原籍。这里面就有机关,甄太太带三姑娘无故奉什么旨进京值得推敲。

下文写四人与贾母等人谈起了甄宝玉其形貌性禀据谈起来与贾宝玉一样,至贾宝玉来见果然四人认为和甄宝玉一样。而贾母逢人便说甄家也有个宝玉,也一般行景。众人以为天下之大, 世官之多,同名者也甚多,祖母爱孙亦古今常情,不是什么罕事,不以为意。

这段文字也有机关,贾母逢人便说甄家也有个宝玉,也一般行景便话中有话。别人不以为意。

然后宝玉与湘云谈,宝玉不认为有另个宝玉,史湘云说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有个司马相如。宝玉认为同名不同貌。湘云又说孔子与阳虎,宝玉认为同貌不同名。都有不同偏我和他同名同貌。湘云说我不和你分证,有也罢,无也罢,与我无干。宝玉又疑,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分,又无目睹。心闷回榻坐梦只见一园与家相同丫头也是,话也是,也有个宝玉。

这里会不会有个与贾家一样的事呢?而以甄假宝玉相像比拟。而甄府贾府也不肯定是同时存在的,或与以往相似的。如拿蔺相如与司马如做比。也可同时存在,如拿阳虎与孔子做比。

后来贾琏出远差,到平安州,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还一次,贾琏须命。次日连忙回家。后来贾琏又去,偏值平安节度巡边在外,约一个月方回,贾琏未得确信,只得住下等候。及至回来相见将事办妥,回程将是两个月的期限。这前后两次已将过四个月左后。

贾琏为何去平安州,平安州是边疆,有节度,还巡边。因为贾赦领大将军之职,涉及军务上之事贾赦交涉。而贾涉派贾琏去。去了两趟事情办妥即和亲,不和亲没有平安。边疆受敌扰,敌我实力悬殊,以和亲为解。而且这边疆受扰不是一天两天,贾琏亲去边疆告急。双方答应和亲定下来危险解除。而之前甄府奉旨去进宫便是这事,母女二人中有一人,或两人不同意。不遵旨而被找由头后来遭抄家。皇家另寻人。这也是恰巧那天王夫人往锦乡侯府赴席。锦乡侯府是一虚构,锦上添花之处王侯之所,便也是探春之事。贾母问话里便看出端倪。而二姑娘不自尊自大。大姑娘如此,而三姑娘也不免如此,抗旨不遵不同意和亲被抄,逢人便诉的不是同一宝玉,而是两府同一件事。宝玉与湘云谈的也是这一件事。大家在猜疑,宝玉做梦看见另一宝玉两家相同,便是这事两家遇上的事相同。而贾琏去便是与对方沟通并定夺。

所以八月贾母寿诞四个王妃来,并且看四个姑娘送东西,便是替皇家出礼。而每年八月贾母寿未见四个王妃来。邢夫人也听风声,探春入选而迎春未选上,所以贾赦也有这方面不甘,也要找一将军之家。王夫人查大观园绣香囊也有此因,怕带坏了姑娘们,引出嫌疑,种种因由宁可撵人致死也要保清白之誉以免毁家。

元春的妃便是和亲之妃,解除了边疆危机。这在历史上有过。贾家以女儿富贵,而三春去后诸芳尽。贾家的三个女儿都出嫁了,惜春出了家。撑门面的富贵,承担家族富贵的女儿已经没有了。

西柚i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