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死的时候是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死的时候是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想起林黛玉进贾府的那般光景,虽然是寄人篱下,但也是小有幸福吧!因为老外婆把她捧在了手心,并给了万千宠爱,无论是两位舅妈也好,还是王熙凤也好,都得看在贾母的份上给黛玉三分薄面。所以黛玉在入府之初,由于有贾母这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护着,她的地位是超过了贾府中的三位本家小姐,一跃就同宝玉站到了同一个层次。

林黛玉进贾府

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她得以与宝玉结缘,两人从相识、到彼此了解、再到相知相爱。老外婆原本也很看好她和宝玉的爱情,

并且她也十分地支持外孙女嫁给宝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亲上加亲,对于黛玉来说也有了人生的归宿,难得的是两个孩子又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可堪良配。

可在《红楼梦》中我们都知道,宝玉可是姑娘们眼中的香饽饽呀,袭人是暗渡陈仓,晴雯也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这两个都是丫鬟,当然不可同黛玉争抢,想抢也是抢不过的,因为身份地位决定了,但是她们想做个妾的理想依然强烈。

薛宝钗进贾府

对于黛玉真正的情敌来说并不是袭人和晴雯,而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薛宝钗,此女子在学识和相貌上皆可以与黛玉媲美,并且还拿下了准婆婆王夫人。

在古代我们知道,婚姻大事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于两人相不相爱,有没有感情,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父母同意,得到父母的认可。

就像宝玉最后娶了宝钗,很可笑的是宝玉在揭盖头的那一刻,才知道真正的新娘是谁,他本来期待着掀开盖头下的那一张脸是黛玉的,结果是一揭变成了宝钗。

也就是说在贾府长辈们背后的操作下,骗宝玉娶了宝钗,这若是放在现代是多么荒唐的事,宝玉是一个成年人呀,居然会把娶亲这等人生大事把他当作一个小孩子一样的来唬弄。

掀开盖头宝玉魔怔了

在黛宝、宝玉与宝钗的这组三角恋中,由于贾母年纪越来越大,而王夫人则慢慢地掌握了实权,宝钗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她也就占去了上风。黛玉因为这件事加上身体有先天的不足,在情绪上又时时受到影响,身心是备受煎熬。

慢慢的身体也就垮了,在得知宝玉要娶的人是宝钗之后,她的身体是彻底地进入了病入膏肓,黛玉因情而得了“爱的癌症”,大夫是无药可医啊!

在宝钗出闺成大礼时,黛玉选择了焚稿断痴情,道尽了无尽的悲凉,也是向宝玉发出控诉。不久之后,黛玉便撒手人寰而去,此时除了几个下人陪在黛玉身边之外,在贾府中的人仅有李纨和探春,在她人生中最后的时刻,为什么是李纨和探春在她的身边呢?

李纨

一、因为在这偌大的贾府中只有李纨可请

黛玉在病重时,贾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宝玉成亲,宝玉成亲和黛玉没有半点儿关系,因为新娘不是她而是宝钗。

贾府的所有核心人员的精力都倾注在宝玉成亲这一件事情上面去了,而这边的黛玉的生命却在一点点地消逝,除了贴心丫鬟紫娟之外,便没有人来管黛玉的死活。

黛玉病情严重发作时,紫娟束手无策,可她出来找贾母不见人,找宝玉也不见人,找一圈也是无功而返。

当她回到潇湘馆时发现黛玉的病又加重了,此时却急中生智地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李纨,其他的人都忙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去了,但李纨是不能去参加婚礼的,因为在古代有讲究,

孀居的身份要回避结亲,以免给新人带来不吉利,再加上在平日里大观园的诸事也大多是李纨料理,所以紫娟顺利地把李纨请了过来。

黛玉焚烧诗稿断情痴

之后李纨就断断续续地出现在黛玉身边,直到黛玉出现了回光返照的那一幕,李纨见到黛玉情况略缓,想着黛玉也不会一下子就走,于是就起身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些事情。

只是她前脚刚走,后脚黛玉就同紫娟说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大概的意思是在这个偌大的贾府中她只有紫娟一个亲人,她的身子是干净的,死后要回到家乡去,说完之后便喘成了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紫娟又赶紧派人去请李纨,此时黛玉还吊着一口气未下,直到李纨来了之后,黛玉连道了两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魂归离恨天!

林黛玉从病重到死亡,紫娟是派人请了李纨两次,所以李纨最终陪在黛玉身边,因为在这个偌大的贾府中就只剩下李纨可请了,其他的人都忙着宝玉的婚事去了。

说来黛玉最后是怀着无尽的悲凉而走的吧!疼爱她的外婆去哪了?和她相知的宝玉去哪了?关心她的凤姐姐去哪了?整个贾府的长辈都去哪了?

紫娟惜心照顾黛玉

二、探春是不请自来,因为她处事考虑周全

在贾府中的晚辈中,探春绝对是算得上最出色的一个,如果贾府中的男儿们能具备探春身上的这种处事能力,那么贾府的未来也不会落到被抄家的凄惨地步。

探春管过家,能做到兴利除弊,对于家族她有着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并且她还看到了贾府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

如果她不被迫远嫁,兴许也能为贾府撑起一片未来。她心思细腻,考虑周全,比起凤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没有凤姐的毒辣,却具有凤姐的果敢,《红楼梦》的作者用一个“敏”概括了她的才能。

在关键时刻她能出现在黛玉身边,这也是她处事细致周全的体现,紫娟并没有派人去请探春,探春是不请自来的,来的时候正好黛玉病情加重:

黛玉与紫娟主仆情义深厚

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渐渐紧了,喘成了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得很了。紫娟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

探春作为贾府的小姐,弟弟大婚,她肯定也要在场,在贾府这么多的人中,只有她出现在了黛玉的身边,这正说明在这种时刻,她想到了黛玉,考虑到黛玉病重身边却没有一个帮衬的人。

事实也是如此呀,紫娟找了大半天一个人也没有找到,李纨还是派人去请来的,而只有探春愿意去看到这种难处,和体会到这种处境,贾母和王熙凤都不及探春!所以从探春身上或许在最后的时刻黛玉还可以感受到贾府的一点温度。

探春远嫁

三、李纨和探春的人生映射了黛玉的一生

李纨出生一般,但嫁得好,嫁得好却命不好,她虽为贾政一脉生下了嫡孙贾兰,但丈夫却过早地去世了,如果他丈夫在,在贾政这一边还有王熙凤什么事呢?

因为丈夫的离去管家权她也拿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儿子而勉强地活着。内心的孤苦也只有她自己可以体会,在这个诺大贾府她也是没有依靠的人。

探春呢,出身低微,她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出,这个亲娘三番二次和自己对着干,在王夫人面前她必须乖乖听话,她为什么会这么优秀,那正是因为她想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做为一个庶出女儿的悲衰是什么味道,探春亦尝尽了,尽管她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来扭转自己的人生,但终究也敌不过远嫁他乡被迫和亲的命运,无论做怎样的挣扎也都无济于事。

黛玉,从小失了母亲,在十多岁时又失了父亲,被迫来到外祖母家,从此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整个贾府,除了贾母真心待她之外,其他个个都是为自己打算盘的,就连唯一的爱情也要被贾府这伙人给抢了去,被逼与爱人分离,最后自己也因此被逼死。

从李纨、探春、黛玉的身上,我们是不是能找到共鸣点呢!李纨失去了爱人,探春被迫远嫁,这两点是不是刚好都可以映射到黛玉的身上,黛玉也是被迫远离家乡,之后失去宝玉、最后命丧黄泉。

对于李纨和探春而言,在她们身上能找到同情黛玉的点,而对于黛玉而言,死的时候是她们俩个陪在身边亦衬托黛玉结局的凄惨。

探春和李纨

写在最后

宝玉大婚,黛玉重病,一边热热闹闹忙婚礼,一边却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幕了,对于黛玉来说,最重要的人贾母和宝玉在关键时刻都不见了踪影,紫娟找都找不到,这是何等的悲哀。

而李纨之所以能陪在身边,是因为她有时间,也是因为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她才被挤到了黛玉这里。

而探春呢?她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前往,黛玉在这个贾府中,她有那么多的亲人,而最后她却很讽刺地承认只有紫娟是她的亲人,这是她对贾母和宝玉以及整个贾府发出的控诉。

作者最后安排探春出现送她最后一程,我觉得这是烘托凄惨的一种氛围,因为这两个人的命运叠加在一起,刚好是黛玉的人生,当然也体现了探春处事周全和黛玉之间姐妹的情意。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死的时候是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林黛玉死的时候贾府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再去谈论为什么只有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按理来说,林黛玉都快死了,作为贾家的外孙女应该不至于就这两个人在,至少平时和她关系最好的贾宝玉应该在,但是他却不在,这是为什么呢?所以就提到了开头我们要弄明白的事,这个时候贾府肯定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比之更重要,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那么发生了什么事呢?答案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把贾府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带走了。在第九十七回中原文这样描述:

凤姐答应出来,叫贾琏先过去。又叫 周瑞旺儿等,吩咐他们:“不必走大门,只从园里从前开的便门内送去。我也就过 去。这门离潇湘馆还远,倘别处的人见了,嘱咐他们不用在潇湘馆里提起。”众人 答应着,送礼而去。宝玉认以为真,心里大乐,精神便觉的好些,只是语言总有些疯傻。那过礼的 回来,都不提名说姓,因此上下人等虽都知道,只因凤姐吩咐,都不敢走漏风声。 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 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 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贾府上到一家之主贾母下到底下众人都在忙,连一个问林黛玉病的人都没有。那么为什么李纨和探春会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黛玉跟前的紫娟知道,李纨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居,这种喜事不宜参加,况且还管理着园中诸事,就派人去请她。

我们知道在古代寡妇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像喜事这种事情在不论平常百姓还是大家族里,寡妇都不允许参加的,所以李纨就自然被隔离在外,再加上凤姐生病期间,她和探春、宝钗等代理管辖园中诸事,所以紫娟第一反应就是把她请来看下林黛玉,还是第九十七回原文是这么说的:

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你道是谁?原来紫鹃想起李宫裁是个孀居,今日宝玉结亲,他自然回避;况且园中诸事,向系李纨料理,所以打发人去请她。

所以李纨听了有人请她看下林黛玉,她便赶忙过来了,心里还感叹林黛玉的命不好。

第二,探春此时也代理着管辖园中诸事,就顺便过来看下。

我们第一条说了凤姐病后由李纨、探春和宝钗在管理园中诸事,可李纨是一个寡居人家有些事情肯定不能亲力亲为,至于宝钗再忙婚事也不会过来,而探春不一样,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所以在这个时候她肯定得过来看下林黛玉,却没有想到林黛玉这个时候已经快死了。

结语:综上所述,我认为林黛玉死的时候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的原因,无外乎李纨参加不了宝玉的婚礼,再加上同情林黛玉的命运,而探春作为代理管家人必须替其他不能到的人来看望下林黛玉,不曾想这个时候的林黛玉已经快死了。所以在林黛玉死的时候,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死的时候是李纨和探春在她身边?

在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作者最珍爱的一个人物,没有之一。

所以读者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对于黛玉之死,作者一定会用他的生花妙笔,将这段文字描写得既哀婉凄凉,又悲怆感人。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是一部女性的悲歌;是对封建社会泯灭人性最强烈的控诉!

所以作者,会从各个角度去描写群芳之死。这种描写,会带着人性的无奈与厚重。

黛玉死的时候,身边还有李纨和探春相陪,恐怕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真正的黛玉之死,要比这悲凉得多……

一.黛玉之死的前奏

对于黛玉之死,作者必然会做足了铺垫。

其实到了第80回的时候,读者已经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节奏。

那个时候,贾迎春已经开始遭受了孙绍祖的家暴和虐待。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迎春对荣国府的人哭诉自己遭遇的时候,成婚已经有几个月。

在《红楼梦》的行文中,很快就要描写迎春之死。

迎春之死,必然是对封建社会夫权的控诉。

然后呢?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这里的三春,可能会指三个美好的春天。也可能,会是贾府的三个姑娘。

迎春之死过后,小说行文中的下一个重点,便会是探春远嫁。

探春会被选中远嫁和亲,是红迷公认的探春结局。

探春的远嫁,绝不会是嫁到国内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

探春会嫁到一个藩属国,类似于《红楼梦》中,所描写过的暹罗国或是茜香国那样的一个地方。

从此哭损残年;从此一帆风雨路三千。

此时探春的结局虽然是一个悲剧,但作者也给了这位玫瑰花一个开放的结局。

也许在藩属国做王妃的她,会得到丈夫的宠爱;

也许在藩属国做王妃的他,会凭自己的能力,开放出一片新天地。

但无论如何,贾探春不会看到黛玉之死。

然后呢?

本就孤介清冷的贾惜春,亲眼目睹了两位姐姐的悲剧后,必然会对婚姻心存恐惧;

没有亲爹娘照顾的贾惜春,会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将要比两个姐姐还要孤苦。

她只会成为贾珍和尤氏,为了攀高枝进行利益交换的牺牲品。

于是惜春选择了出家;

惜春一定是在贾府败落之前就选择了出家,否则到了贾府被抄家的那一天,惜春没有去寻求这份清静的可能性。

等到三春都有了结局,《红楼梦》行文,最重要的笔墨就会是黛玉之死。

迎春之死,是批判夫权;

探看远嫁,是批判皇权;

惜春出家,是批判族权。

那么黛玉之死呢?必然是批判封建社会对感情的摧残。

黛玉之死会还尽前世的情,流干了今生的泪。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黛玉流尽了今生的泪,还尽了前世的灌溉之恩。

当她留下血泪之时,就是她生命终结之刻。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

这泪珠,必然是为宝玉而流……

二.黛玉之死

我不相信黛死钗嫁,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结局。

二女争夫的苦情戏码,只会让一部旷世奇书沦为二流;

二女争夫的苦情戏码,只会衰弱作者铺垫已久的,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

林黛玉,自然另有死因。

探春出嫁,一帆风雨路三千。

这一个往返,恐怕得一年。

荣国府作为母家,必然要有人送嫁。

探春的亲哥哥贾宝玉,是送嫁的最好人选。

也许贾宝玉都不会想到,他与黛玉的暂时分离,会成为永别。

当贾府的三春结局出现后,荣国府立刻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探春远嫁和亲之功,会暂缓皇权对荣国府的追究。

可这也只是暂缓,丝毫不能改变荣国府在皇权争斗中站错了队,皇权对他们的清算。

贾元春,必然是整个贾府兴衰的风向标。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在宝玉送亲的期间,贾元春必然会卷入宫斗,然后因为宫斗而死亡。

这对于荣国府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

当时荣国府所有的人,都会放到应对这件事情上。

至于林黛玉的死活,那个时候根本无人在意。

贾元春的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本就难以揣摩的君心大变;

意味着,曾经炙手可热的荣国府,马上会墙倒众人推。

意味着,寅年吃了卯年粮的荣国府,资金链马上会断掉。

曾经整个贵族圈都会卖荣国府的面子,可到了那个时间段,所有人会马上变脸,公事公办。

这个时候,荣国府将如何挽回大厦将顷的局面?

联姻是最快的手段。

这个时候的荣国府,必然用仅有的贵族地位,联姻薛家,用贵族的地位直接换钱。

这个时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马上会提上日程。

而林黛玉呢?

这个姑娘,也必然成为荣国富挽救家庭衰败的棋子。

林黛玉的父亲是探花郎,母亲是荣国府的嫡女。这样清贵的身份,让荣国府有足够的理由利用林黛玉去高攀。

虽然当时荣国府风雨飘摇,可林黛玉不姓贾,贾府真的出了事,牵连不到林黛玉的头上。

所以,荣国府利用林黛玉攀高枝的可行性非常强。

那个时候的林黛玉,能拒绝这个要求吗?

当家族平安的时候,林黛玉和贾宝玉可以风花雪月;

但当家族风雨飘摇的时候,林黛玉必然要选择承担,扛起她应该扛起的家族责任。

一切都没有欺瞒,没有诓骗。

所有的一切,都会现实地摆在林黛玉的面前。

她根本无法拒绝,她也无从拒绝。

而这时的林黛玉能怎么办?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也许痴情的她,只能做唯一的选择,那就是作贱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在出嫁前死亡。

什么焚稿断痴情,林黛玉没有那样的机会。

整个荣国府,都在为林黛玉出嫁做准备。而这个时候,林黛玉突然就死亡。

林黛玉的死亡,会换来王夫人等人的悲痛叹息吗?

算了吧,不会的。

林黛玉的突然死亡,只会换来王夫人等人对林黛玉咬牙切齿的痛恨。

这个姑娘,断了她们攀高枝最后的指望;

这个姑娘,破坏了她们的计划。

黛玉之死,只会悄无声息。如果有人知道了,黛玉恐怕,连清清白白去死的机会都没有。

王夫人就是用捆、就是用绑,也会让这个姑娘先嫁在夫家。

黛玉死前,身边也许只会有紫鹃和雪雁。哀婉悲啼,泣血深怨。

她们向谁求告?

黛玉的病根本无药可医,黛玉的心思根本无处可诉。

黛只能痴痴地等待宝玉归来,但是她等不到。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之死,只会死得静悄悄、死得悄无声息。

然后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黛玉只会被草草收葬。

当宝玉回来之后一切已经结束,没有人会关心死去的弃子林黛玉。

所有人,只会张罗忙碌着他与宝钗的婚礼。

这时,宝玉对爱情与亲情同时绝望;

这时,才把悲剧推向最高潮。

~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