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历史上的方腊,可比宋江厉害多了。曾组织了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但最终还是被镇压,镇压他的不是什么水浒英雄,而是宋徽宗时期著名的宦官童贯。

方腊起义

方腊之所以起义,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徽宗的一个爱好。

宋徽宗这个人,爱好很多,比如诗词书画等,这其中有一个喜爱一生的爱好,就是喜好奇花异石。

按说一些石头,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喜欢就搜集,但是借着搜集花石,下面的差官却不干人事。

比如,听说哪家有花石精巧,直接带人就闯到那家,不由分说贴上封条,从此这就是皇家之物了,这家人还得认真保管,如果有损坏,那就是“欺君之罪”!

有些奇石个体较大,为了方便运走,这些官府的差官,不惜拆房、砸墙,也要把这块石头运走。

而方腊的家乡浙江,就是宋徽宗搜刮异石的重灾区,官府还会摊派花石征收指标,如果到期没有交上,可以用银子来顶替,这样一来,民间因为花石,闹得鸡飞狗跳,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

而官府的差官还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闹得倾家荡产,为了活命,不少人只得四处逃亡。

本身浙江属于南方,很多百姓希望稳定的生活,眼下却连这个基本诉求都满足不了,起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忍受不了朝廷的欺压后,方腊振臂一呼,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起义中。因为被官府欺榨久了,大量的人投入到方腊的队伍中来,很快就聚集了数十万人。

早期的起义军,几乎是攻无不克

方腊本身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只用了短短十天,就拉起了队伍,组织了数万民众参加,群情激奋的起义军,在早期势如破竹,只用了两个月,就打下了杭州,收编了周边一些起义势力后,大军增加到30万人。

方腊最初的计划,是快速的攻占长江,割据东南,与北宋形成对峙,划江而治,然后再逐渐的消耗掉朝廷,最终取而代之。

不得不说,方腊的计划还是很科学的,他的作战计划,讲究一个“快”字,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在打下杭州之后,方腊没有停歇,将队伍混编后,接连出击,很快就占领了浙江大部分地区,同时,还在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各有一块根据地,形成了割据政权。

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跟当时的北宋朝廷兵力部署有很大关系,当时能打的基本上都在北方或者西北,而留守的浙江各州府的,只不过是一些混吃等死的部队,战斗力实在是感人。

再加上对朝廷怨恨已久,不少百姓,甚至官军都加入到方腊的队伍中,力量愈发的强大,因此,方腊才能在最初占据优势。

拥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同时也顺应民意,最主要的是开局顺利,未来可期的方腊,为何却在短短半年,就兵败如山倒呢?

起义军失败的原因

在取得最初的胜利之后,幸运女神似乎就离开了方腊,随后的战斗中,起义军将诶连遭到镇压,最终功败垂成。

在南方的府军连连败退后,朝廷终于出手了!

宣和三年(1121)正月,大宦官童贯,受朝廷任命,带领十五万禁军,南下和方腊决战,不同于之前的府军,这十五万人,可是真正的职业军人。

十五万禁军对比方腊手下的那些泥腿子,本身的战力就不在一个档次,虽然方腊有三十万人,但却不是这十五万禁军的对手。

之前的战役,方腊是胜在战力相等和人数优势上,而这十五万禁军,可是大宋的精锐之师。

同时,童贯的大军动作也十分迅速,在渡过长江后,很快就站稳脚跟,开始了反扑,收复被方腊占领的地区。

随后,北宋官军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将方腊的队伍打的节节败退,历史半年,起义军实力大损,方腊也被逼到了帮源峒。

在宋军发动总攻后,方腊仅剩 的七万人被团灭,方腊本人最终被擒拿,押往开封。

在之后,没有方腊的起义军又坚持了不足一年,最终被北宋的官军剿杀完毕,方腊起义,就此失败。

根据分析,方腊失败的原因有几点:1、武器装备不行

方腊的部队,大部分为普通老百姓,在战斗力上就差距很大,同时,没有武器装备,导致失败;

2、方腊的决策失误

在取得首阶段胜利后,方腊将兵力分散,去驻守打下来的城池,这就犯了兵家大忌,本来打的就不行,在分散兵力,让北宋官军逐一解决。

3、壮大的队伍逐渐不得人心

起义军在实力壮大后,就有些飘飘然,没有很好的约束自己,时常发生如滥杀、抢掠的行为,这就让百姓们对其敬而远之,慢慢的就失去民心。

官府剥削,方腊也是压迫,本来支持方腊的人,觉得还是支持官军的好点,毕竟那是朝廷。

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让方腊失败!

题外话:方腊最终是被谁擒住的?

在《水浒传》中,对于谁擒住方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花和尚鲁智深“遇腊而执”,就是说是鲁智深擒住的,还有一说是武松“单臂擒方腊”,但在实际历史上,可不是这两位。

真正擒住方腊的,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韩世忠,当时的韩世忠,还只是一个小军官,在将方腊逼到帮源洞后,韩世忠自告奋勇,下洞擒住了方腊。

但是,由于韩世忠当时只是一个小军官,就被另一个大点的军官辛兴宗将功劳据为己有,因此历史上有说方腊是被辛兴宗擒住的,其实只不过是辛兴宗抢了韩世忠的功劳而已。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被童贯镇压的。当然童贯只是挂帅,不负责具体的作战。所以真正镇压了方腊的人,是当时的一众北宋将领。

一、方腊起义的背景。

方腊起义爆发的原因,与宋徽宗的个人爱好有直接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宋徽宗除了喜欢书画之外,他还喜欢收集一些奇花奇石。

喜欢收集就喜欢收集吧,毕竟他是皇帝。只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全国有大把的人愿意跟朝廷做交易。既能赚到钱,还能跟皇帝攀近关系,何乐而不为呢?但问题在于,徽宗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把话说的直白点,就是他喜欢白嫖。

东西,他想要。可是银子,他不给。

而且宋徽宗还不止是白嫖。除了白嫖,还让老百姓出运费。这就相当于,你开网店,隔壁老王来买你东西。不出钱也就罢了,他还让你出邮费。欺负人欺负到家了。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啥样的领导,自然就有啥样的下属。宋徽宗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地方各级官员自然是上行下效,也不拿老百姓当人看。老百姓被这帮恶人压迫的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然后自然就动了造反的念头。

方腊起义的前一年,江南正好大旱,地皮被晒得地裂叶枯,稻谷颗粒不收。老百姓惨到吃树皮草根,可官府却仍然派人上门讨税讨费,为了一点谷物钱粮,还闹出了很多人命官司。这一下就算是把江南老百姓激怒了。

于是乎,当方腊振臂一呼时,他就犹如一颗小火苗丢进了一堆枯草一样,瞬间在江南就燃起了熊熊烈火。方腊起义由此爆发。

二、起义早期势如破竹

方腊起义后,义军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占领了包括现在浙江全境,以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广大地区。起义军的人数规模从几千人发展到了几十万。

起义之所以会如此顺利,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北宋守内虚外,重北轻南。把全国最能打的精锐全部集中在了西北和华北,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不仅驻军数量少的可怜,且战斗力还稀烂。

据《宋史》记载。自宋神宗推行将兵法改革之后,东南五路的禁军压缩到了仅约两万六千余人。并且就这么点人马。朝廷还担心武将会造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减。截止到方腊起义之前,杭州当地驻军大概也就五千多人。就这么点人,而且还都是战斗力弱的兵痞子。怎么可能是几十万规模起义军的对手呢?

当然,北宋的兵分为禁军,厢兵,乡兵。杭州除了五千多禁军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厢兵和乡兵镇守。

但还是那句话,南方驻军战斗力差。禁军尚且战斗力稀烂。厢兵和乡兵又能有多强?这些人在战场上给起义军塞牙缝怕是都不够。

第二个原因是起义后,方腊制定了一套比较详细且具有可行性的斗争规划。

方腊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开漆园的中农,也有说他是贫苦帮工出身,还有说他是明教教主的。说法很多。但是不管他的出身如何吧,他肯定不是一般人,因为他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战略眼光。

按一些史料的记载,方腊起义后,他立即制定规划。大致上来说,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迅速组织群众,把盘子做大;

第二步,趁北宋朝廷没反应过来前,迅速控制长江,割据东南,与北宋划江对峙;

第三步,渐图进取。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推翻北宋王朝。

后来方腊起义的过程,基本就是按这个计划执行的。其第一步的进展,比较顺利。眼瞅着就要打到长江边了。只是可惜,方腊大意了。他严重低估了北宋朝廷的反应时间。这导致后来他的失败,变得不可避免。

三、起义迅速被北宋朝廷镇压

前面说了,方腊制定的起义规划,讲究的是一个快字。趁官军没反应过来前,把部队规模做大。趁朝廷没反应过来前,完全控制长江,与北宋隔长江对峙。所以方腊与朝廷谁更快,谁就占有战略优势。

实事求是的说,方腊的表现没得说,已经很快了,历史上很少有起义者像他一样,能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召集几十万人追随自己。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看似腐朽不堪的北宋王朝,竟然能有比方腊还迅速的反应。

宣和三年(1121)正月,即方腊攻陷东南的次月,宋徽宗下令停止征缴“花石纲”,借此收买人心。同时他调集京畿禁军以及陕西六路蕃汉兵,共十五万,交由宦官童贯、谭稹统帅(两人都是宦官),分兵两路,向江南进军。

圣旨即日下达,即日生效。十五万宋军精锐分批出发,立即就扑向了江南。

由于长江此时还掌握在宋朝手里,所以宋军轻轻松松渡过长江。先灭掉了常州、苏州等地响应方腊的叛民。紧接着直抵嘉兴,与方腊军开战。

前面说了,方腊早期能势如破竹,与他占了北宋在江南驻军过少,且驻军战斗力稀烂的便宜有很大关系。

换而言之,就是说他没打过硬仗,没有见识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宋军。

所以当北宋最精锐的西军杀到后,方腊义军可谓是撞到铁了,连番惨败。

宣和三年元月,宋军在嘉兴大败方腊军,斩首九千余人。

宣和三年二月,宋军收复处州、杭州。

宣和三年三月初,义军反攻杭州失利。宋军趁势反扑。宋军的杨可世、刘镇、王禀等将领分别进击,又攻陷歙州、睦州。

进入四月,义军驻守的衢州又失守,守将郑魔王被俘。当月十七日,重镇婺州再失陷。

至此为止,起义军所占据的所有大城市,六州五十二县,全部被官军收复。

四月十九日,宋将王禀攻陷青溪县。把方腊逼到了帮源峒。

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身边的七万多人被团灭。方腊在掩护下逃亡,但最终还是被逮住。后押送往开封。

此后,义军残部虽仍在坚持斗争,但也是屡战屡败。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义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

整个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但以方腊被俘来计算,只有短短半年。

四,到底谁活捉了方腊?

方腊的下场,很简单:被处死。这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但到底在谁抓了方腊,这在网络上的争议就很大了。

看过《水浒传》原本小说的人认为,是花和尚鲁智深擒住了方腊。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走到一处山凹边……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

看过《水浒传》电视剧的人认为,是武松单臂擒住了方腊。(不管是老版水浒电视剧还是新版,都是武松擒方腊)

但这些都是虚构的。在真实历史上,应该是韩世忠抓了方腊。相关记载如下。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韩世忠擒方腊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宋军歙州、睦州、衢州等地后,方腊为躲避宋军锋芒,便主动退守帮源洞。由于石洞的位置极为的隐蔽,宋军不知该如何进入,因而宋军一时之间也拿方腊没辙。

就在这时,当时在宋军中只担任裨将的韩世忠自告奋勇,通过问当地人,侦查到了进洞的一条小路。然后他偷偷的潜入洞中,在格杀数十人,一个人活捉了方腊。

另外还有一说是韩世忠抓方腊时,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也在捉。最后让辛兴宗抓住了,让辛兴宗领了功。但后人一般认为,韩世忠才是抓方腊的人。辛兴宗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抢了韩世忠的功劳。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镇压方腊起义的是童贯,而生擒方腊的是韩世忠,跟宋江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他起义的规模比较小,跟方腊起义没法比罢了。

方腊,又名方十三, 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他之所以起义,跟宋徽宗的爱好不无关系。

方腊的家乡盛产各种名贵树木,他便开了一家漆园,生意做得还不错,家中储藏了各种木材,算是颇有家产了。

不过,宋徽宗继位之后,不好好当皇帝,喜欢研究各种艺术,除了琴棋书画之外,还喜欢收集天下的奇花异石,于是花石纲就诞生了。

这本来也不是啥大事,但宋徽宗因为不愿意为他的收藏爱好买单,所以官员们就到处抢掠百姓家的奇花异石,有时候为了得到一根好的木材,甚至将百姓的房子给拆了,搞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极为悲惨。

在这些受害的百姓之中就有方腊,当地造作局的官员知道他家有上好的木材,便时常上门强取,方腊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腊有漆园,造作局屡酷取之,腊怨而未敢发。

后来,方腊听说睦州在唐朝时期曾出过一个叫做陈硕真的女子,曾起兵造反,人称文佳皇帝,因此当地人都说睦州有天子之气,方腊对此十分相信,再加上他年轻时学会了一些旁门左道,擅长蛊惑群众,他便想趁着朝廷无道的机会造反,过一把皇帝瘾。

1120年年初,宋徽宗的宠臣朱勔在睦州加大力度抢掠花石,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方腊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暗中召集一些受害的百姓,以及一些无业游民,很快就召集到了一万多人。

当年十月,方腊发动起义,他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文武百官,由此成立了自己的小朝廷。

在起义之初,起义军缺少兵器,为了壮大势力,方腊常常用一些神鬼难测的事情煽动群众烧毁房屋,抢掠百姓的金银和子女,逼迫良民入伍。

由于百姓们久于安乐,不识兵革,所以都很害怕方腊的起义军,一听到大军经过时的鼓声就束手听命,纷纷加入到起义军中去,因此起义军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就发展到十万余人。

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

从方腊发动起义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打着反抗朝廷的旗号,但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正义,他组织的起义军也几乎都是乌合之众,不是正规的军队。

尽管如此,由于方腊起义军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一些县城,当地的官员也都被残忍杀害。

到当年十二月,方腊已经占领了睦、歙二州,并攻打衢州和杭州,到月底杭州被攻克,方腊下令将官员全部杀死,然后开肠剖肚,最后再来个万箭穿心,手段极为残忍!

不仅如此,方腊还下令在杭州城放火烧了六天,无数平民被烧死,而他们的财产则被充作了军饷。

到这个时候,方腊起义军的声势已经非常大了,朝廷得到急报之后,宰相王黼为了粉饰太平,竟然隐瞒不报,宋徽宗因此被瞒在鼓里。

就这样,一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方腊起义军四处征战,竟然没有遇到朝廷军队像样的反击,于是更多人宣布起义,比如说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他们纷纷带着部众加入到方腊起义军当中。

到1121年年初,方腊起义军已经占领了浙江、江苏,安徽和江西一共六个州、五十二个县的地盘,起义军人数也发展到了百万人之多(包含附庸、随军的妇女和儿童在内)!

与此同时,宋江起义军也达到鼎盛,他正在谋划带领部众攻打海州。

宋江,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人,与当地许多百姓一样,他家也依靠梁山泊为生,但宋徽宗继位后,准备将梁山泊划归国有,许多百姓因此失去了生计。

宋江为人正直而重情义,为了解救穷苦百姓,他便召集三十六个人发动起义,史称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之初,规模比较小,但宋徽宗是知道这件事的,只是他预计不足,并没有派遣大军征讨,而是派遣当地的提辖官去平叛,但因为宋军久疏战阵,军备不休,结果吃了败仗,宋江因此逐渐做大。

在最巅峰的时候,宋江起义军占领了从山东到河北数百里土地,起义军人数虽然无法和方腊起义军相比,但对宋廷的震动也非常大。

1121年正月,除了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多股起义军在活动,到了这个时候,纸终于是包不住火了,宋徽宗最终得知了所有事情,但他觉得起义军人数实在太多,难以整征讨,因此感到非常惶恐,便下令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平叛之事。

在会议上,大臣们都没有什么好想法,只有一个叫做侯蒙的官员提出,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并不大,却能纵横数百里,可见宋江才智过人,不如将其招降,然后让其出兵配合朝廷军征讨方腊,岂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宋徽宗听完侯蒙的话,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真是个忠臣啊!

不久后,宋徽宗就任命侯蒙为东平知府,让其全权负责招降宋江之事。但可惜的是,还没等侯蒙出发,他就因病去世了,宋徽宗便任命海州知州张叔夜代替侯蒙去招降宋江。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当时宋江正准备从海上登陆,然后再从陆地进攻海州,张叔夜得知这件事后,就让一千人在海边埋伏,然后让一支小股部队去引诱宋江。

由于之前遇到的官兵都不是很强,所以宋江有些疏忽大意,上了张叔夜的的当,他带领部众弃船登岸追击官兵,结果中了张叔夜的埋伏,损失极为惨重。

宋江便决定撤退,但等他来到海边,发现船只已经被官兵给烧毁了,他因此退无可退,最终选择投降张叔夜。

根据这一段记载,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应该是不大,最多就几千人,而且他当时也并非真心投降,只是为了保存实力罢了,这一点后来会说。

宋江投降之后,被朝廷安排去攻打方腊,当时宋徽宗已经下令,让童贯率领十五万精锐部队征讨方腊,宋江就在他手下担任裨将。

当时方腊正带领七万人进攻秀州,统军王子武兵力有限,只能一方面据城固守,另一方面向童贯求援。

童贯这个人是宦官出身,与蔡京等人一起被称为北宋六贼,他早年以军功晋升,逐渐成为宰相,不但掌枢密院,还是军队绝对的老大。

说起来,童贯这个人还是打了不少胜仗的,但他总体而言不是个好将军,因为他的特点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只不过他掌握着军权,得到的机会比较多罢了。

宋徽宗让童贯征讨方腊,其实他心里是有些打鼓的,但他还是拿出了十足的精神气,决定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接到王子武的求救信之后,童贯不敢怠慢,率领军队火速赶往秀州,在秀州城外与方腊起义军遭遇了,结果一番交战下来,方腊起义军真不经打,竟然被官军杀掉九千余人!

之前方腊起义军不是所向披靡吗,怎么会被童贯打得大败呢?

原来,并不是童贯有多么厉害,而是方腊起义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弱,之前方腊之所以打了那么多胜仗,主要是因为对付的都是地方军队,人数少装备差,根本无法抵挡方腊起义军。

但是,童贯率领的中央军就不一样了,不说多么厉害,起码整体素质比地方军还是要高一个档次的,再加上童贯是军中大佬,有充足的军械粮草,所以战斗力就要高一些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胜利,童贯感到非常高兴,他进入秀州城内就开始进一步部署,不久后就下令在秀州城外修筑五座高台,其作用是占据制高点,观察敌人动态的同时,用弓箭手威慑敌军。

不得不说,童贯这个做法还是非常正确的,随后方腊率人数次攻城,都因为高台的猛烈火力而遭遇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往杭州。

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

这个时候,童贯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那就是果断下令追击,并派人召集刘延庆和王禀等援军火速赶来,配合大军进攻方腊起义军。

由于方腊起义军本就不是什么正规军队,军事素养不高,心理素质也不过硬,所以在遭遇一次大的失败之后,就都成为了惊弓之鸟,非常害怕朝廷军队,也害怕起义失败之后遭到朝廷清算,于是纷纷溃逃。

方腊带领军队抵达杭州之后不久,就得知童贯率领大军从陆路与水路追击而来,因此感到很害怕,便再次在杭州放大火,然后趁着夜色逃走了。

童贯一刻也没有停留,继续追击方腊起义军,到当年三月,就收复几乎所有失地,还杀掉了七八万起义军,而方腊则带着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逃到了梓桐峒的石涧中躲藏起来。

由于方腊行动小心,隐藏点也十分隐蔽,所以官兵一直找不到他,这个时候,韩世忠就该登场了,他将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将方腊给彻底消灭。

童贯出兵平乱的时候,韩世忠也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刘延庆出征,他曾在杭州带领二千余人用计谋制服了一万余方腊起义残部,由于他作战有勇有谋,还时常打胜仗,所以被先锋将王渊称作是万人敌。

后来,童贯率领大军追击方腊,韩世忠也随军收复了许多城池,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一路追赶贼首方腊,但追到睦州清溪峒就没了方腊的踪迹。

这方腊也是鸡贼,选择躲在梓桐峒的一处山洞中,外面的人不容易进去,进去了也很难找到他隐藏的洞穴。

过了好几天,朝廷催促捉拿方腊的文告不断发下来,韩世忠感到非常着急,但他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

原来,韩世忠在当地与百姓们交谈,询问他们方腊的去向,结果还真有一个村妇告诉他说,方腊就藏在梓桐峒的一处山洞中。

韩世忠感到非常高兴,便让那村妇给他引路,他只带领少数人进入梓桐峒,由于道路崎岖,所以他一路上遇到非常多危险,但他最终还是发现了方腊藏身的洞穴。

韩世忠身先士卒,与方腊等人展开搏斗,在杀掉数十人之后,终于将方腊活捉。

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随后,韩世忠将方腊押解到京城,朝廷在当年八月将方腊问斩,韩世忠则因为功劳而被提拔为承节郎。

而在方腊被抓之后,由于他的很多部众都逃到其他地方继续作乱,所以童贯又花了很长时间四处征战,一直到当年十月才将所有起义军剿灭。

方腊起义的时间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这种影响力是宋江起义无法相比的。

再说说宋江,前面说到他跟随童贯征讨方腊,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功劳,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他兵力不多,当初投降也是为了保存实力,再加上朝廷并不那么信任他,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参与战斗。

不过,宋江的结局历史上记载了,说是方腊起义平定后,宋江被朝廷派去镇守地方,结果他趁此机会再次起义,惹得宋徽宗大怒,下令折可存去平乱。

折可存世代忠良,他本人也是抗金名将,还参加了平定方腊起义的战争,宋徽宗下令他去平定宋江起义的时候,他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由于宋江起义的规模实在太小,所以折可存没花什么力气就将其剿灭,宋江本人也被朝廷下令就地处死,时间实在1122年。

总结一下,历史上真实存在方腊和宋江二人,但方腊起义的规模远大于宋江起义,并且镇压方腊起义的人是童贯,活捉方腊的人是北宋名将韩世忠,跟宋江关系不大。

童贯虽然是北宋六贼,但他在平定方腊起义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采取的战略战术还是非常正确的;而韩世忠作为活捉方腊之人,在战争中展示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就在方腊起义被平定后六年,北宋就灭亡了,看似是金人南下造成的,其实跟方腊起义给国家造成的内耗关系也非常大,毕竟方腊起义的地方是赋税重地,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至于说宋江起义,最多就是方腊起义的陪衬,张叔夜用一千多人就将其剿灭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史学家甚至说他只是一个为了当官而选择造反的小头目罢了。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后来遭到镇压而失败。看过《水浒》的朋友都记得水浒英雄征方腊的故事,那么在历史上,方腊究竟是被谁镇压的呢?当然不是水浒英雄,而是朝廷的军队,总指挥是著名的宦官童贯。

为了镇压方腊起义,朝廷动用最精锐的部队

方腊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节节胜利,攻克杭州,东南为之震动。

宋徽宗坐卧不安,为了对付方腊,皇帝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宣抚使,率领中央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共计十五万人,杀向浙江。秦晋蕃汉兵就是陕西、山西一带防备西夏、契丹的驻军,加上中央禁军,几乎就是大宋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宣抚使童贯虽然是太监,却颇有军事才干。

童贯兵分两路,代皇帝下罪己诏

宣和三年(1121年),童贯兵分两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打算得手后会师于起义的发源地睦州,彻底铲除农民军。

在童贯领兵出征时,宋徽宗给了他很大的权限:“如有急,即以御笔行之。”就是说,倘若有必要,童贯可以直接发布皇帝旨令,而不必事先征得皇帝同意。到了吴地,童贯发现百姓造反,都是造作局、花石纲这些苛政惹的祸。

他当机立断,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又以最快的速度罢除苏杭造作局与花石纲。与此同时,宋徽宗为了自保,也不得不采取某些平民怨的措施,罢免了声名狼籍的朱勔父子。大宋朝廷作出了必要的让步,以讨好民众。

方腊被打回老巢帮源洞

与童贯指挥的朝廷军相比,方腊起义军毕竟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且作战太分散了,未能集中力量对付官兵。很快,官军收复杭州,并挫败方腊的反扑。

十几万朝廷军节节进逼,连续收复衢州、婺州,方腊得不退守睦州。童贯从杭州发兵,在桐庐之战中打败起义军,占领睦州,攻陷青溪县。方腊余部返回老巢帮源洞,当初起义是从这里开始的,现在还要在这里终结。

韩世忠生擒方腊

在平方腊之战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将领,就是日后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

方腊退守帮源洞后,义军还有二十万之众,据险而守,与官兵打游击。官兵对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宋军将领打开局面。这名将领此时还是个小人物,只是一名裨将,他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率领一支小分队,沿着溪谷潜行,从一个山村匹妇口中,打听到入山的路。他立即悄悄潜入,突袭方腊的指挥部,杀数十人,擒方腊。方腊被擒后,义军群龙无首,终无法突围,遭到官军的血洗,共有七万人死难。轰轰烈烈的方腊大起义,于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到底是被谁镇压了?

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镇压方腊起义的人绝对不会是宋江,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时期爆发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后来派出了最会统军的大太监童贯统军出战,最终童贯将方腊起义镇压下去。可童贯是个奸宦,他除了谄媚宋徽宗以及结党营私之外,统军能力其实稀松平常,所以童贯镇压方腊只是名义上的统帅,那么历史上方腊起义是如何被平定,方腊又是被谁抓到的呢?

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艺术爱好激起了方腊起义

方腊本是浙江睦州清溪县人(现浙江杭州淳安县),他本是漆园园主,并且还十分信奉摩尼教,后来成为摩尼教江南地区负责人,摩尼教也称为明教,套用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说法,方腊就是那个时期的明教教主。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出名的艺术家皇帝,独创瘦金字体,宋徽宗不仅喜欢书法和绘画,他还喜欢搞收藏,爱收藏一些奇花异石。

宋徽宗的这些艺术爱好,就给了明教教主方腊起义的借口。当时奇花异石多出自于江南地区,于是宋徽宗为了收藏这些奇花异石就特意在江南地区开设了江南应奉局专门来满足他的收藏爱好。

宋徽宗让依靠谄媚奸臣蔡京的朱勔负责江南应奉局的事务,而朱勔这个人极为贪婪,他不仅要讨好宋徽宗和蔡京,还要满足自己的腰包,于是他疯狂搜刮奇花异石之外,还疯狂敛财。

这个江南应奉局的一切开销包括运输费用全部都平摊到江南地区百姓身上,花石纲中的纲就是指的运输团队,花石纲顾名思义就是指的专门替宋徽宗运输奇花异石的运输团队,根据当时的规矩,花石纲所到之处一切开销全部由当地百姓身上摊派,这也就是说老百姓不仅要把好东西贡献给皇帝,还得负责免费帮皇帝运输。这就相当于买完东西不仅不给钱还得让店老板倒贴邮费帮着运回家一样。

方腊的漆园就是经常被朱勔这群人随意掠夺,方腊对北宋政府可谓是恼恨至极,也正是因为宋徽宗此举把江南地区整的怨声载道,于是方腊就想到了借着应奉局的问题起义推翻北宋政府。

方腊起义前一年的宣和元年(1119年)江南地区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但是江南应奉局的这贪官污吏还在继续大肆搜刮百姓,捐税一分不少,还要额外负担花石纲以及应对这些贪官污吏的剥削,这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方腊先是利用宗教迷信来蛊惑百姓,随即又煽动百姓对北宋政府的仇视,最终使得不少人都愿意追随方腊揭竿而起,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正式宣布起义,在起义之初宋徽宗根本没拿方腊起义当回事,毕竟此前还有宋江起义,宋徽宗只当方腊和宋江一样都是一伙流寇而已。

不过事实证明宋徽宗想错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确实只是一伙流寇,宋江起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只是漫无目的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窜式起义,宋江起义可以说就是一伙农民为了发泄对北宋政府的不满,一时激愤而起,虽然采取的是灵活的游击战术,但是他们并没有根据地和明确的目的。

方腊起义则不同,方腊在起义之初就定好了规章制度,并且方腊有宗教作为依托,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远比宋江起义要强得多。

而且方腊是占稳根据地再向外扩张,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推翻北宋政府的统治。方腊在攻陷杭州府之后就自号圣公改元永乐,这就说明方腊已经形成了组织政权,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后来方腊又连续攻克北宋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规模更是达到了十数万人。而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只是游击性地攻陷了十几个县城,并不敢与北宋正规军正面交锋,起义军人数不足万人。所以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远不如方腊起义。

因此宋徽宗最初只拿方腊起义当作是类似于宋江起义看待,所以他低估了方腊,宋徽宗本以为江南地区的官军很快就能平定方腊起义,他还依旧沉迷于艺术之中,结果方腊在攻陷杭州之后改元称帝,宋徽宗才知道起义军人数已经达到十多万人,更有二百多万百姓归属于方腊统治之下。

在这个时候宋徽宗才害怕了,他知道再不尽快平定方腊起义,恐怕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那当不成皇帝了以后怎么玩艺术啊,没有艺术毋宁死,所以宋徽宗为了艺术也得尽快平定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失败,方腊及其家人全部被抓

于是宋徽宗看方腊起义这么厉害,一方面赶紧就派了号称最会统军的大太监童贯率朝廷精锐部队去平定方腊起义。另一方面宋徽宗宣布裁撤江南应奉局这些单位,并罢免了朱勔等贪官污吏,还亲自下诏向江南百姓认错,这也是宋徽宗为了挽回人心的补救。

方腊起义之初目的很明确,就是快速发展,壮大声势。他占了北宋武备松弛的优势,趁北宋中央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方腊就先把自己做大做强了,但是方腊从起义之初到巅峰期始终没有真正与北宋的精锐部队交过手,这也让给他造成了错觉,认为北宋的军事力量比较松弛不过如此。

实际上北宋当时常年要与西夏和辽国战斗,防备西夏和大辽,西北和东北的边军才是北宋最精锐的部队,身经百战,而此次童贯统率的就是宋徽宗从西北前线调来的精锐部队,江南地区的地方军战斗力与西北精锐部队不可同日而语。

而方腊的起义军规模数量虽然很庞大,但由于方腊起义速度很快,其实不过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远不能与北宋精锐边军抗衡,更何况宋徽宗还调派出了十五万北宋边军。

宋徽宗将十五万大军分为两路进击方腊,一路由童贯统率,另一路则由另外一名善于统军的宦官谭稹统率。

其实这两路大军名义上是由宦官童贯和谭稹统率,实际上出谋划策制定战略的是都统制王禀和刘延庆,王、刘二人都是北宋末年身经百战对敌过西夏的名将,只是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不信任武将,所以才会让童贯和谭稹挂帅。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和谭稹统军分兵出发,方腊之前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北宋精锐部队和名将,所以当他真正遇到北宋精锐部队时,他就被打的溃不成军了。

二月份王禀收复杭州,方腊族弟方七佛被杀。收复杭州之后,王禀和刘延庆没有直接攻打方腊老巢睦州,而是继续分军进发先收复了大部分被方腊攻陷的州县。

到了三月份方腊已经被打得龟缩到睦州不敢出来,但是王禀根本不给他机会,很快攻陷睦州,四月份方腊被迫退守老家清溪县,这时候宋军名将刘延庆、杨惟忠等人也已赶来与王禀汇合一处,王禀和刘延庆认为方腊败亡在即,因此对清溪县发动了总攻。

方腊被打的再度放弃清溪县退守帮源峒,四月下旬王禀和刘延庆根本不再给方腊喘息的机会,总攻帮源峒,最终方腊所部全军覆没。

方腊所部七万余人或战死或被擒,基本全军覆没,被俘的起义军被童贯下令就地坑杀,可以说方腊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结局都十分惨。而方腊被抓的功劳在当时也引起了一阵小风波。

在小说《水浒传》中交代是鲁智深最终擒了方腊,在民间评书中则是武松单臂擒方腊,而武松单臂擒方腊也被现代的影视剧所采纳,因此现在说起来最后谁抓了方腊,都能顺口说出武松单臂擒方腊。

实际历史上是有位叫武松的人,但这位武松与小说中的打虎武松武二郎事迹完全不同,历史上的武松是杭州府提辖,蔡京的儿子蔡鋆到杭州府当知府,武松为人耿直,不满蔡鋆贪赃枉法,一直与他不和,后来武松受到蔡鋆排挤被罢了官。

当时杭州府百姓都饱受蔡鋆剥削,背后称蔡鋆为蔡虎,武松被罢官之后,更激发了他对蔡鋆的不满,百姓都在骂蔡鋆,再加上武松与蔡鋆的私怨,于是某日武松藏刀于身,趁蔡鋆出门时高喊其名,蔡鋆还没有反应过来,武松就已经冲上来将他乱刀砍死。

砍死蔡鋆后武松也被围上来的捕快抓住关入大牢,后来蔡京得知儿子被武松所杀,派人秘密在监狱中把武松折磨致死,武松死后无人收尸,杭州百姓怜悯武松诛杀贪官蔡鋆,于是众人一起替武松收尸,将其埋葬在西湖西泠桥畔,为其立墓碑为“宋义士武松之墓”,至今800余年过去了西湖西泠桥畔还矗立着武松墓。而武松被杀时,方腊还没有起义,两人根本没有交集,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这只是评书和戏剧桥段而已。

根据历史记载擒住方腊的人正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当时韩世忠职位低微,只是刘延庆账下一名校尉,跟随刘延庆和王禀参与征讨方腊,当时刘延庆手下有一名先锋将王渊,他非常赏识韩世忠,与韩世忠结为拜把兄弟,他的官职比韩世忠高不少,韩世忠当时贫微,王渊则经常拿自己的钱接济韩世忠。

后来王渊想给韩世忠一个立功的机会,于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率所部士兵找当地人问询捷径突袭方腊老巢帮源峒。

韩世忠听了王渊的话,果然找当地人打探出了捷径,于是韩世忠率所部骑射手飞骑千里突袭方腊老巢,最终韩世忠将方腊擒获。

但是统领辛兴宗却抢占了韩世忠生擒方腊的功劳,由于辛兴宗向来谄媚童贯,与童贯关系十分亲密,因此都统制刘延庆和王禀不敢为韩世忠说话表功,只要右军都统制杨惟忠不惧童贯,依据事实将此事上报宋徽宗,韩世忠才被授予承节郎的官职。

所以说亲自在前线镇压方腊的主要军事指挥官是刘延庆和王禀,生擒方腊的人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

方腊的最终结局

方腊和儿子方亳、妻子邵氏以及弟弟方肥全部被宋军活捉,随即就被押到北宋都城开封受审,当年八月宋徽宗亲自勾决将方腊处死。最后八月二十四日,方腊一家三口全部被凌迟处死,弟弟方肥被斩杀,可以说方腊全家的结局都十分惨。

不过方腊虽然被杀,但是方腊起义却并没有完全熄灭,方腊的部下吕师囊和俞道安在方腊牺牲后接过了起义大旗,继续在浙江一带领导起义,一直到这一年十月吕师襄和俞道安相继战死,方腊起义才逐渐被平息,但是即便如此还有零星的起义军继续与北宋战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份,方腊起义才彻彻底底被镇压下去。

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而方腊本人领导起义时间只有半年左右时间,但是方腊起义规模却十分浩大,影响也非常大。

方腊起义把北宋最富庶的浙江地区折腾得千疮百孔,断了北宋的国家经济命脉,使得北宋国力日渐衰退,也为五年之后的“靖康之变”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北宋的腐败统治,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写在最后

因此在历史中平定方腊起义名义上是童贯为主帅,实际负责前线指挥的人是名将刘延庆和王禀,只是宋朝不信任武将的传统,导致名将反要受宦官管控,所以大太监童贯才成了名义上镇压方腊的主帅。至于宋江镇压方腊起义不过是小说之言,而生擒方腊的则是韩世忠。

历史上的宋江被张叔夜招安之后,确实曾跟随征讨方腊,宋江所部隶属于王禀账下,攻克杭州斩杀方七佛正是宋江所为,但还是辛兴宗嫉妒宋江招安降将立功,排挤宋江等人,王禀管不住辛兴宗,最终导致宋江率所部逃走,后来宋江复叛也与此有关。

历史上的方腊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农民起义领袖,他比较具有近代革命思想意识,敢于向腐败的统治者反抗,他的起义影响力巨大,他与宋江只不过差了一部《水浒传》而已。

温柔被扑了空a 分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