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关于乾隆身上的冷知识有很多,比如他个头不高,再比如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身经七代”的皇帝,还有,他曾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是雍正皇帝的第四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皇帝。

之所以乾隆皇帝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得益于他的长寿,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一共活了89岁,而纵观封建历史,能活这么久的皇帝就他一个。

除了长寿之外,乾隆身上还有不少很有意思的冷知识。

乾隆的个头不高,长相也十分普通

在不少影视剧里,对于乾隆皇帝的身高描述,一般都描述其是个大高个儿,比如在《清高宗实录》中,就提到了乾隆有着挺拔的身姿。

“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欣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清高宗实录》

什么意思呢?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乾隆长得十分有灵气,外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并且还是高鼻梁和大高个儿,另外声音有力洪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那么,乾隆真实的长相究竟是不是描述的那样呢?坦白说,还真不是。

先说身高,乾隆真正的身高,并不算十分高大,甚至严格来说,还有点矮,而史书中描述他身材挺拔,只不过是恭维而已。

其实这也怪不得写史书的史官,毕竟在古代,描述皇帝外貌确实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皇帝也是人,因此长成什么样子的都有,甚至不好看的也普遍存在,但史官们在描述时敢照实写吗?

比如汉高祖刘邦,额头也就是颧骨很高,有点“天包地”的感觉,但史官们绝对不敢这么写,只能用刘邦有“龙颜”来对付,以此来暗喻刘邦的高颧骨就像龙的犄角。

不是史官们不想写实,而是如果把皇帝写得太丑的话,那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因此,在描述乾隆的身高时,史官们也只能含糊其辞,拿“隆准”这个安全的词儿来进行描述,毕竟“隆准”二字,是历史上已经多次用在描述皇帝外貌上,像前文所说的刘邦,也是“隆准”之躯。

所以,在史官们的描述下,乾隆就有了挺拔的身躯和伟岸的身材,所谓“隆准欣身”,就是这么来的。

但实际上,乾隆的身材跟不高大威猛,一点都不沾边。

乾隆的真实身高,大约是在1米6左右,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当年有个叫做马嘠戈尼的英国使臣,在他来访并觐见乾隆皇帝后,目测得出了乾隆身高约为五英尺二英寸。

一英尺等于0.3米多,五英尺就是1米53左右,加上多出来的二英寸,以及他目测的些许误差,因此,乾隆的身高确实在1米6上下。

另外一个证据,就是乾隆的衣服,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乾隆老年时期的两件夏装朝服,这两件朝服全长144公分,而这个长度,就基本上等于乾隆脖子到脚的长度。

而人脑袋的长度,通常为整体身高的七分之一,这么换算下来的话,乾隆的身高大约就在1米6多,不到1米七。

这个身高,虽说并不算太矮,但至少和高大威猛没关系,也就是普通人一个。

另外就是乾隆的长相问题,得益于当时西洋绘画技术的传入,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乾隆画像,虽说有美化的成分,但还是具有一定真实度的。

而最贴近乾隆的真实长相的,应该就属现藏于宁夏银川当代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也就是当年郎世宁画的那张《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

在这张画像中,乾隆细眼窄眉,薄片子嘴,“同”字脸型,如果不说画像中的人是乾隆,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这就是乾隆皇帝,一个身高一般,长相一般的人,若是褪去皇帝的光环,把他扔到人堆里,也是泯然于众人,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至少,他真实的长相,远比电视剧中所演绎的差得多。

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身经七代”的皇帝

什么叫做“身经七代”呢?简单来说,就是他见过包括他在内的七代直系亲属成员,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平均寿命比较短的古代。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清代人的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而在清代皇室中,皇族的平均寿命更低,大概在40岁左右。

寿命低就说明活不久,因此,想要五世同堂或者刘世,就注定了难度很大,更别说见过上下七代人了。

但是乾隆皇帝,却十分轻松地做到了这一点。

乾隆生于公元1711年,这一年,还是康熙五十年,距离康熙皇帝去世还有整整十一年,这也就是说,乾隆出生的时候,康熙皇帝还活的好好的。

并且,在乾隆幼年时,康熙皇帝还曾亲自见过他,史料记载,当时是康熙在还是皇子的雍正家中进行晚宴,为了讨父亲欢心,雍正特意把儿子乾隆叫了出来。

而在见了幼年的乾隆之后,康熙对这个孙子大加赞赏,不久后就下令将其带到宫中亲自培养,这件事也在后来成了乾隆引以为傲的事情之一。

回归正题,乾隆见过爷爷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自不必说,加上他自己,这已经是三代人了。

而在之后,乾隆的儿女同样也不用说,而他的长孙绵德出生于乾隆十二年,算上这两代人,乾隆这就见过五代人了。

再往后,绵德的长子奕纯(乾隆曾孙),生于乾隆三十六年,而奕纯的儿子载锡,也就是乾隆的第一个玄孙,则是生于乾隆四十九年。

算上曾孙、玄孙这两代,刚好是七代人。

据记载,载锡出生时,乾隆皇帝非常高兴,毕竟这是他的第一个玄孙,并且载锡从身世上来讲,还属于是“长房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这几种身份加在一起,让老年的乾隆开心的不得了。

中国人最注重什么?说白了就是子孙满堂,这个朴素而伟大的愿望,乾隆皇帝不仅做到了,并且还是创造记录地做到了。

前文也讲过,古代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同样也低下,即便是皇族,寿命也不算长,而能在活着的时候见过七代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纵观整个封建时期,能做到这一点的皇帝,也就乾隆一个。

就不说皇族,把老百姓也加进来,能七代同堂的也是屈指可数,根据资料记载,几千年下来,能达到这一点的,只有七个人,这其中就有乾隆。

所以,他才会非常高兴,不仅亲自教育这个玄孙,更是对其有诸多赏赐。

无意间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全世界范围内,掌握实权时间最长的一个君主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掌握实权的概念,就是不包括未曾亲政阶段,以及其他只有名号,没有权力的阶段。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而在雍正去世的同时,宫廷内侍按照雍正的遗嘱,宣布乾隆继位,在次年,也就是公元1736年,年号正式更改为乾隆元年。

从这一年起,乾隆开始了他漫长的执政生涯,在他继位时,他已经24岁,从年龄上来讲,已经不存在像他的祖父康熙那样的幼年继位,因此,也就不需要有人辅政。

也就是说,从他继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开始执政,而他退位的时间,又是哪一年呢?

答案是乾隆六十年,也就是公元1795年。

这么算下来的话,他实际执政的时间,足足有六十年,加上即位之初,也就是年号没有改的那一年,整体算下来就是六十一年。

六十一年多不多呢?不算多,康熙皇帝在位也是六十一年,但是别忘了,康熙是八岁登基,当时的他远没有执政能力,全靠着有人辅助。

更重要的是,乾隆在退位后,权力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归政大典,其子嘉庆正式登基,而在此之后,乾隆则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太上皇帝生涯。

不过,乾隆是典型的“退位不放权”,朝中的大事小事,依旧还是他做主说了算,而嘉庆皇帝,也顶多只能干点祭祀之类的工作。

甚至,在此期间,乾隆还要求,外地官员到京城后,需要先到他这里报道,听完他的训话指示之后,才可以去朝见嘉庆皇帝。

另外,在某次外国使臣觐见乾隆时,乾隆还当着一众人的面说,他虽然归政了,但大事还得他来主持。

在这种乾隆丝毫不放权的情况下,嘉庆只能是夹着尾巴当了整整三年的“乖宝宝”,在这三年里,嘉庆对前来请示他政务的大臣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惟皇爷(乾隆)处分,朕何敢与焉?”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三年后乾隆去世,嘉庆亲政为止。

所以说,这三年,也属于是乾隆的实际掌权时期,而加上前面的六十一年,合在一起,就是六十四年。

而在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较长的几个君主,没有一个超过乾隆的。

康熙在位时间是超过乾隆的,但他执政时间没有乾隆长,除了这爷俩,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人比他们长了。

再放眼到国外,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的有两个,一个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前后当了72年的国王,还有一个是伊朗国王沙普尔二世,他当国王的时间更长,足足有72年。

但这两位,跟乾隆同样没法比,首先那个路易十四,他的情况和康熙很像,五岁登基,所以朝政就不得不依靠别人的辅助,而他亲政的时间,则是到了他22岁的时候。

也就是说,他执政的时间,只有五十年,而另一位沙普尔二世,他当上国王的时间比路易十四更小,在他还没出生时,父亲就死了,而当时的贵族们,是把王冠放在了他母亲的肚子上,以这种方式为他加了冕。

同样的,在他就这么当上国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靠人辅政,而他真正执政的时间,也只有60年。

因此,算来算去,乾隆的实际掌权时间,是在世界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这也算是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至于说乾隆的寿命,他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是最长寿的,但在世界范围内,只能排第二,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活到了90岁,刚好比乾隆大一岁。

除了上述几个冷知识外,乾隆也是我国历史上作诗最多的一个诗人,他一生共作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这产量已经快要超过《全唐诗》中收录的两千多位诗人作品的总和,只不过,数量虽多,质量却相当堪忧,唯一被广为人知,也就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的《咏雪》而已。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他对儿子很刻薄对女儿却很宠爱。但有一个女儿刚出生,就差点被他埋掉,最后富察皇后说了15个字,就让乾隆转怒为喜。

这位差点被他埋掉的女儿,就是紫薇格格的原型,人称“佛掌公主”。

乾隆十年腊月初二,这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三更时,正在钟粹宫榻上睡觉的纯妃,突然觉得一股暖流从下身流出,她大惊失色,大喊道:“快来人啊!”

值班的宫女一路小跑进入寝宫,忙问:“娘娘怎么了?”

纯妃指着自己的下半身说道:“快叫太医,我要生了!”

很快,太医们就赶到钟粹宫。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伴随着一声啼哭,孩子平安出生了。太医退到帐外,双手作揖道:“恭喜娘娘,是个格格!”

纯妃听后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对于此前已经有两个儿子的母亲来说,这个女儿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恩赐。

正在众人都沉浸在新生儿的喜悦中时,给新生儿例行检查身体的宫中嬷嬷,却突然脸色发白,她失声叫道:“格格......格格的手......”

纯妃被嬷嬷的叫声吓到,用虚弱的声音问道:“格格的手怎么了?快抱来给我看看。”

嬷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小心翼翼地将小格格抱到纯妃的面前。

纯妃从嬷嬷手中接过小格格,一看也被吓住了,只见小格格的手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正常人的手指是分开的,而小格格的手指之间却有一层皮肤连着,跟鹅掌一般。

纯妃的心沉了一下,如果让人知道这件事,自己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性命就要不保了。

在皇家,生下畸形儿,不仅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还会被认为是失了皇家的颜面,多半是要被处死的。

正在她思索要怎么将这件事压下来时,乾隆也闻讯赶来,还没进入寝宫就听到他的声音:“纯妃,听说你给朕添了个小格格,赶快让朕看看小公主长什么样?”

面对乾隆的突然到来,纯妃的脸上没有一点喜悦,反而是一脸震惊和担忧。

乾隆也觉察出不对劲,一个箭步地将纯妃手上的婴儿抱到手上,他也注意到小格格的手,脸马上一沉,将婴儿丢给了嬷嬷,下令道:“让人把她埋掉!”

纯妃顾不得自己刚刚生产完,撑着虚弱的身体从床上下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皇上,求您饶了小格格一命,臣妾愿意将她秘密送回母家,永不踏入京城一步。”

乾隆却丝毫没有动摇,令人继续在花园里挖坑。

这时,富察皇后拖着5个月大的孕肚也来到了钟粹宫,只见她笑盈盈地朝乾隆走来,向乾隆作揖道:“恭喜皇上!格格生佛掌,承欢太后!”

乾隆听后,立马转怒为喜,皇后说得有道理啊,赶紧令人把刚出生的格格再抱过来,他再一次看了看这个与众不同的格格,哈哈大笑道:“太后向来潜心虔心礼佛,如今朕喜得佛掌格格,可不就是太后的功劳吗?”

富察皇后果然是乾隆最爱的女人,只一句话就将“祸端”变成了“祥端”。

这个小格格就是后来的和硕和嘉公主,但民间一般都喜欢叫她“佛掌公主”。

或许是因为佛掌公主是被富察皇后救下的,在她长大后,与富察家族颇有渊源。她在15岁的时候,嫁给了富察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的儿子福隆安。

而富察傅恒在《还珠格格》这部剧当中的角色正是保和殿大学士福伦,官至御前侍卫,他的儿子在剧中的名字叫福尔康,最后紫薇格格嫁给了福尔康。

也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紫薇格格的原型正是这位“佛掌公主”,还有另外一个佐证,那就是纯妃苏氏是汉人。

不过,这位佛掌公主却不是个长寿的,15岁时嫁给福隆安,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后就去世了,年仅23岁。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实际掌权63年零4个月,乾隆时期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多到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何乾隆时期的清宫剧特别多的缘故。

除了“佛掌公主”这样的冷知识外,关于乾隆本身也有很多的冷知识。

在我们看过的影视剧当中,乾隆的形象都是高大帅气,乾隆又自诩拥有“十全武功”,民间乃至史学家对乾隆都是赞誉有加的,但事实上乾隆一直是被高估的一位皇帝。

比如:

关于乾隆的身高——其实一点都不高

关于乾隆的外表,《清史稿》战战兢兢地写了四个字——隆准颀身,啥意思?说他高鼻梁、大高个儿。

我们看过的很多清宫剧里,乾隆的形象也基本上都是身材颀长的大高个儿。那么究竟爱新觉罗.弘历的身高多少?

1793年,一名叫马戛尔尼的英国大使访华时亲眼见到了当时83岁的乾隆,回国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将这次会面写了下来,在这个记录里有一句话特别引人遐想:“乾隆皇帝大约五英尺二英寸”,也就是当时83岁的乾隆皇帝约160公分左右。

扣掉老年缩水,年轻时大概也就166公分到168公分左右,不算特别高。

这个身高从现在故宫博物馆展出的乾隆的两件夏季朝服也可以推测出来,这两件朝服身长144cm,两袖通长192cm。

由于清朝的着装衣服通过都要垂地,还要遮住脖子,这144cm的身长就可以视为是乾隆自颈部到脚部的长度,头部按20多公分来算,也可以推测出乾隆的身高大概在166公分到168公分之间。

身高不够,鞋跟来凑,并不是只有现代的男子才会穿增高鞋垫,古代男子也会穿。尤其是乾隆皇帝,向来争强好胜,怎么会让自己输在身高上呢?在清朝出土的文物中,乾隆皇帝的很多鞋子都是“恨天高”,最高的有20多公分。

关于乾隆的颜值——典型的东北小伙形象

受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眼中,乾隆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小伙,最经典的要属《戏说乾隆》中郑少秋扮演的乾隆,最帅的估计就是《如懿传》中霍建华扮演的。

以前虽然没有相机,但还是有留下画像的,年老时候的乾隆看上去和其他的老皇帝们长得差不多,毕竟人老了看上去都差不多。

所以我们直接来看乾隆年轻时候的画像,只能说DNA真的很强大,看这眼角眉梢,一看就是典型的满族长相,如果他脱下龙袍,穿起小脚裤和洞洞鞋,妥妥就是视频直播里东北那旮沓的小伙儿啊!

不过帝王的画像多少还是会被美化的,如果说皇帝长得本身不那么好看,那画师照实画下来,估计要掉脑袋了。

但乾隆皇帝真实面貌,曾经被一位叫郎世宁的意大利画家偷偷画下,这副《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现藏于宁夏银川当代美术馆,是这个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很多网友看了这个画像后,感觉和印象中的乾隆差距很大,不像主角倒像是影视中配角模样。不过总体的气质还是非常好的,眉宇间很有威严。

关于乾隆的着装——非常喜欢cosplay

皇帝一天是从更衣开始的,冠、袍、带、履,每天皇帝穿什么、换了几次衣服,内务府的四执库都有记载。在《乾隆穿戴档》里,记录乾隆帝在一年之内,更换了28件里衣,也就是平均每件里衣穿13天半,看来乾隆真的是只顾外表,不太顾内部卫生啊!

乾隆除了平常的穿着外,还非常喜欢cosplay。作为满清皇帝,他对汉族的传统文化非常热衷,尤其喜欢汉服。来一组乾隆cosplay的画像。

乾隆除了身高和颜值被高估外,还有他的才华也是被高估的。影视剧中的乾隆不仅风流倜傥,而且特别有才华,到哪都要作诗一首,作画一幅。但事实上这两点,却饱受后世的文学家诟病。

乾隆确实从小就很聪慧,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他这人有个缺点,就是很自恋,自认为自己诗才出众。他一生作诗高达4万首,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乾隆89岁,假设他从10岁开始作诗,平均一天就要作诗1.37首。

职业诗人估计都做不到吧?这样做出来的诗,质量可想而知,很多根本不能算诗,只能算是打油诗。为了彰显才学,乾隆帝还经常会故意使用一些生僻字来作诗,结果反而导致诗作词不达意。

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如果问你,他有什么代表作吗?相信你一首都不知道。乾隆唯一一首比较有名的诗,就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那首《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而且这首诗还是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说是模仿,简直是抄袭)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有人说,乾隆写了4万多首诗,还不如他爹雍正所写的十个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当然作诗纯属乾隆个人爱好,我们倒也没啥可说的。

但是他非常喜欢在名画上盖章这事,真的不得不吐槽,跟“牛皮癣”一样,很多好好的名画名作都被他的毁了,《富春山居图》、《兰亭序》都没能免遭毒手,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原本明朝时期只有一个印记,到了乾隆手里时,多了11个章,不仅如此,乾隆还在上面题了字,简真是太自恋了!

由于乾隆基本上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皇帝了,关于乾隆时期的冷知识确实很多,但要说惊掉你下巴的,那还真不至于,毕竟现在讯息这么发达,我们对于各种奇葩事情早就见惯不怪了。

倒是大家对于乾隆的花边新闻、野闻轶事更感兴趣,比如关于他的身世、他和三任皇后的爱恨纠葛,但这些电视演绎的很多了。

我就给大家继续给大家讲一个电视剧没有演的,关于乾隆和和珅的冷知识。

说和珅是史上第一大贪官,估计没有什么人有疑义,乾隆不知道和珅贪吗?他当然知道。乾隆时期的贪官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多的,但也是抓贪官最多的一个朝代。

那么乾隆为什么不抓和珅呢?除了和珅是他的小金库外(乾隆下江南基本上花的是和珅的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珅办事太得乾隆的心了,在乾隆老到话都说不利索的时候,只有和珅能够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可以说,只要乾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珅就能心领神会。所以在乾隆退位当太上皇的那几年,朝野上下都知道和珅其实就是“二皇帝”。撇去君臣关系,乾隆跟和珅可以说是知己了,而关于乾隆与和珅的前世今生,还有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来源于一段流传很广的野史。

弘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爱上了他父亲雍正的女官马佳氏(《清史稿》中确实有记载过这个人)。女官就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宫女,日常干宫女的活,晚上可以陪皇帝睡觉。

一天,两人在行好事时,恰好被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撞见了。她虽然十分愤怒,但并没有当场发飙,转头就走。然后找了个机会,给马佳氏赐了一条白绫,自尽于月华门。

等到弘历赶到时,心爱的人已经变成一具尸首了。弘历抱着爱人的尸首,见到她的颈部因为自缢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红色印记。他在心中默默祷告:今生无缘,若来世能再见,就以颈项红记作为相认的依据。

后来,弘历当上了皇帝,但仍然想念马佳氏,甚至好几次南巡,只为了遇见有颈项有红记之人。但都没有遇到。

就在乾隆快要忘记这件事时,乾隆四十年,他无意中在侍卫队伍中见到了当时还是轻车都尉的和珅,见到他的颈项有一块红记,便认定他就是马佳氏投生来伺候自己的。从此,和珅就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

之所以会有这段野史,是人们从和珅去世时留下的诀别诗引出的。

在乾隆归天后没几天,嘉庆帝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将他打入大牢,并赐给了他一条白绫了解自己的性命。

上吊前,他写下了28个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表面上这是一首诀别诗,但细品一下,却令人疑惑重重。首先是“谢红尘”,听上去很像是感谢红颜知己的意思,究竟谁是他的红颜知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乾隆。

其次,后两句,听上去又像是在交待下一世见面的欺许,等“水泛含龙”的那一天,“香烟”就是我的后世身。

而“水泛含龙”和“香烟”各指什么,有很多的说法,“香烟”肯定不是指我们现在的香烟了,很多人认为这指的是烽火戏诸侯的“烽烟”。因此最多的说法就是,和珅喻意自己死后会变成 像褒姒那样的女子,祸害大清国。

巧合的是,在和珅死后的道光十二年,黄河发大水,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叶赫那拉家族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后来的慈禧。

当然,从唯物辩证学角度来讲,是没有什么转世投胎一说的。

之所以讲这些乾隆时期的冷知识,其实是要告诉大家,平常我们从电视上了解的历史,其实都是被美化了的。要想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应该多看书去了解现实的历史,才不会错把“汴州当凉州”。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一,清史说乾隆帝是大高个儿,实际上乾隆帝不到一米七

关于乾隆帝体型,《清史稿》用了四个字“隆准颀身”,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鼻梁高、个子高。

而《清高宗实录》说乾隆帝“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颀身”。

不过按照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的日记:乾隆皇帝并不高大,身高约五英尺二英寸,大概一米六,当时的乾隆帝已83岁,可能年轻时高一些。

按照现存乾隆帝所穿十二章朝服推算,乾隆帝真实身高在1.66到1.68米之间。

二,乾隆皇帝不爱洗澡,更不爱换衣服

根据内务府四执库的《乾隆穿戴档》记载,乾隆帝每天都要更换衣物,他的一天从更衣开始,每天穿了什么,穿了几次全都有详细记载。

由于换衣服太频繁而且太麻烦,逢年过节的时候,乾隆帝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了更换衣服的事情上。

虽然乾隆帝换衣服非常勤快,但按照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一整年,乾隆帝仅更换了28次里衣也就是内衣,平均每次穿13天半,每次更换都是在洗澡之后。

乾隆帝每年只洗不到三十次澡,这并不夸张,晚清德龄郡主入宫侍奉慈禧太后时,竟然发现偌大皇宫并没有洗澡器具,即便慈禧太后,也只是擦澡。

三,正品被当做赝品,赝品被乾隆帝打满马赛克

乾隆帝酷爱收藏,同时更加酷爱给前人字画盖章与题字,经常将前人的珍贵遗迹盖章盖得如同牛皮癣一般。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只有28个字,却被乾隆帝反复题字60多次,空白处全被乾隆帝用盖章弹幕覆满,王献之的《中秋贴》也差不多的厄运。

有一副《富春山居图》,被乾隆帝题字盖章55次,索性被乾隆帝糟蹋的那一幅是赝品,真正的黄公望真迹,因为被乾隆帝误以为是赝品而躲过一劫。

四,乾隆时代的西方,已地覆天翻

乾隆在位期间,站在雍正帝的肩膀上,当时的中国是全球GDP最高、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相对来说实力仍旧极强,毕竟那时西方尚未真正发展起来。

不过乾隆帝所处的18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为发妻崩逝伤心,西方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

乾隆四十一年,美利坚诞生于大洋彼岸,

乾隆五十四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乾隆帝退位次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当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访华,后世来看,当时若是开放市场自由通商,中国极有可能与西方迅速完成经济形态的同步发展。

结果,当时清朝与英国因为跪拜礼的问题争论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五,乾隆非常会花钱,但未必败家

印象中的乾隆帝被视作“败家子”,然而实际上未必尽然,虽然乾隆驾崩后,清朝盛极而衰,从康乾盛世变成了嘉道中衰,但乾隆帝理财却是一把好手。

清朝入关后至雍正时期,基本都秉承农桑为本的基策,并不重视甚至不断打压商业发展,不过乾隆时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宽松。

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清朝国库的库银长期维持在六千万两以上,乾隆四十二年达到了八千一百万两的巅峰。

而这个时候,乾隆帝已完成四次南巡、十全武功完成了六件,乾隆时代的大型水利工程、海塘工程与园林建造,甚至裕陵的建造都已完成。

并且,乾隆帝已连续三次免减天下钱粮与税赋银,总额超过两亿两。

六,乾隆帝太长寿,最终没得选才挑中永琰

乾隆帝享寿89岁,是目前明确记载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君王,不过长寿也带来了麻烦。

乾隆帝膝下共有十七位皇子,但在其正式退位的时候,已有十三人先行一步离开人世,当时尚在人世的皇子,也只有永瑆、永璇、永琰和永璘而已。

不仅仅是皇子,在其退位之前出生的34个皇孙之中,都已经有27个离开了人世,而乾隆帝最终见到了“载”字辈的皇曾孙载锡。

乾隆帝本想立嫡,结果嫡子早夭,后想册立最优秀的五皇子永琪,结果永琪也英年早逝,到再想立储的时候,四个儿子都不咋滴,只能矮子里头选高个,立了永琰。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乾隆举办千叟宴,由于上桌的酒肉菜肴是凉的,加上天气严寒,不少赴宴的老人吃完宴席就一命呜呼。

千叟宴是清朝康熙皇帝发明并举办的大型皇家宴会。千叟宴中叟,指的是老人。千,是虚数,指很多,不一定是一千,也有可能是两千,或者三千。宴,宴会的意思。

顾名思义,“千叟宴”就是皇帝召集官员、缙绅中六十岁以上的高寿老人来皇宫中举行酒宴,与皇帝同乐。

康熙皇帝六十岁时,为了给自己庆祝寿辰,也为了收拢天下人心,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

从天下各地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前来赴宴,当时赴宴的老人有一千九百多人,就是按八人一桌来算,也得两百多桌。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九岁时,康熙为了炫耀自己在位时间最长,也为了庆祝自己七十大寿,在乾清宫里又一次举办了千叟宴。

当时参加宴会的不只是六十岁以上老人,还有京城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皇子皇孙。乾隆皇帝当时十二岁,也参加了这次千叟宴。

不过康熙在这一年举办千叟宴后,没有熬到七十岁就一命呜呼了。但是千叟宴却成了清朝皇室的传统,深深留在了乾隆的脑海当中。

康熙去世后,雍正皇帝继位,开始整饬吏治,进行改革,为康乾盛世做出了贡献。不过他在位十三年,连六十岁都没有活到,所以他没有举办过千叟宴。

可是他儿子乾隆皇帝可就不同了,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仅次于康熙皇帝,当然他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就提前退休禅位,如果他不退位,那么就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

乾隆的寿命也长,活了八十九岁,远远超过了他爷爷康熙皇帝和他爸爸雍正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个七世同堂的皇帝。

当时的清朝,乾隆有康熙和雍正打下的基础,直接将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清朝国力鼎盛。由此乾隆也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是古今第一完人。

加上他十分崇拜康熙皇帝,很多地方模仿康熙。比如康熙曾经六次下江南,乾隆也来了个六次下江南,康熙曾经举办过博学鸿词科,乾隆也举办博学鸿词科,康熙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乾隆也两次举办千叟宴。

乾隆在模仿康熙皇帝上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千叟宴上,乾隆不如康熙皇帝,两次千叟宴,第一次举办就搞砸了。

乾隆五十年,正好是乾隆皇帝七十五岁,一来是为了纪念自己继位五十周年,二来是为了表示大清太平盛世,四海承平,天下富足,三来是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五世同堂。四来是为了表示皇恩浩荡。

于是当年正月,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邀请天下各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进京赴宴,当时赴宴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人,加上清朝皇室成员,文武大臣,皇亲国戚等共有三千多人。

由于赴宴的人太多,宴席在屋内摆不下,只能在皇宫空旷的场地上举行。乾清宫的殿廊下布50席,丹墀内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计800席之多。

不过这次千叟宴办的很不理想,由于千叟宴是在正月举办,那时恰好是数九寒天,京城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举办地点是空旷寒冷的乾清宫。

加上清朝宫里离康熙举办千叟宴已经六七十年了,很多千叟宴的流程和细节就没有人记得了。导致这次千叟宴的规模太大,大大超出了皇宫能够应付范畴,结果在宴会上就出现了,酒肉菜肴端上桌已经是十分冰凉了。

前来赴宴的老人岁数已经大了,一路上又舟车劳顿,身子骨都快散架了,还要忍者寒冷的气温吃着冰冷的饭菜,加上皇宫的规矩多,宴席的流程长,很多老人就一直在寒冷的天气下等待,没过多久回去就病死了。

这次千叟宴的效果大打折扣,简直打了乾隆的脸,让乾隆心里很不爽,就是自己八十大寿也没有搞过这件事。但是乾隆对这件事还是很感兴趣的。

到了乾隆八十五岁,乾隆为了履行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的承诺。在位六十年后,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乾隆皇帝禅位后,就在这一年的正月,于皇宫宁寿宫皇极殿又举办了千叟宴,此时乾隆已经是太上皇了,已经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了。

他比六十岁的老人大二十六岁,辈分上几乎可以当这些老人的爷爷了。于是这次千叟宴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六十岁改为七十岁以上。

但是据有的文献记载,六十岁的老人还是参加了宴会,导致参加千叟宴的人达到了五千九百多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千叟宴。

《啸亭续录·千叟宴》:“康熙癸巳, 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 ,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 乾隆乙巳, 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 ,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丙辰春,圣寿跻登九旬,适逢内禅礼成,开千叟宴于皇极殿 ,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

为了避免出现上次的事故,这次千叟宴的大小筹办事宜都由内务府总管和珅负责。和珅在这件事上很有头脑,为了改变以前千叟宴酒肉菜肴冰凉,天气寒冷无法取暖的问题。他改革了以前旧式的个人小火锅,发明今制大火锅加烟囱。

一等宴席每桌陈设火锅2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另外备肉丝烫饭。

次等宴席每桌陈设火锅两个(铜制):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煺羊肉一盘,烤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一样备肉丝烫饭。

于是这次千叟宴和珅调来了1550多只火锅,举行火锅宴。火锅不仅解决了宴席上酒肉菜肴冰凉的问题,也解决了数九寒天取暖的问题。

这次千叟宴上,由于火锅的加持整个皇宫中热气腾腾,宴席上老人也吃上了热乎饭菜,吃的不亦乐乎,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让爱慕虚荣心的乾隆皇帝面子十足。

乾隆十分高兴,还亲自为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宴席上还有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被推为上座,据说他当时的岁数已经一百四十一岁了,乾隆对他很是欣赏,还当场以他的岁数做了一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最后还是纪晓岚对了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是花甲重逢,花甲是60岁,重逢就是120岁,三七岁月是21岁,加起来就是141岁。

下联是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双庆就是140岁,一度春秋是1岁,加起来就是141岁。

宴会声势浩大,果然不同凡响。乾隆太上皇大为高兴。不过这次宴会是乾隆王朝的结束。三年之后,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正式掌权,清朝开始走下坡路。

之后,清朝皇帝除了嘉庆和道光也再也没有活过六十岁的,清朝也再也没有举办过千叟宴。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关于乾隆的很多冷知识就已经足够让人惊掉下巴,众所周知,乾隆是中国古代皇帝寿龄最高的,享年88岁,也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乾隆的历史冷知识。

乾隆作诗4万首,唯独这首上了小学课本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基本上是平均一天1.3首诗,为何产量如此之高?其大多是即兴口授,或者随笔所写,由大臣抄录,然而至今也没有几首能够广为流传,毕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过这一首《飞雪》却出人意料的上了小学生课本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果真是好诗,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甚至觉得乾隆怎么就这种水平?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是值得学习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就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写尽了雪花飘落的样子。

乾隆是盖章狂魔,连自己的画也不放过

《延禧攻略》不愧为一部好剧,就连乾隆的一些小爱好也给展现出来,正史中乾隆确实如此,非常喜欢盖章,就连一些名画名作都难逃一劫,像《富春山居图》、《兰亭序》,尤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原本在明朝时期就只有一个印记,到了乾隆手里时,多了11个盖章,不仅如此,还在上面题字。

还有赵孟頫的《人骑图》,这幅画原本就已经有很多印记,未曾想,乾隆还增加了14个印记上去,强行盖章。

据说乾隆的印章就有1000余方,圆的、扁的、方的、正的、大的小的都有。

乾隆当场吃下一块水煮大肥肉

乾隆在十几岁就开始跟随爷爷康熙学习,一直都非常努力,康熙97个孙子当中,唯独最喜爱乾隆,不得不说乾隆还是有些本事的,从他处事不惊就足以看出。

历史记载,雍正有一次在祭祀大典时,赏赐给大臣们肥肉,这是清朝留下来的传统,这种肥肉主要是怀念先辈经历的困难,所以一般都是水煮,没有任何辅料,非常难吃,而且都是一大块一大块,一般只有表现优异的大臣或者侍卫才能吃到。

而雍正恰好给了一块给乾隆,面对这种十分难以下咽的肥肉,乾隆当场将它吃完,并没有任何犹豫,就连问都没问,有的大臣深知雍正皇帝用意,乾隆虽年纪不大,但应该也是知道的,当时雍正非常满意,不久后便立为太子。

这种肉主要就是难吃,很多大臣都偷摸着放盐,用浸过辅料的油纸包裹,然后再慢慢吃,这样也算是放辅料,可以想象乾隆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乾隆时期有哪些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

让‬你‬惊‬掉‬下巴‬的‬冷知识‬,是‬乾隆命令把‬新疆‬‬叛乱者‬头目‬的‬头颅不远万里带到北京,扒‬光‬剔‬净‬,花重金做成华丽而恐怖的嘎巴拉碗。然后‬收藏故宫,年年昭示‬天下‬,让世人来看‬看破坏‬祖国‬统一者‬的‬下场‬!!

👆乾隆下令用新疆分裂主义头目霍集占头骨做成的镶金戴玉的嘎巴拉碗

至今,‬这帮‬分裂主义者‬头骨‬做成‬的‬碗‬,在‬故宫‬博物院‬仍然‬可见‬,凭票参观。

制作‬嘎巴拉碗,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技能‬,但其实‬它也‬‬‬结合了满族‬‬对待‬仇敌‬的‬萨满‬教血亲‬复仇‬的‬信仰‬和‬‬习惯‬‬。具体‬来说‬,就‬是必须‬把‬个人‬和‬帝国‬的‬仇人杀死‬,把‬仇人‬的‬‬头骨‬剝‬下‬面皮‬、浮肉‬、砍掉‬眉毛‬以下‬部分‬,水煮‬千遍‬,小心‬研磨‬,其‬工序‬非常‬复杂‬繁琐‬。最后‬用‬水晶、黄金镶边做成可以‬饮酒‬的‬骷髅碗。

乾隆时期,清帝国花了巨大代价终于收复新疆、平定了准格尔蒙古叛乱,乾隆除了对准格尔蒙古人“除恶务尽”外,对曾被准格尔蒙古人残酷压榨的维吾尔族人视为弱者,一边减轻他们的税负(准格尔抽税7成,乾隆只抽0.5成);一边让维吾尔宗教领袖自己自治,待遇比他们被蒙古人统治时期好得多的多。

不料这帮人是忘恩负义,新疆维族宗教头领大小和卓对虐待他们的准格尔蒙古人服服帖帖,对善待他们的清朝却极端仇视,其欺软怕硬的劣根性在清帝国消灭准格尔不久就发作了。

他们恩将仇报酿成“大小和卓”之乱,针对汉人满人进行惨绝人寰的民族仇杀———其行为之残忍和卑劣,这里不忍言说。

乾隆对当时维族的表现非常失望和震怒,于是在雷霆手段果断平叛与恢复新疆和平后,传令将罪魁祸首维族人霍集占的首级,万里迢迢从阿富汗(叛乱者最后被清军打得逃至阿富汗,头目霍集占被当地人杀死后献给清朝)送往北京。

这颗罪恶的头颅在紫禁城被水煮千遍,抠挖剥净制成“嘎巴拉碗”———在北京的藏族密宗僧人单增告诉乾隆,这种法器一旦制成就必须要公之于众,它对帝国的仇敌有万世诅咒的神秘功能。

于是乾隆命令年年在小满节气将此碗示众。

清末民初,此法器很长一段时间不知去向,有人预言将因此丢失新疆,不过好在民国3年(1914年),在清理故宫建立“故宫博物院”时,此法器被湖南人易培基从一堆垃圾中再次发现,重新回归故宫,新疆也在汉人杨增新的治理下迅速稳定下来。

至今,你在故宫博物院仍能看到这件有这么多故事的密宗法器——它保存得是如此完好,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作为民族分裂分子,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

其实‬在‬霍集占头骨之前,乾隆就早‬已‬玩起来‬用‬分裂者‬头骨或者‬其他‬什么‬身体‬零件‬‬做文章‬的‬套路‬‬。

比如‬在‬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反叛‬后‬,乾隆‬就‬把大土司索诺木兄弟四人连其他几个首领共13个人的头骨和腿骨,做了三个嘎巴拉碗、六个嘎巴拉鼓、数个腿骨号并供奉在北京‬紫禁城,同样‬也是‬在‬每年‬小满‬节气‬对外‬开放‬:一方面‬震慑‬分裂主义‬分子‬,一方面‬供自己修习藏‬传‬佛教‬密法‬。

👆‬金川大土司的‬索诺木腿骨‬,按‬乾隆‬指令‬做成‬的了‬法器‬(腿骨号‬,可‬吹奏‬),据说‬是在索诺木还‬活着‬时‬被‬生‬砍‬下来‬的‬

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事实上‬也是‬中国‬帝王中对于藏传‬佛教‬修行‬最为痴迷‬的一个皇帝‬,他和章嘉国师被认为是元世祖忽必烈和八思巴大师的转世,传说‬乾隆‬把‬他和‬帝国‬‬‬宿敌‬的‬头骨‬和‬肢体‬做成‬法‬器之后‬。因此‬获得了藏传佛教最为甚深的密法灌顶,‬大大‬延长‬了‬他‬本人‬‬的‬寿命‬(89岁‬)和他‬的‬帝国‬————‬清朝‬的‬国‬祚‬(276年‬)!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