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哪种面料,还能像曾经的“的确良”这样一统江湖了,它在那个年代真可谓是实用和时髦的代名词。

今天如果问街上流行穿什么?100个人恐怕有101个答案。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时髦,绝对绕不开一个词——“的确良”。

这种现在看来颇为土气、也并不舒适的化纤面料,在当时引领了鲜亮、挺括的服装风潮。也正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帮助中国人结束了“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日子。

“的确良”为什么会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

的确良,这个名字怎么听都觉得很奇怪,它最早是“dacron”的粤语音译,当时广州人写成“的确靓”,最初这个名字也可以说的音意俱佳。

不过因为当年粤语不像今天这么普及,名字在传入北方的时候,被写成了“的确凉”。但是北方朋友们穿着穿着,发现也并不凉快啊,于是后来又改成了“的确良”。

在那个年代,男孩子如果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蓝布裤,胳膊肘上套件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再理个寸头往街边上一站,妥妥是整条街最亮的仔。

据我母亲回忆当时跟父亲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是被父亲这一身行头给成功“骗”到了。

“的确良”为什么会风靡全国

的确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如此流行,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本身的品质优良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各类物资都稀缺,当时国人穿的都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了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都用来种粮食了,没有太多的土地用来种棉花。所以当时的纺织物资非常稀缺。

由于物资紧缺,当时几乎买什么都需要“票”,卖粮食要粮票、买火柴要洋火票、买布也需要布票,而票都是按人头分的。

据我母亲回忆,当时他们每年每人发的布票能对一丈五尺七寸布,小孩子做衣服还没有问题,但是大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当时他们兄弟姐妹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穿过以后弟弟妹妹穿,所谓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这么来的。

老百姓的穿衣问题得解决,既然没有多余的土地,那能不能用化学纤维呢?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时就提出:我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

“的确良”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涤纶,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没错石油作为基础化工原料,不仅能让车子满街跑,还能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保暖。

于是从60年代开始,当时就开始小批量试制“的确良”,不过当时化纤还是进口,所以“的确良”的价格还比较贵,而且主要还是用于出口创汇,只有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少量“出口转内销”指标,绝对是紧俏货。

不过它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按实收布票,而是打折收取,到后来甚至不需要用布票,对布票不够用的人家是个大好消息

随着70年代国家开始大力引进石化装备,投资建设四大化纤基地,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陆续建成,曾是高档商品的“的确良”才逐渐普及,老百姓的穿衣需求也彻底得到释放。

当然除了物质稀缺,“的确良”的流行还要归因于这种面料本身的品质优势。

“的确良”的优良显而易见,它易洗快干,最关键还非常结实。当时很多条件不好的家庭,为了做衣服买的布可能还是“回纺布”,就是将旧布打碎重新纺成纱、织成布。这样的布做的衣服非常不牢,在当时比较高强度的劳作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破损,衣服上几乎到处是补丁。

所以经蹬又经踹、经铺又经盖、经拉又经拽,经洗又经晒,一件顶三件的“的确良”,对于当时的劳动人民来说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么大的优势之下,“的确良”不吸汗、不透气的缺点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

还有一点就是“的确良”的挺括、色彩鲜艳,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

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时装的概念,衣服的主色调只有黑、灰、蓝几样,”绿军装“在当时已经是最时尚的存在了。那会老外看我们的眼神就像今天他们看朝鲜的眼神。

但是“的确良”的出现,让老百姓发现衣服竟然可以不起一点褶子,而且颜色可以这么艳丽多姿。在那个年代,年轻姑娘穿着色彩鲜艳的‘的确良’裙子,又洋气又让人羡慕。

所以,“的确良”当初的走红,主要是因为当年老百姓对于穿衣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的确良”为何如今不再流行

如今的年轻人,很可能都没有听都没有听过“的确良”这个名字。

这也很好理解,首先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今我们的基础生活物质早已不再稀缺,有了各种各样面料可以选择,对于着装有了多样化的品质和审美需求,单一的的确良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高品质的面料种类越多,“的确良”不吸水、不透气的缺点也被暴露得越明显。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的确良”衣服不仅不透气、不吸汗,而且出了汗还会粘在身上非常不舒适,对于女性来说更有可能造成走光的尴尬困扰。

而另一方面,如今我们的衣服,也早已经不需要自己买布再回来加工,直接买成衣即可,普通人自然也不会再过多地去关注衣服面料种类。

其实涤纶今天依然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衣服当中,如果细心点你就会发现每一件衣服标签上都注明了材料成分,经常可以看到涤纶的身影,只不过今天已经没人再称呼它为“的确良”。

结语

每一代人,都有一段他们共同的回忆,而他们共同的回忆就变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就像“的确良”、“BB机”、“二八大杠”等等,它们也许会随着时代前进的车轮逐渐离我们远去,但那一段峥嵘岁月永远留在了那一代人的心中。

正如马未都说,的确良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为何现在不流行了?

说起“的确良”,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们来说应该都是集体的记忆了。在当时物质条件很差,并且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任何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像家中孩子比较多的,一般都是大人穿了的衣服,传给小孩子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长大了在给老三穿。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这样,衣服就像是传家宝一样,大的不能穿了就留给小的穿。农夫还记得,在当时大人一年到头都舍不得买一件衣服的,而小孩子也是经济条件好的,才会过年买件衣服。因为以前的衣服都是棉布做的,是不耐穿的,所以很多的衣服都是有各种各样的补丁。

等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种新式的面料开始流行起来了,而它就是“的确良”。估计不少人也有过疑惑,为什么这样的衣服叫这个名字,据说最初这种叫法是广东地区流行起来的,它是粤语的音译。开始的时候是叫“的确靓”。去过广州的人应该都知道,“靓”就是时尚、漂亮的意思,比如靓仔、靓妹。后来传到北方地区去了,就被误传为了“的确凉”,认为穿上这个衣服会很凉快。然而事实却证明了,这种布料制作的衣服并不凉快,认为叫“的确凉”不妥,因此也就改成“的确良”了,也是从这以后就开始风靡全国了。在农村里如果谁穿了一件的确良的衣服,那是回头路超高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有种潮流叫“的确良”,人人都想要拥有一件这样的衣服,那为何现在不流行了呢?“的确良”衣服的火爆是有原因的,首先这种材料制作的衣服色彩纯正不褪色,而且很好清晰,也容易干,看起来很有档次。的确良和是一种涤纶纺织物,化学成分叫聚酯,通常用来做衬衫。

其次的确良衣服相比于以前的棉衣更加耐穿。棉衣穿久了就很容易破烂,可是的确良却不会这样,它非常耐磨而且还不容易走样。对于农民来说,衣服穿不烂才是好衣服,穿的越久越好。相比于过去单调的粗布服装而言,的确良能让人眼前一亮。在当时谁要是有一件的确良衬衫,立刻显得特有档次,特有派儿。最初是在干部家庭和知识分子中流行起来。尤其是早期的的确良军便服特别受宠,很多年轻人会为了这身衣服而去当兵。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的确良是属于少有的非控制商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的商品都是管控的,但是的确良却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买。所以即便是稍微贵一些,很多人也抢着要买。到了八九十年代的夏天,走在大街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穿的确良的衣服了,年轻小伙穿的确良衬衣,而小姑娘喜欢“棋子格”或小碎花儿的“的确良”衬衫,真的非常潮流。

至于现在的确良不流行了,一方面是这种面料的衣服穿着不舒服,其透气性差,也不吸汗,在夏天的时候穿在身上火辣辣的。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穿衣不仅追求时尚,而且还讲究舒适了。另外一方面就是现在人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纺织工艺也进步了,纯棉织品的衣服重新成为了时髦,所以风行一时的“的确良”也就逐渐没落了。还有一点,就是现在衣服面料种类更多了,不仅有纯棉的,还有涤棉、牛津纺、丝绸、绒布格等,这些对比的确良更有优势,所以就逐渐取代了它的地位,一统天下的“的确良”也就成为了历史。

你还记得,当初你的第一件的确良衣服吗?

极端的人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