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车祸版《汾河湾》好笑有一个前提——必须听过并熟悉正常版的《汾河湾》。

对于熟悉正常版《汾河湾》的观众,车祸版《汾河湾》的乐趣,并不在于相声本身。

在于看喝醉的于谦,在舞台上是如何说凭靠本能说相声,再看郭德纲是怎么把于谦的醉话圆回来的。

一个是喝醉酒后凭靠意识的意识流捧哏,一个是努力想把满是窟窿的段子圆回来的逗哏。光看小黑胖子满头大汗“补裤裆”的样子,就值回票价了。

不明就里的观众,或许反倒会误认为是郭德纲喝多了。

“于老师拉来了”这次车祸版《汾河湾》,要从于谦老师戒酒说起。

熟悉相声的观众都知道,于老师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

但很少有人知道,于老师也戒过酒, 这一戒就戒了3个月。突然有一天自己感觉差不多了,可以开戒了,于是约了朋友,一起喝酒。

喝酒之前,于老师心里很有底气:自己戒了这么长时间久,这次不能放开喝,不然身体受不了。

于是,于老师建议大家少喝。甚至不要喝白酒了,喝点啤酒。适当喝点就完了,自己晚上还有演出呢。

这一喝,就从上午10点喝到下午4点,于老师喝了20扎啤酒。

当时孟鹤堂劝于老师,说:“干爹,晚上北展还有演出,您不能这么喝。该走了”

于老师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我知道什么时候走。”

晚上6点,郭德纲到了北展剧场后台,徒弟们围了上来,说:“于大爷给拉来了。”

郭德纲还没意识这句话的含义,说“让进来吧”。

“进不来了,车上睡着了”。

《汾河湾》是第二场演出,第一场是烧饼和曹鹤阳的《打灯谜》,第一场原定时间是半个小时。

为了让于老师醒酒,郭德纲给烧饼曹鹤阳下了“死命令”:全力拖时间,等待于老师酒醒!

半个小时的《打灯谜》,活生生延长到了一个半小时,估计烧饼都把这辈子知道的灯谜全说出来了。而后台,一群人给于老师灌大量的矿泉水,催吐。

一个半小时,于老师终于被灌醒了,迷迷瞪瞪上了台。

据于老师回忆,那一天,他完全是朦胧状态,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郭德纲的原话:再跟你说《汾河湾》我就是那个!

由此可见这次车祸版《汾河湾》给“小黑胖子”的心理阴影了。

老观众的意外之喜对于德云社的粉丝来讲,很多相声段子都是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了。不管是郭于的粉丝,还是其他演员的拥趸,再熟悉的段子还是看一回乐一回,如同冯巩的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可是,如果有一天,熟悉的演员,将熟悉的段子,突然重新演绎,甚至创新,舞台效果会出奇的好。

比如德云社逐渐成名时,郭德纲改编的《西征梦》

这是一个老段子,讲述的是慈禧太后和八国联军的事情。

但是郭德纲顺应社会变迁,改成了美国总统和“老和部队”的故事。

“老和部队”名字也是这样来的。

这个改编让听惯了传统段子的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很多人也是因此喜欢上德云社的。

再后来,德云社壮大以后,虽然也有改编和创新,但是一来创作本身就是很费劲的事,二来网络传播太快,有时候你刚一发出来,全网都能搜到。所以德云社的粉丝,一直还是听着原来的相声演员说原来的相声段子。

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相声段子改了。

而且还不是专门改的,是于谦喝醉了,凭靠本能进行意识流捧哏,郭德纲也因为于谦的胡言乱语,导致半天“入不了活”,满头大汗还不得不帮于老师圆回来。

知道了这前因后果,再回头看车祸版《汾河湾》,于老师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和老郭心里上蹿下跳但不得不说下去的着急。

这得是多可乐。

如何快速感受到老粉丝的快乐如果真感受不到正常版和车祸版《汾河湾》带来的差异,建议您听听德云社另一个段子《扒马褂》。

这个段子大意就是:A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穿马褂,自己家没有只好找B借。B不在家,只有B的老婆在,说借马褂必须做到下面一件事:B在外面经常喜欢吹牛,A要负责帮忙把吹得牛圆回来,否则马褂不借了。然后就是A在路人C面前一个劲圆谎引发的好笑事情。

这个节目是德云社每年开箱必备的节目,一般3个人演出,郭德纲和于谦固定,第三个人轮换——一般是德云社要捧谁就让谁上。一般由于老师扮演B、力捧的徒弟扮演A,郭老师扮演C。

正常台本里,B说的谎都差不多,每次观众在听之前都知道B要撒什么谎以及A会怎么圆回来了。

正常版,可以听闫鹤翔、张鹤伦演绎的《扒马褂》、有点闹腾和修改的看烧饼的那期。在熟悉大概流程后。你就可以看看孔云龙的神级《扒马褂》。

你就会大概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车祸版《汾河湾》可乐了。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这场演出称为“在悬崖边的演出”,随时可能翻船,用惊心动魄形容,一点不为过,整场演出观众都在捏着汗,郭德刚更是气得哭笑不得。

但我们看到的是郭德刚的无奈,是于谦的不容易,是德云社面对观众负责任的态度,坚守艺人的底线,每个人背后的不易。

演员和艺人都是为了生活在打拼,为了事业在拼命。人活在世上,就如郭德刚所说:别看人前显贵,其实背后遭罪。

一、车祸版《汾河湾》始末:2018年9月18日,德云社在北展演出,郭德刚和于谦要表演相声《汾河湾》,但因于谦喝酒喝多了,差一点造成演出事故。

在表演前于谦就迟到了,好不容易弄到现场,但在表演过程中完全不在调上,频频出错:一是嗓门高,声音大,捧哏的硬是盖过了逗哏;二是有几处出错,于老师把薛仁贵说成了薛平贵,把柳银环说成了王宝钏,人物关系完全乱掉了;三是任由发挥,随便加戏。在其中有一段没有唱词,于老师硬要唱;四是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于谦老师在这段相声的过程中还说了不少大尺度的词,吓得郭德纲赶紧去捂住他的口,怕他说出什么不能说的东西。

整场演出,于谦都处于醉酒亢奋状态,满身酒气,不是站错位置,就是说错话,表现异常。

二、郭德刚表现可圈可点:郭德刚越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越是在危难时刻,越是冷静,从容应对,越能显出水平和能力。这说明郭德刚不是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值得敬佩。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是最难演的,演员不在状态,无法配合,这不是一般的演出,连郭德刚都大为吃惊。

但郭德刚不愧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见过大世面,身经百战,临危不乱,经验丰富,凭随机应变能力,力挽狂澜。也表现出郭德刚卓越的危机公关能力。

在整场演出,谦哥是频频失误,不断出戏,郭德刚一方面要照顾于谦的醉态,另一方面还要尽力补救,借势发挥,面对台下几千观众,不能出现问题,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以下两点我们就能感受出来:

1、郭德刚整场没有表现出情绪和不满来,不论什么意外,一直在认真表演,一边挽救于谦,一边引导观众,气氛时紧时松,观众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失意来,反而在某些点上效果更佳,火爆异常。

2、于谦一直在随意发挥,有时无法自我控制,出现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但郭德刚能将每一处失误都恰如其分的当包袱来弥补,增加笑料。这是临场发挥,实属不易,没有扎实的功底是做不出来的。这真是郭德刚表演真功夫的时候,是事故,但也是真演出,毫无准备的现场直播。

在这场表演中郭德刚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操守和现场把控能力,说明了郭德刚的大度,不计较,不恼不怒,不慌不忙,化险为夷,硬是将一场意外事故,变成经典之作。也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不是别人能理解和拆散的。

三、这个事件背后原因分析:1、先说于谦为什么喝酒。

大家都知道于谦为人豪气和仗义,待朋友热情。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就是在朋友面前不善于拒绝,有时情非得已。

那天正好是他戒酒满三个月,与朋友喝酒庆祝,为了朋友高兴,那天喝大发了。于谦认为招待朋友就要尽兴,演出在晚上,时间还早,就多喝了点,结果从上午10多,一直喝到下午4点多,直到喝的控制不了自己。最后还是被徒弟们硬拉去了剧场,在车里睡得起不来。实在是大意了,把演出差点耽误了。

当然也有人说,是于谦故意砸场子,给郭德刚难堪,借酒发挥。但咱们不传谣,不信谣。后面两人不是好好的吗。再说那天半夜于谦酒醒了,也给郭德刚道歉了。所以全是误会。当然对于谦也是一次教训,作为演员,演出是大事,否则就有可能坏大事。

2、为何不修改演出节目

郭德刚常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在演出上决不能糊弄观众,宁可自己受点累,也要为了观众表演好。

已经发出的节日单,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这是演出的纪律和大忌。即便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必须信守诺言,坚守职业操守,用最好的状态来面对观众。郭德刚说到做到,所以也在尽最大努力来为观众表演。

3、如若出现问题的后果。

如若出现伤失,不用说,一定是德云社历史上的一次严重的演出事故,自己砸自己的品牌。这个影响力都知道,正因为相声界有很多的同行想看他们的好看,所以他们对自己要求更严格。

说在最后:这个事件说明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一个简单的事折射出一个行业的辛酸。但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一名优秀的演员就要具备这种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也是在挽救一次次的事故中,得到升华和成长。将意外当外一种磨练和锻炼,增强自己的应急能力,处变不变的能力,让自己才高八斗,也未尝不是最好的收获。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一个不搞笑的相声能继续听八遍,可见对于郭德纲老师是真的很喜欢,郭德纲老师的相声还涵盖的范围很广,有历史的、有反应社会现象的,之所以听了八遍依然不喜欢,对于《汾河湾》里的包袱可能并不是很多。

现如今只要说到听相声一定能够想到德云社,无聊时岳云鹏、郭德纲还是郭麒麟都有能够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但是德云社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郭德纲坚持,更离不开他的搭档于谦,两人可谓是互相成就。

去年,德云社推出了郭德纲于谦20周年的专场演出,上场前,于谦发微博写出:与有荣焉,你我当如此,随后郭德纲的微博就发出了小半辈子都搭你身上了。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有多深厚。

1、相识即是缘分

郭德纲和于谦在97年的时候因一次演出相识,第一次见面于谦就认为郭德纲“挺实在,挺好,为人也很谦和。”

两人后来成为搭档纯属意外,2000年,于谦在北京曲艺团里闲着,正赶上团里缺演员,郭德纲于是被“借”了过来.这时候逗哏有了,还缺一捧哏的,于谦便临时客串了一回。

没成想这一合作,就把郭德纲惊到了,无论是分寸、劲头还是火候,于谦都能配合的天衣无缝。而郭德纲的出现,也重新点燃了于谦对相声的热爱。

后来两人就一起到北京各大郊区的农村慰问演出,大冬天六点中在团里集合,坐着大巴去农村,整整两年的。

在最艰苦的时候两人都是一路扶持度过,才有了今天的德云社,也给观众呈现出好的演出。

2、互相成就互相扶持

郭德纲统共有过六位搭档,王玥波、王文林、李菁、高峰、张文顺、于谦,最终合作做好的只有于谦。

两年搭档20年,从来没有急过眼,在台上一个是逗哏,一个是捧哏;一个“人来疯”,一个“惜字如金”,是天作之合。

台下的郭德纲是一个话少的人,就喜欢研究相声,看书基本没什么社交,而于谦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又好喝酒,还十分爱“玩儿”,玩摇滚、拍电影、养小动物……样样都出彩。

就这样性格不同的两人,给我们呈现出来了让大家都喜欢的节目,两人互相成就互相扶持,于谦说过,“我回来说相声是因为你,有朝一日你要不说相声了,我也就不说了”。郭德纲也说过,“我得于谦,如鱼得水”。

3、经历的越多对于朋友越珍惜

年轻人都喜欢广交朋友,希望自己身边围绕更多的人,以为朋友多资源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是真心的对待你,在关键的时候会帮助你。

早间年郭德纲的相声事业并不顺利,很多人都劝于谦离开德云社,当时他选择了留下跟着郭德纲一起度过难关。

郭德纲:“虽然四海皆兄弟,唯有谦哥同路行,感恩哥哥。”

因此,随着年轻的增长我们更要珍惜身边的朋友,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情况都不离不弃。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不是笑点高,也不是不适合听相声。

首先,这件事的背景是于谦醉酒上台表演,作为公众人物,这种行为的影响是恶劣的,起到了不好的带头作用。

作为演员,尊重观众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明知道自己有表演,还放任自己喝酒,并且从中午喝到下午,烂醉如泥,被抬到表演现场。

连郭德纲最初都没有发现,还是在表演过程当中察觉他不对劲,才及时救场。这对于一个资深演员来说,证明他根本不重视舞台和观众的感受。

如果把这种事情当做正面案例,那其他表演者必然会受他影响。认为酒醉状态下表演效果更好,那将会带坏整个风气。

第二:郭德纲努力救场,撑到演完,只能说明郭德纲业务能力还可以,并不能将这种行为合理化,毕竟中间还是有很多插曲的。

试想一下,如果搭档是毫无经验的,那么就没办法将这种局面扭转了,也就留下不了所谓的救场佳话。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观众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捧的场,误以为这是正常的捧哏和逗哏,否则谁愿意看到一个酒疯子在台上胡言乱语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郭德纲够机智,这场表演一定是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观众也看的一愣一愣的,虽然热闹,但免不了很多喝倒彩的成分。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你应该没有搞清楚,说这段相声时的场景。

为什么把这段相声叫车祸版?徳云社的《汾河湾》演了很多次了,唯独这次不一般。主要是因为这场,郭德纲和于谦搭档演出的车祸版相声《汾河湾》时,明眼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一于老师确实喝多了。事后听说当日演出时,因于老师戒酒三月,中午应酬就小喝了点,一时没有刹住车,只到下午演出时,还是被朋友们拉过出的。为了让于老师醒酒,后台灌水,前台压制,尽量拖延上场时间,最终还是在后台稍醒了段时间的酒,才登上台演出的。因酒误事,此为祸一矣!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这场相声中“车祸”频发 。

虽然酒醉心明,仍口误连连整场演出还比较顺利,但这段相声,同于老师的醉酒,发生了几次口误:于老师把薛仁贵说成了薛平贵,把柳银环说成了王宝钏等,人物关系完全乱掉了。

唱段时候,于谦老师一直也没往汾河湾上说,老郭那个急的呦,而且位置还站错了,捧哏变逗哏了。

好不容易唱到汾河湾,窑门以外又说成窑门以里了。我勒个去,这可都是喝酒才喝出的效果呀!口误连连犹如谎话连篇,此为祸二矣!

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这段相声超级好听?徳云社创始人郭德纲,在相声界的位置就不提了,算得上是大师级的了。即便郭德纲有再深厚的功力 ,一个人也支撑不了两个人的舞台 。毕竟不是单口相声,也不是脱口秀,面对醉眼迷离的于老师,老郭即要逗还要捧,还要不断的圆场,你说这样的演出,能不好笑吗?

还好,老郭的控场能力了得,最终演出顺利结束,总算没有冷场。

不过听说德云社有十项规定 ,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带酒上台 ,于谦老师明知故犯,虽然事后懊悔不已 ,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实在可笑之极!面对观众,面对演艺圈最亲切的“衣食父母”,能不能不要任性,这次侥幸糊弄过去了,下次呢?真心希望以后尽量少发生类似的事情,艺人一定要注意公众形象,否则,下次翻车的一定是你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郭德纲于谦车祸版《汾河湾》,我听了八遍,为什么还是觉得不搞笑呢?

先说结论:车祸版,也就是醉酒版汾河湾,好笑的不是相声,而是演员本身。如果你不是追星族,不是那种看到偶像就能直接得到精神满足的人,而是用相声的评判标准去听,那你是听不到任何笑点的。

车祸版汾河湾的背景时间:2011年8月19日

地点:北展剧场

演出场次:德云社成立15周年闭幕演出

这场演出预定郭德纲于谦演出位置在二、四、六,出车祸的《汾河湾》是原定的第四个节目。

话说那天中午,于谦有朋自新疆来,而且还是于谦养马的朋友。众所周知,在于谦的兴趣金字塔里,马的位置要高于相声。所以马友来相会,于谦自然是把陪好他们作为自己最高诉求了。

而新疆来的朋友,不喝酒自然是不行的。虽然晚上还有演出,于谦也尝试过推脱,但对方不是那么好商量的主儿,再加上于谦已经戒酒三个月,酒馋虫一来二去也被勾出来,于是半推半就的躺平了。

当时喝的是扎啤,于谦一个人前后喝了二十扎,按照一升一扎来算,于谦喝了四十斤啤酒。等临近演出的时候,于谦已经醉成烂泥了。

孟鹤堂开车把烂泥于谦拉到北展剧场时,开场的烧饼曹鹤阳的《打灯谜》已经严重超时,网上传的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是四十分钟。但这块活加上垫话最多也就二十分钟左右,为了等于谦直接翻了倍,晚辈已经很努力了。

于谦当时稍微醒了下酒,跟郭德纲演了《白事会》,这里还没有太大毛病。一来于谦已经睡了一会儿,再加上《白事会》是一头沉的活,大段台词都在逗哏那里,捧哏嗯啊这是去你的吧就差不多了,所以马马虎虎应付了下来。

但接下来就不行了,于谦又去睡了一个回笼觉。醉酒的人最怕就是这种,刚开始眯一会儿还能维系住意识,一旦睡了二番,身体就会彻底进入休眠状态,而且酒精也会进入全勤状态,于谦这时候就进入断片状态了。

哪儿也不挨着的《汾河湾》在郭德纲于谦的《汾河湾》之前,为了让于谦多睡会儿,还临时加了郭麒麟侯震的《偷斧子》,岳云鹏孙越的《怯大鼓》。

两人上场鞠躬后,开始了车祸之旅。

开场第一个包袱,郭问“台上这是什么味道?”,这里其实是相声常用的“砸前场”,把上一个节目的底包袱再翻一次,让观众的情绪保持在一个高点。而上一个节目《怯大鼓》的底是“放了一晚上的屁”,所以郭德纲问什么味道,正确的应该是跟屁相关的翻法。

于谦答了一句“有点糊眼睛”,郭德纲再接了一句“辣眼”,其实已经有点各说各的了,没有很清晰的把“屁”这个主题点出来,但勉强也接住了,算是没出大错吧。

之后就开始走歪了,郭介绍上一场演员“他叫岳云鹏”,于谦抢了一句“孙越”,结果郭德纲又跟了一句“旁边那一只……”。发现问题了吧,这里应该是等到郭德纲把“旁边那一只”说出来,于谦再接“孙越”,结果支棱中间去了,包袱彻底泥。

后面就进入了意识流聊天,其中两人最常用的一个包袱“驴老师”,于谦直接滑过去没翻,郭德纲这时候发出了诡异的笑声,多半意识到事情已经不可收拾了。

于谦的捧哏完全挨不上,所以郭德纲使用了迂回战术去应对,那就是他也胡说八道,外加各种大身上(提裤子、上桌子、拾掇前襟、翻跟斗等),各种怪声怪调,把包袱往日本美国方向支,试图将观众的情绪集中在自己这里,忽略于谦的醉态。

其实“王宝钏”“柳银环”不分在整场节目中,跟于谦前言不搭后语,以及郭德纲近乎癫狂的以丑遮丑掩盖法相比较起来,这已经算是最轻微的口误了。

总的说来,这场节目最展示郭德纲基本功的一点,那就是他可以让观众分不清到底是谁喝醉了。因为郭德纲那种舞台HIGH劲儿看来,于谦如果喝了二十扎啤酒,郭先生至少喝了二十扎酒精。

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我发现家里墙壁掉了一块墙漆,为了不让视觉产生不协调感,干脆就把整堵墙都拆了。

被追星文化神话的舞台事故车祸版《汾河湾》对于两个当事人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梦魇。郭德纲被于谦前言不搭后语逼得近乎癫狂,而于谦酒醒后也后悔万分,不但亲自给郭德纲打电话认错,而且彻底改掉了演出前喝酒的毛病。

但在德云社一以贯之的追星文化渲染之下,车祸版《汾河湾》成了人民币错版,成为了不世出的经典。郭德纲于谦两大宗师在自己至高无上的深厚功底加持下,把车祸演成了世纪经典,成为了粉丝心中永远的丰碑。

这就是粉丝文化的利好之处,粉丝买票看人,对于作品没有任何审美以及艺术要求。为什么郭先生即使跟所有同行作对,也要去饭圈扎猛子,将德云社打造成相声历史上第一个拥抱饭圈的偶像团体。根本原因就是只要能够建立起粉丝文化,那么演员本身就成了标准,偶像的所作所为都有天然的正确性,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或许有人意味吃面卖票是笑谈,但在饭圈的逻辑中,吃面商演也要氪金,越荒谬的数据就越能证明哥哥的魅力值。

于是乎就这么一段错漏百出全程尬聊的相声,被吹到了神坛之上。虽然这对于当事人于谦来说,这无疑是不尊重舞台,不尊重观众,算得上是舞台的耻辱。但对于粉丝来说,于谦喝醉酒也上台那就是尊重粉丝,他越是胡说八道就越有艺术操守。

这让我想起相声第二班的王自健,在第二班人气巅峰时期,王自健也是以舞台事故、嘴瓢口误等博得满堂彩。比德云社更加夸张的是,王自健的相声垫话不但跟正活可以完全不挨着,而且动不动就几十分钟甚至超过一个小时,想到哪儿说哪儿,等实在聊不下去了,裤衩一声就猛的入活,经常能把捧哏的张伯鑫陈溯都吓一跳。但台下的粉丝却兴奋地跟吃了药一样,对这种完全不讲究技巧跟规矩的“相声”如痴如醉。

比如有个经典的网络段子“如何区分两条一模一样的狗”,这个小段虽然只有一个包袱,但前面的铺垫极其重要,通过各种一本正经研究狗的生理区别,用各种手段去做记号(郭德纲常用的是割猪耳朵跟尾巴),用大量描述细节来带动观众情绪,顺利引出底包袱“黑狗(猪)跟白狗(猪)”。

而王自健的这个段子至少有两个版本都犯了致命错误,那就是在铺垫时候就说“两条狗颜色跟外形全都一样”,但王自健说错以后,就在中间铺垫部分疯狂加碎包袱,调侃搭档外形以及家人等无所不用其极,之后再抛出已经泥了的底“黑狗比白狗高5毫米”,台下观众或者说粉丝依然爆笑如雷。

这就跟车祸版汾河湾的审美逻辑一模一样,在“图一乐”为唯一追求,在粉丝只看人不看表演的大前提之下,演员跟粉丝只要自己不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较真的人。

初升的太阳191019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