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我母亲就是最没见过世面的人,为此和嫂子闹了很多婆媳矛盾,也闹了很多笑话,而我却觉得心酸,因为,我看到了她的无助与想要讨好哥哥嫂子而不得其法,结果让自己活得很卑微。母亲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镇的集市上,而且,父亲在的时候,家里的一切都是父亲在做主,母亲只要听父亲的话去行动就行。可以说,她完全不懂什么叫“自我”,她只知道养儿育女,一辈子跟在父亲的身后,默默无闻地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以前,我觉得母亲是幸运的,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有父亲扛着,而且,看着是母亲听父亲的,事实上,只要是母亲提出来的事情,父亲都会一一去做。所以,村里的妇女们常常在河边洗衣服时对母亲说:你怎么那么软骨头,什么话都听男人的?

母亲常会笑着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懂那些事情,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私底下,也有很多人说母亲是个没用的,没主见,连奶奶也特别不喜欢母亲,如果不是因为我们都比较有出息,母亲在奶奶面前可能更没有存在感。

只是,父亲走后把母亲的生活也打乱了,而且那天还有人在母亲的伤口上撒盐,说是母亲克死了父亲,一向不善与人争论的母亲在悲愤交加之下晕倒了,还是一个堂大伯把母亲掐醒的。

母亲醒过来后,好像木头人一样,不哭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房间里,一个婶婶提醒我们说:你要看好你母亲,别让她做什么傻事情。

那时候,失去父亲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接受这个事实,更不懂该怎么排泄内心的伤痛,我们也好希望有个人来给我们一些安慰,可惜,这些痛也只能自己忍着。

而哥哥既要安排父亲的后事,又要处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他甚至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那时候的我们唯一能想到的是让和母亲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婶婶来陪一下母亲。

可惜的是,那个婶婶说我们办的是白事,她来了只会沾晦气,会给他们家带来不好的事情,无奈之下,只能让最小的妹妹看着母亲。

送走了父亲后,老家只剩母亲自己了,在深圳的哥哥就把母亲接了出来,而那时候嫂子的预产期快到了,哥哥说:母亲下来刚好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嫂子,而嫂子刚好也可以陪伴一下母亲,两人互相陪伴,哥哥可以安心上班。

可是,这个刚做父亲的男人,在他的概念里忘了还有另一种关系,叫“婆媳关系”,正是这一次相处,让两个对彼此都不熟悉的女人变成了互相埋怨着,而这恰恰是母亲的“没见过世面”惹的祸。

一、把马桶当洗手盆。那天早上,母亲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母亲既羞愧又难过,哭着说:“在你哥哥这里过日子太难了,我才来你嫂子就嫌弃我,一下子说我不洗手,一下子又说我进屋不脱鞋,客厅里掉了两根头发丝都不行,昨天你嫂子和你哥哥吵了一架,可是,我怎么知道那不是洗手盆?我怎么知道马桶就是解手用的。”

原来,哥哥把母亲接过来的当天,嫂子考虑到母亲在农村老家可能不用使用家里的一些对母亲来说是新科技的东西,就把家里的一切都一一告诉了母亲,就是希望母亲能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

可是,对于一个沉浸在悲伤的人中老年人来说,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根本就没办法一下子就能适应,或者说她没有能力去接受身边的新生事物。

比如说进屋脱鞋、洗手,对于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的母亲来说,她就像个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要从头学起,而虽然有人告诉她那是马桶,可是,她心里就没有这个“马桶”的概念,她不知道马桶就是便便的桶。

所以,母亲的行为引发了嫂子的极度不满,嫂子说:明明都已经告诉过她那是马桶,她怎么还会把马桶当洗手盆呢?那得有多恶心。

母亲的这个行为,好像引起了嫂子所有的不满,把母亲平时的一些习惯也发泄出来,比如:母亲不爱洗手;看电视时会把脚放到沙发上,个人的卫生习惯很不好等等。

而听到他们夫妻因为自己而闹矛盾的母亲,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她对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虽然是儿子的家,可是,对她来说,却感受不到“家的味道”,她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去适应这里的生活,改变自己。

二、电梯引发的风波。母亲可能是为了减少和嫂子在一起面对面时的尴尬,另外,她真心希望儿媳妇能接纳自己,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不要因为自己而吵架。所以,她主动学习去买菜做饭。

而当时,嫂子也觉得母亲应该多出去走动走动,对母亲是有帮助的,再说,以母亲当时的年龄来说,去买菜完全没问题的,毕竟超市离家并不远,走路才十多分钟。

可是,最后还是发生了意外,母亲买菜买了一个上午,嫂子不得不挺着肚子到超市去找她,还是调出了超市的监控才找到人。

据说那天,母亲第一次单独去超市买菜,而这个超市母亲和哥哥来了不下五次了。在大家都觉得不会有问题的情况下,偏偏发生了一些超出预估的意外,母亲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超市里的电梯产生了兴趣。

她在超市里,每一楼层的电梯她都会尝试着站上去,来回坐了好几趟电梯后,母亲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连超市的出口都找不到了。

最关键的是:母亲的普通话没有人能听得懂,与其说那是普通话,不如说那是经过改造的老家的普通话,和家乡话没什么区别。

在超市里,母亲虽然害怕人群,但是,为了能找到出口,她还是硬着头皮向别人打听,可是,比划了半天,没有人能听得懂母亲要表达什么。

母亲就慌了,自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在超市里乱窜,可能是越慌越乱,走到最后,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

后来,还是嫂子发现不对劲,担心母亲会出事才找到了超市,这才没有酿成事故。

到了晚上,哥哥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问母亲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说自己忘了。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哥哥就不放心母亲单独出门了,可是,母亲的状况还是时常发生,比如:不会用洗衣机,更不会用热水器,甚至不会用电饭锅。

最大的问题是:母亲与嫂子根本没办法正常交流,母亲不但不会说普通话,很多时候听别人讲普通话就像我们听外国人讲英语一样,听不懂。

三、对医院的恐惧。平时的磕磕碰碰也就大家互相包容一下就过去了,最让嫂子大发雷霆的是她住院产子时母亲却在家里看电视。

嫂子快生产时,哥哥就把丈母娘也请了过来,当时,医生说胎儿脐带绕颈,还有点侧位,医生让嫂子多走一下楼梯,说走楼梯有助于正胎位。而那时候也是嫂子最需要有人陪着的时候,哥哥希望母亲一起陪着嫂子在医院里,哥哥说:多一个人照顾,说不定也能帮忙打个开水什么的。再说,你做婆婆的,儿媳妇在生产,按理你是应该陪着的。

可是,母亲却说:“我什么都不懂,去了也是添乱,还不如在家里等你们回来。再说,她母亲不是在医院里看着的吗?有她在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哥哥心里虽然对母亲很不满,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但是,母亲的表现让嫂子和哥哥的丈母娘都极度地不满,丈母娘甚至说:哪有这样的婆婆,儿媳妇在医院帮你们家生孙子,你却在家里看电视,你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我要怎么对你这个亲家?再说,我女儿生的可是个男孩,对自己的孙子都这么不重视吗?

嫂子还在坐月子的时候母亲就吵着要回老家,说儿子儿媳都把她当外人,平时做什么都不叫她,甚至她想给孩子洗尿布都不让她洗,说她洗不干净。想抱一下孩子都说她身上有味,不让她抱。

母亲说:“这是我儿子的家,却终究不是我的家。”

而对于母亲要回老家去,嫂子连装都不想装,没有半句挽回的话,反而问“什么时候回去?我可以给你订车票。”

本来想在哥哥家养老的母亲,在哥哥家住了不到半年就住不下去了。其实,不是她不想继续和儿子在一起,也不是嫂子不好,而是一些现实问题让这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婆媳在相处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吃力,彼此心里都只剩下了对对方的埋怨。

而从中,我看到了母亲身上或者说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一些本质问题:

一、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太大了。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卫生条件真的很恶劣,甚至那都不能称之为“卫生”,在我们小时候,手上有泥或有明显的其它脏物才会洗手,那些饭前便后洗手的观念,只有书上才会有,现实生活中基本没有。

那时候,大家都为了温饱而奔波,根本就没办法去理会是否干净,很多东西,哪怕沾着泥,也只会在衣服上随便擦两下子就往嘴里送。

所以,我们吃的水果基本就没想过要洗一下再吃,可以说我们心里没有这个概念。

记得曾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填饱肚子的基础上才能谈修养。

这就是时代不同的两个写照,母亲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为生计、为填肚子而无暇去顾及是否干净健康的问题,而我们这一代人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但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方方面面都有了质的飞跃,除了追求物质之外,更多的是完善个人行为习惯上。

这就是母亲从农村到大城市后,第一个面对并需要去适应的问题,除了要搞好个人卫生之外,还需要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才能融入到这个小家庭,才能和儿子和儿媳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当然,如果单单只要求一个农村老人去努力适应城市生活的话,这对老人来说,实在是太苛刻了,最好的方法是:做儿女的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理解他们那个年代所造成的不同;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适应能力;更要包容他们和看见他们所做出来的努力。只有这样,这个小家庭的成员才能和睦共处。

二、缺乏安全感。很多人觉得只有小孩子才会缺乏安全感,事实上,老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会更没有安全感,做什么都会小心翼翼地。就像我母亲,虽然是到自己儿子家,而且,儿子和儿媳对她都挺好,挺热情的,但是,她就是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恐惧感。

而她最大的恐惧感是来自无法与他人交流,哪怕到小商店买瓶牛奶,她也要通过手势比划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刚开始时,母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胆怯,放不开,哪怕在儿子面前,她都会习惯地先去揣摩儿子是不是高兴,自己是不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再说话。

正因为内心的不安,才导致她做什么都变得小心翼翼,甚至都不敢去医院照顾儿媳妇,她认为“只要我少做一点就会少出错一点”,本质问题是:只要我不出错就不会招儿子的讨厌。

母亲这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却让身边的人都对她产生了误会,认为她是一个既不懂为家庭付出的老人,更是一个家庭团结的破坏者。

而当时大家看到的都是母亲做得不好的一面,纷纷来谴责她,我却看见母亲躲在房间里偷偷地抹眼泪,嘴里还喃喃自语地说:要是你还在就好了,我也不用来儿子这受气,他们也不会因为我而吵架。

看着母亲这一面,我觉得很心酸,她本来可以在老家安度晚年的,只是,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她感到失去了精神支柱,才不得不跟着儿子来到这个她完全陌生的城市。

而儿子的家,并不如想象中友善,无论怎么做,都有人不断地告诉她说“你错了”,连看电视都有人纠正你的坐姿,一连串的事情发生后,母亲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又脆弱。

如今想来,母亲是怕了才会变得更加地放不开,甚至都不敢做任何事情。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对母亲缺乏了基本的同理心,我们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农村的老人,而是把她放在和我们同等的位置上,这也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差。

记得撒贝宁曾说过: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

其实,我觉得撒贝宁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你把父母接到身边的话,一定不要因为工作的事情而冷落了他们,而是应该多抽时间陪伴他们。父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儿子就是他们的全部。”

“如果你仅仅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孝顺就把父母接到身边,却把父母放在家里,自己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家,父母想见自己一面是和之前一样通过视频。这又怎么能称之为孝顺呢?”

所以,那些把父母接到身边的人,一定要对父母负责,用行动说话,多陪陪他们,这样就不会像撒贝宁一样,留下遗憾。

以上就是我对“没有见过世面”的母亲的解读,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见谅!

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曾经就是那种“最没见过世面的女孩子”,大学之前,没有离开过县城,没有见过专卖店的衣服。

高中时同班有个女孩都买专卖店的衣服,宿舍其他人说她的衣服一件都是几百块,我不相信,我说衣服哪有那么贵,后来才知道专卖店的衣服确实比较贵。高中的时候,同桌的妈妈每个周末都来看她,给她带好吃的,我印象里,我同桌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吃泰国香米了,每周末打开饭盒,那个泰国香米真是好闻,我那是第一次听说“泰国香米”。高中的时候住校,用十块钱一瓶的洗发水,觉得那个味道特别好闻,每天都洗头,放晚自习上楼下楼的时候总是故意甩头发,想让路过的人闻到香味。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没有见过世面,并不是这个人想要的,只是,她真的没有见过那么多,就好像,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是站在一楼看风景,见过世面的人站在五楼看风景,注定看到的景色,还有眼界都是不一样的。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个很普通的是,不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少我现在在这么做。

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就没见过啥世面。

没出过国。

没用过超过三百的化妆品。

没穿过超过500的衣服。

没背过名牌包包。

没喝过星巴克。

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机票只买经济舱

吃东西会考虑贵不贵。

网购淘宝拼多多来回对比。

不过我还是挺满足的。

我有爱我的父母。

可爱的儿子。

人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知足常乐。

有爱就幸福!

[看到很多朋友留言说我还坐过飞机。解释下,坐飞机是因为远嫁2000公里,我回家的时候还带着一两岁的孩子,又没有直达的动车,坐火车要3天。这种情况下,坐飞机更好些]

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面试过一个女孩,不会按电梯爬了27楼,迟到10分钟,人事要刷掉她,得知她是悬崖村的破格录用她,她除了智商正常,对新事物的认知跟幼儿园的小孩差不多,但是她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蜕变……

‬最特别的面试,是对未来无限憧憬!部门缺编一个企划设计,我给人事提了需求,要求一周内要到岗,没多久收到一女孩投简历,叫张梅,大学专业学的平面设计,不过没有工作经验。

因岗位急缺人,我就让人事跟她约时间,有经验的容易上手固然好,白纸没经验也能带教,毕竟大学毕业学习能力应该也不会差。

到面试那天,人事突然跟我说:“这女孩态度有问题,面试都敢迟到10分钟,这样的人不要也罢,当然这是个人意见,如果你想聊聊,我也可以开绿灯。”

想着人都来了,就给她一次机会!

见到她后我傻眼了,黝黑的皮肤,干净的眼睛,眼神有点躲闪,额头上还有豆大的汗珠,当时我很好奇,大冬天我们都冻得手脚冰凉,她咋会流汗,难道是太紧张?

我告诉她:“第一次面试吧,不用太紧张,看你这汗水流得,这是纸巾擦一擦!”

她起身接过纸巾,然后深深的给我鞠了一躬,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冷静下来后说道:“今天不是故意迟到的,其实我早来公司了……因为……爬楼梯上来的”

她支支吾吾的说,手也在捏着衣角!

我当时以为听错了,27楼,爬楼梯?别说我以前爬过一次,上来后腿都不是自己的,我就很好奇的问她:“电梯没坏吧?你难道不会按电梯吗?”

她的脸瞬间红了,低声说:“确实没用过电梯,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都是楼梯,大学4年除了学校,就是回老家悬崖村,哪里也没去过!”

听到她说悬崖村,原本内心还有歧视的感觉瞬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同情!

如果她没见过电梯,那还有多少世面是没见过的呢?我更好奇的是,她没有实实在在的体验,怎么会选择平面设计这个专业?要知道这个需要技术和灵感,一个没见过汉堡的人,压根也不知道汉堡该怎么设计吧!

“你为何会选择平面设计专业呢?”

她回答说:“我就是在悬崖村待了太久,好不容易通过读书走出与世隔绝的大山,之所以学平面设计就是想把更多新奇的画面带回去,让更多村里人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

说到这我当场就破格录用她,并告诉她,一定会让她完成梦想。

‬出一趟差,才知道她是多么的单纯!她入职后一个月,公司范围内的事情她没涉及过、见过的都会耐心的告诉她,好在她接受能力很快,什么打印机、传真机、电脑等很快熟练的使用。

后来有个客户需要公司企划支持,去现场和他们确认广宣画面,想着她从来没出过远门,我也不放心一个女孩出差,于是就带着她一起去见客户,当然全程我是司机。

在路上我就问她:“开车最怕什么?遇到豪车不要跟太紧,否则……”

她一脸懵的看着我:“什么叫豪车呢?”

看了看她,再想了想,如果我告诉她什么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估计她也分不清楚,我就跟她说,如果不知道什么车是豪车,你就看他们的外形,凡是看上去高大上的,就离它们远一点。

她似懂非懂的开始在车上比划,别说用这种傻瓜式的方式,她猜豪车也八九不离十。

快到客户那里,我示意她简单画个淡妆,什么眼影,睫毛膏还是弄一下,这样也是对客户一种尊重,还告诉她头顶就是化妆镜。

结果她告诉我:“活了20多岁,都没化过妆。”

当时我一个急刹车,突然意识到这女孩真的是纯天然的单纯,尽管皮肤黝黑点,五官还是挺耐看的,如果要化妆,绝对是一个美人胚子,不过她不化过妆我也不能强求。

到目的地客户让我们先去酒店安顿好,再去处理工作,于是就去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服务员示意我们出示身份证,结果小张脸红了,一脸尴尬。

我想坏了,她不会没带身份证吧!

于是我跟服务员说,出门走得急,身份证忘带了,能否通融下,可服务员说没身份证不能办入住,客户说要不去派出所开一个临时证明,最后也只能这样,服务员才让我们办了入住。

张梅见状轻声跟我说:“要不就开一间房,偷偷溜进去,她可以打地铺!”

别说我还真没想过,再说这样就算她愿意,我也不能犯糊涂,不然到时候跳黄河都洗不清。

晚上客户招待,我贪杯多喝了点,回酒店感觉头有点晕,不过肚子还是饿的,手机那会也没电自动关机了,我就让小张帮我点个外卖。

结果她亲自出去了1-2个小时,全程靠跑的给我买了一份“外卖”,烤红薯,别说吃起来真香,不过真的是难为她了。她估计不知道手机可以点外卖,可当我看到她用的手机后,真不怪她,手机还是诺基亚那种蓝屏砖头机,不是智能机怎么点餐呢。

……

总之出了一趟差,尽管她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压根没有嘲笑她的意思,反而遇到什么新鲜事物都会给她介绍,还举一反三给她列举。

‬就在这一年时间,她完成了蜕变!从之前的什么都不懂,俨然成为百事通,她有个优点确实好,就是什么东西只要教一次,她就能懂,而且她自己也会琢磨,为何这个东西是这样的,有点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

她不耻下问,我也不吝赐教的给她讲解!这一年确实变化非常大。

以前从不化妆,如今到公司年会的时候,成为舞台的焦点。‬以前不知星巴克是什么的东西,现在偶尔也会犒劳下自己,小资的生活也都体验过。‬以前没坐过飞机,都不知道怎么过安检,现在飞机的工作原理都是一套一套的……

总之她变得自信了,以前看什么眼神都飘忽不定,现在俨然就是一个成熟的职场女性,要知道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

可好景不长,我们共事仅一年,她老家母亲突患重病,不得已辞职回家照顾弟弟妹妹和母亲,因为她是单亲家庭,母亲倒下了,她就必须撑起这个家。

给他践行的时候,我送个她一部智能手机,并嘱咐她多拍一些悬崖村的人和景,等下次见面我以第一视角体验下她们悬崖村的生活。

说到没见过世面,其实真没必要自卑,像我生在农村,长在城里,我也有很多东西没见过,曾经我也自卑,但是我现在很自信。

1、10年前我也没坐过飞机,没出过市,如今全国飞遍,也去过不少国家,但感觉哪里都没有老家好!

2、以前我没吃过快餐,不知道麦当劳、肯德基是什么,如今山珍海味都尝过,但都没有小时候的烤红薯香。

3、以前没穿过专卖店的衣服,看到美邦、真维斯都觉得是有钱人穿的,如今一件衣服大几千也不心疼,但也没感觉贵衣服哪里好,反而没有地摊货穿着随意。

4、以前住招待所睡得很舒服,如今住过总统套房,一晚几万块就花出去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反而没那种高低床睡得踏实?

……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穷二白,走的时候也是一尘不染,区别在于,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见多识广,出入都是高端场所,使用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大牌,吃的都是奇珍异宝。而有的人就如同悬崖村的张梅一样,除了大山,什么都没见过,一切事物都是新的。

尽管这样,那又如何?

物质匮乏,没见过世面压根不丢人,以前是信息闭塞,没走出大山的人确实对外界知之甚少,但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天下万事万物越来越透明,只要网络覆盖到的地方,一切都能搜索到,就算没有吃过、看过、用过等,那也会在网上搜过。

物质的东西,没见过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只要精神富足,一切都不是事。

‬写到最后!没见过世面,没什么大不了的,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也不会觉得低人一等!像张梅这样没见过世面的人,依然还有很多,因为国家太大了,但是这种知之甚少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毕竟一个封闭的村子,只要一个人走出来,慢慢的大家都会跟着出来。

不知道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向往,一旦打开探索之门,那么一切都会转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

当然人是渺小的,哪怕身处北上广深大城市,一样也有没见过世面的人。总之遇到身边有这样不懂的同事,请大家不要嘲笑别人,因为你懂的尽管比别人多一点,但也没有那么大的优越感,人跟人是平等的。

选择不了出身,但可以选择发现身边的美好,大家觉得呢?

你印象中“最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的?

母亲25岁时带我进县城吃包子,不会用一次性筷子又不好意思问,但饭馆老板娘的做法让我一辈子都感激她,并让我立志以后一定要带母亲出去见大世面。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一直很穷,虽然不至于食不果腹,但缺肉少油是经常的事。

在我5岁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想再进一次县城,不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想借机让母亲进城见见世面。

母亲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但那时她也只有25岁,依然还是个女孩子,一直在田间地头间面朝黄土背朝天。

半年前外婆带我进过一次城,是去她在城里的妹妹家送东西,我叫幺外婆。

县城里熙攘的人群,平坦的水泥马路,清脆的自行车铃声,高大的大卡车,醉人的汽车尾气……。

这些在农村很少见得到的稀罕场面,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外婆说,我只顾着坐在门口看过路的汽车,饭都不想吃。

那次回来后,我眉飞色舞地跟母亲说在城里见到的事物,她也很稀奇,说她只在12岁那年幺外婆出嫁时才进过一回城,现在都不知道还认不认识路。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想着啥时候也能“带”母亲再进一次城。但进城就意味着要花钱,家里的条件我清楚,所以也只是想想,不敢抱太大希望。到我五岁半时,村里学校说我可以上学了,这是件很高兴的事。

开学前有一天,母亲跟我说明天带我进城去卖米,好给我缴学费。那一晚上我激动得整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起了床。

母亲刻意给我找了一件没有补巴的衣服穿上,就像过年一样。她也很重视这次进城,竟抹了头油,还戴上了压发。

母亲的这身打扮,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母亲是很漂亮的,都和画报上的人有点像了。

去县城的路都是田埂山路,母亲也不太记得了,只能边走边问,她因为背着五六十斤的背篼,所以一路上走走歇歇。

我则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又可以进城了,紧张的是我脚上的布鞋在大脚拇指处的那个洞已快破穿了,担心进城后破了被人笑话。

我们没有表,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长大后我知道大概是23公里山路),在我和母亲走得浑身冒汗、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总算来到了县城边上那高高的大烟囱下面宽阔的水泥马路上。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东西什么都有。我的眼睛又被来往的卡车吸引住,迎着它们由远及近,又目送它们由近及远,车轮卷起一股尘土夹带着尾气的“芳香”。母亲找了一处人群集中的空地,放下背篼打开袋子口,露出白花花泛着清香的新米。

我从没卖过东西,也从没见过母亲卖,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旁边那些挑着担子的“城里人”在大声地向来往的人群大声吆喝着:

“梨子梨子,买梨子不?”

“卖鸡蛋啰,仔鸡蛋!”

“包皮蛋,包皮蛋,两分钱一个。”

......

母亲看着来回过往的人们,一声也没喊,只是一手紧紧拽着我的手,一手扶着背篓。她显然也有些害羞,全然没有在家里时那风风火火又自信满满的样子。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丝心疼和自责,感觉母亲的害羞和紧张是因我而起,就因为我想再进城一次,也由此我更加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然她多进城见见世面。

母亲蹲下来问我累不累,扒拉着袋中的米:“新米就是香,等回去给你蒸顿新米干饭吃,吃了读书有劲。”

“再弄点胡豆和腊肉炒了一起蒸,好吃的很。”我接过母亲的话,回味起那诱人的味道,舌头舔了一下嘴唇。

母亲暖暖地看着我笑:“你就晓得吃!以后要好好读书,争取考100分。”

“嗯,我要天天给你考个100分。”我大声地回答。

我并不知道考100分是什么意思,但母亲总跟我说这事,所以我至少知道她很喜欢,这能让她高兴。

然而,刚才提到的胡豆腊肉蒸干饭唤醒了肚中的馋虫,本来肚子就饿了,马路对面的饭馆里飘出来的香味让我无法再把眼睛集中在人群和汽车上。

我直勾勾盯着饭馆门前笼屉里冒出的蒸汽,恨不得穿过橱窗的玻璃直接来到那些深红色的卤猪头肉面前,哪怕是看一看、闻一闻。

我忘记了母亲在身旁,只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进馆子吃一次,还要带着母亲,看着她大口大口地吃,一边自豪地跟她说:“我要好好读书,让你每天都买新衣服穿,每天都吃胡豆腊肉蒸干饭。”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拍我的肩膀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米卖完了,52斤,卖了41块6。“看起来母亲很高兴,“新米就是好卖些,县城里还是比赶场价格高点儿。”

我看见背篼底趴着一只软踏踏的口袋,母亲的脸上洋溢着一股轻松的喜悦:“这下你那29块5的学费就够了,以后每个学期都要给你凑学费啰。”

“走回去吧,这下城也进了,满足了吧?”母亲蹲下来看着我,带着故意逗我的神情。

“这么快啊?”我有些失落,人和车倒是看够了,但饭馆飘来的香味却牢牢地“控制住”了我的脚步,挪不动半步。

“肚子饿没?”母亲笑着明知故问,逗我的语气越来越明显,但我这时明显感觉到好事即将到来的气氛。这种感觉就像每次母亲上山割草回来时,像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把红色的刺泡或地瓜子;

赶集回来时,会有一个带着余温的油锅盔;

去吃喜酒回来后,有几块纸包着的排骨和炸鱼;

早上还没睡醒,一个热热的剥皮煮鸡蛋被母亲塞进我嘴巴里......。

每次这样时,母亲都会故意逗我:“你饿了没?”

我蹭地抬起头,像是条件反射,张开留着口水的嘴巴:“嗯,饿了!”

“就晓得你又想吃了。走,给你买吃的。”母亲笑了,把背篼斜跨在背上,拉上我就走向马路对面的小饭馆。

“妈,那个蒸笼里面是啥?”我指着刚才看到的那冒着蒸汽的笼屉,这个在农村只有在办酒席时才能看见,里面全是最好吃的东西。

"那是包子,想吃不?"母亲带着我来到笼屉旁,一个大概比母亲大不了多少的的老板嬢嬢正好打开竹篾盖子,翻滚的蒸汽弥漫开来,一股葱油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想!”我留着口水回答。

“包子咋个卖的?”母亲拉着我问那个嬢嬢。

“包子两角钱一个,稀饭一角钱一碗,里面坐嘛。”老板嬢嬢一边忙活,一边热情地招呼。

“买四个包子和一碗稀饭。”母亲说完带着我走进去,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

里面大概有四五张桌子,基本都坐着人,有吃包子的,吃面条,吃抄手的,还有两个人在吃炒菜。

母亲在靠门口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来,以避免放在地上的背篓挡住了别人的路,又从刚才的卖米的钱卷里面小心地抽出一张五角的和几张一角的,又悉数把剩下的卷好,放回到裤子贴身的钱表袋里。

很快,老板嬢嬢把一盘包子和一碗稀饭端了过来。

我立马被眼前的包子吸引住,这是我第一次在馆子里吃包子,个头没有母亲在家里包得大,四个包子才占了盘子的一半多,但更白,包的褶子更好看。“快吃吧。”母亲把盘子和稀饭碗都推到我眼前。从早上到现在,我们都没喝过一口水。

“筷子呢?”我问。

“哦对,没筷子呢。老板,筷子呢?”母亲转头问老板。

“就在桌子上那个竹筒里,你们自己拿就行。”老板嬢嬢头也没抬,一边忙活一边回答。

我这才看见靠墙的桌面那头有个竹筒子,问母亲:“是不是那个?”

“应该是吧。”母亲从里面取出一根白色的不知道是竹子还是木头做的“筷子”,拿过来看了一会儿:“咋这么宽呢?”

我也拿过来研究了一下,这东西比家里的筷子要宽一倍,如果是筷子,需要两根,可是我的手握住了就动不了,没法夹东西。

“馆子里的筷子是这种?”母亲也不明白,偷偷地看了看旁边的吃饭的人,好像都在用这个吃饭。但我们都不好意思问。

“你没法用两只,那你就用一只戳着吃吧。”母亲替我想了个办法,自己又拿起两根尝试看能不能夹起包子。

母亲的手大,但还是有些不顺手。

我也不管了,只能用筷子直接戳起一个包子,一口咬下去。虽然很烫,但包子扑鼻的葱香和肉香瞬间在口中爆开。

“好香啊!”我一边嚼一边赞叹。

“妈,你快吃一个。”我用一只手把盘子推给母亲,又赶紧回手在我戳着的包子下面接着,生怕掉了一点点。

“你吃吧,我不饿。”母亲又给我推了回来,自己端起那碗稀饭喝了一口,重新研究起手上的筷子来。

“咦?”母亲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这个筷子是不是破了?中间咋像有条缝呢?”“啥?”我把剩余的一口包子全部塞进嘴巴里,接过那根筷子,也隐约看见了筷子中间的那条缝,一直延伸到尾部。

我以为这是个例外,又从竹筒里拿了两根比较,都有那条缝。

我试着掰开,但力气不够。母亲有些拿不准,但又不敢掰,怕万一掰坏了。

但我们不好意思再问,只能将就用起来。

“不好意思哈,我忘了把这些筷子换掉了。来,用这个筷子。”老板嬢嬢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们面前。她一只手里拿着几支和我家里一样的筷子,另一只手还拿着一盘小咸菜递到我们面前。

母亲接过来,还来不及说话,老板嬢嬢又问起来:“你们从哪里来的?”

“我们是金子坝六队的,”我抢着答道。

这是我们在进城的路上,母亲刚教会我的,让我一定要记住,这是此次进城母亲除了让我必须跟着她不准离身之外的第二个硬性要求。现在想想大概是怕我走丢了吧。

“哦?你们是金子坝的?我原来是张家湾的,很近的嘛。”老板嬢嬢高兴地说。

“你是张家湾的?是哪家哦?”母亲显然也很意外。两个人竟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

“就是那个张篾匠,张篾匠是我爸爸。”

“是他啊,我们屋头的垫子就是请他编的嘛。他手艺是真的好。”

……。

我傻傻地一边吃一边听她们说话,两个人竟然越聊越多,扯出了好多人名我都不知道,反正最后老板嬢嬢又拿来了两个馒头给我吃,我妈拒绝不掉只能收下。

“我跟你说嘛,现在馆子里都改用这个筷子了,叫一次性筷子,说干净卫生,城市人都用这个。我刚才看你们半天都不晓得咋用,所以故意拿来给你们换的。”老板嬢嬢低声跟母亲说道。“我晓得……,”母亲说着,“我们在农村哪见过这个嘛,真是没见过世面啊。”

……。

“以后再进城就到我这里来耍嘛,都是一个村的,有事你说就是了。”我觉得这个老板嬢嬢越来越漂亮,和我母亲一样漂亮。

在母亲付饭钱时,老板嬢嬢怎么也不收,在你推我让中,最后勉强收了包子钱。

“娃儿,以后你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前途,要多见世面,你看今天我们连筷子都不晓得咋用。”回去的路上,母亲不断地感慨:“你看现在变化地好快哦!上一回我进城的时候马路还不是水泥的,楼也没那么多,这才多少年,就变了这么多。”

我不太能听懂母亲的话。我只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好好读书,读书是农村人唯一的出路。

“娃儿,以后你把书读成了,在城里坐办公室,莫像我们这样天天跟黄泥巴打交道,吃饭都吃不饱。”

这些话从我上学起,母亲就一直在重复跟我说,一直到我大学毕业。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那位老板嬢嬢的善意用心,我母亲也和她成了好朋友,母亲搬到城里后,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

我也一直很尊敬和感激这位老板嬢嬢,是她催化了母亲和我要走出农门去见世面、长见识、闯理想的愿望,让我明白了读书识字的直接目的,也是母亲和父亲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吃苦耐劳、省吃俭用要供我和弟弟上学的最大动力。“只要你们想上学,我们砸锅卖铁,卖血也会供你们!”这是母亲和父亲给我们的许诺。

“我们吃点苦没事,只要你们认真读书,争气,我们再苦再累也高兴。”这是母亲和父亲给我们的安慰。

如今,我也为人父母,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尽全力带孩子们多出去见见世面”也是我们现在一直最重视并一直在努力的事情。我们也带着已经变老的父母尽量多出去见世面:坐火车、坐飞机、坐轮船、坐轿车、住楼房、逛公园、进饭店、住宾馆、看大海、登远山……。

在我最近的计划中,正在筹划一件事,那就是带着他们俩和我的全家人一起去一次北京,看看天安门的宏伟和最大最耀眼的五星红旗。

站在首都向世界瞭望,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正在向更大的“世面”迈进,我们不仅迈出了农门、越了市、跨了省,还要迈出国门,看看世界这个更大的“世面”!

取个网名为何这么难啊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