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我公公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老人,他做了三件事,让我们心甘情愿地照顾他。

都说养儿防老,但是在农村,儿女多并一定是好事,因为老人稍微一碗水端不平,就会让儿女们心有不甘。

等到老人需要照顾时,那些认为父母偏心的儿女就不愿意照顾老人,那些被父母偏爱的儿女又不愿意一个人照顾老人,最后导致没有一个儿女愿意去照顾老人。

公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公是家中长子,女儿是老二,小叔子排行老三。

公公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没有因为老公是条件好就让他多出力,没有因为女儿嫁出去了就亏待她,他做的每件事让儿女们心服口服,所以儿女们都心甘情愿地孝顺他。

第一件事,2017年,公公得了重症,手术费和各项费用支持一共花了12万左右。

当时三个儿女需要凑钱给公公看病,老公是老大,家庭条件是三个兄妹中最好的一个,他为了起到表率作用。

他对妹妹说:妹妹已经出嫁了,妹夫人不错,我相信让他拿钱给老丈人看病肯定是愿意的,但是他也有父母需要养老,也不挺不容易的,所以你和妹夫商量一下,出2万块钱吧。

他对弟弟说:你现在刚成家,工作也刚起步,手里没有多少钱,你也拿2万块钱吧。

小姑子和小叔子没有说话,他们明白他们一人出2万,剩下的8万块钱就要老公来出了,虽然老公条件比他们好点,但也是辛苦地挣来的。

老公在兄妹面前说了漂亮话,做了漂亮事,但这么做让我心里不舒服的,都是做儿女的,凭什么我家就要多出钱,我和老公只是条件比他们稍微好点,但是也是靠自己辛苦工作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老公虽然安慰了我很久,但是我心里始终是不舒服的,可是后来公公的行为让我心服口服。

在农村,一般大病出院都是要办酒席的,公公平时为人很好,村里的红白喜事他都会参加,他出院后来吃酒席的人很多,到了晚上,家里几个人把份子钱算了一下,除去办酒席的开销,还有2万块钱。

公公对着大家说:“我这次生病,给你们添麻烦了,我知道你们都出了钱,老二已经嫁出去了,还能拿2万块钱,我非常的高兴,老三刚成家手里没钱,也能拿出2万块钱,实在是不容易,你们都是好儿女。”

“老大出了8万块钱,他们夫妻俩也只是打工的,也挺不容易,这次办酒席的礼金还有2万块钱,加上医保报销了4万块钱,这些钱都给老大,这样你们每家都出2万块钱,这样对你们都比较公平。”

我当时听这些话心里非常感动,原来公公一直心里都惦记着这件事,他在乎儿女们的想法,但是他更在乎我这个儿媳妇的想法,害怕因为老公多出了钱,担心我觉得不公平。

当公公把6万块钱交到我手上时,我脸都红了,不好意思接着,小姑子和小叔子异口同声地说:“嫂子,你就拿着吧,爸爸说的我们都认可。”

小姑子又说:“嫂子,当初哥哥多拿钱,要是别人早就吵起来了,你不但没有责怪哥哥,还每天忙前忙后照顾爸爸,我哥娶了你真幸运。”

小叔子点头赞同了小姑子的话,说得我脸又红了起来。

因为公公做的这件事,把子女们的心都拉近了,让我和小叔子和小姑子在情感上正在的感觉是一家人。

第二件事,2019年,公公的老房子因为修公路要被拆迁掉,当时公公分到了一间小房子和50万的补偿款。

因为拆迁的补偿款,当时村子里很多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大家为了多分一点钱吵得不可开交,不过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分不到钱。

当时小姑子也是这么想的,她心里对这笔钱没有多少渴望,但是公公却给了她一个惊喜,让女婿一直心存感激。

公公召开家庭会议,特意把小姑子夫妇叫了过来,公公说:“这些天村子里为了分钱热闹得很,有些弟兄为了多点钱大打出手,简直是丢人现眼,我们家不能这样。”

“我现在手里有50万,我已经想好怎么分了,20万我自己拿着,剩下的30万你们兄妹3人每人10万,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我和老公对视了一眼,没有任何意见,小叔子夫妇也没有意见,小姑子夫妇的表情有些不知所措,显然是受宠若惊,他们更是没有意见了。

公公的做法太高明了,他手里拿着20万块钱,就是给自己留了退路,即使儿女以后不孝顺他,他也有钱请个保姆照顾自己,或者拿着钱进养老院。

其次他给三个儿女平分了剩下的30万,就是在告诉儿女们,你们都是我的儿女,我对谁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偏心。

公公这么做,让小姑子非常感动,也让女婿对公公心存感激,之后对公公非常孝顺,经常争着让公公去他家住,抢着孝顺公公。

公公除了对儿女不偏心,他还从来都不护短,从来都不会帮着儿女说话,即使是儿媳妇做错事了,他还是会帮助儿媳妇说话,告诉自己的儿子让多让着媳妇。

第三件事,公公对老公和小叔子说:“石磨子不转打驴,儿媳妇不孝打儿子。”

公公的这句话说出来公公与儿媳的相处的大智慧,作为公公虽然是长辈,但是不能直接去教育儿媳妇,他只会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如果儿媳妇不孝顺,那就教育儿子,打儿子的同时就是在打儿媳妇的脸!

因为男人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他会和媳妇和谐共处,他会在乎媳妇的感受,优秀男人的媳妇怎么会冒犯父母呢!

每次我和老公发生矛盾,或者小叔子和媳妇发生矛盾,公公一开始是不轻易发表任何言论的,让儿子自己处理家庭矛盾,他知道自己如果多嘴,可能会使矛盾激化,所以他不看、不听、不说。

如果连续了好多天,还没有解决问题,公公就会帮助儿媳妇,他说:“作为丈夫应该学会让着媳妇,媳妇是用来心疼的,不是用来吵架的。”

公公这么做,不仅解决了矛盾,还让儿媳妇觉得公公在为自己撑腰,会特别的感谢公公。

因为公公在对待儿女问题从来不偏心,对待儿女的家庭矛盾从来不不护短,不仅儿女心甘情愿给公公养老,作为儿媳妇和女婿也心甘情愿为他养老。

通过公公的例子,怎么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我总结了作为父母应该做到的几点。

第一点,对待儿女不偏心。

对于儿女众多的父母来说,有优秀的孩子,就有不优秀的孩子,也有嫁出去的女儿,很多父母都会出现偏心的情况,一旦父母偏心了,儿女肯定就做不到心甘情愿的给父母养老。

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儿女是否优秀,是否是嫁出去的女儿,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偏心,儿女觉得父母公平了,自然会心甘情愿的给父母养老。

第二点,尊重儿媳妇和女婿

儿女给自己父母养老,这不仅是儿女的事,也是儿媳妇和女婿的事,只有照顾和着重儿媳妇和女婿的感受,用实际行动把儿媳妇和女婿当成一家人,让他们心里舒服,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配合一起养老。

第三点,老人少说话,多支持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以为自己生活阅历丰富,喜欢对儿女的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为是为了儿女好,但是说多了儿女会感到厌烦。

因为我们和儿女的认知不同,经历的事也不同,我们应该少发表意见,多去支持他们,即使他们选择最后错了,我们也应该多去鼓励他们,这样儿女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

第四点,老人要有点存款

老人手里有钱,这样自己生病了才不会给儿女带来负担,很多儿女不是不情愿照顾父母,而是自己无能为力照顾父母,所以老人手里有存款,可以减轻儿女的负担,让儿女没有经济压力,儿女才有能力去心甘情愿照顾老人。

写在最后:老人一定要修德,要修嘴德和行为德,还要学会尊重儿女和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儿女的尊重,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照顾老人。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村里有一位聪明的老人,虽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也没有一手遮天的能力,但是他却能让两个儿子心甘情愿留在他身边照顾他。

老人在55岁那年在务农的时候晕倒了,两个儿子把他送到医院之后,经过医生的检查得知,他是因为积劳成疾,所以才会晕倒的。

那次他住院一个星期,医疗费用花了将近一万元。出院之后,他依然坚持每天去田里务农,因为他想多参加工作,多挣点钱为儿子减轻负担。

但是他的大儿子却对他说:父亲您就别再继续下田干活了,只要您身体健康不生病,不让我们花那些冤枉的医疗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于是他听从儿子的话,每天只在家里休息或者适当帮家里做家务。可是没有经济收入的他也需要有自己的日常开支,比如买生活用品或者喝点酒。

没有钱的他只能问儿子和儿媳妇要,刚开始的时候,他开口向儿子和儿媳妇要零花钱,他们给钱的态度还是蛮好的,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的态度就变了。

有一次他想进城里跟老朋友相聚,但是身无分文,所以开口向儿媳妇要两百元。儿媳妇是把钱给他了,但是说话的语气让他感到非常不愉快。

她儿媳妇说:您老人家每天闲着什么事都不做,我们供你吃,供你喝已经很不错了,你还不知道节约,老是开口向我们要钱花,我们挣钱也不容易啊。

他点头表示答应儿媳妇,以后不再问他们要钱了。所以在他去聚会回来之后的第二天,他拿着锄头到自家的荒田里开荒,种植蔬菜。

然后等蔬菜长大之后,再收割,然后拿来卖给村民。村民们都知道他曾经因为积劳成疾而住院,所以问他:你的儿子不管你吃喝吗?怎么又干起活来了。

他没有因为儿媳妇对他的态度不好,而说儿子们的不是,他回答村民:我儿子和儿媳妇很孝顺,但是我得锻炼身体,适当干点活还是可以的。

因为他对每一位关心他的村民都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很孝顺,久而久之,村民们也开始会当着他儿子和儿媳的面,夸赞他们孝顺懂事。

他的儿媳妇觉得内疚,于是就对她说:您也别去种菜了,我们每个月给你三百元的零花钱,也足够你花了。您去种菜,别人以为我们没养着您呢。

他表示,自己去种菜,不仅是为了能自己挣一点生活费,而且还是为了能适当地锻炼身体,所以希望两个儿子和儿媳妇能够理解他。

他的儿子表示,如果再去种菜,然后又因为积劳成疾再次住院,那么卖菜得来的经济都不足以开支医药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儿子反对他继续干活。

他回答:我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清楚,只要适当干活,起到锻炼身体的用处就行了,我不会勉强的,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就放心吧。

他执意要适当干活,而且说是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也没有办法,所以只能经常抽空去帮他挑水施肥,尽量让他少干点活。

后来在2016年,春节即将到来时,他利用两个儿子每个月给的零花钱和自己卖菜攒下来的钱,封了两个红包,每个红包内各放一千元,然后来找村长。

他对村长说:我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孝顺,我想麻烦村长,在我们村的春节晚会上表扬他们一下,然后把这两个红包奖励给他们,但是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个钱是我出的。

村长犹豫了,村长对他说:我帮你这个忙其实不难,只不过以后村里的孝子,我是否也需要去表扬,同时奖励他们的资金我该从哪里出?

他回答:我们村应该大力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孝顺老人,所以我认为,我这个建议行得通,我还建议,跟村里人商量以后拿村里的资金来奖励鼓励孩子们。

村长听了他的建议之后,就在村里召开了会议。村长把事情跟村里人说清楚之后,没想到竟然全票通过了,因为在村里说得上话的都是村里的一些老年人。

后来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村里举办了晚会,在晚会结束的时候,村长上台表扬了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同时奖励他们每人一个红包,还有两面写有孝子两个大字的锦旗。

自从两个儿子得到表扬之后,他们从原先每个月,每个儿子给老人三百块的零花钱,加到每人每个月给老人五百元零花钱。

但是儿子们有一个要求,他们希望父亲每天去村里跟同龄人下棋,聊天,唱歌,不要再去务农了,因为他们如今是村里的孝子模范,他们怕丢脸。

老人为了儿子和儿媳妇的脸面,所以笑着答应了他们。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都是这位聪明的老人对儿子的鼓励,同时村里人也不知道而我是凑巧在村长家办事,正好听到了这件事。

当时,老人说要自掏腰包,奖励他的两个儿子的时候,我在旁边听着傻眼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后来我才明白,他非常聪明。

这么做,目的是鼓励儿子和儿媳妇孝顺他,同时让全村人都知道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孝顺他,这样一来就起到了全村人来监督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孝顺的作用。

如今老人每天在村里游玩,家里的家务活都是由儿媳妇和儿子来做。他鼓励儿子和儿媳妇孝顺的这个办法,不仅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照顾他,而且还能让孩子们主动给他零花钱。

通过了解和分析老人的经历,同时根据我自己的总结,我认为一个老人,想让子女心甘情愿来照顾他,必须具备以下五种条件的其中一种以上。

第一种条件,是腰缠万贯。老人有了经济实力,既可以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又能让孩子主动来照顾他,因为子女们会担心老人不把财产留给他们,所以需要好好表现让老人高兴。

第二种条件,是有权有势。老人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他依然有能力或者通过人脉帮子女们办事,子女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回来照顾他,因为他对子女们有用。

第三种条件,是德高望重。老人想要子女心甘情愿回来照顾他,前提是要获得子女的尊重。如果老人既没有办事的能力,又没有雄厚的财力,那么只能通过修德来获得子女的尊重了。

第四种条件,是通过鼓励。像文中所述的这位老人一样,通过鼓励的方式,鼓励儿子和儿媳妇来孝顺自己,同时通过表扬,奖励的方式,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孩子们都孝顺他。大家都知道以后,就起到了大家监督的作用。

第五种条件,是儿时教育。只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对上一辈人孝顺,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从而起到树立孝顺榜样的作用,等子女长大之后才会像父母当年孝顺爷爷奶奶一样来孝顺父母。

我认为,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会有钱有势,同时也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能像文中所述的这位老人一样,有鼓励子女来孝顺自己的运气和条件。

所以我建议,老人可以通过修德,获得子女的尊重,使子女心甘情愿回来照顾自己。修德不仅要修行为德,还要修口德。

作为老人,应该少批评子女,尽量少对子女的事情指手画脚,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外婆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刻,才告诉大家其实她早就知道二舅和大舅妈的秘密,我们却多么想能再欺骗她一次。

外婆去世是因为肝癌,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那是在2015年的春节。

那一年我刚好带着老婆和一岁半的大宝回老家过年。

与往年一样,每到年底和整个春节期间,所有人每天基本都在外婆家集合。

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传统:回家后第一时间去外婆家报到,每天晚上各自回家,白天只要没事就又自动从各处回来集合,大家一起吃喝、一起聊天、一起玩耍。

外婆有四个女儿三个女婿,三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孙子、重孙们,一大家人三十几口人。用我外公自豪的原话说:“整个生产队就我们家的人最多。”

外婆总是在旁边慈祥地看着我们这群没大没小的后辈玩闹,双手挎着个烘笼子,一边不停地找出她早准备好的年货,让大家做了吃,吃饱了再玩。

儿媳、女儿们变着花样拿出新衣服、新帽子、新鞋子,让外婆一件一件地试,外婆则不停地批评着大家:“又乱花钱!我老人一个,哪用得上,你们用钱的地方多的很,我不要!”

儿子、女婿们聚在一起抽着烟,聊着今年外面钱好不好挣,过完年准备去哪里打工,在哪儿干的工钱总是结不清。

外公站在旁边时不时和大家插话,呵呵地笑着,露出剩下的几颗牙齿,偶尔端起水杯呷一口浓茶。

外婆和外公一直住在农村老家,从来不给子女们添麻烦,也从来不去子女家里常住,反而子女们有事了,他们倒特别积极,不请自来。

对我们来说,他们去到谁家吃顿饭,住上一晚,是一件“大事”,去的那家就早早开始准备。

可是大家越这样,他们就越不轻易去,特别是外婆,她总是担心会给儿孙们添一点点麻烦。就连我们家距离外婆家只有十分钟路程,都鲜能享受到她的“御驾亲征”。

更让大家操心的是外婆一直坚持下地干活种庄稼、养家禽,一年至少养两头猪。外婆说:“你们都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来后,屋里总得像个家吧,不种庄稼不养猪,买起来都要花钱,再说买的那些和个家养的味道也不一样。”

大家都想办法给外婆钱,但很少看到她花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给小孩压岁钱,其余的都放起来。遇上谁家有困难了,她就像变戏法一样,准能救上急。

自从外公年老体衰,摔倒过一次之后,外婆就更少出门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只要大家回到家就基本上天天往外婆家跑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与外婆待在一起,这也是她最放心的时候。

外婆家是全家人的中心,只有在这里大家才能最放松,最畅快。

这一年是人员回来得最齐的一次,因为我和大舅都全家回来了,我在山东一般两三年才回家过一次年,大舅在广东也不是每年春节都回来。

但今年大家都发现了外婆气色不太好,脸上颜色发暗,暗斑也多了一些,但外婆轻描淡写的“莫事”的回答,让大家并没过多地注意。

然而,外婆吃饭明显少了,大家给她夹在碗里的菜越堆越高,她却基本上没怎么动:“你们吃,我老了,吃不了多少,莫管我。”

在大家的追问中,外婆才说:“吃是想吃,就是吃一点肚子就发胀,有时候晚上会疼得睡不着觉。”

大家警觉商量要把外婆送到县医院去全面检查一次。她坚持说没大事,大过年的去啥医院,等过完大年十五再说。

大年初七过完,年就过得差不多了,大家陆续开始外出打工,我和大舅也在初九这天同时返程。

每次的离家,我都强忍着在眼中打转的泪水,挤着笑容和外婆说再见,然后在她凝望的眼神中一步三回头地跟她挥手,直到小小的山坡遮挡在我们之间。

这次是50岁的大舅和我一起重复同样的场景,我们互相“取笑”对方,又在相互打气,讨论着今年年底尽量再一起回来:外婆年龄越来越大了,能回来就尽量回来。

大年十三,二舅的电话把所有人的心都撕裂了:外婆的病检查出来了——肝癌晚期。

突然的噩耗像一个无声的炸弹,痛彻着每一个人的心扉,却无声无息。

大家尽量装着轻松继续给外婆打电话聊天,告诉她病情没啥大事,但需要定时住院检查和输液(打白蛋白),主要是为了保健,并且坚持不同意外婆再下地干活了,平常少吃多餐,还要适当喝点中药。

外婆依然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晓得,你们就是操多心了。”但她还是很配合大家的“建议”,开始接受治疗。

我们私下却早开始了多次商量:“照顾外婆的事怎么办?”

其实外婆根本就不要人照顾,反而是她还一直在照顾着快80岁的外公。

大家明白,如果明着说要回去照顾她,外婆肯定不会同意,还会给她增加心理负担。在外婆的心中,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子孙们的事永远放在第一位。

所以这次大家商量的重点主要是如何能名正言顺而又没有痕迹地来照顾她,还要瞒住病情,并带着她去继续治疗。

平常的这段时间,二舅和幺舅也该陆续出门打工了,但谁也不想离开,都跟外婆撒谎说工地还没开工,尽量拖延时间。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外婆会更担心他们如果晚出门了,会少挣多少钱,怎么来养各自的家。

跟之前想接外婆到各自家里去住一样,这次谁来照顾外婆的事,大家又“争执”了起来,并且更加激烈。每个人都想照顾她,都说自己照顾得更好。

大家知道肝癌晚期意味着什么,治疗的事没什么争执的,但照顾外婆的事却一直定不下来。

最后大舅妈出了个主意:“假装说她们厂里裁员,她被裁了,还得到了一笔补偿”。

本来大舅妈也快50岁了,可以说自己不想继续在外打工,想回家了。这个理由好像是最容易被外婆接受的。

二舅是下定决心今年不出门了,留下来专心照顾外婆,但又知道外婆不会同意,就随便撒了个谎说在城里找了份活干。

没多久,大舅妈从广东回来了,直接搬到了外婆老家长住,二舅则在城里和乡下两头跑,我爸和我妈作为老大就在家里主事。

后来为了上县医院方便,大舅妈把外婆接到了城里,外公则被接到了我们家。

这一次外婆完全配合,全部听从后辈们的安排,还“额外”提出了不少的“要求”,比如主动提出到孩子们的家里都住了一遍,准备后事用的寿材、寿衣、遗照等。

唯一坚决不同意的是,外婆在医院治疗了两个疗程后,就坚持不再去了,说自己好多了,没什么大问题。

那段时间,外婆的表现让大家感觉她的病情好像反而有一些好转,大家一边揪心又一边祈祷,希望奇迹可以出现。

转眼到了年底,这一次所有人都着急地提前回了家,大舅也辞去了工作专门回到了家。

于是和之前一样,外婆到谁家去住,谁家就成为了中心,那里就异常热闹,外婆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团圆。

一个阴雨的下午,外婆忽然说很久没回老家了,想回老家住一阵子。

大家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依她的意见,当天回到了农村老家,并按照计划准备都留下来陪着她住一阵子。

然而当天回去之后,外婆一反常态,让所有人都回家,不要留下来陪她,态度非常坚决,什么话也听不进去。

外婆从来没有如此坚决过,大舅妈偷偷躲在侧房里想留下来,平常这根本不是事,但这一次外婆居然朝大舅妈大发了一次脾气。

大家没办法,只能都离开。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家不放心都不约而同早早回来了。

大家围坐在外婆的板床周围,陪着她聊天,外婆好像今天格外精神,跟每个人都嘱咐了一遍各自家里的事情。

最后,外婆才对着大舅妈长长地看了一会儿:“你的事,我早就知道了。你哟,撒谎都不会,你嫁过来二十多年了,你啥心思我还不晓得?说厂里裁员,咋就这么巧把你裁了?”

外婆接着对二舅说:“你说你在城里干活路,啥活路那么自由,天天都可以往回跑?”

外婆环顾了大家一周,轻轻地说着:“我晓得我得的是啥病,我个人的身体个人清楚。你们啊,都是好娃儿,我这一辈子知足了,大大小小的都懂事,都孝顺,以后你们还是要把个人的家管好。”

大舅妈和二舅也不好说啥,一时间气氛凝重了一些,大家心里藏着事,眼里都噙着泪水,一向坚强的幺舅不停地抹着泪水,二舅继续像以前那样只要埋着头。

我妈把外婆搂过来抱在怀里,让她躺着舒服一点。外婆靠在我妈怀里对我爸和大舅说:“以后你们要主事了,家里的事就看你们了。”

六十岁的老爸老泪长流,“妈,这个我们晓得,你说这些做啥子嘛。”一向沉稳的大舅一个劲地点头,幺舅妈则像个小孩子一样嘤嘤地哭出了声。

气氛一时间变得很悲伤。

忽然,外婆大叫很疼,然后就是剧烈的挣扎,大家惊慌地一边呼喊着外婆,一边准备紧急把外婆送到医院去。

然而,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大家还没准备好,不到五分钟时间,外婆闭上了眼睛......

外婆走了......

“妈......!”“婆......!”

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响彻整间屋子,整个老院子,响彻在半边天空里......。

外婆就这样走了,走得这样突然,这样决绝,丝毫没有给我们反应的时间,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所有人对她的思念和追忆,也带着了我们的心!

一切好像都在外婆的计划之中,她直到去世也没给子孙们“添”一点点麻烦。连让我们给她推一次轮椅、喂一次饭、洗一次脚、穿一次衣服的机会都没给。

说是“照顾”外婆,其实就是陪在她身边,给她做饭、陪她上楼或遛弯时稍微扶着她一点而已。唯一算得上照顾的,就是帮她洗澡、梳头。

仿佛她并没有得过病,也一点都没有老。

可是,天知道她究竟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承受了多少的折磨......。

料理外婆的后事时,我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用已经哭得沙哑的嗓子缓缓地告诉了大家另外一个秘密:原来外婆早就知道自己不行了。

在外婆走的头天晚上,跟我妈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交代了很多事情,说她放心不下谁,之前为什么会那么配合大家,为什么“额外要求”了那么多的事情。

第二天我妈还没来得及跟大家说,外婆就突然走了。

原来外婆什么都知道,她一直在忍着、装着,尽一切可能不让孩子们担心,并尽可能满足孩子们想尽孝道的心。

其实,子女能有照顾的老人的机会,更是一种福分;这种福分就像我们还是在襁褓里时,大家都抢着想抱一抱、逗一逗。

老人永远是子女的榜样,能做到让子女心甘情愿地来照顾的老人,不是靠“技巧”和“方法”,而是靠老人本身。

照顾老人是子女的基本伦理道德,请不要让老人担心如何才能得到你心甘情愿的照顾。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人这辈子,要让儿女老老实实心甘情愿的伺候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在你身强体壮时,曾对儿女无私付出,不论是金钱上还是精力上。也就是说,在儿女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但给儿女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也在生活上竭尽所能的给其以帮助。这样才会为日后儿女伺候你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你要有钱。要么有不菲的存款,要么有退休金。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个老人手里没有钱,指望谁都指望不上。只有手里有钱,才会在生病长灾时硬气地要求去医院检查;也只有手里有钱,面临生死抉择时儿女才不会犹豫不决。拿你的钱救你的命,儿女需要做的只是跑跑腿而已。拿着你的钱孝敬你,谁都会做。

第三,你要会做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体谅儿女的艰辛,要做一个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明白人。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芝麻蒜皮的小事上,能过得去就行,不要跟小辈斤斤计较。有些老年人之所以惹人嫌,就是因为自身性格不行,小肚鸡肠。

实际上,这世上父母之于子女的付出多是心甘情愿,子女之于父母的付出则哪有那么多的心甘情愿。所谓心甘情愿,只不过是适宜的时机适宜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适宜的行为。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住我们对门的李奶奶,今年62岁了,年前摔了一跤,腿摔骨折了,儿媳妇一声不吭把工作辞了,心甘情愿回家照顾她。

李奶奶儿媳妇在一家早教中心做培训主管,每个月工资7000元以上。一头短发,说话干练利索,本以为是个不好相处的人,但结婚多年了,从来没有跟李奶奶红过一次脸,对李奶奶也是百依百顺,照顾有加。

过年前那两天下了一场大雪,李奶奶去市场买肉,回来时在小区门口摔了一跤,躺地上起不来了。当时小区保安给李奶奶儿媳妇打电话,儿媳妇顶着鹅毛大雪,骑着电动车不到10分钟就从单位赶了回来,顾不上自己的脸被雪吹得通红,眼睫毛上都结冰了,扛起180斤的李奶奶就去医院。

当时李奶奶儿子去沈阳出差不在家,李奶奶这一摔直接把腿摔骨折了,老年人本来就容易骨质疏松,不好愈合,医生对家属说,李奶奶得卧床休养4-5个月才能彻底养好。

这件事,我们私下都以为李奶奶儿媳妇会请一个护工或者保姆来照顾李奶奶,没想到她儿媳妇当天下午就去单位办了辞职手续。后来,我在市场买菜遇到了李奶奶儿媳妇,聊天时打探地问了一句“姐,你辞职照顾老太太,是不是你老公要求的?”

没想到李奶奶的儿媳妇笑着说道“不是,我心甘情愿照顾我妈”

后来,李奶奶的儿媳妇又跟我说了一些事情,听完后我不禁感叹这个老太太真的太会“算计”了!真是一个“精明”的老人,这种为人处事的做法,换哪个子女不愿意照顾她,养她呢?

棍棒下出孝子,一棒子打断第三者的痴心妄想。

李奶奶的儿子是做酒水生意的,经常在东三省跑业务,常年不落家,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李奶奶儿媳妇一手打理。

虽然两人40多岁了,但是因为生意和工作原因,两人一直没有要孩子,虽然李奶奶心里发愁,但她却不说,也不催两人,想着顺其自然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她一大把年纪了,管太多闲事也惹年轻人不乐意。

前面说了,李奶奶儿媳妇属于女强人类型,面相上不好相处,但实际上是个热心肠的人。而她儿子因为常年跑业务,见的人多了,心里也开始有一些花花肠子了。

有一年,李奶奶儿子直接把那个20多岁的女人领回了家,逼着李奶奶儿媳妇签离婚协议,因为两人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她儿子鬼迷心窍了,甚至要求女方净身出户。两个人因为离婚一事,在家里又打又闹的,惊动左邻右舍都趴在门边看热闹。

李奶奶气得找小区环卫工人借了一个手腕那么粗的木棍,提着木棍上楼,一进屋也不问谁对谁错,劈头盖脸地把她儿子一顿臭骂,骂完后不解气,操起大木棍对着她儿子身上“啪啪啪”的连抽了好几棍子。

当时在场的邻居们都看傻眼了,她儿媳妇也头一次见老太太发这么大火,怕老太太再激动得把血压冲上去,赶紧抱着老太太的手,拦了下来。

老太太打完儿子,把棍子往那20多岁的年轻女人脚边一丢,坐在沙发上客客气气地开口说道,

“小姑娘,我这个年纪都可以当你奶奶了。虽然我没有孙女,但是我也不想再多要一个女儿。我这辈子只要一个女儿,一个儿媳妇就够了,多了我们家也养不起。年轻人容易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被男人花言巧语哄骗,如果我孙女像你这么大,要是干出这种事,我会直接拿棍子揍她!我们家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刚才你也看到了,如果你执意要赖在我们家,那不好意思了,先看看自己皮肉禁不禁打”

后来,听邻居们说,那个20多岁的女人听完李奶奶的话,脸色吓得苍白,连“再见”都没说,拎着包落荒而逃。至于她儿子,李奶奶当着众人的面也放话了:这个家,如果散了,净身出户的只会是她儿子!因为她儿子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没有尽职尽责,要离婚可以,出了民政局那一刻,所有的房产、车产全部归儿媳妇!

当时,所有的人都震惊极了!而李奶奶儿媳妇更是感动地抱着她失声痛哭起来。大家都说,李奶奶是真心实意对自己儿媳妇,这样的做法比娘家亲妈做得还到位!

雪中送炭,拿出50000元积蓄支援亲家。

李奶奶是退休老职工,老伴儿去世后,自己独居,每个月退休金5500元。老太太平时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吃穿用度比较节省,一年下来能攒不少钱。

而李奶奶儿媳妇家在农村开养猪场,有一年全省大面积降温,一连好几天雨雪天,儿媳妇家养猪场被大雪盖住了,很多猪都冻病了,猪场损失惨重。

工厂工人着急要工资回家过年,儿媳妇家东拼西凑了一些钱,但还差50000元。亲家母给儿媳妇打电话求助时,正好不小心被李奶奶听到了,当时儿媳妇刚换了新车,手里存款也不多了,也愁得不知道怎么办。

李奶奶听后,悄悄关上门回到家,拿出了柜子里的存折,去银行取了50000元,通过儿子之手把钱转交给了儿媳妇。

后来,邻居们问李奶奶为什么不亲自把钱给儿媳妇,反而通过儿子给,这不是多此一举嘛?直接给儿媳妇钱,不是显着老婆婆人好吗?

李奶奶笑着摇摇头对大伙儿说“你们这些老人火候还不到位呀,还欠修炼。这钱不能直接给儿媳妇,直接给儿媳妇,会给儿媳妇娘家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让他们家觉得没面子。通过儿子,这样显着儿子对儿媳妇娘家重视,不但能促进两家的关系,还能增加儿媳和儿子之间的感情”

后来时隔很久,李奶奶儿媳妇无意中从邻居口中得知此事原委,对李奶奶是又感激又感动。

写到最后。

听完李奶奶这些“小心机”的事情后,我觉得,作为老人,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让儿女们心甘情愿照顾你:

1、对待子女不偏不倚,儿媳妇也是亲闺女。

正因为李奶奶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妇,真正的把儿媳妇当做亲闺女看待,特别是当自己儿子犯错时,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儿媳妇,保护儿媳妇。这样的老婆婆换谁不愿意要呢?

2、手里要有些积蓄,不为儿女添负担。

作为老年人,没有退休金没关系,但至少要有一些自己的“小金库”。无论何时,需要钱时不必倚靠子女,花自己的钱也会更安心些,同时也能替子女们分担分担。

3、做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不能倚老卖老。

李奶奶这么大年纪,子女心甘情愿照顾她,我感觉还是跟李奶奶平日的人品和德行有关。三观正,明辨是非,在对待一些事情上,不倚老卖,赢得了儿媳的尊重,也赢得了周围亲朋好友的尊重。

怎样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你?

问出这种问题,一般是正在经历中的事,其实这个东西没有特定的答案。说两个例子吧

案例一:老人谎报收入,儿女趋之若鹜

老太太70多了,自从老伴前两年去世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而2个儿子2个闺女除了逢年过节,基本不来看老太太。老头活着的时候就告诉老伴,如果有一天实在需要儿女照顾了,就告诉他们咱们银行卡里还有几十万的收入,这个卡不到最后千万不能给他们。

老太太把这卡的事放出去,儿女们果然齐聚老太太家里,一个比一个殷勤。老太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越发的思念老伴。老太太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直到去世后,儿女们打开老头留下的盒子,除了一张卡还有一封信,信上的内容让几个孩子羞愧不已!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子中,大概可以分析出以下2种情形:

第一是儿女眼里只有钱

这种情况下,与其说儿女不孝顺,倒不如说他们价值观的缺失。他们把孝顺,当做一种买卖。有钱了就是大爷没钱了爹妈都不认。我想他们的后代,也会有样学样的。

第二是父母的教育失败

很明显,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从小就看24孝图,而咱们的国情也从小教育孩子们以孝为尊。这对老父母也许并没有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可明显教育不到位。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现在,很多的父母和这对老头老太一样,只是给孩子足够的钱,却总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缺少应有的教育!

案例二:老头瘫痪在床,儿女照顾有佳

老头在一次事故中导致下半身瘫痪,可以说身边根本离不开人。一儿一女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自己,老伴又在事故中去世。这让老头一度产生厌世的情节,总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们,同时也对“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深信不疑。

儿女们看出了老头的心思,就商量着两个人轮流照顾老头。儿子家住够了就去闺女家,反正就是不让老头自己在家,怕老头又想不开。让老头欣慰的是,这期间无论儿媳还是女婿,从来都没有说过什么(当然也可能有,但绝不会在老头面前说)

老头今年已经98了,耳不聋,眼不花,心态特别好。要不是因为疫情的缘故,都说他能活过百岁。因为疫情他出不了门,在家憋出了毛病,前两天才撒手人寰,也算喜丧了。

案例分析:

首先应该是教育的成功

98岁老人,四世同堂,家里除了最小的一代,都是军人。与其说家庭教育的成功不如说部队教育的成功。

其次家庭氛围很好

四世同堂的家庭,可想而知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每一个人如果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一家人都会远离他。这样的氛围下,老人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最后就是价值观的培养

他们家庭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对金钱的管束很松散,家里虽然不是有钱人,但从来没缺少过孩子的零花钱。而且钱就放在抽屉里,随时可以去取,只是一定要说明这钱干嘛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在加上部队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很自然的也就形成了“以孝为尊”的观念!

解答题主的问题

什么情况下才能让儿女心甘情愿的照顾自己。我个人认为以下3点是需要做到的:

1、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这需要从小培养和教育,而且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一定不要缺席。

2、正确孝道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如果你都做不到对自己父母的照顾,你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好好照顾你呢?

3、注重心理素质的教育

价值观有了,孝道也有了,心理素质达不到也不行。这里的心理素质指的是对家庭的信任度以及安全感。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非打即骂,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殊不知。这种理念就目前社会而言已经不在流行。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给孩子安全感以及信任程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对你没有任何孝道可言,那么我建议你选择案例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照顾你。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久需要你下点功夫去培养他,至少让他们知道孝道的重要性。而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才行!

极端的人 分类:其它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