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丁宝桢,晚清时期难得的名臣,他一生历任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而让丁宝桢名声大噪的,是他成功斩杀了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并且在事后不仅没有受到慈禧太后追究,反而受到表彰。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太监安德海打着为同治皇帝置办婚庆衣物的理由,高调出京,一路上不仅游山玩水,并借机敛财,惹得沿途百姓纷纷怨声载道。

按照清朝祖制,四品以下的太监不得擅出宫禁,安德海只不过是六品的蓝翎太监,他能出京完全是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因此才能肆无忌惮,并且十分高调的走出紫禁城。

但安德海此行,却在山东泰安戛然而止,在其行至泰安境内时,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派人直接将安德海抓捕入狱,并马上向京城送去奏折,奏折中痛陈安德海种种不法行径。

当年八月,在得到包括同治皇帝、慈安太后等人的授意下,丁宝桢在山东济南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将其尸首悬挂在城门三日,丁宝桢此举,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事后,慈禧太后并没有因为安德海的被杀而迁怒与丁宝桢,反而下旨对他进行表彰,并在不久后,令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自己的贴身太监被人斩首,慈禧太后却一改往日秉性,大肆表彰丁宝桢,这真是稀罕事,莫非是慈禧太后转了性子?实际上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也算是被逼无奈。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最喜爱也最信任的心腹太监,但他却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之所以会被慈禧太后喜爱和信任,除了安德海巧舌如簧和善于察言观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安德海是“辛酉政变"中的大功臣。

辛酉政变是发生在咸丰皇帝死后不久的权力争夺事件,公元1861年8月,咸丰皇帝驾崩,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登基,由于皇帝年幼,因此咸丰皇帝在临终之际,指定了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为首的八人来辅佐朝政,史称“顾命八大臣”。

但这八大臣与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之间的矛盾颇深,并极力阻止两人欲垂帘听政的计划,在几经交锋之后,慈禧、慈安二人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

在政变中,除了恭亲王奕䜣之外,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太监安德海,正是他来回为慈禧和恭亲王奕䜣之间传递消息,并在政变成功之后,为慈禧出谋划策,解除了恭亲王和慈安太后的部分权力,为慈禧扫平了威胁。

因此,安德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一步步走到了紫禁城中,权利最大的宦官,尤其在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安德海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除了慈禧,任谁见到安德海,都得客客气气的。

有道是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安德海正是如此,除了日常在宫中耀武扬威之余,更是为自己买房置地,日子过得好不滋润。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安德海干得最荒唐、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大张旗鼓的娶妻。

众所周知,安德海不过是一个太监,娶妻这种事应该离他很远,但是他却办到了,不仅光明正大的为自己操办婚事,而且娶的还是一个只有19岁,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这个姑娘还不是普通人,她是当时有名的徽班旦角,名字叫做马赛花,且不论究竟这马赛花是如何同意嫁给安德海的,单说安德海的这场婚事,在当时可是爆炸新闻,太监娶妻,闻所未闻。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对她这位心腹也是十分给面子,不仅赏赐了一千两白银作为贺礼,还赏赐了上好的绸缎百匹,这下更让安德海狂妄的上了天。

当然,安德海是有狂妄的资本的,毕竟在紫禁城中,能说了算的就是慈禧太后,他又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他不狂妄谁狂妄?但在他狂妄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同治皇帝,比如慈安太后,更比如被他整的没权力的恭亲王奕䜣。

同治皇帝之所以对安德海不满,是因为安德海经常在慈禧面前打小报告,一旦同治皇帝要做点什么,马上就会被慈禧得知并加以阻拦,时间一长,同治皇帝就对安德海十分不满。

而慈安太后对安德海,基本上可以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了,在慈禧掌权后,安德海作为其忠实的心腹,处处维护慈禧,甚至还公然和慈安太后唱反调,这种仗势欺人的奴才,让慈安太后怎么不恨?

至于恭亲王奕䜣,那就更不必说了,他可是拜安德海所赐,才会在辛酉政变立了大功的情况下,如今却成为一个处处受限的闲人,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将安德海当场诛杀。

这三人,在杀安德海这件事上,形成了同盟,只不过,有了慈禧太后的存在,这三人虽然贵为天子、太后和亲王,却对一个小小的太监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安德海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在紫禁城内待腻的安德海,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想出宫走一走,但清朝有祖制,四品以下的太监,不得擅自离开宫禁,违者杀无赦。但这并没有难住安德海,经过软磨硬泡,加上慈禧本身对于祖制也并不是十分遵守,因此安德海最终得偿所愿,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紫禁城。

安德海此行,打的旗号是为同治皇帝置办大婚衣物,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就是一路游玩一路敛财。

走着走着,安德海一行就到了山东地界,在进入山东德州时,当时的德州知州赵新一面小心翼翼地接待着安德海,一面飞快的将情况汇报给山东总督丁宝桢。

之所以要上报,是因为赵新对于如何接待安德海十分困惑,虽然安德海声称自己是奉旨办差,但赵新并未接到上级的任何有关指示,因此,他就留了个心眼,把情况向自己的上级丁宝桢汇报。

说到丁宝桢,那可是大大有名,他一向以性子刚直著称,当年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曾在山东召见各级官员,来商讨应对叛军一事,还只是山东按察使的丁宝桢,见僧格林沁态度傲慢,并不给像他这样的低级官员设座,便直言到有座便去,无座免召。

最终,丁宝桢的硬气,让僧格林沁对他的胆气十分赏识,不仅亲自为他设下座位,还对他以礼相待,这让丁宝桢在当地的官员中足足出名了一把。

而他在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勤政爱民,把山东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爱戴,同时,他也是个正直不阿的人,早就对恃宠而骄的安德海十分厌恶,这次安德海居然撞到自己的手里,丁宝桢决定要亲自拿这个太监开刀。

接到赵新的汇报后,丁宝桢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连夜写了一封奏折,命人送往京城,同时,安排人对安德海实施抓捕,最终,在泰安县将安德海一行抓捕入狱。

很快,丁宝桢赶到泰安,亲自对安德海进行了审讯,其实审讯,对于丁宝桢而言,只不过是走过场,他真正是在等京城的回信。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这一点丁宝桢十分清楚,想要杀他就意味着有可能会招致来自于慈禧太后的怒火,不过,这一切都在丁宝桢的计划之内,他先前送走的奏折,正是他走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在奏折中,丁宝桢将大清律例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列举了安德海数条罪状,每一条都是以大清律为原则,丝毫没有显露出来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样一来,即便是杀了安德海,谁都没办法在明面上追究丁宝桢的责任。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但丁宝桢也明白,即便是自己做得再天衣无缝,也阻挡不了慈禧太后日后的怪罪,只不过,刚直的他决定,哪怕是舍弃官位,也要将这个胡作非为的安德海绳之以法。

不过,丁宝桢有些多虑了,他的奏折在送到京城后,慈禧太后正在抱恙,因此就没看到,而是恰好被主管军机处的恭亲王奕䜣看到,并直接转交给了同治皇帝。

这真是安德海的好运走到了头,丁宝桢要求处置安德海,对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䜣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在连夜和慈安太后商议后,三人决定,借丁宝桢之手,除掉安德海。

很快,来自京城的旨意送到了丁宝桢的手中,信中洋洋洒洒泄露数千字,中心思想就有一个,同意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越快越好。

于是,在安德海在泰安被捕的五日后,被押赴济南,并在济南城中,验明正身后,就地处决。之后,把安德海的尸身,剥光衣服,挂在城门上三天之久。

这件事,在济南当地以及当时的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换谁也没想到,丁宝桢居然敢直截了当的将安德海正法,一时间,敬佩的、叹息的以及冷嘲热讽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而在得知自己的心腹安德海被杀后,慈禧太后并没有如众人预料的那样大发雷霆,也没有去追究丁宝桢,反而是在不久之后,下旨对丁宝桢大大表彰了一番。

不久之后,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慈禧太后还亲自为他写了一幅字,称丁宝桢为"国之宝桢“。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向来以阴狠毒辣著称,对于得罪她的人,必须是睚眦必报,但为何却在安德海这件事情上,转变如此之大,对丁宝桢不但不追究,反而进行表彰呢?

实际上,慈禧太后这样做,也是出于当时政治局势的考虑,可以说也是当时的慈禧一种无奈之举。

其一,丁宝桢和安德海的地位悬殊太大,丁宝桢在当时,是众人皆知的清官、好官,而安德海,则是人人喊打的太监,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奴才,虽然深受慈禧太后喜爱,但归根结底,奴才的身份不能改变。

因此,如果事后追究丁宝桢,依照当时慈禧太后的政治力量而言,并不是做不到,但这就会招致更多的人反对他,这对她独揽大权的计划没有任何好处,与其得罪所有人,还不如卖个人情,表彰丁宝桢,自己还能落一个开明的好名声。

其二,就是慈安太后还在,慈安太后在辛酉政变后,虽然被慈禧夺去了一些权力,但毕竟威慑力还在,况且,慈安可是手握咸丰帝遗照的人,论辈分,论地位,都要比慈禧稍微高上一点。

所以,在慈安面前,慈禧太后还是要有所顾忌的,她知道杀安德海事件背后,少不了慈安的身影,如果她事后追究丁宝桢,那就是打慈安太后的脸,这种撕破脸皮的事情,目前还不是时候。

其三,为了慈禧太后自己的名声,坊间传言,安德海净身不彻底,之所以受宠,是因为他常常与慈禧太后做游戏,这就对慈禧太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丁宝桢直截了当的杀了安德海,为慈禧太后解决了困扰,尤其是他将安德海剥光挂在城门上,更是向所有人证明了安德海是一个真正的太监。

因此,谣言不攻自破,这样说来,丁宝桢不仅没有罪,反而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他还是一个大功臣,所以,丁宝桢才会在杀掉安德海之后,不仅没被慈禧太后追究,反而还收到了褒奖,自此,官运亨通。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他33岁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为官清廉,敢作敢为,任职山东期间,先后创办山东机器局,尚志书院、山东首家官书局等,转任四川后,又改革盐政、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深得民心,在晚清大变局中,可谓独树一帜的官场奇葩。

但一说起丁宝桢,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却是他诛杀慈禧宠臣安德海一事。

安德海是直隶南皮人,名臣张之洞的老乡,他九岁入宫,因为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慈禧的赏识,咸丰皇帝死后,安德海忙里忙外,在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和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訢之间牵线搭桥,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大臣,也正因此,安德海一飞冲天,成为慈禧身边最后崇信的太监。

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慈禧也十分给面子,不仅赏赐了1000两白银,还额外赐予绸缎一百匹,太监娶妻,一时轰动京师,成为北京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仅仅是生活高调,以安德海的江湖地位,只要慈禧不降罪,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关键是,他太得意忘形,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首先是慈安太后

作为正宫皇太后,慈安身份地位还在慈禧之上,但安德海丝毫不顾及太后脸面,依仗慈禧宠爱,公然与慈安太后唱反调,时间一久,慈安太后对他起了杀心。

第二是同治皇帝

虽然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母子感情只能说一般,慈禧醉心权力,把儿子弃之一边,久而久之,年幼的同治皇帝变的叛逆起来。而安德海为了讨好慈禧,经常打同治的小报告,一来二去,同治恨他入骨。

第三是恭亲王奕訢

奕訢是“辛酉政变”的功臣,也是慈禧夺位的臂膀,但权力到手后,奕訢就成了她更进一步的绊脚石,此后,经过安德海一番运作,慈禧成功免去奕訢的职务。奕訢嘴里不说,心里恨的不得了,奈何不了慈禧,自然把仇恨都加在安德海身上。

但这一切,安德海都浑然不觉,不仅如此,他还变本加厉,搞的天怒人怨,这其中就包括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远在山东,原本和安德海扯不上关系,但安德海的嚣张,给了丁宝桢机会。

同治八年(1869),久居深宫的安德海想出去玩玩,借口同治皇帝大婚,央求慈禧派他去江南置办婚庆衣物,其时清宫有祖训: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只是六品蓝翎太监,没有资格出宫,但他仗着慈禧宠爱,不把律例放在眼里,前呼后拥,就这么出了京城,直奔山东而来。

安德海一行到达山东德州后,德州知州赵新颇为困惑,虽然安德海对外声称奉旨办差,但地方官员并未接到京师的“明降谕旨”,如何接待成了大问题,惶恐之下,赵新将事情禀报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看安德海不顺眼,听说这小子到了山东,马上传令,缉捕归案!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一通被押赴济南,交由巡抚丁宝桢亲自审讯。

丁宝桢也不是傻瓜,抓捕安德海前,早已把大清律例背的滚瓜烂熟,他在呈交朝廷的奏折中列举了安德海种种不法行为,以彰显自己秉公办差,并无半点私心,大致如下: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也是安德海该死,奏折送达京师后,慈禧正在抱病,主政军机处的奕訢将奏折内容瞒了下来,以同治皇帝学习批阅奏折为理由,将奏折呈交给了同治,并请示了慈安太后。

慈禧不明所以,以为就是让儿子练练手,自然不会阻拦,如此一来,安德海就陷入了仇家编织的死局,一个太后,一个皇帝,一个军机大臣,三个人都想要他的命,就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他。

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

“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丁宝桢等的就是这句话,当日验明正身后,将安德海就地正法,距离抓捕过去仅仅五天。待慈禧明白过来,安德海早已身首异处。

此时的慈禧,却显示出高明的政治手腕,她不仅没有追究丁宝桢的责任,还十分大度的下旨表彰丁宝桢。此后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为官兢兢业业,慈禧为了表扬他,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幅字:国之宝桢。

以慈禧阴毒狠厉的性格,纵然一时碍于情面,不追究丁宝桢,事后多半也会报复,为何独独对此事网开一面,不做追究呢?这里边隐藏了深刻的政治智慧。

一、与官声不错的丁宝桢相比,安德海不过是个小喽啰,作为帝国的掌控者,慈禧断然不会为了安德海而牺牲掉一名股肱大臣,如此这般,不仅成全了丁宝桢的美名,也成全了自己识人用人的胸怀。

二、慈禧羽翼未丰。其时慈安太后扔在,慈禧纵然跋扈,也要顾及脸面,所以在明白事情原委后,她不得不退让一步,以牺牲安德海为代价,为自己争取时间,这招可以看做是慈禧的以退为进。

三、安德海名声太差,拖累到她。得宠后的安德海,得意忘形,不仅四处树敌,还连累到慈禧,坊间传闻,安德海净身不干净,不仅不是太监,还与慈禧颠鸾倒凤,甚至连孩子都有了,这些流言蜚语对慈禧的名声造成巨大伤害,需要快速切割,以免影响到自身地位。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特批在其曾经的做官地山东、四川、贵州等建祠祭祀。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大太监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超级红人,他仗着慈禧的权势胡作非为,人人得而诛之,但碍于慈禧太后的淫威无人敢言,而山东巡抚丁宝桢却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去招惹慈禧,那么丁宝桢的结局如何呢?

安德海是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出身平民家庭,8岁时净身进宫当太监,他先是伺奉咸丰皇帝,因聪明伶俐,善于奉承,很快得到咸丰皇帝及后来的慈禧太后的赏识。

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由安德海传递消息,想消灭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开取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没有安德海,也不会有慈禧的今天,所以慈禧对安德海极为宠爱,晋升安德海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性格嚣张跋扈,不懂得收敛锋芒,朝中树敌很多,他还干预朝政,甚至连恭亲王奕䜣和同治皇帝都被他打压,其所作所为朝廷上下对其极度不满。

安德海还在同治七年的冬天大张旗鼓地迎娶了当红戏子九岁红,当时北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太监娶妻的闹剧,而慈禧太后非但没有管束,反而赏赐安德海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作为贺礼,这在清廷里太监能娶老婆也是绝无仅有的。(安德海)

安德海的斑斑劣迹也引起了奕䜣的强烈不满,想要惩办他,安德海知道后十分恐惧,于是经常借着各种机会在慈禧面前说奕䜣的坏话,以挑拨两人的关系,据说奕䜣被摘掉议政王的帽子,从中便有安德海的挑唆之功,就连年幼的同治皇帝都知道安德海和母亲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由此对安德海非常愤恨。

后来安德海不知道是不是活腻了,他觉得老呆在宫里十分无聊,于是便央求慈禧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出城去四处走走,由于慈禧此时十分宠信安德海,便安排他去广东置办宫廷织物,在得到慈禧的恩准后,安德海便带着一群随从出了京城,浩浩荡荡的南下而去。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贵州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修理都江堰,兴办洋务,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清朝山东巡抚的级别和总督差不多,山东巡抚加兵部侍郎的衔,是丛一品,和加兵部尚书衔的总督相同,即使不加衔,也是正二品的大员,山东处于京师所在的直隶,与钱粮所出的两江之间,两江的钱粮北上,怎么走都要经过山东,所以能当上山东巡抚的都不是一般人物。

1869年秋,慈禧病重,安德海借着为同治皇帝采购龙袍材料为由南下,一路上骄横无礼,收受贿赂,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此时山东地界就是丁宝桢的管辖范围,丁宝桢得知此事后知道宫中并没有授权安德海去做这件事,清朝也有训规就是太监不可以私自出宫实施例,丁宝桢就借此为由将安德海捉拿,带回济南审问。

被慈禧戏耍的恭亲王奕䜣早就恨透了安德海,丁宝桢就安德海南下一事请示过奕䜣,奕䜣的态度就是抓住安德海赶紧杀头,不要给慈禧留时间,这也是慈安太后的意思,有慈安太后和奕䜣撑腰,丁宝桢快刀斩乱麻,五天后,安德海在济南人头落地。

谙熟清廷官场规则的慈禧,当然会知道山东巡抚丁宝桢没这个胆量,她也明白这是安德海犯有众怒,许多人辍促慈安太后下的命令,这笔账只好记在自己暂时奈何不了的慈安太后头上。

丁宝桢杀了人人痛恨的安德海,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慈禧本想治丁宝桢的罪,可死活也找不到丁宝桢的毛病,只好哑巴吃黄连,忍气吞声的认了,因为丁宝桢一直干得不错,清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慈禧还接见了丁宝桢,授他一品顶戴,太子少保,挂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任四川总督,临了,慈禧还给丁宝桢题了四个字“国之宝桢”以示赞赏。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丁宝桢还是一吃货,他结合了鲁菜、川菜和贵州菜的精华,发明制作的一道名菜----宫保鸡丁。

丁宝桢酷爱鸡肉和花生米,并对辣味情有独钟,所以在四川任上时,对烹饪颇有研究的他别出心裁地将鸡丁、花生米、红辣椒混合爆炒成一道新菜,竟然别具风味,十分可口,这本来只是丁宝桢的私房菜,但后来却越传越广,深受欢迎,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宫保鸡丁。

丁宝桢的“太子少保”就是“宫保”之一,对于丁宝桢来说恰到好处。

丁宝桢被慈禧重用和提拔后,到四川总督任上更加廉洁从政,政绩斐然,到了1886年,丁宝桢病逝,享年66岁,慈禧太后再次大度的赐给丁宝桢美谥“文诚”,并准许山东、贵州、四川等跟丁宝桢有关的省为他建忠良祠。

丁宝桢因诛杀安德海蜚声海内,又因官声极好,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不过从慈禧对他的反常态度看,慈禧能容忍他是有更深入思考的,不为安德海追究丁宝桢,主要是她想借重用丁宝桢,来更加牢固地掌控朝局,以获得汉族大臣的拥戴,可见慈禧确实是一个心机极深的女人。

哥在撩妹请勿打扰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