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妃子并不丑,是什么掩藏了她们的颜值?

清朝的妃子并不丑,是什么掩藏了她们的颜值?

麻木和绝望,是掩盖清朝妃子颜值的罪魁祸首。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的妃子的长相,历来是极丑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概念,是因为在流传下来的图片里,几乎很难见到高颜值的美女。

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平民百姓,虽说长相各不同,但相同的都是相当难看。

莫非,清朝的妃子难道就没有高颜值的人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有限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看,端庄秀丽且清秀优雅的人大有人在。

而掩盖这些人秀美容颜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个极度压抑的封建时代。

在我们现代,有一种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你邻居家有个小女孩,小的时候看着她,总感觉她长得要多丑有多丑(天生丽质的除外)。

但在这个小女孩长大后,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你再看到她会是什么感觉?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感到眼前一亮,同时心里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曾经的丑小鸭,如今变成白天鹅了。

而在我们发出感叹的同时,有没有去想一想,为什么原来那个不太好看的小姑娘,如今会变得这么光彩照人呢?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大致有三点。

第一,精神上的自由,第二,大脑中的学识,第三,身体上的强健。

因为你眼前的这个姑娘,已经成长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她拥有知识和自己的主见,同时也青春焕发,更重要的是,朝气蓬勃。

就是因为如此,才会让她在你面前,以及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十分漂亮。

假设,你把眼前的这个青春洋溢的大姑娘,放到清朝那个时代,是不是也会让她如此的光彩照人呢?

答案是不会,绝对不会。

同样是美女,为什么放到清朝,就不再美丽了呢?

很简单,清朝尚且属于封建社会,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完全不是现代能够比较的。

那个时代的女性,需要被束缚住思想,禁锢住行动,从小就被灌输女人是男人的奴仆、附庸这种概念。

并且,在整个社会都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影响下,读书怕是一件很难的事。

还有,不管是婚前婚后,女人是不可以随意出门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本份,因此,除了家里人以及家里的仆人之外,女人是基本没可能见到什么生面孔的。

另外,身为那个时代的女子,讲究的是如何伺候好丈夫,研究的是怎样绣好女红,至于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与女人无关,她不会问,更不敢问。

即便是家里来了客人,作为女眷,也被丈夫教导应该回避。

没见识,没学识,同样也没有人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做什么都畏首畏尾,干什么都低眉顺目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如果你给她拍一张照片,那你得到的,必然是一张很丑的女人照片。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便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清朝妃子照片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妃子们,一个个长得“奇丑无比”?

说得简单点,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之下,已经麻木的人格,加上对未来的绝望,才让她们在镜头面前呈现出冷漠、木讷的状态。

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她们身上,完全丧失了精气神儿。

慈禧太后的侄女,也是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隆裕流传于世最多的一张照片,就是她那张站立照,在照片中,隆裕上半身微微前倾,缩脖束手,让人看起来十分不舒服。

而从她的神态和表情之中,也完全看不出有丝毫美感可言。

但在隆裕流传下来的其他画像中,却如同是换了一个人,丹凤眼、柳叶眉,并且,据史料记载,隆裕的身高大约在170公分左右。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放在现代,稍微一打扮,也是一个大美女。

但为何隆裕的照片看起来就那么丑陋呢?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隆裕那张站立照,有明显的驼背现象,而一驼背,就导致整个人看起来毫无生机。

之所以要驼背,倒不是隆裕得了什么病,而是那个时代的“要求”。

清末民初,虽说西风东进,但束缚中国女性上千年的思想枷锁尚未解开,在她们眼里,一个女人,是不应该抛头露面,更不应该被人指指点点的拍照片。

而如果挺胸抬头的话,将女性的体态之美展现出来,在当时看来,更是一种“叛经离道”之举。

因此,在拍照的时候,包括隆裕在内的大多数女性,都会首先显露出十分不自然的神态,甚至面部表情还有些僵硬。

其次,为了不“叛经离道”,做一个守本分的女人,她们在镜头面前,也会将女性体态之美进行隐藏,比如弯腰,比如驼背。

而这样的一个女性,所拍出来的照片,要是能好看才是怪事。

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清朝妃子以及女性的照片看起来不好看,也有时代背景的因素。

满清入关以来,在服饰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前那种飘逸的汉服再也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线条僵硬,颜色死板的“旗服”。

当然,若是天生丽质,即使是穿“旗服”,也难掩光彩。

但问题是,在清朝后期,对外战争的接连失利,国内又是各种烽火不断,导致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氛围,都是一种低沉消极的状态,因此,当时的人们,看起来也就相当消沉。

再加上那个时候流行吸食烟土,宫里的妃子们或多或少也受此影响,所以,整个人就会给人一种颓废无比的感觉。

这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哪怕是貌若天仙,也会逐渐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照片所呈现的,就是她们当时真实的状态。

还有一点,是当时清朝的大多数人,对于摄影照相这件事的“恐惧”心理。

根据被誉为“纪实摄影”先驱之一的汤姆逊回忆,在他第一次踏上清朝的土地,并举起相机开始拍照时,当时的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害怕。

害怕什么呢?他们害怕照相机会把其“魂魄”抓走,他们的生命,也将会因为“失去魂魄”而丧失。

这种说法,在我们如今看来十分的可笑,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共同的认知,汤姆逊在其回忆录中就提到,他在广州时,亲眼看到两个清朝人因为害怕拍照,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不要拍他们。

而这种对摄影的恐惧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消散,即便是到了后来人们知道照相并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但还是会本能的紧张。

紧张情绪之下所拍出来的照片,自然也就不会好看。

上述的几种因素,属于客观原因,是被拍照的人所不能决定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摄影师的主观因素。

众所周知,一张照片拍出来好看与否,与摄影师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摄影手法欠妥,一个天仙也会被拍成如花一般,如果光影、角度等运用得当,一个长相普通之人,也会呈现出别样的美。

像我们经常看到清朝的一些平民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脸色黑黝黝的,显得土味十足,难道清朝的平民之中就没有长得白的人吗?

当然不是,之所以普通平民会看起来这么黑,与当时的拍照方式有关,在当时,由于摄影技术的限制,相机均为紫外线曝光。

而在紫外线曝光之下,黄色和红色,就会被曝光成黑色,而我们中国人,恰恰就是黄皮肤。

不信你看清朝一些大臣留下来的照片,哪一个不是脸色如同锅底一般的黑?如果说平民是因为常年劳作导致皮肤变黑,那么这些大臣乃至亲王,也是这样的吗?

而那些皇宫里的妃子,之所以在照片里看起来很白,是因为她们在拍照之前,都会在脸上涂抹一层甚至几层的反光粉,只有涂了这个,才会避免在照片中黑黝无比。

但这种白,并不是自然的白,而是一种十分不正常的白,当时,汤姆逊的好友就曾经打趣的对汤姆逊说道:“你拍摄的人,就好像在石灰水中泡过一样"。

白的不自然是其一,另外,几层厚厚的反光粉涂在脸上后,人的表情就会变得十分僵硬,再加上当时相机曝光的时间长,所以,在等待曝光的时间里,人的眼睛、面部肌肉等等都要一动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不自然的表情和神态,就会显露无疑,所以,最终成型的照片里,几乎每个人都显得死气沉沉。

而这只是一个摄影技术和方式层面,更深入的因素,就是当时拍照之人的心态。

清朝流传至今的照片,包括皇帝、皇后以及妃子等,大多数出自外国人之手,这些外国人在拍摄清朝的风土人情时,大部分都抱着一个相同的心理。

这个心理,叫做“猎奇”。

在他们看来,清朝时落后的,野蛮的,同时,在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敌意和曲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需要往回传达这种”敌意和曲解“。

因此,经他们之手所拍摄的照片,大多都是展现社会阴暗面,比如乞丐、比如小脚女人,而进入他们镜头的人,也大多都是表情木讷和呆板。

并非是这些被拍之人不会神采飞扬,而是那些摄影师,需要的是让他们看起来毫无生机。

哪怕是拍摄慈禧太后,他们都将其拍出了一种阴冷无比的感觉,更何况是拍其他妃子呢?肯定是怎么不好看就怎么拍了。

所以,不是清朝的妃子不好看,而是被拍得不好看,掩藏和遮盖她们颜值的,除了自身因为麻木和绝望导致缺乏精气神儿外,还有就是摄影师的“别有用心”,最重要的,是没有“美颜软件”。

清朝的妃子并不丑,是什么掩藏了她们的颜值?

试问,谁的证件照在不化妆不打扮不美颜的情况下还保持漂亮帅气?

一般的5-10元证件照不论真人长相如何都会个个丑得要命不是?既算是明星,也只是比常人五官端正一些,但是对比屏幕上我们熟知的形象又差老远。

拿得出手的证件照要100-500元,那可是经过了前期包装与后期精修的双重结果。

再来说说清朝妃子丑不丑的问题,大家主要是被这张照片所误导:

照片中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是瑾妃、 德龄、慈禧、容龄、容龄之母、隆裕皇后。

人物太丑主要受两点影响:

(1)光绪的正宫隆裕皇后是慈禧为光绪挑选的政治婚姻对象,她是慈禧的亲侄女,处处为慈禧暗中留意光绪的动静,相貌确实一般,还有点驼背。瑾妃是珍妃的姐姐,两人一同入宫,是有名的胖娘娘,外号“月饼”。大家知道,光绪是慈禧太后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在很多事情上不能自主。

(2)早期摄影技术落后,曝光时间太长且曝光瞬间会有很大的声音和火光,底片昂贵很难多拍几张。这样拍出来的人物往往表情呆滞刻板,没有生机。很难抓拍到人物表情生动的瞬间。

大家再来看看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是什么样子:

美若天仙对不对?如果用现代的摄影技术穿越回去,那肯定是神仙姐姐般的倾世容颜!

清朝的妃子并不丑,是什么掩藏了她们的颜值?

答:清朝的妃子并不丑?谁说的?

清朝妃子很多都是丑的,当然,也偶有漂亮的。

但我再次强调,清朝妃子中还是丑的多!

因为,晚清时期,西方的照相技术已经传入了中国,晚清留下了大量宫廷照。

则以保留下来的晚清宫廷照为参考,可以推辞整个清朝的妃子的颜值高不到哪儿去。

有人说,您确定那些保留下来的照片不是照“骗”吗?

我确定。

因为,那时还没有美颜相机,还没有成熟的PS技术,而化妆品既没有现在的丰富,化妆技术也没有现在的逆天,照相机和就镜子一样,非常忠实地记录下人们的真实容颜,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的没法歪曲成丑的,丑的也甭想吹捧成美的——因为,我们都还没瞎。

看,这里有美女的相片,也有丑女的相片,但,终归是美少丑多。

除了相片,还以大家熟知的人物来剖析一下。

先说慈禧太后。

慈禧是在选秀活动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咸丰的女人的。

而且,从后来咸丰对她的宠爱程度来看,她应该是咸丰眼中的“西施”。

但是,慈禧是有相片存世的。

虽然那都是老年时期的相片,但从相片中的五官推定,这样一个鹰勾鼻、一双三角吊睛眼、一副阴恻恻的吊死鬼表情,无论如何,她年轻时也漂亮不到哪儿去。

我们读德龄写的《御香缥缈录》,里面有一大段赞美慈禧外貌的话,说她:“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即使到了老年“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但我们看慈禧的老年相片,哪有什么“动人的姿色”?!根本就是德龄在胡说八道。

还有,美国艺术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With the Empress dowager of China》)中写:“太后……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她已享69 岁的大寿,平心揣测,当为一位40岁的美丽中年妇女而已。”

真太夸张!也很真让人恶心!

荷兰人华士•胡博(Hubert.Vos)有给老年慈禧画过两幅油画肖像。

第一幅画写实,和那些相片形象一致。

慈禧非常不满意,要求重画。

胡博·华士只在慈禧的亲自“指导”下再画一幅,硬生生地把一个70多岁的老太婆画成了30多的少妇。

老实说,我们现在看这幅少妇图,也感觉不到画中人美到哪儿去,就一普通少妇。

但慈禧非常满意,亲自将画收了起来。

由此可见,这应该是眼光苛刻的慈禧心中最美的自己了。

即,“最美慈禧”的高光时刻,也不过如此。

再以另一个被人们所称道的“大美人”珍妃为例。

许多书都写珍妃“赋性聪颖、姿容婉丽”,但从相片上看,就是一普通胖妞,肉嘟嘟的,下巴和肩相接,看不到脖子。不过,眉眼五官还算周正。

为什么光绪这么喜欢珍妃呢?

光绪共有一后二妃:隆裕皇后和瑾、珍二妃。

隆裕皇后生得奇丑无,还驼背;瑾妃也没好看到哪儿去,肥胖、且矮。

跟隆裕皇后和瑾妃相比,珍妃当然是“姿容婉丽”了!

所以,清朝的妃子颜值真高不到哪儿去,并不是被什么东西掩藏住了,而是被书本粉饰得太过。

机智小梁_lsp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