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兵马俑的土墙可挖不得,看着毫无用处,其实作用可大了,看完你会非常佩服古人!我们都知道兵马俑可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出土的时候,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这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也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

很多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想一睹秦兵马俑的风采,但是去旅游过或者在电视上见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这些兵马俑的中间有很多土墙,把一排排的兵马俑隔开,所以人们会感到纳闷,为何不把这些土墙挖掉呢?这些墙到底有何作用?

其实,大多数人还真不懂其中的道理,这些墙之所以不挖掉,那可是有原因的,因为土墙暗藏玄机,是不能够随便挖掉的

关于秦兵马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兵马俑,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这些兵马俑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秦始皇陵的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就达到了56.25万平方公里,秦始皇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后事,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秦始皇陵一共耗费了39年的时间,动用了几十万的劳动力,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还死了很多人,所以秦始皇也被人们称之为暴君

1974年3月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的兵马俑被发现,距离兵马俑1.5公里处就是秦始皇陵,在古代的时候有人殉的制度,兵马俑的坑内,除了人俑之外,还有陶俑的马、战车等等,秦始皇兵马俑大约有8000多个,规模是十分的浩大,很多外国元首都要来参观,除了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外,还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

殷商时期非常盛行人殉,秦国时期废除了这种制度,春秋战国出现了以俑殉葬,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以俑代替人的方式来殉葬

不过,秦始皇兵马俑在秦子婴元年就遭到了破坏,当时项羽打到了关中,然后损坏秦始皇陵,考古学家还在一号和二号坑中中发现了黑色木炭,推测是被大火烧过之后造成的

兵马俑是土木结构的形式建筑而成的,坑道的深度大约为五米,这些兵马俑坐西向东,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的四面还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30米,宽度为62米,面积达到了1.42万平方米,两侧还有二号坑跟三号坑,兵马俑的中间还有平行的土墙隔着,然后两边排列着木质立柱,上方还放着横木,然后铺上棚木、苇席,最后又盖上黄土,坑的底部是用青砖铺设的,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地下环境,兵马俑的身材看上去十分的高大,大约在一米八左右

这些兵马俑中有:车马俑、立射俑、武士俑、跪射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这都是秦朝时期的一批陶工打造的,有一些是来自官方的,有一些则来自民间,但是他们的工艺都特别的精湛,因为这些兵马俑看上去栩栩如生,而且做工十分的精细,一般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制作

为何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1、防止被盗其实这中间的土墙不但不能挖,还要保护起来,因为这可是有大作用的,秦始皇虽然不可一世、征战六国,但也让很多人为之痛恨,所以他非常担心自己死后,陵墓会遭到别人的破坏,因此,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时候,工程不但浩大,还要求十分的隐秘,不能让人发现

在他墓地1.5公里之外,还修正了兵马俑马殉葬坑,这种坑道就是向下挖5米左右的深度,中间还要留出厚厚的土墙隔开,这些墙在今天看来毫不起眼,但可是暗藏玄机的

首先能起到阻碍盗墓的作用,要是盗墓贼来盗墓,遇到了这些土墙,就会增加盗墓的难度,而且土方甚广,如果想要一一挖走,就需要不断的把土运出去,这样的话目标会很大,因为需要耗时耗力,所以很容易被人发现,有了这些土墙的存在,盗墓贼就会知难而退

2、承重墙的作用除此之外,这些土墙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起到承重的作用,因为土墙的上方是架着木头的,还用厚厚的黄土盖住,如果把地下都挖空了,那就有需要很多的木材来做承重,耗费人力物力不说,木头有一天还会腐朽掉,于是留出这些土墙就很方便了,能够成为天然的承重墙,避免造成塌陷,破坏了里面的陪葬品

兵马俑的规模特别大,虽然这些陪葬品都是陶俑制成的,但一样十分的珍贵,需要好好地保护,有了中间这些土墙作为支撑,兵马俑才会保存了2000多年

3、防止兵马俑大面积损坏除此之外,也能够防止兵马俑遭到大面积的损毁,因为这些兵马俑是有好几个坑道的,中间被土墙隔开了,要是有一天一个兵马俑突然倒下了,就不会起到连锁反应的后果,我们都知道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挖一个天然大坑放进所有的兵马俑,没有土墙隔开的话,只要别的兵马俑倒下了,其他兵马俑也会被压倒,这样就会遭到大面积的损坏

但是有了土墙隔开,即便一个坑道里面的兵马俑倒下了,压倒了其他兵马俑,但是到了土墙那里,也会停下来的

好比现在人们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否则到时候一坏就坏一筐,而且古代的等级制度非常的严明,所以制作出了很多不同地位的兵马俑,因为等级的不同,所以兵马俑也要分开摆放,用土墙来隔开,还有划分等级的作用

总结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中间的土墙并没有什么机关暗器,作用就是以上说到的那几点,它承载了浓重的历史气息,是2000多年以来,秦始皇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哪怕到了今天,也是不能把中间的土墙挖掉的。

古时候的技术不能跟如今相比,但是古人也会想到一些方法来保持兵马俑的完整性,所以了解之后非常佩服他们的智慧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2013年6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秦陵博物院参观,这是他第五次来看兵马俑,已经90岁高龄的基辛格当时是坐着轮椅参观的,当时他发出感慨:“中国的辉煌永远不会结束,兵马俑就是中国将会拥有光辉未来的证明。”

1974年,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人。许多外国政要来到中国都必定要去兵马俑看一看。比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里根、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女王、普京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马克龙及夫人等等。可见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都知道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那么这名字是如何来的?这要感谢法国前总理希拉克。他曾在1978年和1991年两次参观兵马俑,参观过后他不禁感慨: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希拉克的这句话,兵马俑的名气更大了,越来越多政要来到这里参观,它也顺理成章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与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神像、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港灯塔一起走上神坛,彪炳史册。

参观兵马俑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会发现兵马俑坑里有一堵堵厚厚的墙,这些墙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不拆除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中奥秘。

规模最大的帝王陵秦始皇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的面积。

世人皆知兵马俑坑其实是秦始皇的陵寝,秦始皇在公元前246年即位,那时候的他只有13岁,他即位不久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都是如此,比如埃及法老,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生前享有富贵,为自己的身后事也是操碎了心。

墓地规划设计由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监工由大将章邯担当,历时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陵”修建完成,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帝王陵。

修建秦始皇陵,劳民伤财,当时只有区区2000万人口的秦国,一共动用了70万精壮劳力,日夜不停劳作,许多劳工都因积劳成疾而死。为了缔造这一举世闻名的奇迹,无数劳动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地宫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封土堆,把这神秘的帝王陵完好的隐藏在地底千百年,里面有坚固的土墙,秦陵周围地下还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还有起防御作用的水银渠,东西两条墓道,它的修建体现出我过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精致而坚固的土墙据史书记载,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足以说明秦始皇陵的坚固程度,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的土墙功不可没。

这些土墙全都是工匠们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因为它的坚固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土墙上有被箭头射击的痕迹,因此推断,当初在修建土墙时,为了测试土墙的坚固程度,士兵可能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体,如果箭能插进墙体,那么就是不够坚固,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或者进行加固。

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工匠利用特定的工具,一层一层不断加固。

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

墙主要起的是支撑作用,有了它这一地下土木工程才能建立起来。

坑里的构造类似于早年间百姓民房的构造。土墙的两边排列着许多高大的柱子,这些柱子是木制的,深深插入土里,柱上放置横木,横木比较粗壮,横木和土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比横木要细许多,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

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楼房,内部高度大概是2.6米,而兵马俑坑坑底到坑顶的高度为3.2米。兵马俑被放入坑道,工匠用宽大的立木封堵道口,这样一个封闭的地下坑道就完成了。

只不过,如今木制的柱子、横木、棚木、立门,早已经腐烂了,但是土墙却越来越坚固,屹立千年不倒。

拆毁土墙会破坏兵马俑秦陵地宫占地面积1665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里面的兵马俑不计其数,最早发现了1号坑里就有兵马俑6000多个。

这些兵马俑在土坑里挨挨挤挤,排列整齐,想要拆毁土墙就要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土墙坍塌就会毁坏兵马俑,有人说,在拆毁土墙前把兵马俑挪出坑道,这更是不可取的,兵马俑每一个都价值连城,每一次挪动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兵马俑数量庞大,想要挪动更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保留土墙是明智之举。

土墙的存在可以阻挡空气流动对兵马俑的破坏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完好保存它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参观兵马俑不可以拍照,因为照相机的闪光会对兵马俑表面色泽产生破坏,兵马俑刚被发掘时色彩还是很丰富的,发掘出来后,兵马俑表面的颜色经过氧化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土灰色。

兵马俑接触空气过后,15秒后就会氧化,4分钟内便会脱水、卷曲。这也是考古学家不敢轻易挖掘兵马俑的原因,我们目前只是挖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据说兵马俑的整体数量有10万个左右。

这些兵马俑暴露在空气中,气流的流动也会让其表面产生细微的变化,产生风化反应。而土墙的存在,把兵马俑分隔开来,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对兵马俑起到了保护作用。

保留土墙是对文物的完整呈现土墙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保留土墙是对秦始皇陵墓的完整呈现,秦陵的设计,独具特色,让人们对古代人民的才华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的墓穴目前发掘出来的也不少,但是有许多都经过了破坏,有的是因为陵墓本身设计不合理,早早坍塌,有些却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而像秦陵这样大型的陵墓却能完好保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对于我们日后的建筑设计能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更何况,原汁原味的保存古迹,减少人为破坏和改动,才能向世人完整展示它的魅力。

结束语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开创了伟大基业,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文化财富,兵马俑是我们文化史上的瑰宝,必将永远熠熠生辉。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里面有什么宝贝?(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好巧,我这个月初刚刚到西安的西北大学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利用周末时间,顺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华清池和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了一下。

去之前特意了解了一下兵马俑,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参观期间刻意请教了一下我们的导游,没想到,兵马俑之间的土墙作用还真不小。

那天虽然是周末,但是人并不是太多,买票进入后,导游嘱咐不要把票丢掉,因为景区还要验票。

走过一片草地和树林就到了兵马俑所在地,我们首先跟着导游参观了展览馆,大概了解下兵马俑的历史和发掘过程,然后就到三个馆参观,由于四号坑还没有发掘,可能是技术原因,目前处于保护状态,所以,我们就参观了三个坑。

这是一号馆,基本已经全部发掘完成了,里面真的好大,非常震撼,在这张图片的另一头有很多的兵马俑摆放在上面,有很多工作人员的电脑和各种工具,在那个位置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兵马俑。

这是二号馆,感觉大小和一号馆差不多,二号馆绝大部门都没有发掘,兵马俑都埋藏在下面,第一张图片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一层比较薄的土层盖在兵马俑上,听导游说,这些兵马俑建好后,上面铺着厚厚的席子,然后往席子上撒土,现在席子已经腐烂消失了,但是这些封土上仍然留着席子清晰的印迹。

这是三号坑,这个坑比起一号和二号来说就小太多了,大概有一号坑的二十分之一大小把,三号坑也全部发掘完成了,这个坑里面有马和车辆,但是损坏也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兵马俑都没有头颅。

一号坑和二号坑里面兵马俑之间的土墙究竟有什么用呢?大家可以看到,大约四路兵马俑之间就有一道土墙把这些兵马俑隔开,很多人不由得联想到,这些土墙里面是不是藏着什么宝贝儿,或者是更加珍稀的兵马俑在里面没有发掘?

其实,真是想多了,里面什么都没有,他就是土墙,只不过又宽又大而已,这些土墙经过当时人工的处理,非常的坚硬。

究竟有什么用呢?

第一,支撑作用。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坑道,没有支撑物的话,这些兵马俑就很难保存的这么完整,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技术,不可能造一个非常大的盖子把兵马俑军团一次性掩盖起来,所以,就只能采用隔段掩盖的方法了。你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夯土墙的存在,一个大坑里数百个兵马俑,一旦一个倒下了,其他的会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样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古人就利用这些土墙,把兵马俑各自保存到不同的区域。

第二,分类保存。我们知道,这些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级别,古人非常注重身份,不同级别的兵马俑会放到不同的区域,通过这些夯土墙把他们区分开来,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上面的三张图就是三个不同身份的兵马俑,他们身上的盔甲都有细微大差别,第一个兵马俑右下角的介绍中写得很清楚“高级军吏俑”。

第三,保护作用。之所以用土墙把兵马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除了怕兵马俑倒塌引起连锁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区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淹、火烧等灾害,如果发生水淹的情况,这些土墙就会通过隔离作用,将损失降到最低。

据介绍,当初,考古学家发掘的时候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手铲刷子,等接近陶俑的时候就用手术刀片和小竹签等小工具清理,几千年过去了,任何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夯土墙,它早就和这些兵马俑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里面蕴藏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有了这些聪明和智慧,我们才能够建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先说结论:兵马俑中间的墙之所以不能挖,不在于其中是否有宝贝,主要在于保护兵马俑的完整性,即“欲得其形,必承其重”为了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兵马俑坑的建造过程说起: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将兵马俑坑看做是一座地下土木结构坑道式的大型建筑,简单说其结构是这样的:

以夯土隔墙和竖立的木柱作为整个地下空间支撑;在枋木和夯土隔墙上方用圆形棚木搭建坑道顶部,同时以草席覆盖棚木防止上方封土漏下;在坑道底部则以青砖墁铺。如此一来,就在地下构建起了一个高约3.2米的空间,其中用以放置陶俑和陶马。

之所以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首先,数十道夯土隔墙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分散来自上方封土的巨大重力,防止坍塌造成的兵马俑损毁。

2.其次,夯土隔墙的自然分隔,既可以形成不同军阵的单位分割,又可以防止庞大的地下军阵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3.最后,隔墙与棚木以及地砖,构成了一个完整封闭的地下空间,这可能出于秦始皇死后灵魂出游巡视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以上所说的几处关键细节:

1.夯土隔墙

这些隔墙并不是之前没有挖掉的生土墙,而是由人工用黄土夯筑而成,土质纯净,夯层厚度多在10厘米左右,有的夯迹比较明显。当然仅靠隔墙是不够的,所以在隔墙的两侧还需要竖立木柱,平均间隔1.5米,以及在隔墙顶部也有为了搭建棚木而特意开的土槽。

2.顶上棚木

很多棚木因为被火焚烧的缘故,所以基本只留下了炭迹。这些棚木基本上为圆木,少数为方木,一般长度在8-12米左右,径20-40cm。有的棚木在其一端还有凹槽,可以与夯土隔墙上凸起的泥块相合,借以防止棚木的移位。

而在棚木之上其实还覆盖了一层席子,用来防止细小的土渣漏进去。这些席纹是在当时翻开棚木上覆盖的硬土壳的背面时发现的,有粗细两种席纹,采用人字形的编织方式。

3.青砖铺地

这种用于铺地的砖基本上是青灰色,密度很大且质地坚硬,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装饰了细绳纹。基本上有图上所示的四种规格,最大的一种长42cm,宽19.5cm,厚度9.5cm,一块青砖重达14.5kg。

总结:之所以不挖隔墙是因为没有挖的必要,毕竟它只是前人夯筑起来的土墙而已。

为什么兵马俑中间的墙不能挖?

1976年5月14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参观兵马俑,是首个参观兵马俑的外国领导人。当时他发出一阵感慨:“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4年3月,距今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先后有20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每年吸引着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军事博物馆!

1979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兵马俑时,玛格丽特二世提出要“下坑”的请求。女王异常激动,没等工作人员搬来梯子,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跳入俑坑中,近距离的与兵马俑接触,这也是首位跳到兵马俑坑内的外宾。

此后经秦始皇陵博物馆研究规定,今后可以安排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下坑参观。

秦始皇陵规模巨大,气势磅礴。

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园,由宰相李斯亲自主持规划设计,大将军章邯建工,动用劳役达72万人,而当时的秦国总人口才2000多万,足足花费了38年的时间,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长8年。这项宏伟工程秦始皇嬴政至死都没有亲眼看到竣工,后来胡亥二世又继续修建了2年,才算正式完工。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发掘的有3座兵马俑坑,总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么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我们都知道兵马俑坑每隔3米就有一个土墙,这些土墙为什么不挖掉呢,还是说里面有奇珍异宝,现在科技达不到保存条件,所以才没有挖?

第一:其实这一道道土墙是兵马俑的承重墙,也就是所谓的夯土墙,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因为俑坑是在地下,修建兵马俑坑时就考虑到后期的封土掩埋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用黄土把兵马俑掩埋,而是在兵马俑坑中间筑起一道道平行的夯土墙,墙的两边排列一排木柱,用横木连接起来,在横木和土隔墙上搭盖棚木,再铺上一层苇席,最后黄土覆盖,从而构成坑顶。

兵马俑的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就像盖子一样,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第二:.夯土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保护性的挖掘,才是我们对待历史遗迹的态度。

夯土墙也是兵马俑的一部分,如果挖掉夯土墙,那么就完全破坏了兵马俑坑的整体建造结构,得不偿失。而且这些夯土墙,本身就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城池构建情况,都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向阳而暖 分类:生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