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子女结婚后,父母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你怎么看?

有人说“子女结婚后,父母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你怎么看?

非常认可这句话!大家先别忙着骂我不孝、没良心。我讲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大家看完之后,再细想我说的有道理不:

陈姨和谭叔退休之前,一个是学校的语文老师,一个是某个单位的科级干部。

当年,响应政策,只生了一个儿子

所以,退休之后,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熟料,儿子结婚有了老婆和孩子之后,两代人因生活习惯、金钱观念、育儿观念等的不同,导致婆媳矛盾严重,最后落得被赶出家门,两口子相依为命的下场!

陈姨的儿子在北京上了大学之后,不愿意回老家发展。想在北京发展,说北京大城市,发展的空间更大。

陈姨和谭叔无法说服儿子,便拿出一辈子的积蓄,帮着儿子在北京海淀区按揭贷款买了一套89平米的两居室房子。

别小看这只是个89平的两居室。要不知道,北京寸土寸金,房价高的很。尤其是她儿子的房子买在海淀区的一所知名高校附近,房价,大家可以查一下,吓人的很。

买了房子之后,儿子和相恋三年多的大学同学结婚了,彻底定居在北京。

起先,陈姨和儿媳妇的关系,处的非常好。陈姨和谭叔两个人在老家生活。白天上班,各忙各的,晚上两个人吃了饭之后,就去散步,或者是和朋友们跳跳舞,聊聊天之类的。而儿子儿媳妇隔三差五给她们打个电话,发个视频。过年过节,儿子儿媳妇开车专程来陪他们。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的东西。儿媳妇还总是主动去帮陈姨做饭,收拾家之类的。

那时候,陈姨开口闭口都是夸她儿媳妇如何如何的好,说她儿媳妇懂事,勤快,老实,能力出众等等。

实话说,陈姨和她儿媳妇最初几年的关系,令我这个同样是别人儿媳妇的人,羡慕不已。我和婆婆的关系,怎就没陈姨和她儿媳妇的关系那么好呢?

前年,陈姨的儿媳妇怀孕了。当时,陈姨原本还有两年才能退休。但她考虑儿媳妇怀孕需要照顾,费了点心思,提前办理了内退。

陈姨办理内退手续之后,便大包小包,进京去了北京儿子的家,美名其曰:“儿媳妇怀孕了,我这个当婆婆的,理应好好照顾儿媳妇了。这时候,任何事情都没我儿媳妇和孙子重要。”

为此,她和谭叔还过了一年多的两地分居生活。

其实,后来才得知,那时候,儿媳妇原本是不太想让她过来照顾的。

她儿媳妇,工作挺轻松的,完全能自己照顾自己。并且她儿媳妇是东北人,而她是南方人,饮食习惯不同,生活习惯也都不同。儿媳妇怕和婆婆住在一起产生矛盾,还和她儿子说:“老公,你别让你妈妈过来了,让她安心上班。等我产假完之后,她在过来。”

但当时她儿子压根就没多想,认为婆婆照顾儿媳妇,理所当然的事儿。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家在哪儿,父母的家就在哪儿。所以,她儿子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些。

陈姨去了北京照顾儿媳妇。

刚开始,两个人都相互忍让,相互包容。但是,住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原生家庭观念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原因,导致她们婆媳矛盾不断:

陈姨说儿媳妇不懂得感恩,不识好人心,说自己大老远专程跑过来照顾儿媳妇,儿媳妇还总是处处嫌弃自己没做好。

陈姨儿媳妇更委屈,婆婆做的吃的,自己吃不习惯。自己有时候出去和闺蜜逛个街,婆婆就得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打过来。自己有时候睡晚了,婆婆都得说一顿......

起先,陈姨只是在儿子面前抱怨抱怨,不和儿媳妇正面冲突。可是后来她发现,儿子完全就是一个“软包”,娶了媳妇忘了娘,根本就不听自己的了。处处护着他媳妇。所以,陈姨也觉得特别委屈,不再隐忍,有什么,就直接和她儿媳妇说出来了。

而她儿媳妇,忍让了几次之后,也受不了,不再隐忍。

最大的冲突发生在她儿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儿媳妇胎位有点不正,当时,陈姨的意思是,尽量顺产,如果实在生不出来,那就剖腹产。可是,她儿媳妇却直接选择了剖腹产,还说毕竟是不是亲妈,婆婆不心疼她。生完孩子后,儿媳妇便抱着孙子回了娘家,一待就是半个多月。

后来,还是陈姨认为儿媳妇总是带着孩子在娘家不太好,她这个做婆婆的,原本就是来伺候儿媳妇和孙子的,怎能让儿媳妇一直在娘家待着呢?

所以,她让儿子开车,拉上她和老伴,带上礼物,去了东北亲家,亲自上门道歉,把儿媳妇和孙子接回来了。

从此,陈姨和儿媳妇,矛盾更多了。

陈姨还是过去的老思想,认为坐月子不能吹风,饮食必须清单,必须多喝汤。

可是,儿媳妇却认为,自己快出月子了,适当的开开空调,完全可以的。饮食也用不着太清淡,没盐的东西,实在吃不下去。在喝汤这事儿上,陈姨和儿媳妇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冲突:儿媳妇喝汤喝到吐,陈姨却还在使劲逼着儿媳妇喝。陈姨认为:要想奶水好,就只能是多喝汤。

在带孩子方面,两个人的矛盾更多了:陈姨属于隔代亲的老人,当年对儿子管教的太严格了,以至于自己和儿子母子关系不是特别的亲昵。所以,在对待孙子这方面,完全采取了宠溺的方式。孙子一哭,她就赶紧去抱着了。孙子有点不舒服的,她便觉得大事来了,非得折腾去医院。在孩子穿衣服方面,陈姨总是认为孩子冷,给孩子左一件右一件的穿上,可是儿媳妇却认为婆婆捂着孩子了,反倒是把孩子捂出毛病来......

孙子半岁的时候,陈姨儿媳妇实在无法认可她带孩子的方式和观念。辞职回家专职带孩子,并且毫不客气的把陈姨和谭叔请出了家门,让他俩回老家去。说自己完全能把孩子带好,不用他们操心,让他们回老家去,和老朋友们聚聚,好好享受退休的生活。

陈姨和谭叔是生着气回来的。他们无法想通,儿媳妇对他们的态度,怎就转变这么大呢?

听说了他们的事儿之后,我对陈姨说:“陈姨,你啊,一开始你的观念和做法就错了。你的家就是儿子的家,但是儿子的家,并不是你的家。你儿子已经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你和叔叔就应该要主动退出他们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界限感的去硬插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距离产生美,不管男女,只要是已成家的孩子,都应该和父母保持一定的界限!”

子女结婚后,父母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理由如下:

1、原生家庭的观念、生活方式不同

子女结婚之后,和他们的另一半,来自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

这两个原生家庭,受教育的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他们在看待某事某物的时候,观念存在差异性。

观念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多年养成的生活方式,很难去改变。

2、饮食习惯不同。

如前面所说的,陈姨是南方人,陈姨的儿媳妇是东北人。一南一北,饮食习惯肯定存在差异性。

如果分开住,各吃各的,没有任何的矛盾。

但是,如果长期住在一起,单纯饮食方面,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和睦。

3、育儿观念不同。

当前,这恐怕是婆媳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吧!

老人对待孙子孙女,总是隔代亲,宠溺不够,可是年轻人却认为,孩子就应该从小管严。

年轻人认为孩子要少盐,少吃多餐,可是老人却总但是孙子孙女饿着。

年轻人认为孩子火旺,衣服要比大人少穿一件,可老人却总是担心孙子孙女冻着,给孩子穿太多。

......

所以,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成年结婚后的子女,一定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

如果条件暂时不允许的,可以暂时性的和父母同住,但不要长期住在一起。可以住的近一些,但是尽量别住在一个屋檐下。

有人说“子女结婚后,父母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你怎么看?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不必人云亦云,更不必千篇一律。

如果父母和子女相处融洽,彼此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没有什么摩擦和不愉快,那么完全可以住在一起,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含饴弄孙,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大家住在一起,彼此感到别扭不和谐,矛盾冲突不断,摩擦争吵不休,个人生活习性和爱好又大相径庭,彼此之间又不能相互体谅让步,或是干脆难以沟通,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只剩无尽的抱怨和烦恼……

如果是这种现实情况的话,我看还是赶紧各自回家,各自分开居住为好,免得时间长了,积怨更深,反而影响了亲情关系。

都说血浓于水!但有时分开居住,反而各自保留了彼此的生活习惯,成全了彼此的幸福生活。并且逢年过节,周末放假,都可以互相走动,慰藉感情。

其实两套房屋拉开的距离,并不是真正的距离,彼此心灵之间产生了距离,那才真的难以弥补。

家和万事兴!只要和和美美,至于具体怎么住,可以相互商量,再做决定。🏠

最后,祝愿家家和美!人人幸福!

有人说“子女结婚后,父母不要和子女一起生活”,你怎么看?

子女结果后,父母能愿意一起生活,是子女的福份:因为有一对免费保姆,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子女和父母孙子一起生活,更加显得大家庭的和陸快乐幸福。而且,可以互相关心照顾!

若果子女结婚后父母与子女分开生活,那也不可非议,因为,前辈的生活习惯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混合老幼生活显然格格不入。例如,老前一辈人,都善于勤俭节约持家,且喜欢干静卫生,而现代年轻人习惯生活大手大脚,大大例例,无意间形成浪费,并且不注意卫生,生活混乱无章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自然前.晚辈生活在一起必然是觉得尴尬了。

所以,子女结婚后,大部分往往都会分开来生活。当然了,农村与城市有所不同,或各地区域生活风俗习惯也会有所不一,因此,这样的事情不好统一去定论,而是因地因人制谊而决定…。

上3图中各位觉得如何呢?特别是第三图,这样,不是很温馨和陸幸福快乐吗。

ADucK 分类:情感

相关问题